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15076100000023

第23章 5-6年级,扩展课外知识的关键期(1)

11-13岁年龄段,也就是孩子小学5-6年级的时候,是人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是培养其阅读习惯的好时机,如果孩子在这时候养成了主动自觉进行阅读的好习惯,那么以后就不需要家长提醒、监督,孩子就能自主地获取课外知识,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与学习有直接的好处。

让课外读物与课内课本平起平坐

适当为孩子的阅读加餐

某地一所中学语文考试有一道题:“《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指谁?”莘莘学子,答案各异,有答林忆莲的,也有答林心如的,还有答林诗音的,就是很少有人答林黛玉……

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尽管不能就此断定当今青少年知识面狭窄,但却反映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今青少年学生读名著的越来越少。世界很大,学校很小,教科书的世界更小,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广阔的世界。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地阅读思考的好习惯,拓宽自己的视野。然而,阅读课外书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孩子的一种重要技能,无论对于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阅读都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学习方式。

本来5-6年级的孩子正是需要大量汲取课外知识的时期,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功课,来准备小升初的考试,为了不使孩子因读课外读物而导致学习成绩退步,会采用种种方式阻挠孩子阅读课外书籍。

喜欢读课外书的黄阵向他的同桌借了一本厚厚的小说,说好五天后就归还,但是五天后,黄阵还说书没有看完,要求再续借几天,可几天过去后黄阵仍未归还,还支支吾吾的,黄阵的同桌以为黄阵想赖着不还,就把这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向黄阵一了解,黄阵竟哭了起来,说书已被他妈妈撕碎了。

原来,他的妈妈一直反对他看“课外书”,理由是明年就要小升初考试了,让他全心全意先考个好中学。刚借到书那天,放学回家后,他一头钻进他的房间,关上门,埋头读那本小说。刚巧他的妈妈想让他帮忙做件事,连叫几遍他都没听到。等妈妈推开房门看到儿子又在看“课外书”,而且看得那么入神时,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一怒之下就把那本小说给撕了……

不可否认,这些阻挠孩子看课外书的父母的初衷也是为了孩子好,他们担心孩子多读课外书会“野”了心思,冲击孩子读“教科书”,从而影响功课、影响学习成绩,这是许多父母不让孩子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其实,父母们的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孩子们懂得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功课,考试要考好,不会因为喜爱读课外书而放弃学习。即使有个别的孩子因为痴迷于读课外书而影响了学习,也是可以引导的。父母反对孩子读课外书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担心孩子多读“课外书”会偏科。其实不然,多读点课外读物不但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而且从课外书上孩子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事实上,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值智慧突破的时期,他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与需求感,如果父母从中阻挠、限制,不但不会提升他对课业的学习意愿,反而可能中断了孩子的学习机会。而且,在学校时因为各学科的学习压力,孩子几乎没有时间读课外书,回到家里做完功课,父母又不允许孩子读课外书,等到了放假,父母们还是让孩子死读课本……父母的初衷是不希望课外书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可是孩子没有足够的阅读量,阅读理解能力上不去,语文阅读成绩举步维艰,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一些需要有良好的理解力才能获得高分的学科也深受其害,更谈不上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了。

其实,“课外书”是“教科书”必不可少的补充和拓宽。不错,学校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主要渠道并不是唯一渠道,它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教科书的内容不可能也无法无所不包,这就得靠其他渠道来补充,课外读物就是它最好的帮手。

如果家长担心孩子读到忘乎所以,不懂得节制,或者害怕孩子读到思想污秽、内容不健康的课外书,家长可以主动地根据孩子特点帮助孩子选择课外书。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孩子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同时应该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年龄有差异,感兴趣的事物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父母最好选择适合孩子的书,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选择书籍,以适应孩子的心理和兴趣。比如,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介绍优秀人物的书籍,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可以在阅读中接受成功励志的熏陶,懂得做人做事的态度;孩子在暑期可以读一些经典名著和科普书籍,等等。一提到名著,也许大家会以为就是那种大部头、艰深难懂、充满古文的书,其实,名著当中也有篇幅短小、语言朴素易懂、思想境界高且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作品。中小学生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书中多选择名著来读。

同时,父母应对孩子讲清哪些课外书适合孩子看,哪些书会对孩子成长不利,不能只是一味地禁止孩子读课外书,随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也会学会选择的。

给孩子留出专门看课外书的时间

帮助孩子安排好学校学习和读课外书的时间,如和孩子一起制订读书计划和时间表,在孩子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后,允许和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读些课外书。比如,和孩子约定,放学回家后的这段休息时间可以看课外书,但是到了做功课的时间就不能再看了;或是视孩子当日作业量的多少弹性地增减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只要孩子能将时间调配得当,阅读课外读物不但不会妨碍孩子的功课,反而是拓展孩子知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经常和孩子的老师联系

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父母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既可以得到如何指导孩子读书的正确的资讯,又可以通过老师的影响,巩固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他的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

孩子对课外书是有兴趣的,只要父母引导得法,孩子的这种兴趣就能持久而稳定,最后养成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逐渐从图画书向文字书过渡

翻开小学生的课外图书,你会发现这些书大多是图画很多的图书。无可厚非,学前期的孩子喜欢看色泽丰富艳丽的图片,他们就算没有文字的引导也能从图片的变化中寻找到乐趣。当孩子升上小学,他们的阅读习惯仍然停留在学前期的阶段,喜欢读图,看漫画,小学低年级,这种配图的故事仍然是符合孩子的阅读特点的,毕竟任何变化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期。但是,如果家长一直没有意识让孩子慢慢地过渡到纯文字的阅读,这多少会对孩子的阅读习惯造成影响,甚至造成阅读困难。

对于让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这个主张,一位5年级孩子的妈妈感觉很委屈:我也经常陪孩子去书城买书,总是孩子喜欢什么买什么,孩子也特别喜欢看书,一天到晚都宅在家里看书,也不出去玩,可是为什么孩子的作文水平为什么还是没有提高?甚至错别字连天?

一个任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是这位妈妈的朋友,一次偶然,语文老师得知,这个孩子虽然经常阅读课外书,但那些几乎都是图画书,纯文字的书很少很少。

“问题就出在孩子看的书里面,”语文老师说,“图画书不是书,它只是以书的身份出现的影像,它根本没有包含文字,孩子虽然一直在‘读书’,其实他一直在看电视。”

这个时代,影像传媒非常发达,各种各样的“图画书”出现在图书市场,许多中外名著等都被拍成电影,然后收到大家的追捧,这表明我们进入了一个影像时代,文字热已经开始消退。成人都如此,更不必说孩子爱看图爱到何等地步。

李啸在小学毕业班里,天天做练习,做卷子,回家爸爸妈妈也不允许看看电视放松一下神经,课外书除了《作文大全》、《作文技巧》这样的书籍,别的书架上一本都没有。有一天,李啸看到同桌在课余时间看漫画,同桌说他也不能看电视,所以只能看一下漫画书解馋啦。同桌这一番话启发了李啸,他如法炮制效仿同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可李啸在期中考的时候,成绩后退了15名,他的爸爸妈妈感觉很惊愕。

6年级的孩子即使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一旦被压迫久了,解放到感兴趣的领域,必然会放纵不能自控,李啸的事实告诉家长们,加强孩子的阅读,不是在于课内还是课外,而是在于什么形式,什么内容——读图还是读字。

事实上,只读图而放弃读字是一种非常错误的阅读形式。在孩子进入11-13岁的阅读黄金期,读字始终优于读图。这是因为这个时期因为记忆、思维的并同发展,读图过于肤浅,不能让孩子开动脑筋,而“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书中的一字一词都能激发孩子的语言、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这实际上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想象空间,而且多和文字接触,孩子能够对各种字词符号的使用了然于心。这不正是提高孩子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吗?

因此,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图画书向文字书过渡,这既然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为小升初考试增添一份成功的砝码。

那么家长具体该如何引导孩子顺利过渡呢?是不是孩子在5-6年级的时候必须放弃图画书,只能看文字书?其实不然,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家长首先需要做的是给孩子时间适应文字书。

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文字书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心急,一下子断绝孩子的图画书,而把一堆文字书推到他面前,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在书店里,一个10多岁的孩子兴高采烈地挑了几本图画书,但没想到她的妈妈为她选了一堆名著和课外辅导书,当她看到孩子放在篮子里的图画书,气不打一处来,一边把篮子里的书一把扔回书架,一边唠叨着说,整天就是知道看这些垃圾书,我看你怎么考好学校,考不到好学校,你就哭去吧!女孩子一听,翻了翻白眼,跟妈妈顶起嘴来,我就不看,我就要考烂学校。妈妈更生气了,两个人在商场里斗起嘴来。

这位妈妈是太心急了,眼看着孩子就要小升初考试,孩子还有心思看“闲书”,换成哪个家长都会着急上火的,但是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阅读发展过程,孩子从图画书到文字书转换肯定是需要一个时间过渡的,这也是孩子心理上的一个需求,希望家长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引导。

加强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5-6年级的孩子在写作上必须要加强,这是所有家长和老师的想法。

如果说每一篇作文是一幢大楼的话,那么孩子既是设计师,也是制造者,他的写作内容就是那一砖一瓦。是不是任何人没有经过训练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呢?

目前有许多语文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写作状况很不满意,尽管想方设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讲了不少的理论、技巧,孩子也操练了许多,但效果总是不明显,似乎作文教学已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有一位家长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及阅览室,积极组织孩子开展课外阅读,努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与训练,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具体做法是要求他们做到“四到”:

一是眼到。

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在课外阅读上多下功夫。现在不少的孩子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大多与程式化课堂教学有很大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是被动的接受,处于抑制状态,听的效果可想而知,更不用说自己主动去阅读了。

所以要发挥孩子“眼”的作用,家长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满堂灌”“填鸭式”等辅导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课内促课外,使其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比如在指导学习《伟人细胞》、《童年的朋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可以借助作品本身的精彩情节,亲自和孩子探究、交流、讨论,感受贾里、外祖母、鲁智深等人的形象,再伺机推荐《男生贾里》、《童年》、《水浒传》等名著,让他们在课后阅读,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一方面它可以使孩子巩固课内知识,了解到书本以外的信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生活体验的不足,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素材及对生活的感受。

孩子的生活圈子较窄,不外乎学校和家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他们看到的往往是学校和家庭里的一些事情,不可能像作家一样长期投身于生活的海洋中去,生活比较单一、枯燥,也很平凡。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了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腹中无材料,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呢?因此家长要指导孩子在阅读中多方面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博采众长,要能够跳出书本,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透视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作品与生活的真善美,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