书城自然科学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地理之谜
15102600000032

第32章 自然之谜(1)

撒哈拉大沙漠的气候奇观

非洲大陆几乎三分之一为撒哈拉大沙漠所占据。这个地区有一些特有的气候奇观。

幻雨

沙漠上空有时有冷空气流动,乌云聚集,喜降阵雨。但是由于低空极度酷热、干燥,雨点不到落地就蒸发掉了。人们称它为“幻雨”。

雨蒸风和沙暴

撒哈拉的沙暴是和西蒙风联在一起的。过程如下:晴空万里、骄阳如火的气候,天空中传来一种奇怪的声音,高而不连续,时有时无,这就是“沙漠之歌”。声响之后,沙丘的顶峰开始活动,热空气把沙粒卷入高空,形成巨大的黄色沙粒,顶天立地,旋转不已。太阳由暗红到颜色消失。霎时,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沙打在脸上,针扎一般,甚至刺破皮肤渗出血来。沙暴开始了,把鸡蛋大的石头吹得满地跑,把沉重的驼鞍抛出几百米外。被风暴卷起的沙粒从高空中迅猛地砸下来,使人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每当沙暴时候,穿长袍、缠头巾的当地阿拉伯人,将全身裹得严严实实,顶着风,弯着腰,迅速走到附近的地方躲避。沙暴一般只二三个小时,当然也有刮上1天~2天的。如果探险队遇到这种天气就十分危险。

干雾

当沙漠上空风很小,空气中又布满尘埃的时候,就会出现干雾。这时能见度极低,甚至连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都会迷失方向。所以,撒哈拉人按习惯在道路两旁每隔一定的距离垒起一堆石块,作为路标,以防迷路。

奇怪的“枪声”

沙漠在夏季的中午气温常在50℃以上,沙面温度高达70℃一80℃;然而到了晚上,狂风呼啸,温度可降到0℃。由此岩石热胀冷缩,很容易发生崩裂。住在沙漠的人晚上听到的岩石崩裂声,好似雷鸣,又像战鼓,也像枪声,不了解的人听了确实感到恐怖。

撒哈拉大沙漠“绿洲”之谜

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东到红海海边,纵横于大西洋沿岸到尼罗河河畔的广大非洲地区,总面积大约有800万平方千米。

撒哈拉大沙漠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漠组成的,平均高度在200米至300米之间,中部是高原山地。它的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还不到100毫米,气温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摄氏58度。

撒哈拉大沙漠当中,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水草丰盈的地方,被人们称作“沙漠中的绿洲”。所以,“撒哈拉”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大荒漠”意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撒哈拉大沙漠是多么地荒凉。

那么,撒哈拉大沙漠从古至今难道一直是这样荒凉吗?经过人们艰苦的探索,终于证明了撒哈拉大沙漠地区远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远古时期,还真的是一片绿色的平原。这里早期居民们也曾经在那片绿洲上,创造出了非洲最古老和值得骄傲的一代灿烂文化。这就是咱们要说的撒哈拉大沙漠的“绿洲之谜”。

公元19世纪中叶的时候,德国一位叫巴尔斯的探险家,在阿尔及利亚东部的恩阿哲尔高原地区曾经意外地发现了几处古代的文化遗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天,巴尔斯正在恩阿哲尔高原地区行走着,前边出现了一处高高的岩壁。巴尔斯抬头一看,只见那高高的岩壁上好像刻画着许多岩画,就急忙走了过去。等到巴尔斯走到岩壁跟前,看见那上边刻画着好多图案。这些图案当中刻画的有马、有人,竟然还刻画着水牛的形象,而且那水牛的形象刻画得特别清晰。巴尔斯的心里感到非常惊讶:“哎呀,这撒哈拉大沙漠里边怎么会有水牛的岩画呢?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巴尔斯弄不明白,但是他暗暗地记住了这件事情。

不久,巴尔斯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其他沙漠地带,也发现了水牛的岩画。这时候,巴尔斯的心里开始琢磨啦:“撒哈拉大沙漠里既然有水牛的岩画,就是说这里曾经生活过水牛这种动物,要不,人们不会凭空把水牛的形象刻画在岩壁上。既然这里有水牛的形象,就可以说明这里在远古时代一定会有水和草,要不水牛怎么能活呢?既然这里有水牛,这就可以说明在远古时代一定有游牧民族在这里居住过。如果按此想法往下推理的话,撒哈拉大沙漠在远古时代一定是个有水有草的大草原,一定是个绿洲了。”

巴尔斯越琢磨越兴奋……

后来,巴尔斯在思阿哲尔高原地区的岩画上,发现了犀牛、河马和一些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岩画。他还惊奇地发现,在这些岩画里边竟然没有骆驼这种动物。巴尔斯感到更加兴奋啦:“哎呀!只有有沙漠的地方,才会有骆驼呀!只有有水和草的草原上,才会有水牛、河马呀!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画上没有骆驼,这就说明这里在远古的时代一定是有水、有草的大草原,决不会像现在这副样子,到处都是沙丘和流沙。”

于是,巴尔斯把撒哈拉大沙漠的历史分成了前骆驼期和骆驼期,来标明撒哈拉大沙漠的草原时代和沙漠时代的鲜明界限。后来,考古学家们都普遍采用了巴尔斯这种对撒哈拉大沙漠的历史分期。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法国一位叫法拉芒的地质学家,曾经到了阿尔及利亚奥伦南部。他在那里也发现了一些古代洞穴壁画。经过仔细认真地考察,法拉芒觉得巴尔斯把撒哈拉的历史分成草原时代和沙漠时代非常合理。这时候,法拉芒还发现这些古代洞穴壁画里边,早期的作品当中经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到了晚期的壁画当中忽然就没有了水牛的形象。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法拉芒认为,那时候撒哈拉地区的自然条件肯定是突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这里的水源没有了,撒哈拉逐渐变成了沙漠。这么一来,撒哈拉地区原先的那些水牛也就没有办法再活下去了。没有了水牛,居住在撒哈拉里的人们当然也不再去刻画它了。

1956年的时候,法国一个叫亨利·诺特的科学家曾经带领着一支法国考察队来到撒哈拉大沙漠,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山脉和恩阿哲尔高原地区进行考察。他们经过好几个月的艰难跋涉,最后饮水用完了,大部分队员生了病,实在是没有办法再往前走了。亨利·诺特决定呼叫飞机前来救援,放弃这次考察计划。没想到,就在这时,他们忽然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山洞。亨利·诺特和队员们立刻忘记了渴、忘记了累,忘记了病痛,动手发掘了起来。结果,他们除了找到了一些古代山洞,还找到了一条隧道。在那些山洞和隧道里,他们找到了大约1万件壁画作品。亨利·诺特和队员们一看,哎呀,这些壁画作品的色彩太丰富了,而且有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实在是大珍贵了。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赶紧拍照的拍照,制作拓片的制作拓片,兴奋地忙碌了起来。

亨利·诺将和队员们从撒哈拉大沙漠回到法国的巴黎以后,立刻把那些壁画的照片和拓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最后,他们认为,这些壁画生动地反映了撒哈拉地区有绿洲时代的社会风貌。

这些壁画当中,有古代游牧部落围剿野生动物的狩猎场面。那些野生动物的形态刻画得非常逼真,让人一看就能够认出来是大象、狮子、野驴,还有什么河马、犀牛、羚羊。它们被猎人追得拼命地奔跑着,那模样特别疯狂,看上去就好像要从画面上跑出来似的。

这些壁画当中,还有不少专门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那些人物的身体显得很高大,最高的约有9米。人物的外形差不多都是胳膊和腿显得特别长,腰却很细,肩膀很宽,那模样非常像现在非洲黑人的身体特征。而且,有的人物形象的肩膀和后背上有很多白色的斑点,就跟现在西非和中非黑人装饰在身体上的标志差不多。所以,有些科学家觉得,这些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是典型的黑人种族的模样。这就说明了撒哈拉史前文化是非洲土著黑人创造出来的。

这些壁画当中,有些作品刻画的是宗教仪式。所以,有些科学家认为,那时候生活在撒哈拉地区的人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在壁画里边经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这就说明水牛那时候可能在人们的生活里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于是人们就把水牛当成·种特别神圣的图腾崇拜的东西了。

那么,这些壁画是什么年代创作出来的呢?亨利。诺特他们用放射性碳14的测定年代方法表明,这些壁画大约是在公元前54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间创作出来的。亨利·诺特他们还发现,这些壁画往往是用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年代刻画在岩壁上的,所以显得重重叠叠地刻画在一块儿。这些说明,那时候,撒哈拉地区的人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千年了。这也就是说,那时候的撒哈拉地区正处在有水、有草、人兴畜旺的草原时代。

自从亨利·诺特他们有了对撒哈拉地区的重大发现和考察结果以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纷纷走进了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进行科学考察。这些科学家们不仅在阿尔及利亚的恩阿哲尔高原地区有了许多新的发现,而且还在利比亚、尼日尔、马里、乍得和苏丹这些国家的沙漠里边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也表明了,撒哈拉史前覆盖的范围和现在的沙漠地区几乎一样的广远。

撒哈拉地区的绿洲时代是已经确定了下来,那么撒哈拉的绿洲时代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它的沙漠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也就是说,撒哈拉的史前文明又是什么时候衰落的呢?

科学家们发现,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以后的撒哈拉壁画里边,那些水牛、河马和犀牛的形象开始逐渐消失了。这就说明,那时候的撒哈拉地区的自然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到了公元前100年的时候,撒哈拉地区所有的壁画几乎快要停止了,撒哈拉地区的史前文明也就开始彻底衰落了。科学家们经过分析和研究,估计这也许是由于那时候的水源开始干涸了,气候开始变得特别干旱了,要不就是发生了饥荒和疾病。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和分析,认为撒哈拉地区的草原逐渐变成沙漠大概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先是气候发生突然的变化,下的雨迅速减少;一部分雨水落到干旱的土地上以后,很快就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干了;另一部分雨水流进了内陆盆地,可是由于雨水量不多,也就滞留在了这里,盆地增高以后这些水就开始向四周泛滥,慢慢就形成了沼泽。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变化,沼泽里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慢慢就变干了,这样就慢慢形成了沙丘。这时候,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变化得更加坏了,风沙也越来越猛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又不知道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劲儿地砍伐树木,没有节制地放牧,撒哈拉地区也就慢慢变成了沙漠地带。经过科学家们测定,山洞里边的骆驼形象大约是在公元前200年出现的。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前200年的时候,撒哈拉就变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漠。

经过科学家们艰苦的探索,撒哈拉地区的“绿洲之谜”就算初步揭开了。不过,科学家们对一些问题还是有点解释不清楚。科学家们看着这些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画,不由地产生了一个疑问:撒哈拉地区史前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刻画了那么多的岩画,可是他们是用什么办法来刻画的呢?

有的科学家说,阿尔及利亚的恩阿哲尔高原的一种岩石,叫赭石色页岩,能画出红、黄、绿一些颜色来,而且色彩十分艳丽。再说科学家们曾经在那些山洞里边发现了一个调色板,就是用这种页岩制作的。这个调色板上还残留着一些赭石页岩的颜料。在这个调色板旁边,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些小石砚和磨石这样的调色工具。所以说,生活在撒哈拉地区史前时期的人们也许是先用一种特别锐利的燧石,在岩壁上刻出野生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轮廓来,然后再把赭石页岩做成的颜料涂抹上去。

这个问题不管科学家们解释得正确不正确,反正总是有了一种解释。可接下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撒哈拉地区山洞里的那些岩画经历了好几千年,可岩画上的颜色为什么没有怎么褪色,还是那样艳丽呢?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开,是一个难解之谜呀!

另外,撒哈拉大沙漠地区那些山洞里的岩画,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特别神秘的色彩。1956年,亨利·诺特他们在阿尔及利亚阿哈加山脉东北面有个叫塔西里的地方,发现一个山洞,那里边有一幅6米高的彩色人物壁画。当时,亨利·诺特看着这幅壁画,怎么看怎么感到纳闷。原来,这是一幅半身人像,刻画着人物的头、肩膀、两只胳膊和上身,奇怪的是就是没有耳朵、嘴巴、鼻子、眉毛;更加令人奇怪的是,这个人物像的脸上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在脸的正中间,而另外一只眼睛却长到了耳朵边上,那模样显得特别怪诞、特别滑稽。当时,亨利·诺特越看越觉得壁画上的这个人物形象,是另外一个星球上的人刻画的,于是给这个人物起了一个名字,叫作“伟大的火星神”。

后来,好多当代的人们看了这幅人物壁画,都感到特别惊奇:“哎呀!它的表现手法,怎么会和法国现代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的表现手法那么相似呀?而且,它的人物外形和毕加索的人物外形也十分相像呀?”人们除了惊叹以外,又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撒哈拉地区那些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要用这种变形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呢?这当中又有什么奥秘呢?

这些问题,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回答得上来,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沙漠为什么会开花

在秘鲁南北狭长、宽度仅30~130千米的滨海区,地面广泛分布着流动的沙丘,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地区年平均气温超过25℃,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南部低于25毫米,气候炎热干旱。但有的年份降水量突然成倍增长,沙漠中会长出较茂盛的植物,并能开花结果。这种现象被称为“沙漠开花”。

那么,沙漠为什么会开花呢?海洋气象学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所谓的“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因为它大约每隔2~7年发生一次,但每次都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所以美洲人给它取了个原意不错的名字“圣婴”——“厄尔尼诺”。

然而,“厄尔尼诺”却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它一旦发生,一般要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它除了使秘鲁沿海气候出现异常增温多雨外,还使澳大利亚丛林因干旱和炎热而不断起火;北美洲大陆热浪和暴风雪竟相发生;夏威夷遭热带风暴袭击;美洲加利福尼亚遭受水灾,大洋洲和西亚多发生严重干旱;非洲会大面积发生土壤龟裂;欧洲会产生洪涝灾害,我国南部也会发生干旱现象,沿海渔业减产;全国气温偏低,粮食会大面积减产。

1982~1983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它使世界上四分之一地区受到危害,全世界经济损失估计达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