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红星二场志
15063500000132

第132章 成人教育

一 扫盲

20世纪50年代初期,部队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文盲很多。1952年4月10日,六军党委在《关于1952年基本任务的决议》中指出:要普遍推行文化学习中的速成识字法,消灭文盲,提高部队文化。遵照这一指示,四十七团党委把冬训时文化学习当成中心任务来抓,并调集各单位文化教员去师部集中培训。提出每个学习者掌握500个字的任务,各单位办扫盲学校,采用“任务到人,包教包学”法,将指战员按文化程度分成若干小组,由文化教员进课堂教学,每天学习2小时,冬天晚上学习,夏天中午学习,采用速成识字法。各单位重视扫盲工作,认真组织学习,收效很大。四十七团党委在1952年的年终总结时说:“全团在扫盲中,识字最多的高达975个字,一般达到400~500个字,最少也有100个字”。

50年代中、后期,农场再次掀起学文化热潮,巩固扫盲成果。1956年6月19日,农场成立扫盲协会,协会委员7人。康甬任会长,胡存生、徐向文任副会长,郭光弟任秘书长。协会成立后,制定了“扫盲工作安排计划”,提出识2000字以下者,全部参加学习,学习形式仍然是办夜校,每天学习1小时,由单位俱乐部具体负责,统归场政治处管理。在脱盲人员中开展“读百本书,写万个字,创百首歌”活动,全场收集战士歌谣9220首,选出272首,编成《战士诗歌选》,油印成册,发到连队俱乐部。

1960年,红星二场根据农五师党委指示精神,成立教育委员会,韩志儒担任主任,王耀群、徐向文担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刘伯岭担任。随即成立农场“红专学校”,张玉生担任校长,徐向文担任副校长,李宝山担任指导员。学校开办了政训班、农业技术班、炊事员训练班,以业余、半日、全日三结合的原则,办班补习,这是二场职业技术教育的雏形。

90年代,遵照国家“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指示精神,红星二场成立了“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扫盲与职工培训计划,农场与基层单位签订“扫盲责任状”,农场主管领导亲自抓扫盲工作。1992年农场成立教育科,乔风光任科长。乔风光、张冬茵、徐海军、刘兆云先后负责扫盲工作。基层单位指导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扫盲工作,聘任专、兼职文化教员实施教学。文盲人员人手一册《农村实用识字课本》,每年利用冬闲时间,全面开展扫盲工作。发动各方面人员,包括学校学生都参与扫盲,采取单位承包,家庭承包等方式扫除青壮年文盲,包教包会。1997年10月,农场顺利通过兵团“两基”验收。1998年,农场调整扫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撤销了农场教育科,成立教育中心,统管全场成人教育。乔风光任教育中心主任,办公室设在学校。教育中心每年利用“科技之冬”,做出“扫盲及职工培训活动安排”,加强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一部分文盲逐渐脱盲,全场非文盲率达到98.8%。

二 职工技术培训

60~70年代,着重对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进行培训,农场从机耕队和各农业连队中挑选政治思想好、工作踏实肯干的年轻职工到外地培训。如邹崇国到东北农学院学习农机。孙振亚、杨振亚、钟存慰到八一农学院学习农业技术。1976年,组建红星二场“农业大学”,校长乔汝昌,设农学、机务两个班。农学班主任刘显棋,机务班主任苏成。赵平、吕良鸿、杨振亚任兼职教师,学员44人,主要学习机械理论、田间作业、植物栽培与保护等,一年中10个月学理论,2个月实习。学校开办一年后停办。

进入80年代,红星二场发展多种经营,包括化工、粮油、脱水菜加工、棉花加工等,技术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实行科学种田,因此加强职工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根据需要,二场每年有计划地开展多门类、多行业的职业技术培训,开展“科技之冬”活动。

90年代,兵团发出加强“青壮年文化技术培训”的号召,红星二场成立职工技术培训学校,农场主要领导任校长,生产科与农技推广站的农艺师为兼职教师,根据农场生产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全场骨干力量进行技术培训,并制定培训工作考核验收办法,按照标准将培训内容分成若干条款,对基层单位实施情况进行评比验收,各基层单位设立文化技术培训分校,全场技术培训分校共设专、兼职干部26人,专、兼职教师46人。农场对青壮年职工着重进行科学种田教育培训。1995~1998年累计培训职工近2000人次。2000~2001年,培训重点放在以农业为主的新科技应用上,由场领导、场农艺师与生产科的干部对连队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农业经济与管理”、“棉花系550栽培管理要点”、“春小麦栽培与管理”、“棉花生长发育过程及发展趋势”等专题培训。连队的职工培训分校,分别开设了“洋葱高产栽培技术”、“葡萄抹芽修剪技术”、“棉铃虫的化学防治法”、“农机修理与管理”、“小麦全生育期技术栽培”等10多门课程。培训中做到讲授与电教相结合,授课与田间操作相结合,基层单位办学面达92%,培训面在97%以上。

建场几十年来,从事技术工作的全体职工,不断通过培训、学习、实践、考核、评级,分别获得了各种不同的技术等级证书,其人数统计农场职工培训学校为配合农场加强财务管理,对全场财会人员进行了新“会计法”的学习培训;在妇女工作方面对基层女工委主任、计划生育宣传员进行了“妇女疾病预防”、“妇女自我保健法”、“母婴保健法”等知识培训。农场聘请了石河子大学专家讲解棉花栽培,请北京大学教授讲“21世纪农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应用与经济信息”,请农十三师农业局干部讲“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思路。为增强培训效果,农场选派脱贫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高产栽培条田长多次在职工群众中巡回演讲,以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科学种田的积极性。1999~2001年,全场累计培训学员2800人次,聘请专、兼职教师30人次,累计培训天数为87天。

三 成人进修

1981年,新疆广播师大招生,学校有徐加刚、初冶平、李舒凡、姬尚均、谢玉芝、毛世柱、柒明义等老师参加学习。1983年起,学校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兵团教育学院、哈密师范学校、杭州教育学院、上海教育学院、哈管局教师进修学校等地脱产进修。职工脱产进修,从1984年开始逐渐增多,1985年农广校从红星二场招收农经班学员40人,1989年招会计班学员39人。1987年,成人进修毕业回场的有18人,职工在职进修者60人,包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进广播师大、电大、各类函授学校学习。在成人进修中,学校教师占的比例较大。1998~2001年,学校教师利用寒暑假外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到石河子大学参加学习,小学教师到十三师职教中心教师进修班或农二师师范学校参加学习,有64名教师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职工在职和脱产进修人数不断增加,还有部分待业青年外出自费上学。2001年,全场有66人次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有30名教师参加本科函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