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地理之谜
15102600000019

第19章 神奇的自然之谜(3)

据资料介绍,在某山洞洞口旁有一避雨人,当他刚要进入洞内时,时值洞外天空响起一个劈雷,这时避雨人看到一个穿着古战场盔甲的战士从洞中冲出,并有当时厮杀的古战场场面,将避雨人吓得逃跑。这种现象与前述的诺曼底登陆战战场再现是类似的。所不同的是避雨人所见古情景时有雷电发生。为什么会出现古代影像,恐怕也是粒子录像所至。据分析,很可能古代在此山洞发生过战斗,并且当时刚好遇雷雨天,闪电将这种场面录于粒子中(全息录像)。在今天又有闪电出现,某种条件具备,又产生了放像效果。

同样,过去传说北京故宫宫女再现的故事。如果此话是真,那么也是粒子录像的原理。不值得大惊小怪,也绝不是什么闹鬼。

综上所述,闪电摄影也好,粒子录像也好,我们都应认真探索研究,不应放弃大自然赋给我们的机会。正如有人所说的:

无论闪电摄影现象存在着怎样的不可理解的原因,大自然录放影像的客观功能是无法否认的。一旦人类真正搞清了奥秘,就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发掘出古代早期人类更全面的活动信息。

海市蜃景

“海市蜃景”,顾名思义,是发生在海边的蜃景现象。我国东临大海,故沿海许多地方都可以观赏到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地区,列举如下。

河北北戴河东联峰山据当地史载,这里常出现海市蜃景,有时是城市阵容,有时是长岛青山,虚无缥缈,当地人称之为“联峰海市”。

山东蓬莱县蓬莱阁是我国著名的海市蜃景观察点,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著名的海市蜃景,并被记载下来。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登州(今山东蓬莱)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谍、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观察后,写下著名的《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闽东苏公祠内,有他写的石刻楹联:“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科学地解释了海市蜃楼乃是一种“幻影”现象,世上并不存在“神仙”。

山东渤海长岛县长岛是渤海与黄海交界处的一座岛屿,时常出现海市蜃景。1985年7月26日,只见高山岛西北约20千米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座从未见过的大岛奇景,持续一小时后方消失。

山东海阳县当代著名作家峻青,在童年时曾在山东海阳海滨看见过北戴河的“海市蜃景”。几十年后,峻青来到北戴河经过亲自验证:“确实无讹:那横亘在蓝天白云之间的一带山峦,那掩映在葱茏林木中的庙宇寺院,亭台楼阁,那耸立在海边和山上的熵岩怪石,尤其是西山上的观音寺,东岭上的鸽子窝……这一切,恰和当年我在这渤海南岸千里之外的海滩上看到的海市蜃景一模一样,宛如两张同样的照片叠在一起似的。这实在不能不使我惊奇了。”(《沧海日出》)峻青当年所见的海市蜃景,就是一种上现蜃景,是一种正像,当时大气下层空气密度大于上层空气密度所导致,而经大风一吹,由于破坏了上下层的空气密度,顿使海市蜃景霎时消失。

山东青岛崂山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与好友唐梦羁同在崂山翻辕岭时看到了海市蜃楼。当时雨后复晴,蓝天如洗,浩海空明澄碧,为海市蜃楼景观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他们坐在山坡的青石上,仔细观察这一奇景的出现、幻化,直至消失。当晚蒲松龄走笔为诗,对此奇景作了精彩的描绘:“山外水光连天碧,烟涛万顷玻璃色。直将长袖扪三台,马策欲挝天门开。方爱澄波净秋练,乍睹孤城悬天半。琕跶横亘最分明,缥瓦鱼鳞参差见。万家树色隐精庐,丛枝黑点巢老乌。高门洞壁斜阳照,睛光历历非模糊。湮属一道往来者,出或乘车入或马。扉阖忽留一线天,千人骚动谯楼下。转眼城郭化山丘,猎马百骑皆磷牟。小坠腾骧逐两鹿,如闻鸣镝声飕。襄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

江苏连云港海州湾据史载,这里经常出现海市蜃景。1985年6月26日,曾出现过一次巨大的海市蜃景,长约30千米,其景观像一幅水墨山水画,时而静止,时而浮动,十分壮观,约20分钟后消失。

浙江普陀山据史载,海天佛国普陀山,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海市蜃景。1916年8月15日,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在游览普陀山时,在佛顶山慧济寺前,亲眼目睹了蔚为壮观的海市蜃景:只见不远处,一幢绚丽多彩的牌楼,矗立空中,牌楼正中有一飞转的火轮。此景持续了约3分钟。1985年7月,新加坡佛教代表团在千步沙滩上,看到了海面极为壮观的海市蜃景,僧侣们连忙跪下叩拜致礼。

沙漠蜃景

沙漠蜃景虽为大家所熟悉,但记载甚少。当代作家徐中玉在1991年8月7日新疆之行中,于深夜在戈壁滩上看到了蜃景。沙漠蜃景已属罕见,而深夜沙漠蜃景更闻所未闻。他在《深夜戈壁滩上的金湖》一文中,具体记载说:

“车子继续向西驶去,残阳已在地平线上,接着看到它已沉没下去,戈壁滩七一派黑暗了。但不知怎么搞的,在前方忽然又射出大片红光,红光射着的面积越来越大,渐变金黄,忽然分明出现,一个金黄色的大湖,还在闪闪发光。全车十多个旅伴包括久在新疆生活的,没一个不感到无限惊奇,金湖不断在起变化,它究有多长多大看不到边,司是中间又开起了几个黑块,活脱脱像湖中有了小岛。金湖只在车行前方右侧远处,车行右傍的戈壁滩只是因此有了淡淡的亮色,车后来路仍是一派原来的黑暗。”“海似乎变得狭长起来,不再那样金黄刺目,而且几个黑块在缩小,最后看不见了。这一奇异幻景在十二点半后才完全消失,茫茫戈壁滩又回到了荒寂的黑暗之中。从出现到消失,足近两小时,我亲眼注视到了几乎全过程。”

晌云奇观

江西省玉山县境内的三清山,在海拔1567米的玉皇顶。巨大的云块随风卷起,掠过树梢,飞向层层山峦。“云雾深处发出一阵阵‘嘘一嘘,嘘一嘘’的响声,有如虎啸龙吟。而那些扑向险峰的云块,一撞上崖壁,山谷里就响起‘劈劈啪啪、劈劈啪啪’的响声。此时此刻,我们都沉醉在这一片神奇的景象中了。大家屏息静气,凝视着这奇异的云彩变幻,聆听着这非凡的响云,奏乐,体味着这种神奇的大自然美景,人人都沉入了深深的遐思。恍惚间,好像我们自己都成了云之君,乘风御马在峰峦间驰骋,又似乎成了风之神,在群山万壑间呼啸、飞舞。”(李迎雷《您曾听闻过‘响云’吗?》,《旅游天地》1989年1期)。

这种响云奇观,古人早已发现。清代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曾把庐山响云作为“庐山三奇”之二:“闻者风声、雨声、云之有声,今始闻之,二奇也。”(《匡庐游录》)。

庐山的云雾与别处的云雾一样,本来应是没有声音的,但为什么人们会听到云雾中有种种声音呢?这是由于庐山的特殊地形地势所决定的。由于几千万年前发生的地壳运动,出现了庐山这样傲然挺立的块垒式山峰,这种断块山的构造,形成山地周围多断崖陡壁和深峡幽谷。又因为庐山紧靠鄱阳湖与长江,水汽蒸腾,云深雾重,加上风力影响,造成云的运动与山谷激荡而发出种种声音,它是与松涛声相一致的。

山市蜃景

山市蜃景比起海市蜃景更少见。清代周亮工曾说:“人知有海市,而不知有山市。东省莱潍去邑西二十里许,有孤山,上有夷齐庙。志称春夏之交,西南风微起,则孤山移影城西。从城上望之,凡山峦、林木、神祠、人物,无不聚现。逾数时,渐远,渐无所睹矣。”(《书影》卷五)清代蒲松龄也曾记述道:“鲁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卿,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链,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聊斋志异·山市》)描绘得可谓详细。

此外,清末光绪《兴山县志》,有神农架山市的生动记述:“神农山……一名神农架,高寒,为一邑最幽深险阻……久雨初霁,峰峦隐现,有如城郭村落,相传为山市。”神农架的山市,近年为当地人和进山考察的科技人员所亲睹目见。显然,山市蜃景和海市蜃景产生的原理是一样的,后者发生在海上或沙漠(瀚海)之中,前者则发生在高山之上,它们同属于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只是高山的视野不如海面上、抄漠上平阔,常受周围崇山峻岭遮挡,远处的景物不易反射过来,如果山巅周遭的视野比较平阔,又有产生海市蜃景的那种气候条件,那么,这类山市蜃景就容易产生。如果某地山区有这种山市蜃景的奇观,当地旅游部门应该及时抓紧开发,因为这是一项十分珍贵的罕有旅游资源,定能招来远近游客慕名前往。正如元代赵显宏在《昼夜乐·春》曲中所说:“游赏园林酒半酣,停骖;停骖看:‘山市晴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