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二场畜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53~1983年,畜牧业实行的是公有公养;1984年实行家庭承包私养公助;1985年后实行作价归户私有私养、政策优惠扶持。
一 公有公养阶段
50年代为了改造盐碱地,农场把发展畜牧业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在当时条件差的情况下,畜牧业发展最突出的是养猪。兵团一级劳模杨万余精心饲养母猪,1957年管理20头母猪,繁殖仔猪467头,成活465头,创造饲养母猪产仔和仔猪成活较高的纪录。农场建起养畜队,养猪、养鸡、养兔、养牛。各农业连队在饲养役畜马、骡、牛外,发展羊、猪、奶牛、鸡,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运输畜力,还提供了大量的厩肥,生产出肉、蛋、奶等畜产品,以满足部队生活的需要。
60年代,随着农场的发展,使农场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在农牧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方针指导下,要使已开垦地成为稳产高产田,需要大量优质厩肥,这个时期,养殖业发展较快。内地来了一批懂放牧技术的职工,使农场养羊、养牛放牧技术有了一套实际生产经验。在养猪战线上,南京支边青年王焕兰在杨万余的帮助下,虚心学习养猪技术,1961年饲养37口基本母猪产仔56胎,生小猪675头,成活率达到96.5%,被评为兵团二级劳模。在王耀群副场长的主持下,抓牲畜的膘情,抓产羔、育羔,抓弱畜的春季饲养,开展“百羊百羔”的竞赛活动,使全场的畜牧业逐步走向正规发展的轨道。
70年代,红星二场政委董旭东主张大力发展畜牧业,开展多种养殖,从外地引入了优良的种鸡(九斤黄、澳洲黑、白洛克、红洛克),放养了“水老鼠”,引入了优良奶牛、肉牛品种,开辟2处鱼塘,放养鱼苗60万尾。
二 私养公助阶段
80年代,畜牧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公养公有逐渐改为私养私有公助,开始出现了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户,从此家庭养殖业开始发展起来。
三 扶持私有私养阶段
到80年代中期,提倡科学养殖,农场黄牛品种改良施行人工冷冻精液受精。1986~1987年春,兽医站两次人工活体培殖牛黄50例,成功率为100%。
90年代,红星二场兴建养殖场,共投资130万元,建猪舍3栋(3000平方米)和鸡舍1栋(可养鸡6000只),后由私人承包。1997年,农场鼓励职工发展庭院养殖业。1998年,畜牧养殖实现“二五八”计划(平均每户养猪2口、养羊5只、养鸡8只)。2001年,农场加大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提供贴息贷款,划分饲草地和圈舍用地,促进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红星二场历年全民、个体畜禽养殖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