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15082500000008

第8章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美国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在五岁以前恋母,对父亲没有过多的需要;但是,在五岁左右,就由恋母转移到恋父,尤其是男孩,必须模仿和学习父亲的样子,才能增强自身的男性意识,否则就会使他以后的心理、人格等方面产生欠缺。今天的男孩之所以陷入困境,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家长,尤其是父亲注意力分散、工作过度、筋疲力尽、烦恼不断、不关心孩子,或者是采取的教子方法不适当造成的。因此,为了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了不起的男孩,父母首先必须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从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并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父母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子中的独特作用

实践证明,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赖于母亲,但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重大问题上则依赖于父亲。母亲与孩子的谈话往往是细致的,而父亲与孩子的谈话则具有哲理性。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因此,教育孩子时,父母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但在具体的角色中又应该各有侧重:

(1)父母应各自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担负起不同的教育任务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指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因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应各自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担负起不同的教育任务。一般来说,母亲偏重于生活和情感,父亲偏重于精神和心理;母亲强调稳定,父亲强调创新发展;母亲传递着细腻、呵护、富有同情心等阴柔的一面,而父亲传递给儿子的则是坚强、勇敢、承受力强等阳刚之气。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相反,如果过分地强化或弱化某一方面,都将影响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性格完善。

例如,在父爱不足和母性亲情过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胆小、意志脆弱、缺乏创新精神、过于依赖别人的性格。过于关爱的“保姆式”父爱,更会导致孩子情感和性心理发展方面的障碍。

又如,当孩子提出问题希望父母解答时,父亲很少有耐心面面俱到地讲完,总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想,仍给孩子留下困惑和疑虑;而母亲却会把答案和盘托出,说出结论。从表面上看,父亲的方法有点“粗”,但促使孩子多思索,是一种很好的意志锻炼。

由此可见,强化父爱在培养孩子的健全心理,这一作用是母爱所不能替代的。

当然,强化父爱,并非就要削弱母爱,淡化母亲的职责。相反,父亲和母亲都应该发挥各自的性别优势。让孩子既从母亲那里得到爱抚,感受同情心,又从父亲那里受到阳刚之气的熏陶,获得知识。这一切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2)母亲表现得柔弱一些

许多妈妈都承认,现在的男孩子身上太缺乏阳刚之气,显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也许是因为现代家庭对男孩子的期望值发生了变化。过去,靠男孩子“传宗接代”的陈旧观念作祟,人们常常把男孩子看作是家庭的根本和支柱,对他们寄予着深切的希望,因为,家庭未来的担子要靠他们来承担。现在,由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家长便把男孩子当成了宠物,不再对男孩子委以重任了,他们觉得,仅有的一个孩子很难以稚弱的肩膀承担任何责任。

此外,在学校里,老师们总是愿意让那些听话的女孩子来担任干部,因此给予男孩子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很少;加之他们调皮、好动的天性又常常招致老师们的批评,失败的情绪越来越重,所以,他们变得胆小,变得唯唯诺诺。

本来男孩应该是保护别人的,但是现在却在寻找别人的保护。他们已经被家庭的“爱”淹没了。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只要求他将来考大学、考托福。这些孩子一旦离开了家庭,就什么都不会做,缺乏自立精神和能力。

对于男孩子,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要敢于把重担子交给他们,不要太庇护、娇惯他们。要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男子汉,当妈妈的不妨表现得弱一些,给孩子提供显示本事的机会。如果母亲过于能干、刚强,就没有他们施展自己本领的天地了,他会变得软弱;相反,如果母亲表现得柔弱一些,会令男孩子坚强起来,意识到自己保护弱者、保护母亲的责任。

在培养儿子男子汉气质方面,一位母亲很有一些心得。在生活中遇到她确实不擅处理的事情或问题时,她便对儿子说:“一切全靠你了!”他在爽快地答应的同时,总会流露出一种作为男子汉帮助母亲、保护女性的自豪与得意。现在,家里像修电器、搬东西等技术活和力气活基本上都是他的事。

今天的男孩子身上所表现的男子汉的阳刚气质,不仅是他们的母亲渴望看到的,也是他们未来的妻子所渴求的。对于他们自己,这种男子汉的气质,也是今后面对生活的无价之宝。

(3)别忘记父爱的教育

有人说:母亲生育了男孩,父亲则造就了男孩。父亲的行为举止对男孩的性格形成极为重要。

心理学家指出:母爱可使子女身体和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父爱的功能则表现在教会孩子怎样应付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母爱代表着人性和社会生活情感方面,父爱则往往象征着事业、思想、秩序、冒险和奋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与父亲有关。据有关机构调查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的父亲,则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很容易与人相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爱远远胜过母爱。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现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爱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因此,孩子的成长、天才的培养,父亲绝不能袖手旁观!

然而,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往往是父亲们忙着为一家的生计奔波,而把教育、抚养孩子的职责和义务推给了妈妈。在这样单性教育的环境中,孩子更多地了解和接纳了妈妈的温柔、纤细的性格,缺少爸爸榜样的模仿及学习,所以很难造就孩子勇敢、坚毅、豪爽、爱冒险等优秀的品质。

与此同时,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也几乎都是女性,女教师从自身天性出发,往往喜欢把“听话”、“守规矩”、“文静”当作好学生的美德,而把“调皮”、“好动”、“爱提反面意见”作为“坏学生”的标准。这种教育环境从小遏制了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独立意识与刚强性格的发展,从而变得听话、顺从,没有主见。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种种同性别角色相符合的行为,与爸爸的教育和影响密不可分:男孩向父亲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女孩则从父亲身上接纳、学习同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

由此可知,父爱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母爱教育一样不可或缺。

那么,如何科学地表达父爱,最大限度地发挥父爱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呢?爸爸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表达爱意。平时多采用握手、拥抱、击掌等方式来表达爱意在孩子的生日或有所成就、遇到挫折时,可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示祝贺,鼓励,激发其上进心。同时注意从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业、心理等方面来表达感情,经常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多方满足孩子的情趣需求,以此增进父子感情。

②共度时光。坚持每天与孩子共度一段时光,如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游戏、看影视剧、听音乐会、看球赛、踏青野炊等。那些疲于生计的爸爸更应如此。因为孩子的气质、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唯有爸爸同孩子相处时光达到一定的“量”,孩子的记忆深处才有父亲与其活动和交往的印象。如此,他们不仅从父亲那里享受了爱,而且可从中获取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人格等诸方面的影响。

③率先垂范。要强化男孩的阳刚气质,爸爸应先做好榜样。要想孩子刚强,就不能怯懦,做事要有百折不挠的信念;要想孩子豁达,就不能狭隘,要有心胸开阔的心态。

④开展活动。结合男孩的特点,开展一些粗犷、野性的活动。现今家庭生活条件好了,男孩子的游戏出现软性倾向,如在地毯上学舞蹈、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等,这类活动内容过于斯文。做父亲的,不妨同孩子一起多玩玩篮球、足球之类的粗犷且具野性的游戏,陶冶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⑤做孩子的榜样。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说”。你的孩子们需要你在每一天生活中做出榜样。做父亲的不仅应该为人正派、上进,更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以自己的行为告诉他应该怎样为人处事。如果你做错了事情,你应该向他们道歉,这是维护父亲形象的最好办法。

⑥不自我逃避。你的孩子可能会做错一些事情,这时作为父亲的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分担压力,弥补过失。

作为孩子的教练,应该很多事情都想在前面。你不仅要帮助他们练好技术,练好身体,更要使他们有良好的心态,有坚强的性格,有宽容的精神,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你这个“教练”称职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

对孩子的教养要有科学的原则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要想使这种教育富有成效,必须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根据家庭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对家庭教育的规律性的认识而制定的,是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它是在家庭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家庭教育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认识和处理的指导原则。违背了这些原则,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的方法,是指家长教育孩子时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方法得当,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方法不当,则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科学的教育方法必须符合教育原则,违背教育原则的教育方法决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家长为了掌握教育孩子的艺术,是不能不学习和掌握教育原则,熟悉教育方法的。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应把握住如下几点:

(1)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

对于现代家长来说,为了采用适宜、得体的家教方针,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做到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教育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要加强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家长要在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和谐、邻里和睦、人际交往、情趣爱好等方面做孩子的表率。父母要有良好的品格,在家庭生活中言行一致,行为自律,要不断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善于观察了解孩子,善择教育时机,善用教育语言,提高教育技巧。父母要带头学习,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懂得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抓住人生的关键期

人一生是有几个关键期的,孩子一般2岁学语言效果很好,3~4岁是树立权威的关键期,如果在关键期内不能充分的把握,那过后对于孩子的培养就会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家长在相应的关键期内应注意强化孩子相应的能力,这种强化应该通过鼓励的形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3)善于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皇帝之一。他不但治国有略,而且教子有方。他对臣子们说,教育孩子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遇物而诲,择机而教”。

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教子经验的:

太子吃饭的时候,我就趁机说:“种庄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永远有饭吃。”

太子骑马的时候,我就趁机说:“这马和人一样,应当有劳有逸,不能让他过度劳累。你要是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永远有马骑。”

太子在大树下乘凉的时候,我就趁机指着树干说:“木匠锯木头,只有依照绳墨才能锯成直木板。你将来要想做个贤明的君主就得认真听取伺臣的进谏。”

太子乘船游览时,我就趁机说:“你看,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沉下去。老百姓好比是水,君子好比是船。老百姓可以维护你的统治,也可以推翻你的统治。”

唐太宗教育孩子可谓用心良苦、苦口婆心。他善于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启发,不空洞呆板,不抽象说教。这种让孩子自己去领悟,理解明白事理的结果,能使孩子把家长的外在启发教育转化为内在自我教育,而经过这个转化过程,教育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