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度心术
15081400000020

第20章 攻心第六:软硬兼施,驾驭他人思想(3)

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杰勒德·沃普在事业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曾失去了一个很大的合同。沃普后来成为通用电器公司总经理,那时还只不过是西部电力公司一个年轻的跑腿员的人。如果当时能拿下那个合同,他就能向着分公司经理的目标前进一大步。节骨眼上,不幸降临了,他精心策划的一份竞标方案竟然如石沉大海,一点儿也没有产生自己预想的效果。

原来,沃普在写这份报告时,是以一个工程师的眼光和立场来撰写的,因此,那篇报告中到处都是复杂的公式、详细的数据。他忘了那些领导们根本看不懂这些东西,其实当时,他只需要站在一般人的角度来写就行了……于是,最终的结局是另外一家竞争对手拿到了合同。

沃普的这份报告与卡内基所运用的策略相比,其成败的差距简直是太大了!卡内基能利用一个灯柱从一个竞争对手那里抢来一笔大生意。沃普虽然有一份精密的报告,却遭受到了重大失败。他原本希望要让别人折服,结果却连别人的注意都没有得到。这其中的差别就是:卡内基利用的是别人所经历到的一个具体的小事,自然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进一步获得对方的认可;而沃普只顾着追求“精密”,没有注意到对方的个人兴趣和自身经验。

所以,当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如能够充分考虑到对方的亲身经验,轻易就能获得他人的赞同与认可。这种策略是很容易就能成功的,因为有时候,“我们须涉及对方所特有的个人经历,才能让他全然信任你的话”。否则,对方难以理解你的谈话内容,则会对你不理不睬,无法获得认可,你的交际目的也会无法实现。

当我们期望他人接纳一个新的构想,并对此构想付诸行动之时,首先应注意掌握的是:“利用对方的亲身经验来解说,使他们明白。”

简洁地夸到点子上

有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到野外打猎。魏惠王问:“齐国有宝贝吗?”齐威王答道:“没有。”魏惠王听后得意地说:“我的国家虽小,尚且有直径一寸大的珍珠,光照车前车后十二辆车,这样的珠子共有十颗,难道凭齐国如此大国,竟没有宝贝?”

齐威王别有意味地回答道:“我用以确定宝贝之标准与您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派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朝拜我国。我有个大臣叫盼子,派他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东来黄河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而来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户。我有个大臣叫种首,派他警备盗贼,做到了路不拾遗。这四个大臣,他们的光辉将光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

这段话既是对魏惠王有力的回答,使他羞愧难言,同时更是对自己臣下的极好赞扬。正是通过诸如此类巧妙得当的赞扬,齐威王在笼络人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使一大批诸如田忌、孙膑、淳于登等杰出人才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于是,齐国大治,出现了“坐朝廷之上,四国朝之”的局面。

所以,夸人巧在恰如其分,巧妙的夸奖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和引发感激的心理效应,于是乎,类似“士为知己者死”的效应就产生了。

夸人不需要长篇大论,可能只是几句简短的话,就让对方心情愉悦,关键就在于夸到点子上。

杜维诺面包公司生产的面包远近闻名,不仅质量好,而且信誉佳。经营着这家公司的杜维诺先生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人,他一直希望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当地的一家大饭店。

一连四年,他天天给那家饭店的经理打电话,甚至在那家饭店专门包了一间房间,住在那里以便随时同饭店的经理洽谈业务,但是他始终一无所获。杜维诺先生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他具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他当然不会眼看四年的努力付诸流水,于是他着手多方打听饭店经理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不久,他了解到这家饭店的经理是一个美国饭店协会的会员,并且在最近担任了该饭店协会的会长。他十分热衷于公益活动,不管协会的会议在什么地方召开,他都会趋车前往。在获得了这些信息之后,杜维诺先生的心中有了底。

第二天,杜维诺前去拜访该饭店的这位经理,在双方会面的时候,杜维诺一反常态,对面包的事只字不提,而是大谈特谈有关那个协会的事情。经理先生非常高兴,邀请杜维诺也加入这协会。杜维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几天之后,这家饭店的采购部门给杜维诺打来了电话,请他马上把面包的样品和价格表送去。杜维诺喜出望外地赶到了饭店,饭店采购部门的负责人笑眯眯地对杜维诺说:“我难以想象你使用了什么绝招,使得我们的老板对你如此赏识,要知道,我们的经理可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啊!”

杜维诺哭笑不得,他感慨万千地想:我们公司的面包远近闻名,价廉物美,我努力了四年可是连一粒面包屑都没能推销给他,现在仅仅是因为我对经理感兴趣的事情表示了关注,形势居然完全变了。

所以,作为一个理智而冷静的人,应该仔细分析对方的所需和真正的闪光点,采取对症下药的策略。

著名礼仪研究者金正昆在说明这个问题时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中国人家里刚生了宝宝,往往喜欢在宝宝百天的时候抱出来给亲朋们看看。小孩子的长相都差不多,没什么太出众的模样。他可能眼都睁不开,脸上全是褶子。当他的父母充满期待地问你:“你看我们家宝宝怎么样?”这种事你不能太较真,如果真有人跟父母说:“哎哟,这孩子脸上全是褶子,怎么长得跟小老头似的啊!”宝宝的父母肯定会不爽。这种场合你不妨顺着意思赞美:“你看这孩子长得真好,比爹妈都漂亮。”他的爹妈就会特别爱听,因为宝宝是他们的结晶,是他们未来的希望,他们当然希望宝宝最可爱最好看了。夸人夸到点子上,意味着得夸到别人认可的那个长处上去。比如,某个作家写了好几本书,但他总有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你要夸到这本书,这个作家肯定就很来劲。但是如果是他认为自己写得最不好的那本书被你单单拿出来夸:“××先生,我觉得这是你写得最棒的书!”这个作家往往就会不那么高兴了。他甚至会想:这家伙是真夸我还是讽刺我呢?

我们经常遭遇各种各样的推销员,他们可能会先赞美你的皮肤,你的年龄,你的房子,或者你可爱的孩子,他们不一定什么都知道,但通常都能言善道。根据通用电气公司副总经理所言:“在最近的代理商会议中,大家投票选出导致推销员交易失败的原因,结果有3/4的人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推销员的喋喋不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精妙地让他接受你的思想

威尔逊主持白宫之时,只有豪斯上校能真正地影响总统。总统很少采纳他人的意见,有时,其他人根本没有进言的机会。而总统却能经常采纳豪斯上校的建议。

豪斯自己说:“自从我认识了总统,我就发现,如果你想让他听你的安排,你最好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把这个计划事先以某种方式告知他,让他对此产生兴趣。这样,他自己就会思索。这是我在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发现的。一次,我去白宫拜访他,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方案,当时,他很不赞成。但是,几天以后,他却把我的建议作为他自己的想法在一次宴会上发表了出来,这让我非常吃惊。”

后来,豪斯一有什么意见,他就如法炮制,使总统认为那就是他自己的思想。于是,豪斯为总统做了很多计划,使他赢得了民众拥戴。

比如,1914年春,威尔逊曾慎重地赞成了豪斯的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计划。

但是,在1915年豪斯从巴黎写给威尔逊的信中,却声称这是威尔逊个人独创的计划。豪斯详细记录了与法国外交部长的谈话,在谈话中,他称是总统大无畏的勇气和先见之明产生了整个计划。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特长,豪斯才能在把握住自满的威尔逊的同时,也能把握其他人。

1912年,最终获胜的民主党国家委员会的一个委员,曾记载过豪斯上校的一段事迹:

当时,虽然他在总部的地位并不高,可所有人都承认,在那次竞选中,他才是最大的功臣。

豪斯经常会走进一间办公室,与你平和地说几句话,在他离开后,你总会忽然想起一个主意,然后把这个主意说给你的朋友或上司听,并受到他们的赞扬。可是,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察觉,那些思想其实是他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你的。他就像神枪手打靶一样,总是给你灌输特别准确的思想。

成功人士们都知道,通常来讲,让他人相信你的建议是没什么报酬,也谈不上有多愉快的。因此,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驾驭他人的力量,聪明的人经常愿意牺牲自己可以得到的名声,而使自己的主意能够执行下去。只要他人能完全采纳他们的建议,他就会十分满足。

如果你想要他人按照你的意见去做,那么,让他们以为是他们自己提出了这个意见,并绝对信任他们,则是最好的方法。这样,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地去执行你的意见了。

我一切都是为了你

小童喜欢画画,并自认为有画画天赋,每当完成一幅作品,他都很自信地拿给他人看。这次,朋友小羊看了他的一幅画后,却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他考虑到为了不使小童扫兴,他仍鼓励他继续努力,赞美他的画“有意境”,并用欣赏的眼光长时间地打量这幅画,还委婉地表示“如果能……将会更好”。这下,小童格外高兴了,马上把小羊奉为“知己”。

一个人往往会对自己一向认定的事实坚信不疑,所以他才不会愿意接受来自他人的非议和纠正。他所喜欢的东西如果能够被对方欣赏,就会在心理上将对方奉为知己。所以,若想赢得对方的好感,可以暂时求同存异,表示对他的欣赏,满足对方的炫耀心理与自信心理。

人们在交际中有不同的个性,也有普遍的共性心理。如果能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就可以获得满意的交往效果。人们一般都喜欢和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交往,而与情趣相左的人交往,则往往不大容易成功。那么,如果希望交际成功,就应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从寻找共同情趣人手。

有一个电视栏目组想拍摄一部幼儿生活的短片,他们选定了电视台附近的一家幼儿园进行洽谈,却遭到一位老师的拒绝,虽然她说了很多理由,但实际上只不过是表面搪塞。

那位节目主持人有一定的沟通技巧,他认真地设想对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然后他把自己假设成那位老师,立刻就知道了对方担心的原因。

他再度登门,对那位老师说:“我可以提出三个保证,希望你考虑。第一,我们将所拍摄的影片留下一份拷贝,送给你们保存;第二,我们愿在拍摄成功后赠送几盒录影带给你们,因为这些影片可以作为老师们的参考资料;第三,我们下一次来时,一定会提早一个月通知你,并在取材及企划案上征询你的意见。”

结果,那位老师很快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事实上,很多没有达成共识的争执,都是因为双方各执一词,不肯互相为对方着想所造成的。如果你能从对方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情感因素和实际困难,就能轻易地解决问题。所以,有时候适当改变一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一名鞋店老板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姐花整个下午的时间在鞋店里挑选,结果批评的意见提了不少,鞋子却一双也没有看上。

最后,这位小姐干脆请售货员找来老板,当着许多顾客的面滔滔不绝地说一些如“这双鞋的后跟太高了”、“我不喜欢这种皮料”,或者“你们的服务态度真不好,我选了一下午的鞋子,居然没有一个人过来帮我出点儿主意”之类的牢骚话。

那位老板就像一名听话的小学生一样,一直站在旁边听她发表“高论”,一声都没有吭。直到那位小姐说完后,老板才缓缓地说:“对不起,请你等一会儿。”然后便走到鞋架旁,拿出一双鞋摆在她的面前说:“小姐,我想这双鞋最能衬托你的气质。”

那位小姐半信半疑地将鞋穿上,结果不但大小合适,而且颜色、样式都令她十分满意。

那位小姐满意地说:“这双鞋好像是专门为我订做的一样。”最后高高兴兴地付款离开。

做生意,人们都知道秉持“顾客至上”的信条,一般而言,无论顾客说什么,你都不可以反驳,除非顾客有侮辱你人格的地方,否则你就应该像那位鞋店老板一样“听话”,然后再发表你的意见,不给顾客唱反调的机会。

这位鞋店老板十分懂得顾客心理,也知道如何攻她的心。

他先让对方发表意见,也许他根本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但他的态度却令顾客十分满意,让对方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他还能够为那位小姐着想,所以,最终轻易地就抓住机会轻轻一击,使得对方很快败下阵来。

因此,在交际过程中,遇到这种毫不讲理的人,不要一味地和他争论,不妨让他感觉到你在为他着想。这样,能让他有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他才会最终向你低头。否则,两个人硬碰硬的话,结果只会让你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