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15074000000030

第30章 做最称职的爸爸妈妈(4)

(4)父亲要常常反思,因为父亲的性情爱好,言谈举止都是示范给孩子的学习榜样,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熏陶教育,如果父亲忘记经常反思并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从而导致孩子学坏。

孩子太柔弱源于“缺乏父爱综合征”

现今不少男孩子性格上不够阳刚确实是事实,这里面原因很多,更多的原因可能来自其家庭,家庭的教育理念,父亲忙于工作,和儿子交流太少等都有可能是诱因。还有一些是共性的问题,比如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抗挫折的能力下降,所以这也会让部分男孩子看起来不够坚强和阳刚。

一个令许多小学一、二年级教师都头疼的问题,就是班上很多男生对于一点很小的事情都要跑来告状,爱哭,不顺心就吵着要打电话回家找妈妈,表现像个女生一样。

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一定是长时间的某一个模式养成的,家庭原因或许是其中之一。还有就是现在在城市里,小学绝大多数是女老师,男老师相对较少,这些小男生们整天和女老师在一起,时间长了容易模仿女性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较少接触成年男性形象,也是小男生们性格不够阳刚的原因。这一代孩子的物质生活普遍较好,衣食无忧的背后,家长尤其应该注意到男孩子的性格培养问题,否则,等到孩子成人了,如果真变成得柔弱,家长会后悔不已。

一位年轻的父亲说:

有一次,我去接儿子,看到儿子正和班上的同学小M玩耍,粗一看,小M长得虎头虎脑,一副小男子汉的模样;但细一观,居然一点男子气都没有——说话细声细气,像个小女孩似的,我一上前和他说话,他就躲在他妈妈的背后。滑滑梯的时候,儿子都是快速地爬上去,快速地溜下来,玩得热火朝天。他却胆怯地站在一边,等了一拨又一拨,一次都轮不上。好不容易等到旁边没人滑了,他刚要小心翼翼往下蹲,旁边又钻过来一个小妹妹,一下子先滑了下去,他则赶紧缩到一旁,继续等待。无论小M的妈妈在一旁怎么鼓励,他总是探出左脚,缩回来,再探出右脚,再缩回来,如此三番五次,却始终没敢把那关键的一步迈出去。

过后儿子和我说,小M喜欢哭,喜欢和女孩子玩,上课从来不敢主动举手,别的小朋友玩的游戏,他都不敢玩……

从在孩子们滑滑梯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小M性格中缺少那种“男性冲劲”。可是像小M这样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为什么一点该有的冲劲都没有呢?后来了解到小M生活的家庭环境,我们很快就会发现问题。原来,小M的母亲是个全职母亲。他的一切都是母亲在打点。因为一个人带孩子比较辛苦,他妈妈担心他弄脏衣服,弄脏鞋子,给自己带来更多繁杂的家务,所以,每次外出玩耍,都会给他很多的限制。那些摸爬滚打的游戏,小M几乎从来就没有玩过。小M的爸爸上班很辛苦,因为有一种挣钱养家的优越感,回到家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家务活更是从来不涉足,也难得逗他玩一会儿。虽然爸爸在家,但是他也从来不找爸爸,对他来说,爸爸跟邻居家叔叔没有太大的区别,都不过偶尔逗自己玩一下而已。

因为小M的爸爸几乎不参与教育孩子,妈妈又给予他太多的限制,所以他缺乏一个男性的典范供他模仿,也缺乏放牧小男孩狼性的环境,逐渐便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徒有一副小男子汉的好皮囊了。

“缺乏父爱综合征”是由于父爱缺失,也即因父母离异、父亲长年不在家或者虽然在家,但是极少关注孩子,致使他缺乏父爱而带来的一种分离性焦虑,这种分离性焦虑的表现多种多样,轻度的表现为胆小、焦虑等情绪性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出心悸、头晕,甚至昏厥等生理性症状。

长期缺乏父爱,孩子就可能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如表1-1所示),给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困扰,甚至影响一生的正常发展。美、英、德等国的一些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愈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愈大,并且对男孩的影响更为严重。有统计数据表明,生长在缺乏父爱的家庭,男孩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是女孩的1-3倍。尤其令人深省的是,那些双亲均在但父爱缺乏的家庭中长大的宝贝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

美国婚姻问题专家道格拉斯所作的统计还显示:小时候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宝贝与那些享受到充分父爱的宝贝比较,他们中学辍学率及成年后犯罪率均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几率则高出3倍。

在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中,父亲的作用更大些。父亲积极与孩子交往,有助于孩子对男性、女性有积极、适当、灵活的理解。如果6岁前父亲不参与养育过程,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都会削弱。建议0-6岁,父亲母亲都尽量陪在孩子身边,这样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其实父亲和孩子的交往有着相当重要的、母婴交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哪种性别,现代社会都要求人们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不仅要具有某些女性特征,即会关心人、体贴人,有同情心、善意;同时也要具有某些男性特征,即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与人合作、有进取心等。父亲对孩子男性特征性格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

作为一个父亲,他的一言一行都能直接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在游戏中,父亲的方式和母亲可能就不一样,比如抛接,揉搓,把孩子拎起来,等等,他的游戏方式显得有些粗暴或者看起来很危险,但是孩子却非常喜欢父亲跟他游戏的这种方式。父亲的思维方式与母亲不一样,他们在跟孩子游戏的时候会玩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花样,同时他们对孩子较少限制,会给予孩子更多自主的权利,这些都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父亲通常会更冷静,不会大惊小怪,父亲的这种行为方式会带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让他觉得只要父亲在,那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父亲是孩子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英雄。

父亲对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性别定位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已经经历了幼儿园性别意识朦胧的时期,一、二年级自我的意识加强,对性别的概念更加清晰,接下来是培养孩子正确的性别行为阶段。父亲是男孩的榜样,男孩会以父亲为楷模,学习怎样做个男子汉,以及怎样和女性相处。父亲对女孩通常会比较包容宠爱,父亲的这种行为方式会让女孩将来变得更有女人味,同时也帮助女孩学习怎样与男性相处。因此,父亲的角色对孩子将来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父亲的行为会影响到家庭其他成员,家庭其他成员在应对父亲行为时的这种方式同样会对孩子产生间接的影响。比如:夫妻如果关系融洽,母亲的情绪就会比较好,母亲的快乐感幸福感就会传递给孩子,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反如果夫妻关系紧张,或者父亲缺乏责任感,等等,都会导致母亲出现焦虑、烦躁、忧郁、愤怒等各种情绪。即便孩子很小,他也能很准确地感知母亲的这种情绪变化,变得焦虑、烦躁、忧郁、愤怒,进而产生心理压力,导致一些心因性的疾病,比如经常腹痛、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等。

父亲的言传身教,除了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外,在学习上也存在极大的优势。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2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

我们并不否认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亲以女性那种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孩子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他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缺点。而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人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特点往往是大多女性所不具备的,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从教育的方式上看,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男性倾向于自立,因此教育孩子也要自立。他们不会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独立的去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少很多。如果一个孩子摔倒,孩子原本没有哭,可是母亲却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泪揉出来了。而当父亲的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说: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来,往前走,我相信这次一定会走好。孩子并没有哭,而是站起来就往前走,父亲在后面拍手说真勇敢,真勇敢,这就给了孩子极大的自信心。

(2)男性往往喜欢冒险,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当母亲的往往会严厉的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们会伸出大拇指对孩说真棒。

(3)大多数男性都热爱运动,他们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4)男性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让孩子劳动不只是让孩子去扫地、擦桌子,等等,而往往是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5)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较强,他们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当母亲的往往会臭骂他们一顿。而当父亲的往往置之不理,甚至会和孩子一起去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孩子把玩具装好。当父亲的往往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孩子一般都爱和父亲一起玩游戏机、玩电脑等,这些对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都是很有帮助的。

(6)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他们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下军棋、下象棋、下围棋,这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7)男性不像女性那样爱干净,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持支持态度。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身体就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这样看来男性对孩子卫生问题的宽松态度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8)相对女性来而言,男性比较喜欢劣性刺激,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他们往往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的经历,因此认为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这些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赖于母亲,但是在生活的关键时期、重大问题上孩子往往依赖于父亲。母亲与孩子的谈话往往是细致的,而父亲与孩子谈话往往具有哲理性。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在孩子成长中,父母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应该做到阴阳平衡,尽量满足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防止他罹患“缺乏父爱综合征”或者根治孩子的“缺乏父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