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高成,现任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曾任宁海县教育局副局长,宁海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校长。他认为,办职业学校要有“站在职业教育之外看职业教育,跳出教育办教育”的新观念、大视野,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他的课题研究、教研成果和教研论文在省市乃至全国屡屡获奖,其中《“95.4”现象研究》获得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等职业学校创业园区的研究与实践》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浙江省首届春蚕奖、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浙江省职教十大风云人物称号、浙江省优秀党员等诸多荣誉。
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出发点,在执教期间,盛高成率先引进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的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难,这对于宁海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班级集体永久化,学校教育终身化”。盛高成又在宁海职教中心首推“终身班主任”理念,实施“班级后”文化,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班主任继续担负着学生创业指导以及原来班级学生的联系工作,增强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及时向毕业生传递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成就等有关信息,为学生的事业发展推波助澜。
而校园创业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训平台,把学生预岗实习工作和创业有机结合,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创业提供了可能。根据宁海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业园首创“精雕”校企合作新模式,为社会培养了3000余名高素质精雕技工,不仅直接推动了宁海精雕技术的升级和更新,更是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军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培育的职教三元的德育新模式,校企合作的“精雕模式”,创业园实训模式,已经成了宁海职教中心的品牌项目,该校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而在宁海县教育局任职期间,盛高成依旧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出发点,为宁海的职业教育谋思路划发展。他提出“一校一园”的理念,即一所职高对应一个特色园区。这是他以职教中心对应其“创业园”为范本,根据各职高的教学特色而定。如宁海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的专业特色是设计、艺术和文化,其对应的特色园区为“文化创意园”;宁海县技工学校对应“技师技工基地”。通过“一校一园”,发挥了宁海各职业高中的特色,使宁海县的职业教育更为完善、全面,具有竞争力。
“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跑错跑道”
盛高成在宁海职教中心从一线教师做起,先后担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宁海县教育局副局长,直到现在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一路走来,他的身份在变,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以及教育理念也是在时代的前行中改变,但他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却一直未曾改变。
宁海职教中心是一所地处农村的职业学校,盛高成一直强调这里的学生多为农家子弟,在许多方面都没有优势,学校更应该为学生负责、替家长负责。这是学校自办学以来都应该为之不断努力的根本。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校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学校从管理负责一个班级转变为几个甚至十几个班级以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到如今,学校所要关注的是当地的“三农”问题。学校在盛高成的带领下,一步一步成长,一点一点步入正轨。正如盛高成所说,学校教育服务的范围以及高度都在不断地改变,但秉持的教育理念始终未变,即要对学生负责。
“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跑错跑道。”对比俗语“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盛高成这样说道。在学生教育的观念上,盛高成认为对学生的定位以及教育方向的把握极为重要,他还认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技术培养,“一刀切”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要在未来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成功的。不仅如此,盛高成在带领学校选择生源上也有了很大改变,学校从一开始的吸收中考失利学生转变为选择适合职高教育的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也使得职高获得更好的生源。正是这样的选择,才会出现“954”这样优秀的班集体以及此后层出不穷的优秀毕业生。不仅有高新技术领域的李娜,也有10年创业终有成的王家卫,以及其他在各个行业闯出一片天的职高人。
作为一位职业高中的校长,更作为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家,盛高成在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创新上积极探索,将整个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文化相配套。在“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这一主题下,盛高成带领宁海职教从最初的单纯被动式——根据行业需要培养人才的方式逐渐转变为部分提前介入新兴行业,提前培养人才以及适当进行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将产业创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引领区域发展。
学校办学20多年来,涌现出了许多创业成才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遇到了一个好的机会,也可能是有很好的天赋,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素质,包括知识素养和创业技能。企业需要的是能干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这些都需要在学校就抓起,逐步形成。让学生成才,得先让他成人。对于职高学生的特性,盛高成创新提出“三元整合”的德育模式等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以及知识技能。在教育中,盛高成还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理念,教育学生学会创造价值。这也是他职高教育的核心思想,将原来没有的东西变成有的,将已经存在的东西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促进技能、知识、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实现职高教育的价值。
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到社会、到企业去了解去发现,是盛高成对职高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他也秉着这一理念来规划各个年级的教育重点:一年级学生需要的是了解整个社会对工人的要求,从而增加对社会的认识,提高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二年级学生则要去实践,去适应社会;到了三年级,需要的就是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创业与就业相结合。每一个年级分明的侧重点也切实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盛高成在担任宁海县教育局的副局长后,从一开始的面向一所宁海职教到如今面对的是整个宁海县的职业教育。盛高成并没有改变他一贯的教育理念,而是在服务的范围上将关注点转移到了整个宁海职业教育上,作为教育局副局长的他带动的是宁海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放眼望去的是宁海职业教育的未来。纵观整个宁海职业教育以及结合曾经的教育经验,盛高成提出了“一校一园”的理念,不仅在宁海职教中心创办创业园,在第一职业高中和宁海技工学校中也需要创办相应的特色园,各个学校都要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将整个宁海的职业教育整合起来,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品牌形成一个中职教育集,引领职业教育的发展。
“技术成就未来,创业改变命运”
“他是一个实干家。”曾经的同事宁海县教育局原办公室副主任****松简单而有力地道出了盛高成的本真和务实。盛高成始终强调要把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作为办学的根本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宁海职教中心任职期间,盛高成的教育理念一直在创新,一直在发展。他首创了“三元整合”的德育模式,即学校以后备军校为载体,实施“军事化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培育”三元整合德育模式。
在“三元整合”这一模式中,值得一提的是其独创的军事化管理。大多数人认为军事化的管理和创新之间是相互矛盾的。然而,盛高成说,我们不能把凡事都绝对化,部队的军事化模式引入到学校来,学生整个一周在学校里进行军事化的管理,用部队的纪律和作风严格要求学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素质化的提高。而半军事化的教学在正确的组织领导实施下也将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然而就如大多数新事物的提出总会受到些许的挫折与考验,这一模式的提出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1994年,学校开始引进心理健康教育之初。当时,许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不理解,甚至有些人还会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这些老师自己心理不健康。但盛高成并不为某些人的反对而动摇。他坚持认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职高生未来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保证。坚持把军事化的“刚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柔性”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德育氛围,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终于,他的自信和坚持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的成功,一种新的希望在教育界迸发。
此外,盛高成认为,技术成就未来,创业改变命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他注重培养学生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使更多的毕业生从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盛高成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首创“创业园”建设模式,而这占地15亩的创业园区也同时成了命运之轮得以转变的润滑剂。学校投入500多万元创办的实训基地都是模仿企业车间设计的,学生下“车间”实习,就以“工人”身份接受企业模式管理,这种独特的职高实训模式与“零距离创业”教育制度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为他们毕业后走上社会创业赢得先机。相关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创业园,在相关的详细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创业园区第一层为模具创业孵化基地,现有两家企业进驻生产;第二层为电子商务、外贸创业孵化基地;第三层为高端技能培训中心、创业素质拓展营,我们参观了素质拓展营,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大课堂,一个交流的平台,在那里承载着生产的各个环节;第四层则是校友联谊活动基地。创业园的存在无疑是盛高成实干创新的最佳体现。
作为全国著名的模具之乡、灯具之乡、文具之乡、五金工具之乡的宁海县,有着许多机械制造企业。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受到外省先进的数控制造技术的“狙击”,产品市场逐步萎缩,地方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职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面对困境,盛高成迎难而上。以他为首的校领导班子,开始了常年在外地的奔波寻访:名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质企业的科技项目、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在不断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盛高成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教育教学应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校专业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学校更应从规模经营转向品牌经营。
盛高成一直坚持开放式办学,吸纳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职业教育,坚持“社会即资源”的办学理念,并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职业学校办学的支点。结合实际情况,他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北京精雕公司合作创立“精雕校企合作模式”,公司为学校免费提供最先进的设备,按现代企业车间标准设立实验室,公司的研究开发人员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同时及时更新升级精雕软件,安排学生到精雕公司实习就业,顺利解决了职业学校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的难题,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就业前景。通过合作,不仅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数控雕刻人才,而且推动了宁海雕刻产业从手工向数控发展。
学校还与浙江大学“强强联手”,建立了浙大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航空乘务专业;与开元旅业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联合办学,走上了规模发展之路。目前,宁海县职教中心已开设了五大类近20个专业,传统专业正在不断做优、做精,新兴专业正在不断做大、做强。
他的教育理念之下有一个神话总被人传颂,那就是“954现象”。1995届机械4班,一个只有58名学生的职高班,居然走出了34名自主创业者。这一事迹为社会热点关注,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上海青年报》、《浙江日报》、《新民晚报》、《宁波日报》、《报刊文摘》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成为轰动社会的“954现象”。
创新的“班级后文化”的建设也是盛高成教育理念的一个发展。没有一个学校会在学生毕业后再去关心学生,再去了解学生的工作或学习,而盛高成却将这一个“没有”转化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有”。而与此相匹配的终生班主任制则将一种责任,一种关怀,一种教育传承到了极致。
“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律”
“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找到合适的岗位、职业,每个人都能成功。”这就是盛高成的人才观。“80年代,我们认为进入职高就读的就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在90年代,我们认为适合进入职高的同学进入职高学习。观念在变。”盛高成在谈及职高教育时如是说。“我们的学生,可能对于文化的学习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沟通能力、判断力可能更强。找到合适的定位,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就能长才。”
“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律”是盛高成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他也一直秉承着这一点。教学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年级的学生,找到合适的方法。“比如让高一的学生在实习时,注重对社会的认识、沟通能力的增强;而到高二时,则开始专业的实践、经营;到高三时,学生便可掌握全局。”盛高成这样举例。
当谈到实践与理论学习孰轻孰重时,盛高成说:“当我们有技术而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持时,理论就显得重要;而我们有理论而没有技术时,技术就显得更重要了。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盛校长在教育上,一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知己知彼,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那就是最好的。
在职业教育中,盛高成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中等职校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自卑感较强,给教学与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为使基础较弱的学生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学校在教学管理上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以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整体性、选择性、激励性的教育原则,技术上采用合理分层、计划与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考核与评价分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消除畏难情绪,使学生的知能和技能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盛高成在宁海县职教中心任校长时,提出了创新的“班级后文化”建设,即在学生毕业后,在班主任的具体组织下,通过对在校三年所形成的班级文化的弘扬和创新,使班级学生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并用文化的力量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协助学生创业、就业成功。在他的主持下,学校成立了宁海职教中心校友联谊会,开展与8400多名毕业学生的联系沟通、继续教育、创业扶植、合作交流等工作,对学生教育实行终身制。
作为“班级后文化”建设的典型例子,954班走出了34个创业者,形成了集体成才现象,在当时也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盛高成十分重视“班级后文化”的建设,注重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方面的培养,邀请当地企业家及事业有成的学哥、学姐现身说法创业经历。
在这样的建设下,学校与毕业生的联系十分密切。“我们的终身教育理念就是要让老师作为学生间的纽带。一个学生成功了,可以带动几个甚至整个班级的学生从事相关配套行业。”盛高成谈及此,满是欣慰。在954班毕业生创办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与模具、塑料制造行业有关,这些企业大都结成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其中5家规模以上企业就“带动”了20多名同学从事相关配套行业。在“班级后文化”的影响下,同学之间经常聚会,互通信息,互相帮带,共求发展。
在毕业生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求助的对象是他们的母校;而学校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也是竭尽所能帮助自己的学生。学校的毕业生感恩母校,利用学校为其提供的支持、班级人脉网络,学校也会将学生安排到毕业生的企业中实习,两者互惠互利。
在到宁海职教中心采访时,我们恰巧碰见了2007届数控专业的毕业生黎贤贵。这位2007年自职教中心毕业的学生,在他大学毕业之后,连他自己都未曾想到过,他的母校——宁海县职教中心会无条件支持其创业。在与他的交谈中,他说“我自己都没想到学校的老师还记得我,还愿意这样无条件为我提供场地、设备的支持……”话语间,他的喜悦写在脸上。当我们问及他在校时时任校长盛高成时,他告诉我们,“盛校长是个很随和的人,没有架子。我记得我毕业时,他给我的毕业留言是‘看准目标向前冲’,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这一切,有盛高成提出的“班级后文化”建设的功劳,有终身教育理念的践行的功劳。
性格决定命运理念渗透生活
在同事们的眼中,盛高成是个包容、谦虚、坚毅、乐学好学的人。
在与现任职教中心袁哲海副校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在工作中,盛高成不会以个人的喜好来用人,坚持在用人上的“任人唯贤”。使学校形成了一个强有用的领导班子。也因为此,班子内部十分团结。在与人交流中,不管是对上级或对下属,盛高成都非常的谦虚和平易近人,从来不会因为他是校长而固执己见。见到学校老师都会主动打招呼,一点也没有校长的架子。
袁校长回忆起办学初期,盛高成提出了“绿色学校”的理念,强调环境育人的力量。当时学校刚建完400米的新操场,为了节约资金,盛高成带领全校的师生利用双休日去田间采集野草,移植到校园内。正因为这种亲力亲为,使他获得了更多的人的爱戴和拥护。
盛高成也不邀功。当我们问起他将一个普通的职业高中,办成全国重点职高的过程中遇到的艰辛时,他打断了我们。他强调宁海职教中心能有今日的成绩,有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有学生们自身的努力,更是县、市、省、乃至中央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小到学校的门卫,大到中央。职教中心的成绩不只是因为他个人。他也从来不会忘记对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老教师。每逢节日,他总会亲自去拜访,表达对他们付出的肯定以及感谢。
在盛高成的性格中还透露着坚毅,对于正确的事,盛校长会坚持己见。袁校长举例告诉我们:“1994年,学校开始引进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当时,许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不理解,甚至有些人还会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这些老师自己心理不健康。但盛校长并不为某些人的反对而动摇。他坚持认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职高生未来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保证。坚持把军事化的‘刚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柔性’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德育氛围。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创造了我校德育的品牌,即三元整合德育模式。”盛高成是个乐学爱学之人。“走到哪里,盛校长都会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每次出差时,即使是在登机之前,他也会争分夺秒地到书摊去看书、买书,真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与一般人不同,盛校长每到一个地方,不是先去欣赏美景,而是寻找其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对参观的学校等场所,他总是有与众不同的考察角度。”袁校长如是说。
在工作中严谨务实的盛高成,在生活中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足球爱好者。虽然他已经40多岁,但对足球爱好的热情却未曾减退。无论工作多少忙,他都会抽出时间来踢球。而足球不仅仅是他的兴趣爱好,更是他探索办学思想和策略的载体,他总是把踢球与办学联系一起。袁校长告诉我们:在踢球过程中,他经常自嘲说,自己既没有体能优势,也没有技术优势,可却总是能进球,原因就是他总是能事先跑位到别人不注意的位置等待机会,也善于捕捉机会。办学也一样,宁海职教中心地处农村,在许多方面都没有优势,那就要注意“错位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样,学校发展才能始终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是这样一个心系教育,片刻不懈怠的教育工作者,他胸怀博大、海纳百川;他站得高望得远,立足于地方,掌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他可以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适合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理念的正确性。
盛高成一直在为学生而忙碌着,在采访期间,我们的谈话因为办公室的电话铃声而被打断了数次。他说衡量一个教育家的成绩并不是看他得到了多少的荣誉,而是看百姓对他的评价如何。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定论,就像选专业一样,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态度决定命运,观念支配言行。在一般人的眼里,进职业学校就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才做的下下策,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但是在盛高成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子们找到了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转变了错误的思想观念,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较高的思想觉悟,这样才能更彻底地、完美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这样一个时时刻刻把学校、学生记挂在心中的领导,在广大学子、家长的心中树立了美好的形象,把宁海的职业教育推向了一个高潮。
采访结束后,盛高成匆匆离去,他依旧在为宁海的教育事业而奔波,我们仿佛看到他这些年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披星戴月的身影……
采写:周梦露朱佳炜包婷婷蔡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