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电子商务创世纪
15102500000009

第9章 今夜有风又有浪·2006(节选)

2006年最漂亮的电子商务故事,由一个叫李亮的人书写。

他在2005年10月创办了一家服装公司,名叫PPG,中文名是批批吉。但是,这家公司和所有我们想象中的这个古老行业中的所有公司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准确地说,这是一家网络及目录产品销售公司,只是它销售的产品恰好是服装而已。它没有自己的工厂,所有的产品都通过OEM(贴牌)来完成,它也没有门店,所有的销售都通过电话和网络直销来进行。它是服装界的戴尔,它将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融合,对最古老也最传统的服装产业发起了颠覆性的冲击。

李亮更喜欢别人叫他David Lee,他从小留学美国,从纽约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著名的邮购和网络直销服装公司Lands End工作,后来担任亚洲区总裁,负责开拓Lands End在亚洲的业务以及组织货源采购。

1999年,李亮因缘际会,在美国拜会了当时人称“日本先生com”的孙正义,孙正义是最早对世界互联网行业进行投资并因此获利极其丰厚的传奇人物,他对雅虎和后来对阿里巴巴以及淘宝网的投资,都成为投资界传诵一时的佳话。李亮在那一次会面后,得到了来自孙正义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像当时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一头扎进了互联网的怀抱。

他创办了一家叫51MERRY的婚庆用品网站,而最神奇的是,在一个所有人都被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刺激得鸡血上头的时候,他趁着这个时机,在2000年3月,把这家婚庆网站以1.6亿美元的好价格,卖给了一家百货公司——其时网站并没有盈利,只是烧够了钱,并且拥有了所谓的盈利模式。这家网站后来的命运再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只知道,凭借这单生意,李亮在24岁那年,成了超级富豪。

传说中他拥有6 000万美元身家,还是一个超级玩家,拥有18台世界顶级名车,还有一艘豪华游艇停泊在黄浦江上。在传说中,他在河边走了一趟,穿着干燥的鞋子看难兄难弟们在泡沫破裂的寒冬中呼号挣扎,自己淡定而悠闲地一面攻读MBA学位,一面好整以暇地寻找下一个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想法渐渐成形。他的老东家Lands End原本是从事服装直销的,从1995年开始,这家公司开始尝试网络销售,并且推出了网络导购员,客户可以在网上通过和网络导购员聊天,询问并获得帮助,以购买自己心仪的产品。

不得不承认,李亮是一个商业天才,他在Lands End的工作经验,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在美国,邮寄目录的直销方式由来已久,这是属于前互联网时代的先进生产力,现在,互联网已经轰轰烈烈地起来了,以这个更加轻便快捷和便宜的方式来进行直销,势必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而更天才的是,李亮这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一个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

2004年,李亮回到中国,开始对网络零售业进行调查。2005年10月24日,PPG正式在上海成立,开业当天销售额12 300元人民币。

2005年10月,李亮的父亲李继光注册成立了上海佩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万元人民币,实际控股人就是李亮。公司成立后,李亮开始建设网站,并整合上游的供货渠道。

在选择主打产品时,李亮聪明地选择了中高档男士衬衫,这是因为男性大都不爱逛街,而且需要穿衬衫的场合比较多,衬衫的替换率比较高,同时男性衬衫比较标准化,也有利于设计和定制。得益于他准确的产品定位和较高的性价比,在PPG网站正式运行的第一个月,其在线销售额就达到了1万多元人民币。在随后的一年中,李亮宣称其营业额增长了50倍——这已经颠覆了服装销售行业一直以来的增长速度。

2006PPG的大转折发生在2006年。这一年,PPG网站的所属公司,由上海佩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改为了新注册的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并迎来了第一笔风险投资。8月,华盈创投、集富亚洲第一次入股PPG,约半年后,华盈创投、集富亚洲和凯鹏华盈共同注资PPG;两次共投资5 000万美元。李亮获得的不仅仅是资本,还有对PPG的未来充满信心的管理团队。黎勇劲是集富亚洲的骨干,不但对PPG投资,还亲自参与到了其管理团队中,担任首席运营官一职;王彦丰曾在中国海运集装箱运输公司美国下属公司(位于洛杉矶)任财务总监,曾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港口建立了7家办事处,加入PPG后,任职首席财务官。赵奕松曾在戴尔(中国)有限公司、美国朗讯科技、贝塔斯曼(中国)等跨国企业中,担任市场负责人,在PPG中担任首席营销官。

在获得第一笔风投后,李亮和他的团队就加快了PPG发展的步伐。在李亮的操作下,PPG的广告投入大幅度增加,一年近亿的广告投放让PPG的身影在一段时间之内几乎无处不在。各种广告频频出现在电视上、写字楼的POPPOP,Point of Purchase,意为“卖点广告”,又名“店面陈设”。指商业销售中的一种店头促销工具,以摆设在店头的展示物为主。——编者注广告中、精品杂志上,时尚的吴彦祖和“YES,PPG!”成为一时的风尚。品牌知名度的迅速提高,给PPG带来了大量的客户订单。

到2007年初,PPG宣称其单月订单量已经达到了1万件以上,这意味着它已经和传统的服装品牌商雅戈尔的全国月销售量相差无几了。在年底的时候,更是连续出现了几个月的单月超3万件的海量订单数目,据称其全年收入达到了10亿元左右。这家只有一岁多年纪的年轻公司,以一种令传统企业不能想象的速度成长,这种成长的基因,来自于互联网,来自于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李亮通过邮寄目录、电话和网络的方式直销服装,而且他提供的服装只有相对标准化的产品——男式衬衫和POLO T恤。作为一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服装企业从来就没有“轻”过。在这个以轻为美的年代里,即便是李宁,也只不过是将生产外包,就认为自己已经“轻资产”了。我曾经采访过李宁公司的董事长李宁和CEO张志勇,他们都提到李宁在模式上的创新。这是一家没有自己的制造工厂的服装企业,他们只负责产业链的最前端和最后端,设计和销售,中间最为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就外包给专门从事生产的企业去进行,一开始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后来随着产业转移,慢慢转移到湖北等华中地区去。李宁公司的总部在北京,在亦庄工业园区有一座占地很广的园区办公室,仅此而已,所以李宁在服装行业已经算得上相当“轻资产”了。但是,看看大街小巷上那随处可见的李宁专卖店和零售店吧,李宁的轻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轻。PPG第一次让服装行业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轻公司”。

PPG的总部位于上海郊外的徐泾蟠中路,空旷的草坪上矗立着几栋白色的小矮楼,两栋是仓库,一栋是办公楼。没有厂房、没有流水线、更没有工人。员工不足500人,其中大部分是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生产全部交给位于长三角地区的7家合作企业贴牌生产,每个成衣供应商都为PPG开设了专属的工厂,生产计划、流程、调度等工作,都由PPG进行决策。而PPG对于布料的颜色、质地等信息作出掌控。据说,布料供应商在PPG采购部门发出生产指令后24小时之内就能直接将原料运送到服装加工厂、经过96个小时的批量架构,再将成衣运送到PPG的仓库等待发送。

就是这样一家“轻资产”的公司,每天能够卖出1万件的衬衫。

这个模式令人为之疯狂。有着耀眼背景的明星职业经理人争相加盟PPG,风险投资则握着大把大把的美元,追在李亮的后面恳求一个投资机会。2006年5月,李亮从TDF(华盈创投)和集富亚洲拿到首轮风险投资,之后,李亮用这些钱把PPG的名声真正轰到了如日中天的程度。

他一把掷下超过2亿元的广告,请了诸如当红影星吴彦祖这样级别的明星,在中央电视台上狂轰滥炸广告,让“YES, PPG!”的广告词一夜之间响彻大街小巷。在那个时候,一年2亿元的广告投放,是一个令人惊诧的数字,它已经足以让这家公司的名字随处可见。不仅是电视,在许多报纸上和电梯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专业人士说,这些广告创意简洁活泼,很有IKEA(宜家)的感觉;在所谓的投资圈和电商圈也频频听到它的名字;财经媒体更是把它奉为经典,更多的人,因为PPG的异军突起,而大声地对雅戈尔、七匹狼等国有服装品牌说:你们已经OUT(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