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二场与二堡镇土地相连,居民相邻,道路、水渠、输电和通讯线路相通,双方交往密切,唇齿相依,鱼水情深。50年来,双方在民族团结、扶贫帮困、农业技术、文化交流、医院服务等方面都有广泛联系,密切合作,共同为推进泉西地区场乡、村连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双方都被自治区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一 地方支援农场
1950年,四十七团进驻哈密地区剿匪、开荒造田、人地生疏、困难重重。1950~1954年,部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他们筹粮筹饷、腾地腾房、向导带路、借给牲畜、农具,教给生产、生活常识,部队才在这荒原站住了脚,扎下了根。
1957~1967年,农场发展所规划的条田中,有乡民的土地错杂期间,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红星二场与二堡公社七大队通过协商,多次达成了交换土地的协议,乡民顾全大局,为农场发展和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1966年,二堡公社支援红星二场良种2.5吨,木材20余方,石灰4吨,尤其是在基建工程上,帮助农场解决了大部分运输力和劳力,为农场开发做出了贡献。
70~80年代,五堡乡是红星二场化工厂原料基地,每年为其供应芒硝7000多吨。在市场紧俏的日子里,有人想出高价挖“墙角”,村民道:“红星二场是我们的老朋友,讲信用,我们少挣钱也要卖给二场。”
1988年,二堡乡群众支援农场人工6325个工天,支援脱水菜厂原料1379吨。
1989年,天山暴发山洪,西山乡两位哈萨克族牧民父子发现洪水浸入红星二渠,立即跑到场部报告险情。二堡七村群众纷纷拿着工具到红星二渠抢险。
1990年后,农场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秋收时节劳力紧缺,二堡乡群众积极到农场当劳务工,为农场抢收棉花。二堡一中、二中的师生200余人,年年都要在农场拾花一周左右,每年拾花20余吨,这有力地保证了农场及时收获棉花,增加农场的效益。当农场脱水菜厂洋葱原料不足时,二堡乡村民又及时提供洋葱。
1997年5月,二堡乡五村村民支援红星二场一连40多方纯羊粪,当连队修桥缺材料时,又送来10节涵管。
1999年6月,二堡六村干部邀请红星二场四连干部、群众参观蔬菜大棚种植,积极帮助农场职工发展庭院经济。五村书记阿不都得知本村村民放牧时,牲畜啃了红星二场一连的庄稼,他按规章办事,亲自把100元罚款送到一连,并对村民严加管教。
同年9月,哈密地区开发农场两名临时工,偷挖驻地附近一连的洋葱被抓获,开发农场领导严肃批评了他们,并将500元罚金送到一连,还赔礼道歉。
二 农场支援地方
四十七团进驻哈密屯垦戍边,发扬既是工作队,又是战斗队的精神,抽调干部充实和加强地方政府工作。1950年12月,刚进驻哈密不久的四十七团,奉命抽调69名干部到地方工作。1952年8月,又抽调排以上干部25人到地方公安部队工作。1953年2月,再次抽调5人到哈密军分区工作。
1957年,农场从各方面支援二堡公社,给他们提供优良品种,结果小麦增产25000公斤,玉米增产24500公斤,荞麦增产800公斤。
1962年,红星二场开展“五好”(即政治思想好、完成任务好、生活管理好、执行政策好、工作作风好)运动,与加强民族团结紧密结合,各单位进行拥政爱民教育,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常与地方干部、群众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一年为地方百姓治病370多人次,治愈率100%。给社队支援优良品种哈什白皮麦547公斤,多穗高粱515公斤,供水21000立方。夏收时,加班为社队加工面粉12355公斤,并派出2名干部(赵平、霍玉栋)长住社队,帮助公社发展生产(简称助社)。农场派出机车无偿为他们开荒345亩。机耕队长年为附近社队修配机车、大车,还无偿供给机油。农场为二堡公社耕地、播种、收割6250亩。
1965年,红星二场支援二堡公社用水62928立方,犁播耕地6000余亩,支援良种3000余公斤,解决化肥4000公斤;修建房屋6幢36间,共897平方米;修理机车5台,农机具70多件;支援种牛两头,毛驴两头,帮助牛、羊配种180只;两名助社干部帮助建立样板田150亩,培育了亩产335公斤的丰产田100亩,喷药防治病虫60多亩;二场帮助二堡公社六大队规划土地16000亩,测量支渠9条,长8公里;帮七大队设计并施工了一条公路林,修建公路750米,水泥板渠道1493米,土渠200米,修林带200米,支援树苗3300株;夏收时,抽出20多名精兵支援他们,并派出优秀机车手帮助社队伏耕、复播;组织人员大办好事,救济贫困户,一年中治疗病人1604人次,为社队放电影16场,送柴草5750公斤,运输物资90吨,加工粮食5700公斤。
1988年5月,在民族团结教育月中,二场组织了一支有医疗、理发、修理、畜牧和文艺活动等项目的义务服务队,先后到二堡乡四个村和乡政府进行服务、联欢活动,共为各族村民看病364人次,理发112人,修理电器等83件,修自行车162辆,治疗牲畜15头,同时举办联欢歌舞会6场,参加人数达1800余人。
1989年,场领导亲自带领科技人员用卡车拉运喷雾器32架,各种灭草剂350多公斤及其他支农物资(价值1.3万元)赠送给二堡乡村队,帮助发展洋葱、棉花作物种植和防治病虫害,并在田间地头讲授栽培技术。年终核实,二堡乡施药的2300亩小麦,每亩平均增产52.2公斤,共增值10.5万元。为了方便二堡乡村民到农场销售农副产品及吃饭方便,农场投资2.5万元,修建了一个500平方米的玻璃钢瓦农贸市场和一个民族食堂。
1988~1990年,农场共投资6.03万元支援二堡乡发展经济,为二堡乡五村、七村配套打井两眼,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问题。为二堡乡代耕面积达3025个标准亩,维修机车750台次,制作和维修农机具2500余种。
为帮助二堡、西山乡农牧民抗灾保畜,夺取农业丰收,二场每年主动让水150余万方。为帮助西山乡致富,1992年让地300余亩,并将一个配套机井及线路、变压器让给西山乡(价值2万余元)。
1991年,哈密市园林场建立小型轧花车间,农场派出技术小组,为园林场设计、安装、调试和培训技工,使轧花车间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获利2万余元。
1999年以来,红星二场14次派出技术人员到二堡乡村队办实事,办好事,讲技术课,受教育村民达3500人之多。
1999年3月,正值春灌,二堡五村土地用水告急,便向二场一连求援。一连在自身用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调出2眼机井,支援五村,供水34200立方米,灌溉土地300亩。机耕二队派出机车组为二堡乡播种棉花200亩。4~7月,场机耕一、二队为二堡乡(镇)、西山乡开荒4500多亩,耕地4000余亩,折合14万个标准亩,优惠让利8万多元,开挖葡萄坑42000多个。支援伊吾县盐池乡开发区,用大马力拖拉机开葡萄沟200亩,4台胶轮车打坑机打葡萄坑30000个。还无偿帮助周边分场挖渠系约2000米,为西山乡抢修道路2公里。5月1日,二堡庆祝撤乡建镇暨集市开业,红星二场派出百人威风锣鼓队前往祝贺。6月,农场派出挖掘机抢修六村坍塌坎儿井350米,为西山乡开发区新挖防渗防洪渠3公里,“六一”节前夕,红星二场领导带领学校领导前往二堡镇,为10名贫困生送去400元的学习用品。7月,二堡镇4个村队大面积棉田发生严重棉铃虫害,农场及时派技术员深入村队田间地头,采用先进的防治措施灭虫,有效地控制了虫害。同月,为水电局开发区收割小麦380亩,犁地150亩。8月,红星二场派人帮助七村拾棉花4天共12000多公斤。9月,支援伊吾县达子沟开发区,挖掘喷灌管沟1.5公里。同月,又支援该乡开发区,以优惠价挖掘喷灌管沟3公里。10月,支援哈密地区第二电厂用大马力拖拉机开沟150亩,4台胶轮车打坑机打葡萄坑8500个。11月,四连干部得知六村莫合买提等6位村民为牲畜冬季圈养饲草不足而发愁,立即拨出20亩棉秆为他们解决困难。
三 民族团结、兵地共建
1950年,四十七团进驻垦区,指战员模范地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学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同时向驻地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大办好事,帮助群众挖坎儿井、锄草、修渠、盖房、打扫卫生等;还把节约的面粉、衣服、鞋袜送给困难户;战斗胜利所缴获的牛、羊、马、骆驼及帐篷等各类物资,分配给当地群众,部队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50~60年代,农场派出助社工作组,帮助二堡公社有计划地培训各方面的人才,助社工作坚持三固定(定人、定点、定时间),帮助他们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农场卫生队抽出部分医护人员不定期到地方乡村巡诊、防病治病。平均每年为地方群众治病300多人次。对来场就医的群众,热情接待,随到随诊、随治疗。病重住院的细心照顾,对确有困难的病人医药费采取缓、减、免的原则,受到群众欢迎。1971年、1975年农场卫生队抽调5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组,参加哈管处医疗队到农村和牧区,走乡串户为巴里坤县、伊吾县乡民巡回医疗,达3个月之久。还为地方培训了一批医护人员。
80年代以来,红星二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统一、平等、团结、进步”的八字方针,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思想。1988年,场党委提出了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团场”的活动计划,全场采取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民族团结、兵地共建活动,成效显著。同年5月,兵团召开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红星二场被兵团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农场制定了“红星二场同二堡乡、西山乡、园林场开展区域文明共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兵地精神文明共建领导小组。赵木森任组长,工会、共青团、女工委、生产、财务、科技、宣传、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基层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由连长、政治指导员、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会计组成的5人领导小组,负责民族团结与兵地共建工作。各单位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共建点,主动与对方加强联系。在兵地共建活动中,做到“五多”(有事无事多来往,大事小事多商量,节假日多走访,矛盾纠纷多忍让,换位思想多体谅)和“五互”(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这“五多”和“五互”已成为兵地干部群众的行为准则。场乡双方互派干部到对方挂职,节日联合举办座谈会,促进民族团结。
在共建活动中,红星二场医院领导登门拜访二堡乡医院,双方商议建立起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从医疗技术和业务上加强联系。二场将1台大型X光机优价支援二堡医院,并帮助收治附近村民住院看病,把病人视为亲人。
1988年春节期间,场医院住进了一位病重的维吾尔族儿童。小儿患幼儿肺炎、合并为心力衰竭及营养不良,持续高烧达40度,抽风、肠麻痹肿胀,呼吸极度困难,有时停止。其家长认为孩子没救了,准备回家办后事。院长李俊超会同医护人员昼夜值班,守护在病儿床前,精心治疗护理。医生大胆采用了超剂量的有效药物,护理人员为病儿灌肠、降温、输氧。经过17个日日夜夜的抢救治疗,终于使病儿病情逐渐稳定。为了纠正病儿的电解质紊乱,李院长还从自己家里拿来橘子汁配上氯化钾溶液,一勺一勺地喂到小儿嘴里,终于把孩子救活,治愈出院。病儿的家长感动地说:“为了我们的小巴郎,你们新年都没过好。红星二场医院好!红星二场医院亚克西!”这次抢救民族病儿的事迹被《新疆日报》、哈密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宣传报道。1998年春节,一位名叫吐鲜古丽的维吾尔族产妇来农场医院作孕检,妇产科医生苏敏为其诊断为难产。当时正值年关,这位产妇心存顾虑,想回家待产。苏医生为其安全着想,一再劝其住院。孕妇留下了,而苏医生却放弃了回家同家人过团圆年,从大年初一守候到年初三,终于成功地使这位产妇顺产。吐鲜古丽一家人高兴万分,感激不尽,称赞苏医生有“胡大”一样的心肠。
1991年5月,为了把民族团结推向新阶段,经场乡共同商定,红星二场与二堡乡共同签订了《场乡文明共建公约》。公约内容是:(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习兄弟民族语言文字;(2)坚持党的“统一、平等、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3)加强场乡、连村之间的联系。双方领导每三个月交换一次意见,每半年进行一次座谈;(4)按照“五互原则”实行横向经济联合和技术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5)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状,维护大局,互谅互让”的精神,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及时妥善地解决各类争议。做到小问题解决在基层,大问题场乡共同解决。凡双方达成的协议必须共同遵守;(6)搞好“三优一学”和“五好建设”,双方相邻的连村开展文明共建活动,场、乡之间每年每人做1~3件好事;(7)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依法办事,教育各族群众遵纪守法,及时妥善地处理各类民间纠纷;(8)每年五月份定为场乡团结月,双方各自检查本公约的执行情况,并举行各类活动。为落实公约,双方开展“结对子”文明共建活动。二场的一、二、三、四连分别同二堡乡的八、五、七、六村结成文明共建“对子”,双方互相走访、联谊、座谈,开展相互协作竞赛活动。同年在建党71周年活动中,红星二场与二堡乡共同排练一台节目,先后到哈密市政府、军分区、哈管局和附近农场同台巡回汇报演出。工人同农民,汉族与维吾尔族同歌同舞,场乡情、民族情融为一体,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赞扬。演出11场,场场爆满,观众达万人以上。
1992年5月,在第十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红星二场三连与二堡七村协商,由三连投资5000元,七村出劳力,共同修建了一条长600米的“民族团结路”。水管所与二堡乡共同出资,修了一条长800米的“民族团结路”。同月,红星二场将哈管局下发的《民族知识题解》共207题及时翻印,分发到基层单位,组织宣传学习,在此基础上,5月20日,红星二场举办了“首届民族知识竞赛”,并派队于5月26日参加哈管局举办的竞赛,获得二等奖。同时,红星二场将《民族知识题解》精印本赠送给二堡乡,场乡党委共同确定,把学习民族知识作为一个重点,推动民族团结活动的开展,6月份共同举办了“首届场乡民族知识竞赛”。市、局领导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哈密电视台、哈密报社为此做了报道。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使“两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1995年9月,红星二场被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1996年3月7日,一场大风从早刮到晚,刮得天昏地暗,一位维吾尔族小巴郎迷失了方向,傍晚,他满身灰尘地走到了二场六连汉族职工付会生的羊圈边,急得直哭,付家人寻声查看,发现了小巴郎,立即将其领到家中,全家人忙着给他洗尘换衣,端来饭菜让他吃,问他情况,他说不清几句汉话,只会说10岁了,由于他又饿又累,大风耗尽了他的精力,他吃完饭便睡觉了。第二天,付会生一家到附近乡村打听有没有人丢失了小巴郎?几天过去了,也没有打听到小巴郎的家。付家一直按民族习俗,为巴郎单独做饭菜。第五天,付会生将其带到农场派出所,民警询问后,得知他家可能住在花园乡。但小巴郎已离不开付会生了,付又将其带回家。老两口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走到哪便将他带到哪。这样又过了三天,终于在花园乡二大队四小队找到了巴郎的家,处于焦急、悲伤之中的一家人,听说孩子有了下落,真是喜出望外,便将孩子接回了家。他们对付家感激万分,逢人便说:“汉族兄弟亚克西!”“二场职工亚克西!”这事以“大风刮走了巴郎,刮来了民族深情”为题,在《哈密开发报》上报道了。同年,红星二场学校与二堡乡学校互结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为二堡乡学校捐款800多元,资助了4名失学儿童。2000年5月,红星二场学校与二堡镇学校成功地举办了“兵地联合田径运动会”,加深了友谊,增强了团结。
为加强场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双方协商订立了“综合治理协议书”,形成了场乡联防、群防、群治网络。在“严打”斗争中,二场派出所干警配合乡派出所,一举破获二堡乡积案15起,打击了犯罪分子。
1996年6月,由场乡主要领导牵头,党委其他成员参与,正式成立了“红星二场与二堡乡联合调解委员会(简称联调会)”,并在此组织之下成立了两个村连级试点联合调解委员会。各级调委会成员齐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联调工作做到了“六有”,即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有措施、有考评、有总结,一丝不苟地坚决把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把“联调”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二场陆续建立和完善了《红星二场-二堡乡联调委员会工作规程》、《场乡联调联席会议制度》、《重大矛盾纠纷快报制度、纠纷排查化解制度》、《民调台账制度》、《联调工作检查考评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试点,看到了充分发挥村连级调委会的职能作用,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种种矛盾纠纷,实现周边地区安定团结。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在农场党委的直接组织协调下,两年内就建立健全了场乡10个村连级联调机构,覆盖面达100%。
1997年4月初,二堡乡邮电所所长以11700元价格购买了红星二场三连职工的一辆东风牌卡车,3天后,买方以车况差为由要求退车退款。卖方则以买卖关系合法已交付使用为由,坚决不同意,双方几经交涉无结果,向场乡联调组织申请解决。联调人员在明确了双方责任关系的基础上,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终于使双方当事人本着“互谅互让”原则达成和解协议,买方自愿承担违约金,卖方同意退款,双方当事人愉快地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一起跨场乡纠纷终于化干戈为玉帛。联调委员会成立,共同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地化解矛盾纠纷21起,稳定了场乡社会秩序。7月,红星二场三连一农民工的羊群夜间窜入二堡乡八村村民尼亚孜家中,被其扣押,要求失主交500元钱。三连联调小组主动登门赔礼道歉,结果领羊时,尼亚孜分文不要,如数退还羊只。
2000年6月,二堡镇五村一民族社员放牧的9头牛啃吃了农场十一连一承包户的庄稼,这位职工一气之下将牛全部扣留,向对方索赔损失,对方在索要牛不成的情况下,便喊来同村一位民族小伙子,拿起刀子欲强行抢牛,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有大动干戈之势,场镇联调组织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调解,对当事双方做耐心细致的劝解和说服教育工作,很快平息了事态,使矛盾迅速得到化解。
1996~2001年的6年里,场乡(镇)、村连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都通过联调圆满解决。
在场、镇接壤的10个连队中,有8个连队连续五年无刑事治安案件。二堡镇的六、七、八村一跃成为富裕村。七村党支部书记莫合买提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近几年人均收入超千元,成为二堡镇富裕村,离不开红星二场的支持、协作和帮助。”兵地联调共建,实现了泉西地区的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
2001年9月,红星二场出席了兵团召开的“兵地联调经验交流会”。
附一 哈密市二堡镇与哈管局红星二场联合调解委员会关于调整完善二堡镇与红星二场下属四个联合调解委员会成员的决定
根据哈密地区司法处、哈管局司法局联合制订的《跨地区跨单位民间纠纷调解办法(试行)》第四条规定,经哈密市二堡镇、哈管局红星二场联合调解委员会研究决定:补充完善二堡镇水管所与红星二场水管所、二堡镇五村与红星二场一连、二堡镇五村与红星二场二连、二堡镇七村与红星二场三连等四个联合调解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如下:
(一)二堡水管所-红星二场水管所联合调解委员会:
主任:高长发(红星二场水管所所长)
副主任:买买提·扎衣尔(二堡镇水管所所长)
成员:贾信军(红星二场水管所副政治指导员)
玉素英·吐尔地(二堡镇水管所副所长)
(二)二堡镇五村-红星二场一连联合调解委员会
主任:刘同超(红星二场一连党支部书记)
副主任:玉苏甫·艾力木(二堡镇五村村长)
成员:王福良(红星二场一连连长)
阿不来孜·突门(二堡镇五村二队队长)
(三)二堡镇五村-红星二场二连联合调解委员会
主任:阿不都·安木都(二堡镇五村党支部书记)
副主任:赵玉元(红星二场二连党支部书记)
成员:牛守湖(红星二场二连副政治指导员)
玉苏甫·艾力木(二堡镇五村村长)
(四)二堡镇七村-红星二场三连联合调解委员会
主任:杨臣(红星二场三连党支部书记)
副主任:莫合买提·侠克(二堡镇七村党支部书记)
成员:余锡本(红星二场三连连长)
陈建华(二堡镇七村村长)
铁毛尔(二堡镇七村一队长)
司马义(二堡镇七村二队队长)
哈密市二堡镇-哈管局红星二场联合调解委员会
1999年4月19日
红星二场三连与哈密市二堡镇七村紧紧相邻,隔渠相望,一座小木桥连接着兵地两个好邻居。可是这座桥又窄又旧,这条路碱土太大,给两邻带来了不方便。1995年3月,经双方磋商,愉快地达成了协议:三连出车,七村出人,很快修了一条近3公里长的砂石路,三连又改建了那座土木桥。团结路、友谊桥诞生了。
1996年3月,三连与七村成立了联合调解委员会,专门处理两个单位的矛盾。三连西一斗斗渠以北就是七村的土地。联调委成立不久,七村人在三连西一斗渠南侧挖坑栽树。三连职工非常友好地劝阻,七村人没有接受,这时,联调委成员赶到了,经过说服教育,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联调委副主任、七村党支部书记莫合买提·侠克一声令下,七村人拔掉了栽在三连斗渠两边的树苗。矛盾化解了,双邻和好如初。
三连每年都需要近5000立方米沙子用来改善土壤条件,以前要到较远的地方去拉,人力、财力投入很大。七村则相反,他们要开发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然而堆积的沙子太多,拉沙腾地,同样费力费钱。1998年,三连和七村又达成了一项协议:七村为三连提供沙子改土;三连帮七村拉沙腾地,互不收费,皆大欢喜。
多年来两个单位互相交流、融合发展,共同奏响了兵地共建的华丽乐章。
附二 哈管局红星二场与哈密市二堡镇文明共建公约
哈管局红星二场与哈密市二堡镇各族人民在几十年的团结奋斗中,相互支持无私援助,为火石泉和头堡地区的开发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振兴哈密经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应有贡献。为了继续巩固和发展兵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把一个富裕文明稳定繁荣的红星二场、二堡镇带入21世纪,遵照哈密地委和哈管局党委关于兵地精神文明共建的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经双方共同协商,特制定如下公约:
(一)从讲政治、顾大局、抓稳定、求发展的高度出发,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兵地关系,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二)坚持“融合发展”战略,强化“两个离不开”的观念,摒弃狭隘、封闭意识,自觉维护和发展兵地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学习的良好关系,团结一致促发展。
(三)大力开展多层次的群众性共建教育活动,大造兵地共建声势,提高各族职工、群众的政治、文化、科技素质,丰富业余生活,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加深友谊,共同发展。
(四)加强场镇之间、连村之间、党政群组织之间的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扶贫帮困活动。
(五)妥善处理好双方之间的遗留问题和矛盾,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积极寻找有效途径,为对方做好事、办实事,做到矛盾不上交、不激化、不遗留。
(六)互相监督和保护对方的公用设施不受损坏。
(七)在技术、资金、生产、管理、销售、企业、文化、精神文明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加强农业科技协作与服务,共同搞科技开发,共建大市场格局。
(八)互相充分尊重对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九)在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时,双方应相互协作,共同抗灾。
(十)每年定期召开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会场互轮),表彰奖励兵地精神文明共建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
哈管局红星二场与哈密市二堡镇兵地共建领导小组
1999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