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4年级,孩子成长与定型的关键期
15075600000020

第20章 如何帮助3-4年级孩子戒除不良的学习习惯(1)

坏习惯就像是小蛀虫,它会在不知不觉间损害孩子的学习成效。为让孩子的学习得到真正的保证,一定要让孩子克服一些影响学习上的不良习惯。这也是一项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希望工程”。

帮助孩子克服“一根筋”的坏习惯

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见炉子上烧水的壶盖被水汽顶起而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苹果与万有引力、水壶盖与蒸汽机,在一般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牛顿和瓦特却能够从这些不同的事物中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这全是因为他们突破思维定式富于创新思维的结果。

有一件在社会上影响极大的小事:

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都回答是“水”,老师给予了肯定。而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的是“春天”,却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老师的理由是:雪融化了,理所当然变成了水,怎么会是春天?简直不可思议。

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让许多学生、老师陷入了学习的围城,思想变得僵化、死板。“雪化了,是春天”,多么富有诗意、富有哲理、富有感情的回答啊!它充分体现了那位学生灵活的思维、丰富的想象。而那位老师的头脑里则装满了陈旧的固定模式,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定式思维的习惯,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一根筋”。

人们常常按照一种常规性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难以阻遏的惯性,它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着严重的影响。3-4年级的孩子正处在身体、心智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一旦养成定式思维的不良习惯,就会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阻力,限制孩子的想象空间。这对孩子的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有这样一道测试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

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据说有人曾用这道题对100人进行了测验,结果只有两人答对。你是不是已经从婚姻、抚养和血缘等角度开始推测他们之间的关系,感觉是不是很复杂?

其实答案很简单:公安局长是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她的丈夫即小孩的爸爸;另一个是她的爸爸即小孩的外公。为什么我们刚才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想得很复杂呢?因为“公安局长”、“茶馆”、“与老头下棋”这些描述,使我们从以往的经验判断出发,为公安局长预先设定了一个男性身份,这样就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很复杂了。这种预先设定的心理状态和惯性的思维活动就是思维定式。人们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一种判断事物的思维习惯和固定倾向,从而形成“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可能都是在过去某一阶段的经验总结,是经过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验证的“正确思维”。但是当事物的内外环境变化时,仍然固守“正确的”定式思维却行不通了,甚至要吃大亏。有两个经典小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故事一:一家马戏团突然失火,人们四处逃窜,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那只大象却被活活地烧死了。原来,当这头小象被捕捉时,马戏团害怕它会逃跑,便以铁链锁住它的脚,然后绑在一棵大树上。每当小象企图挣脱时,它的脚就会被铁链磨得疼痛和流血,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小象并没有成功逃脱。于是在它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只要有条绳子绑在它的脚上,它便无法逃脱。因此,当它长大后,虽然绑在它脚上的只是一条细小的绳子,它也不会再做自认为徒劳无功的努力。

故事二:美国一位科学家在海洋馆里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玻璃板把一条具有攻击性的大鲨鱼和一条小鱼隔开。刚开始,这条大鲨鱼不断撞击玻璃,企图捕食隔壁的小鱼。无奈,玻璃隔板太坚硬,无论大鲨鱼怎么发威,玻璃隔板丝毫未损。攻击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便放弃了。于是,科学家便把玻璃隔板悄悄地移开。意想不到的是,大鲨鱼再也没有攻击小鱼,它们都温和地在各自的领域活动,互不侵犯。

可见,不突破思维定式,就只能被原有的框架所束缚,就不可能激发出创新思维和取得新的成功。

一次作文立意训练课上,老师要求用“班门弄斧”立意作文。很多学生的立意非常有创意。有的学生说“弄斧”就是要敢于到“班门”,不要屈从于权威,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有的学生认为人各有所长,要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缺点,因此,“班门”之前应该舞剑,或者绘画,或者弹琴……这些想法可谓新颖、独到、别致而且颇有深度。这些想法已经改掉了传统俗套的思路,突破了思维局限,克服了思维定式的习惯。

著名心理学家克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克服定式思维的有效手段。要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就必须注意想象力的有效训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麦克斯韦从蝙蝠联想到电磁波,莱特兄弟根据飞鸟的原理造出了飞机,牛顿从苹果落地悟出了万有引力……想象和联想创造了奇迹,开创了科学新天地。

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训练孩子的想象力的。她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圆圈,让学生说一说它代表什么。于是,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得出了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像儿时玩儿的铁环,充满了童趣;像天上的月亮,代表了团圆;像足球,装满了亿万球迷的梦想;像奶奶的蒲扇,是思念的象征……开阔的思路,奇妙的想象,在这些回答中完全看不到定式思维的影子。

想象力就像一道轻灵自由的流水,会洗尽头脑里所有滞重的思路,带走思维中一切僵化的模式。具体我们家长可这么去做:

方法一:让孩子走进自然,接触社会,增加见识,寻找灵感

现在的孩子生活面并不宽,见识较少,再加上传统的定式思维习惯的影响,思维水平自然受到了许多限制。家长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让孩子走出家门,走入社会,到公园、博物馆、动物园、科技中心等地方了解社会生活,接触更多的人,开阔眼界,增加知识积累,扩大思维范围。孩子一旦具备了一定的见识,他思考问题的方向就会灵活得多,就不会被旧思维老办法限制。写河流,就到河岸上走一走,看看鱼虾飞鸟、山花野草,收集关于河流的传说、神话、历史等,激发写作灵感,增加知识,扩大思维的范围。

方法二: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

克服定式思维,其实就是打破传统,创造求新。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孕育、诞生。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限制和压力,应留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放松的心情,以便能深刻、全面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方法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同中求异

我们经常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孩子的回答却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家长在这一点上应该给孩子适当帮助,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鼓励发表个人意见;提倡一题多解,同中求异。“龟兔赛跑”中兔子一直是被批判的角色,乌龟一直是人们赞扬的对象,学习的榜样。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故事,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乌龟虽胜,但呆笨的办法不可取;兔子虽败,但偶尔的失误不能掩盖其远超乌龟的奔跑能力。

还有一道题:树上九只鸟,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像这类问题都是训练孩子思维的好办法。

方法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可以突破思维定式,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平日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如让孩子设想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看到一幅画,就问孩子想到了什么;看到了实物,就问它像什么,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想象,对发展孩子的智力大有裨益。

帮助孩子纠正不爱阅读的坏习惯

作家赵丽宏在其散文《永远不要做野蛮人》中不无忧虑地写道:“我曾经担心,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越来越窄,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很多人已经丧失了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和欲望,而其他与课程和考试无关的书,他们更是难有机会涉猎。这是一个令人担忧,也多少使人感到悲哀的现象。”事实上,伴随着电子产品(尤其是网络)的快速发展而长大的孩子,他们不但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日益渐少,而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而削弱,许多孩子甚至养成了排斥文字的坏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被影(音)像、电子游戏和卡通占据着,文字在他们的阅读中只是一种小点缀。

这是高科技所带来的一种趋向,人们对文字的冷漠已随处可见。美国生物伦理学家佩莱格里尼针对这一现象解释说:“电脑加上电影,录音带和电视等其他非文字主流传媒,使人们毋须阅读便能吸取大量信息,是它们加快了人们阅读技能的萎缩速度。”

许多教育专家呼吁:“孩子对文字的冷漠态度就像一种隐形液体,正慢慢渗透到社会文化中。当逃避阅读成为习惯,孩子的阅读能力便会退化。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

曾经有一篇题目为《网络与影视横行的年代,你冷淡了文字吗?》的文章中提到:“只要留心人们就会发现,如今两三岁的孩子简直都是‘古灵精怪’,一张小嘴表达能力特强。教育学家认为,这是电视等大量信息对儿童刺激的结果,电视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开发。但奇怪的是,这些孩子长到10岁左右时却大多归于平庸,读写能力尤差,比如前段时间传出的某次全国性考试,有学生面对考题无话可写,竟引用电视剧里的台词!教育学家认为,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获得,而电视无法培养人们的这种能力。在与电视‘依存’的日子里,人们养成了一种远离书籍的坏习惯,就像与一位朋友在一起待久了,他的坏毛病会沾染你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坏习惯呢?

方法一:“关掉电视,去阅读伟大的著作,它会开启你的智慧之门”

这是美国作家理查德的真诚劝告。种种迹象表明,电视是让孩子冷落文字的罪魁祸首。据一些美国学者的调查显示,如今一个20岁左右的人,至少已经花了2万小时看电视。可见,电视已经疯狂掠夺了孩子宝贵的阅读时间。电视总是扮演这样一种角色:企图主宰人们的思想,人们有意无意就被它牵着鼻子走。它虽然给了人们感官上的愉悦,却无情地消耗了人们宝贵的时间。

方法二: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文字的好习惯

英国文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勃朗特三姐妹,她们之所以能写出蜚声世界的经典文学巨著,这和她们小时候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她们的父母经常陪她们阅读,渡过漫长的冬夜,她们围坐在熊熊的火炉前,共同阅读优美、抒情的文字。春暖花开的时候,她们常常聚集在野外,朗诵自己或别人的诗作。文学的种子自此就深埋在她们的心底。这正是她们能写出《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源泉。

方法三:让孩子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非凡魅力

尽管前面我们讲过了网络也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助手,但是对文字的疏远,必然会让孩子失去欣赏文字所蕴藏着的深沉魅力的机会。电子产品和书籍的最大不同在于:电子阅读缺少了一种富有质感的触摸感,只有纸质阅读物独具一种令人备感踏实的亲和力。当你静心阅读,以平和的心态在字里行间徜徉,你就能发现你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一片迷人的宫殿,那里面的奇幻,会令你流连忘返。

方法四:和孩子一起制订阅读计划,指导孩子阅读经典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从识字开始,随着孩子识字能力的增加,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阅读。在全面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订阅读计划。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自然是孩子阅读的首选。让孩子们的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

方法五:让孩子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有选择地阅读

诚如作家赵丽宏在其散文《永远不要做野蛮人》中写道:“光有读书的欲望,恐怕还不行,还有一个怎样读书的问题。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接收者,而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是一个参与者。读书的过程,是欣赏和接受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如果能经常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读书的感想,那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读书的过程,也可能是排斥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趣的。”还有,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贵在坚持。

帮助孩子克服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出现粗心之类的坏习惯,这是很令家长头痛的一件事。

一位妈妈曾担忧地说:“儿子已经上3年级了,但粗心的毛病一直没有改掉,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成绩。书上明明写的是‘51’,他偏偏会看成‘15’;平时做作业不是忘了写答案就是抄错题。因为孩子粗心这个毛病,我跟孩子他爸都操碎了心。没少批评过孩子,道理也讲了一箩筐,可是孩子粗心这个坏毛病就是改不了。”

一位4年级老师同样忧心地说道:“其实,这些题孩子们都会做,就是粗心,不是落了个小数点,就是把符号看错。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变得细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