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15082500000028

第28章 自立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1)

自立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生存的权利。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懒得做,自己的事情总是让父母包办,这样我们将来肯定是什么都不会做,连独立生活都成问题。

自立才能自强,自立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我们应放开自己的手脚,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去闯荡。真心地去体会自己在独立的过程中开拓的意义以及生存的价值。

不要再犹豫,不要再等待,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完全自立自强,从而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让孩子从小就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

我们如果能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就能够很好地增强自己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我们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具有很大好处的。

有个上初一的独生女,习惯于睡懒觉。每天早晨,她妈妈几次催她起床,她总哼哼叽叽说:“再呆会儿。”如果真迟到了,她会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受老师批评。

父亲想了想,对妻子说:“咱得换个办法了。”于是他们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懒被窝,你就懒吧,肯定没人叫你,一切责任自己负!”

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虽然跟父母撒娇,可是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女儿很快跳下床来。从那时起至今,五、六年过去了,女儿早起上学再不用催了。有时候,父母还在睡觉,女儿早已经骑车上学去了。

从这个独生女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自身的潜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因为对父母的依赖而丢掉了自立的能力。

一群小狐狸稍稍长大后,狐狸妈妈便“逼”他们离开家。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像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又咬又赶,非要把它们都从家里撵走,最后小狐狸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去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多么冷酷的心理断奶!但这又是多么理智的生存教育啊!我们也应该像狐狸妈妈对待小狐狸那样来对待自己。

乔治的妈妈工作特别忙,所以乔治生下来不久便被放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到他要上学的时候,妈妈才决定接乔治回市区住。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乡下随意惯了,乔治养成了不讲卫生的习惯。爸爸妈妈一让他洗澡,他就推三阻四的,更不用提饭前洗手、刷牙漱口这些重复次数较多的习惯了。因此乔治的牙齿被虫蛀了不少,肚子也经常疼。在学校里,干净整洁的校服没有几天就又脏又破。不断的提醒、警告、责罚都没有生效,乔治仍然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妈妈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整洁漂亮、神采奕奕,自己的孩子却像一头又脏又臭的小猪,非常苦恼,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青少年从小不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穿着不整洁、行为邋遢,性格上也必然是散漫的,长大以后是很难有什么大出息的。

青少年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我们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能力的人,一般的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人,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现在,许许多多的未成年人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一切全都由父母“承包”了。我们能自己洗手、洗脸、洗脚,父母却给我们打好水,替我们洗;我们会自己穿衣服,父母不让我们自己动手穿;我们上学了,尽管距离学校很近,也不经过大马路、小马路,父母却每天要背着书包接送;我们写作业,父母要陪在旁边,替我们削铅笔、灌墨水,用橡皮擦去写错的字;写完作业,父母不是要我们自己收拾书包,而是替我们收拾;我们自己会洗红领巾、手绢、袜子,父母不让我们洗,全由父母代劳等等。即使我们力所能及或有自己动手的愿望,父母也常常是百般拦阻。我们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怪有人称我们是“小皇帝”。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不需要“皇帝”,即使是皇帝也要自立。我们在家里是“皇帝”,到社会上都要成为“平民百姓”。平民百姓都要生活自理,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更难以正常生存。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扶着我们,照顾我们是理所应当的;但如果从小过惯了“小皇帝”的生活,没有学会生活自理,到我们长大了,父母也变老了的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一位老师说道:“在提高学生生活能力方面,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太娇惯了。”另一位老师表示了她的担忧:“现在的孩子不仅吃饭、穿衣样样都要家长操心,甚至连扫地、擦桌子等简单家务活都不会做,几乎一切事情都由大人包办。”

在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发生过这样一幕尴尬的情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回奔波,在各个摊位面前忙个不停,半天填了20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且不断向有关方面咨询着。许多人开始以为这位老年人也是来找工作的,没想到她是在帮24岁的儿子找工作。让人见了如何不摇头叹息。更何况,如今这种父母急、子女不急,家长代子女求职的现象并不鲜见。

曾经备受争议的《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就给了我们很大的感触:

当日本孩子刚到北京时,就发生了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天他们到了天安门广场,日方领队对日本孩子们说:现在给你们每人发20元人民币,自己买一顿饭吃,下午四点半集合。现在你们三五个人一组,走吧。这么一声“走吧”,中方的老师很担心,心想他们是从日本来的,不会说中国话,路也不熟,天安门广场四通八达,找不回来怎么办?日方的领队摇摇头说:没关系,回不来也是锻炼,探险就从这儿开始了。

一个小时以后,电闪雷鸣,风狂雨骤。到了下午四点半,日本孩子都安全回来了。凭心而论,他们的这种教育方法很让人佩服,因为中国的教师是不敢这么放手的,父母们更是担心。

激励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这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因为每个人在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满足感,我们自己也一样。

这种满足感能够唤起一个人的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也正是获得成就的潜在动力。

有的父母以爱的名义把我们的一切都一手包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丢失也直接损坏了我们的自信心。

一个失掉了自信心的人是不会取得什么成就的,也不可能比其他的人更优秀。

尽管依靠别人,听从别人、追随别人,让别人思考,去计划,去工作要比自己做省事得多,但是独立自主者还是会毅然决然地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做一个自理、自立、自助的人。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给你如下建议:

(1)本人一定要有培养自理能力的意识。

我们缺乏培养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娇惯自己,不愿意让“受苦”,怕自己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父母怕麻烦,有些父母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其余的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做。从而剥夺了我们生活自理的机会。当今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普遍是由于上述原因。

事实上,这种完全忽略自理能力培养的心态,既害了你,也害了父母。因此,强化培养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2)培养自理能力要从学做家务开始。在训练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自己学做家务。如让你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同时,可以要求父母对你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做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碟或收拾房屋也要注意这一点。

(3)宽容地对待错误。有时候,由于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不要指责自己,更不能惩罚自己,对于有失误的地方,要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自己自理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自理活动能力。

如果你总也做得不好,也切不可性急,更不能灰心诅丧,自我否定。要以激励为主,肯定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找出不足之处,从而为下一次避免失误找到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对促进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给孩子尽量多的自主空间

在孩子们的兴趣和天赋还没有完全展露出来时,不要依赖父母凡事都给我们出谋划策,这样会扼杀孩子们的天赋的。学会给自己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做决定。相信孩子们能把事情做好。

据报载:在上海市第四次少先队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组委会收到了小代表提出的各类提案两千多件,其中一份尤其引人注目。提出这份提案的是一位四年级小学生,她说,她和她的小伙伴们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本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搞手工制作开展小队假日活动,却因为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而难以实现。她希望学校能作出明确规定,每月的某一天为学生无作业日,以使他们在这一天能松一口气,办点自己想办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们常常埋头读书、课业负担重。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孩子们的主要衡量标准是考试成绩,为考试而学、为成绩而战、为升学而拼,这是学校、父母、学生面临的共同目标。

提出提案确定“无作业日”是同学们的最低要求,在教育体制正在逐渐改变,新旧体制还在碰撞的情况下,学校和父母们是不是可以网开一面,首先满足孩子们的最低要求呢?给我们每月、甚至每周一天无作业日,以保证孩子们有多一点的自主空间,使孩子们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

“老师让我去报名参加那个拼写竞赛。”13岁的安琪一回到家就告诉父母。

“太好了,你已经去报名了吗?”

“还没有呢。”“为什么?宝贝。”父母奇怪地问。

“我有点害怕,台下可能会有许多人看着。”安琪很激动,她在家一向是个听父母话的孩子,在学校平时也不爱多说话,但是学习成绩很好。

“我想你还是先报个名吧,你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不过这事儿你还是得自己决定。”

父母离开了安琪的屋子。过了两天之后,学校老师打来电话,让安琪的父母说服安琪去报名参加拼写竞赛。

安琪回到家后,父母又跟她谈了话,父母对她说:“首先,我们并不是强迫你一定报名,这件事还是你来做决定,但是我们可以谈谈关于参加竞赛的利弊。参加竞赛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智力,还能增强自己的信心。比赛赢了更好,没有得名次,也是很无关紧要的,我们不在乎。因为你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很有能力的孩子,这点并不需要用竞赛的名次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