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的方圆艺术
15062000000014

第14章 锤炼本领经营自我——职场中生存要掌握好做人做事的成功秘诀

在职场中做人做事,你需要耕耘和经营自己。如果你精于劳作并善于经营,你将收获颇丰,否则,你将陷入沼泽而无力自救。所以,不要以为只是精于劳作或只是善于经营就足以让自己高枕无忧,而应学会做一个全能人。

1.让自己无可替代

每一个追求高标生存境界的人都会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在职场上,这种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就表现在让自己卓越到无可替代。只有这样,你才可在激烈的角逐中成为领军人物,不可或缺。

在工作中没有小事,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抱着诚信的态度。摆正公司人员与顾客的关系,相互依赖,重视公司的声誉,始终坚持顾客第一的思想——所有这一切,如果企业人员真心实意地付诸实施,那么,企业的前景必将辉煌起来。

企业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到为顾客提供诚信、优良服务的重要性。企业的顾客是多种多样的,由于顾客的类型不同,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类的顾客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且他们的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顾客对本企业及人员的要求应当理解为对企业的信任,应当理解为是在给自己带来为顾客服务的机会。满足顾客的要求,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突发性的要求,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

一位最佳销售员说过:“最好的餐厅替顾客想得非常周到,使顾客感到温暖。我的顾客从这里买到汽车离去的时候就有一种在最好的餐厅享受完美味佳肴之后步出大门的感觉。当顾客把车开回来要求修理或提供其他服务时,我尽一切努力为他们争取到最好的东西。”

作为企业员工,必须搞好与顾客的关系,自觉地为顾客服务。要树立正确的经营、工作思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了解顾客的需要,研究顾客的心理,认真听取顾客的意见,争取顾客的理解和支持。企业员工为顾客服务并不是在帮顾客的忙,而恰恰是在帮自己,顾客如果给予这个服务机会,这不但是企业员工的成功,同时更是企业的成功。

相信自己是不可替代的。提醒自己并在最大限度追求这种境界,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

我们的天赋和才智没有太大的差别。有些人之所以成功了,而有些人却失败了,关键在于这两种人的生存境界有所差异。前者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卓越的、无可被替代的自己;而后者却懒于奋斗,得过且过,最终被抛到了生存之境的最底层。如果你想要步入高层生存的境界,一定要做一个别人无可替代的自己。

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的生命,惟有以诚信的态度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并提供最佳的服务,才能使一个企业最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质量问题涉及企业员工的关心、热情和承诺。质量并非工艺问题,再好的工艺也于事无补。

任何旨在保持质量的措施都可能很有价值,但是,只有每一位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质量要旨,重视质量问题,而且确实在产品上体现了重视质量问题,这些措施才会有价值。同时各级经理人要明确,不管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抓质量要人人有责,企业中的每一个人,上自各部门经理,下至收发室的人员,都要关心并致力于质量问题。只有这样,各项措施才会有价值。

企业员工在抓质量问题时,必须树立诚信的态度:世界上的事总能办得好上加好;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行行都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企业员工重视质量问题的关键其实就是把产品日臻完善、将不断改进的可能性付诸实施,而且要日复一日,持之以恒。

提供优质产品是员工必须具备的职业基准,质量是人人有份的事情,容不得半点怀疑。一件优质的产品问世,里面包含的必将是企业每个工序的员工认真仔细、尽职守责、全身心投入生产的心血,是所有员工对顾客的诚信的承诺。

2.能力至上

一个人生存状态的好坏,不仅在于他有什么样的头衔,而且还在于他有什么样的能力。就如一把利剑如果被冠之以干将、莫邪之名,而无干将、莫邪之实就无法享有宝剑的待遇。人同样如此,即使你有剑桥、牛津的学历,而无剑桥、牛津的能力,你也不可能得到重用。人是因为有了能力才会被放在该有的位置上去享受他该有的待遇。所以,最重要的是能力,而不是其他的任何附属价值。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治军和治国方面都取得了有口皆碑的成绩。诸葛亮之所以会成功,主要是因为他选拔了大量德才兼备的贤臣良将。诸葛亮在总结其选贤任能的标准时,归结了以下的一段话:

“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临之以利以观其廉,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期之以事以观其信,醉之以酒以观其性。”

诸葛亮以上的一段话把人才的基本能力素质概括得非常全面,这段话不仅是古人选贤任能的标准,对于当代人才的选拔,仍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青岛举行的化工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答辩会上,答辩委员会由7人组成,这7人之中除了指导老师、资深教授之外,还有齐鲁石化公司的科研负责人范涛等人及青岛橡胶集团的总工程师。

在答辩的过程之中,来自企业方面的评委们就工艺生产之中的一些现实性的问题频频提问,然后让毕业生们画出图表、定出模型再予以解答。

青岛化工学院的赵树高教授说,以往毕业生的答辩评委全由在校的老师组成,只要是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一般都可毕业。而现在,只有5~7人的答辩委员会之中,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就占了2~3人,如果毕业生的论文在这一关通不过,答辩也就通不过了,学位也就拿不到了,即空谈的研究生难毕业。

教育界的有关人士认为,请企业界的总工、科研界的负责人来对学子的能力进行考核,将会使毕业生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更符合实际,在企业生产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也更易解决,所以这种校方与企业联手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

许多人认为有高文凭高学历就可以推开任意一家企业的大门,其实错了。学历只能代表你的过去,却无法代表你的未来。只有将你的个人能力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才不会在生存的竞争中落败。

有个叫李清的人,读书非常多,取得了一些不同类型的证书,同时还挂名担任一些单位的干事。他已经30多岁了,却仍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与李清第一次进行接触的人,肯定会对其投以尊重的眼光,因为他会给人一种很有才干的错觉。有了先入为主的“尊重”印象,如果你与李清接触,肯定会希望得到更多的了解。殊不知李清名片上所印的头衔无异于摆设,真是令人大失所望。所以,人们最大的失误就是以为自己手上有了几张可以示人的证书、文凭,便以为自己非常有才干。

受教育少的人,可能会在心里存在着一种退缩感,遇事没有信心,发展起事业来会处处受到限制。而受教育多的人,又盲目地相信手中所拿着的几本文凭就可以号令天下。

其实真正的教育,并不仅仅是从学校课本中得来的,也不是靠文凭就能证明的,它要从实践能力中获得。那些受过教育的人,也只不过是比别人多掌握了几种寻找学问的门路,如果不在实践中进行一番提炼的话,那么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能进一步深化的。

人情世故的练达,办事才能的训练,并不是仅在书本中就可以学到。《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并不识字,又有谁能否认她那高超的管理才能和人情世故练达的学问呢?

“能力”这一概念的内涵在近几年才逐渐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所谓能力,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本事”。而实际能力,则就是你运用知识和智能进行实际活动的本领。

能力是在积累的知识上形成的,知识在能力的指导之下“活化”;如果能力缺少了知识就是低层次的,如果知识没有了能力就是“僵死”的。

近几年,“能力”的地位已在人们的心目中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有些人则对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还比较模糊。

能力,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得到。

人的能力,有其所特有的内容和要求,必须经过特定的途径或方法才能对其加以培养和提高。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自己能力上的欠缺,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具备该有的能力,逐渐步入生存境界的最佳状态。

3.精通你的专业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勤于钻研,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就可以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具竞争力。如果你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获得快速提升自己境界的绝佳途径。

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大自然要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才长出一朵艳丽的花朵和一颗饱满的果实。

当你精通自己的业务,成为了你那个领域的专家时,你便具备了自己的优势。

成为专家要尽快。

这里我们强调“尽快”,并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只是说要越早越好。这要完全看你个人的资质和客观环境。但如果拖到四五十岁才成为专家,总是慢了些。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很多人也磨成专家了,那你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因此“尽快”两个字的意思是——走上社会后入了行,就要毫不懈怠,竭尽全力地把你那一行钻研清楚,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你能这么做,你很快就可以超越其他人。

一般来讲,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心情还不十分稳定,有的忙于玩乐,有的忙于谈情说爱,真正把心思放在钻研工作上的不是很多,很多人只是靠工作来维持生计,一心想成为“专家”的则更少了。别人在玩乐、悠闲,这不正是你的好时机吗?苦熬几年下来,你累积了自己的实力,超乎众人,他们再也追不上来,而这也就是一个人事业成就高低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在本领域中成为“专家”呢?

首先,选定你的行业。你可以根据所学来选,如你没有机会“学以致用”也没有关系,很多人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在学校学的专业并没太大关系。不过,与其根据学业来选,不如根据兴趣来定。不管根据什么来选,一旦选定了这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这样会让你中断学习,减低效果。每一行都有其苦乐,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关键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之上。

其次,勤于钻研。行业选定之后,接下来要像海绵一样,广泛摄取、拼命吸收这一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加班不算钱也没关系,这也是一种学习。另外可以吸收各种报纸、杂志的信息。此外,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也都要参加。也就是说,要在你所干的这一行业中全方位地深度发展。

最后,制定目标。你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几个阶段,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这是一种压迫式学习法,可迫使自己向前进步,也可改变自己的习惯,训练自己的意志。然后,你可以开始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你不必急于“功成名就”,但一段时间之后,假若你学有所成,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你必然会受到老板的注意。当你成为专家后,你的身价必会水涨船高,也用不着你去自抬身价,而这正是你“赚大钱”的基本条件。只要有“专家”的条件,人人都会看重你,何愁没有高工资?

不过,成了“专家”之后,你还必须注意时代发展的潮流,你还要不断更新提高自我。否则,你又会像他人一样原地踏步,你的“专家”水平就会开始打折扣。4.极限并非不可逾越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自我束缚,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浪费在无谓的琐事中。与此同时,无知的认识会使人的天赋减弱,因为懦夫一样的所作所为,不配拥有生存状态之下的高层境界。”

事实上,任何人只要勇于突破自己的心态瓶颈,突破极限约束的阻碍,成功便近在眼前。

举重项目之一的挺举,有一种“500磅(约227公斤)瓶颈”的说法,也就是说,以人体的体力极限而言,500磅是很难超越的瓶颈。499磅的纪录保持者巴雷里,比赛时所用的杠铃,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实际上超过了500磅。这个消息发布之后,世界上有六位举重好手在一瞬间就举起了一直未能突破的500磅杠铃。

有一位撑杆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

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跃过。

心,可以超越困难,可以突破阻挠;心,可以粉碎障碍;心,终必会达到你的期望。最大的障碍是你自己!是你面对“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工作时,心中给自己定义为无能力完成这份工作的消极心态。

勇于向极限挑战的精神,是获得高标生存之境的基础。职场之中,很多人如你一样,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上司赏识的能力,但是却有个致命弱点:缺乏挑战极限的勇气,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因觉得不能做好而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一躲再躲,恨不能避到天涯海角。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

“职场勇士”与“职场懦夫”,在上司心目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并驾齐驱,相提并论。一位企业老总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奋斗进取精神,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人。”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犹如稀有动物一样,始终供不应求,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在如此失衡的市场环境中,如果你是一个“安全专家”,不敢向自己的极限挑战,那么,在与“职场勇士”的竞争中,永远不要奢望得到上司的垂青。当你万分羡慕那些有着杰出表现的同事,羡慕他们深得老板器重并被委以重任时,那么,你一定要明白,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他们之所以成功,得到老板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复杂的职场中,正是秉持这一原则,他们磨砺生存的利器,不断力争上游,才能不断上升。

职场之中,渴望成功,是多数员工的心声。如果你也在其列,那么当一件人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工作摆在你面前时,不要抱着“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更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不断重复“根本不能完成”的念头——这等于在预演失败。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这种无知的障碍,走出“不可能”这一自我否定的阴影,跻身高层生存境界之列,你必须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用信心支撑自己完成这个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当然,在灌注信心的同时,你必须了解这些工作为什么被誉为“不可能完成”,针对工作中的种种“不可能”,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一定挑战力,如果没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刚钻,再揽瓷器活儿”。须知道,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常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而你的挑战力往往使两者只有一线之差,不可不慎。

但换言之,如果你对自己的挑战力判断有误,挑战之后让“不可能完成”变成现实,千万不要沮丧失望。聪明、成熟的上司,一定不会只看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还会观察你的敢于挑战的工作态度和头脑的运用。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没有一种挑战会有马到成功的必然性。所以,你所经历的、所得到的,都是胆怯观望者们永远都没有机会知道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敢尝试。

极限并非不可逾越,不可逾越的只有你心中的那道坎。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生存境界,你给自己设定的那个极限就必须要靠你自己努力跨越它。这样,你的人生才不至于黯淡无光。

5.打破旧思维

打破旧的思维习惯,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思维动力。相对于我们而言,勇于打破旧的思维习惯,创造一种更新的办事方法,何尝不是获得改变生存境界的一个绝好的机遇?

皮尔·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成衣时,人们就像在参加一次真正的葬礼,皮尔·卡丹被指责为倒行逆施。结果,他被雇主联合会除了名。不过,数年之后,当他重返这个组织时,他的地位提高了。从大学里直接聘请时装模特儿,使人们更加了解他的服装,确保了他的成功。

1959年,皮尔·卡丹异想天开,举办了一次借贷展销,这一个极其超常的举动,使他遭到失败。服装业的保护性组织时装行会对他的举动万分震惊,因而再次将他抛弃。可他在痛定思痛后,又东山再起,不到三四年功夫,居然被这个组织请去任主席。

就这样,皮尔·卡丹的帝国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有男装、童装、手套、围巾、挎包、鞋和帽,而且还有手表、眼镜、打火机、化妆品。并且向国外扩张,首先在欧洲、美洲和日本得到了许可证。1968年,他又转向家具设计,后来又醉心于烹调,并且他成了世界上拥有自己的银行的时装企业家。

“卡丹帝国”从时装起家,30年来,他始终是法国时装界的先锋。1983年,他在巴黎举行了题为“活的雕塑”的表演,展示了他30年设计的妇女时装,虽然岁月已流逝了20~30年,可他设计的这些时装仍然显得极有生命力,并不使人有落后的感觉。

卡丹在经营时装业的同时,还向其他的行业发展。1981年,皮尔·卡丹以150万美元从一个英国人手里买下了马克西姆餐厅,这一惊人之举在全巴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家坐落在巴黎协和广场旁边,有着90年历史的餐厅当时已濒于破产,前景十分暗淡,不少人对卡丹之举不理解,有人甚至怀疑这位时装界的奇才是否真有魔法使这家餐馆会重放异彩。可是,三年过去后,马克西姆餐厅竟奇迹般地复生了。不但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而且把它的影响扩大到了整个世界。马克西姆的分店不仅在纽约、东京落了户,同时在布鲁塞尔、新加坡、伦敦、里约热内卢和北京安了家,卡丹经营的以马克西姆为商标的各种食品也成为世界各地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卡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执法兰西文明的两大牛耳(时装、烹饪)而面向世界。

40多年来,皮尔·卡丹的事业不断扩展,现在他在法国有17家企业,全世界110多个国家的540个厂家持有他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他在全世界约有840个代理商,18万职工在生产“卡丹牌”或“马克西姆牌”产品,每年的营业额为100亿法郎,皮尔·卡丹已成为法国十大富翁之一。

回顾皮尔·卡丹的成功之路,不难发现他自从步入法国时装业,就以服装设计敢于突破传统,富于时代感、青春感而著称。早在1955年,皮尔·卡丹因创新而不容于同行,被逐出巴黎时装协会——辛迪加,然而他的服装设计并未因此而窒息,反而加速发展。他在厚呢料大衣上打皱折;用透明面料做胸前打折的上衣;给新娘穿上超短裙;让模特穿上带网花的长统袜;他还设计出“超短型”的大衣、气泡裙;用针织面料为男士做西服……他在60年代末,推出一套女式秋季服装,就是以式样新、料子柔、做工精而成为时髦女郎和年轻太太的抢手货,一时轰动了巴黎。由于皮尔·卡丹设计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因此,法国的时装界“卡丹革命”的旋风劲吹。

在销售方面,皮尔·卡丹讲究全方位、多层次。上自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下至微不足道的领带夹,都使用他的名字做商标。如皮尔·卡丹时装、打火机、香水、手表、地毯、镜框、汽车、飞机……几乎一切有形的美化生活的东西都在他以皮尔·卡丹为商标的经营范围之内。这样,全方位、多层次的推销战略,使卡丹的各项经营走上了成功发展的道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皮尔·卡丹的发迹历程,金克拉概括得特别好:经营需要打碎陈旧的思维,需要天天创新。

与皮尔·卡丹同时进军服装行业的人不在少数。而皮尔·卡丹在包括了服装行业的各个行业中能够独树一帜,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他本人的创新和挑战意识。他的事业的最初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没有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放弃自己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勇于再次进军服装界的决心。所以,他一步步的向成功迈进,向生存之巅靠近。对于他而言,生存的最高境界就是对创新的步步苛求,对成功的步步苛求。

6.让坏习惯远离你的工作

生活中的坏习惯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也许在生活中你无法克服这些习惯,但在工作中你应尽量避免将它们带进来,影响你的工作。因为在工作中你的坏习惯有时不仅对你自己不利,还会牵涉到同事,甚至整个公司。

人们往往会以小见大,身在职场不可以随便。那些自己的不良习惯更应毫不犹豫的丢弃掉,不要让不良习惯伴你同行,反之,让好习惯常伴你左右,你便可在职场中轻松获胜。

(1)不要当众搔痒。

大家都知道搔痒的举止不雅。搔痒的原因通常多是由于皮肤发痒而引起的。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当事者要按所处的场所来灵活掌握。如处在极严肃的场合,就应稍加忍耐;如实在忍无可忍,则只有离席到较隐蔽的地方去搔一下,然后赶紧回来。因为不管你怎样注意,搔痒的动作总是猥琐的,应避人为好。尤其有些人爱搔痒纯粹是出于习惯且无意识,只要人稍一坐就不断用手在身上东抓西挠,这更是不好的习惯,应尽量克服。

(2)要防止发自体内的各种声响。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发自别人体内的声响都不太欢迎,甚至很讨厌。诸如咳嗽、喷嚏、哈欠、打嗝,等等。当然,这些声响有的只在人们犯病或身体不适时才有。例如,打喷嚏,常常是在一个人患感冒的时候才发生。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做法可用手帕掩住口鼻以减轻声响,并在打过喷嚏后向坐在近处的人说声“对不起”以表示歉意。但是,有的也是由于习惯所造成,主要是因本人不重视、不关心别人的心理所致,应当注意改正。

(3)不要将烟蒂到处乱丢。

许多人都反对有人抽烟,究其原因,与不少抽烟者缺乏卫生习惯不无关系。有些吸烟者往往不注意吸烟对别人所造成的不便,他们不了解,不吸烟者除了害怕烟味会引起呛咳外,随风吹散的烟灰也使人感到不舒服,有时带有余烬的烟蒂还容易引起事故。这些都使不吸烟者有一种自发的抵制吸烟的情绪,所以,如果吸烟者随意处置吸剩的烟头,将它们丢在地上用脚踩灭,或随手在墙上甚至窗台上摁灭等,都是很令人讨厌的。对此,也必须自觉加以纠正。

(4)吐痰务必入盂。

随地吐痰,也是一种令人侧目的坏习惯。有些人由于积患较深,随意将痰到处乱吐。甚至在水泥和木头地板上也如此,这确实是种令人作呕的不文明行为。因为,随地吐痰之所以惹人厌恶,不仅由于痰是脏物,吐在地上会直接弄脏地面,而且还会间接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损害许多人的健康。所以,文明的做法应当是将痰吐入痰盂;如果周围没有痰盂,就应到厕所里去吐痰,吐后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5)不要四处发嗲。

一样在职场打拼,小姑娘遇到困难,撒撒娇就能蒙混过关,这样的例子,见多不怪;可要是撒娇过分了,就有点让人厌恶。

听一位女白领说过这么一件事。一次客户请吃饭,和一位陌生小姐同坐。见她无人搭理,便和她聊了几句。刚夸一句:“你这件衣服蛮好看……”小姐立马两眼发光:“好看吗?我男朋友陪我买的!他很好的,陪我逛街,替我付账,还帮我拎着,一声牢骚都没有的。他昨天陪我到凌晨3点才回去的,我一直叫他走,他说过几天要加班,大概会没有空陪我,死活不肯早回去……”好不容易刹住车,她就差没说出男朋友的月薪有多少。

(6)勿随口脏话。

脏话本来就不受欢迎,在工作场合说脏话就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所以切忌在工作场所脏话连篇。

(7)勿借酒装疯。

有不少人平常沉默寡言,三杯黄汤下肚就喋喋不休,有时候是唠唠叨叨地抱怨个没完,有时候是打架闹事……酒醒了之后又对自己这种举动深感后悔不已。

像这些一喝了酒就胡闹的家伙,他们的自制力已经完全被酒给麻痹了,等到酒精的作用退去了之后,根本就不记得自己说过或是做过什么。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

酒醒了之后,你可以不必对自己酒后的行为负责任,但对方可不会忘记你所说过的话。

有些酒品不好的人甚至于会在喝醉酒的时候,大肆批评自己的老板。这些“醉话”一旦传到老板的耳朵里,最容易引起老板的痛恨。

(8)勿表里不一。

老板因为会议或出差而不在的时候,办公室气氛自然会显得比较轻松。

这时候,有的人大声谈笑、有的人批评老板的不是、有的人甚至大摇大摆地坐在老板的位子上大放厥词……

所谓“阎王不在,小鬼当家”指的就是这个情况。

平常表现得惟惟诺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摆出耀武扬威的样子,这种人和可怜虫有什么两样?

表里如一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实上,不论什么时候都保持相同的处事态度,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阳奉阴违地看人脸色做事,必须要随时保持警觉心以防被拆穿。让自己活得这么累,有什么意义?

开会时憋了一肚子的气,好不容易才解放出来的一伙人,一起跑进洗手间松一口气,这些人碰在一起就毫不留情地批评起上司:

“这总务科长可真会逢迎拍马,叫人受不了。跟这种人怎么会有好呢?”

结果,总务科长就在另一间厕所里。

以上所列这些只是工作恶习中的一角,不良嗜好又何止这些。不管怎么说,类似的习惯终究是不好的,在职场中要给他人一个好的印象,避免这些不良习惯既可以增加人气,又可以让自己活出潇洒、活出高境界,何乐而不为?

7.工作形象要干练

工作场合,除了在仪容和着装问题上注意之外,在其他工作小事中也必须注意,要处理得干净利落,简洁明快,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保持办公桌的整洁干净,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你便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理任何事情,对工作应对自如。

有一位研究所的研究员,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攻关苦战,终于解决了研究中的一个难题。这位研究员把攻克这一难题的资料和办公桌上其他的资料放在一起,就带着满足的笑容入睡了。他睡得很香,第二天上午醒来时,却找不到攻克难关的资料了。原来,这个研究员的孙子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了扎一个风筝,正巧拿走了那些有用的资料。当这个风筝带着小孙子的幻想,在天空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变成一个看不见的小黑点时,老研究员的心血也化作了泡影。这真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如果研究员的办公桌是井井有条的,把那些无用的东西不放在桌上,并告知小孙子办公桌上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不能乱动,这样的事情便不会发生了。

另外,当你写文案或者报告时,一定要简明扼要、重点明确。因为上司的时间一般很紧张。如果你的上报材料密密麻麻,乱七八糟,甚至连你自己都看不懂,很难想象你会干好你自己份内的工作。而当你把这些材料交到上司手里,估计他也不会认可你的工作。因为你的材料一开始就让他产生了不信任感。

有一个职员,他写的报告十分详尽,可每次呈给上司时,上司总是随意地翻一翻,不置可否。这个职员很是不解,为什么明明写得很好的报告却得不到上司的认可呢?

后来,一个在职场打拼多年的成功人士提醒他:“你的报告写得好,如果附上一份简短的概要,那就能行得通了。”

这个职员悟到了这个道理,以后在写报告做方案时,就附上一份简短的概要,他的报告果真就很容易通过,很容易得到上司的认可了。

概要就是报告重要内容的缩写。如此,上司在有限的时间内就知道你报告里反映的内容。他会从概要里知道你的报告主要目的是什么,报告内容是什么,这样既有利于你的上司阅读,也有利于你的工作。上司因此还会认为你是一个精明且有心的人,从而肯定你的工作能力。

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还很多。书中当然不能一一尽述。这就需要你在工作环境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有时还要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这样你就可以将自己的工作进行得彻底、干净,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

8.不要随意发牢骚

发牢骚是一般人都会有的生活习惯,但发牢骚也要注意场合。再则,当你的牢骚针对别人而发的时候,应该想到你自己是否也在某些地方有所欠缺?人无完人,别人的缺点你无法容忍,那么你的缺点别人当然也会无法容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少发,或不发牢骚,尤其是在工作场所。这样可以体现你的素质,也会让你的生存环境更加轻松愉快。

有些人总是自命不凡,心比天高,但让他们做事,往往又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当别人取得成绩时,他们嫉妒得要命,认为那些成绩根本是应该由自己而不是别人来取得。这样的人往往喜欢发牢骚,到头来一事无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羡慕人家的成绩,你自身便要更加努力。只有这样,你才能赶上并超过别人,做个职场中的佼佼者。

某公司有两个秘书小孙和小沈,两人都比较上进,但又各有不同。公司里有能力的员工提升的比较快,让小孙羡慕不已,但他根基尚浅,所以羡慕归羡慕,他一直还是在原地打转。

而同样的小沈就有所不同,看着那些被提升的同事,自己心里虽然也是羡慕不已,但他把这转化为激励自己奋发的动力,暗地里和自己较劲,以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小沈做事认真,头脑灵活,平时有记“日常备忘录”的习惯。他将工作中遇到的事,诸如重要数据以及老板的指示或指令都在“日常备忘录”上记载下来,并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好习惯帮了老板的大忙。

有一次,老板做报告,临时需要两个数据,忙问身边的随员。可是几个人所报数字相差甚远,该听谁的呢?此时,小沈不慌不忙地掏出“日常备忘录”,报出了老板所需的精确数字。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小沈投以钦佩的目光,老板对他另眼看待,认为他工作踏实,做事认真、周到,干得好。无形之中,小沈在老板心中的印象大大加深了。自然而然地,小沈也被提升了。

小沈区别于小孙,能够最终获得提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小沈不是仅仅羡慕别人,而是选择了刻苦努力,用行动去证明一切。

发牢骚这种坏习惯不仅不利于我们的工作,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所以,不要乱发牢骚,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9.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兴趣在生存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兴趣可影响人们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在求职中,人们常会考虑到自己对某方面的工作是否有兴趣。兴趣发展一般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从有趣开始,逐渐产生乐趣,进而与奋斗目标相结合,发展成为志趣,表现出方向性和意志性的特点,使人坚定地追求某种职业,并为之尽心竭力。

其次,兴趣还可以开发人的能力,激发人们探索和创造。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会激发起他对该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促使他充分调动整个身心的积极性,使情绪饱满,智能和体能进入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施展才华,挖掘潜力,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成功。

另外,兴趣可以增强人的适应性。研究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对某工作不感兴趣,在这方面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广泛的兴趣可以使人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即使变换工作性质,也能很快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

在选择自己的生存途径时,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对哪类工作感兴趣并能满足自己的意愿。只有将能力和兴趣结合起来考虑,才更有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有一个男孩子,父母希望他能成为一位体面的医生。可是男孩读到高中便被计算机迷住了,整天鼓捣着一台现在看来十分落后的苹果机,他把计算机的主板拆下又装上。

父母很伤心,告诉他,他应该用功念书,否则根本无法立足社会。可是,男孩说:“我对电脑很感兴趣,有朝一日我会开一家公司。”父母根本不相信,还是千方百计按自己的意愿培养男孩,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医生。

不久,男孩终于按照父母的意愿考入了一所大学的医科,可是他只喜欢电脑。在第一学期,他从当时零售商处买来降价处理的IBM个人电脑,在宿舍里改装升级后卖给同学。他组装的电脑性能优良,而且价格便宜。不久,他的电脑不但在学校里走俏,而且连附近的法律事务所和许多小企业也纷纷前来购买。

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告诉父母,他要退学。父母坚决不同意,只允许他利用假期推销电脑,并且提出条件,如果一个夏季销售不好,那么,必须放弃电脑。可是,男孩的电脑生意就在这个夏季突飞猛进,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完成了18万美元的销售额。

他的计划成功了,父母很遗憾地同意他退学。

他组建了自己的公司,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很短的时间内,他良好的业绩引起投资家的关注。第二年,公司顺利地发行了股票,他拥有了1800万美元的资金,那年他才23岁。

10年后,他创下了类似于比尔·盖茨般的神话,拥有资产达43亿美元。他就是美国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

正是他对自己的兴趣理智地做出了选择,从而成就了后来的辉煌。所以,当你选择生存之路时,千万别让你的兴趣在遗憾中消磨殆尽,而应该紧抓兴趣,创出一番不凡的事业。

10.只有踏实才能跃得更高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站在沙堆里的时候,无论你使多大的劲,总没有你站在结实的路面上跳得高、跳得远。其实,创业也是如此,如果你好高骛远,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也就等于没有为自己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三两天可以培养起来的。也许你一开始的地位低下,能力也不强,但只要你能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你的各方面能力必然会很快得以提高。

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这样会使你越发能干,同时你的心智也会成长,可以追求更大的成功。

如果谁好高骛远,那就在人生操作上犯了一个大错误。不要以为可以不经过程而直奔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大,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心性高傲、目标远大固然不错,但有了目标,还要为目标付出努力,如果你只空怀大志,而不愿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辛勤劳动,那“理想”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是一文不值的东西。

不能脚踏实地者首要的失误在于不切实际,既脱离现实,又脱离自身,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或者以为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为难,或者不屑于周围的一切,不能正视自身,没有自知之明。你该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要知道自己有什么缺陷,不要以己之所长去比人之所短。

脱离了现实便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脱离了自身便只能见到一个无限夸大的变形金刚。不能脚踏实地,只能在空中飘着,那所有的远大目标也只不过是海市蜃楼。

事业成功与工作态度,就像车身与车轮一样,如果你不让车轮着地,汽车就永远不可能驶向远方。

俗话说:“勤能补拙。”在学校,会经常听老师念叨这些活,当你走上创业之路之后,这句话更要谨记在心。

我们要做的是先要认定自己是“巧”还是“拙”。也许你感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是多么渺小,你原先学到的一点东西也确实是沧海一粟。当然,刚刚走上社会之后,承认自己“拙”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有用之才。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一步冲天的年轻人其实少得可怜,有的不仅冲不起来,还跌下来摔了跟头。为何?一是知识不够,二是能力不足。

其实,对于这两种不足,都可运用一个办法加以补救——“勤”。

所谓“勤”,就是要勤学,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一刻也不放弃,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自己加强学习,同时也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休息,你去学习;别人去旅行,你去学习。别人一天只有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则有16个小时,那就等于一天当两天用。这种密集的、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经高于基准的水平线,加上你的这种“勤”,你很快就会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还有一种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他的先天资质就是不如他人,学习能力也比别人差,这种人要和别人比较长短是很辛苦的,而应该在平时多多自我反省,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胀,迷失自我,否则这种人一辈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败、失败、失败!

如果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那么为了生存,也只有通过“勤”才能补救。如果每天痴心妄想,不仅不能达成自己想要的那种生存境界,而且就连取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很难!对能力真正不足的人来说,“勤”便是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不怕苦不怕困难,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向成功迈进。

其实“勤”并不只是为了补“拙”,即使是聪者智者也不能离开一个“勤”字。如果你看看那些生存状态极佳的人,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机遇与天资外,真正离不开的还是一个“勤”字,他们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中,几乎都在抓紧时间勤奋地学习和工作。

踏踏实实将自己的工作进行到位的人,可以在每一个环节中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打好再次起跳的基础,而不会因基础不扎实,在跳跃过程中不进反退。每一个有志于让自己的生存达到高标境界的人,都不能忽视踏实行动的力量。

11.有审时度势的眼光

我们的生存境界除了自身的能力决定之外,更重要的还有生命给予我们为数很少的那几次机遇,有的人抓住了机遇,就可以一展鸿图,而有的人虽有才能却一辈子都庸庸碌碌,原因也许只在于没有抓住机遇。这两种人的生存境界就只在一瞬间便分出了高下。我们生存的时候要学会审时度势。在踏实行动的同时不要忘记抬头看一看有没有幸运之神的光顾。

被誉为“上海滩奇迹之王”的周云光以善于抓住不是机会的机会来创造奇迹而闻名于旧上海。如果说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那么周云光就是这乐园中最为风光的人物之一。

周云光的那种审时度势的智慧是世人永远值得汲取的。

开办银行伊始,周云光经常能听到一些嘲笑说:“中国的银行是不可能办好的。”

实际上,在复杂交错的金融市场,钱庄俨然以仅次于外资银行的老二自居,华资商业银行,实际上是在外资银行和钱庄的夹缝中讨饭吃。周云光明白上海银行既无强大的政治势力,又无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对于这家“小小银行”来说,首要的任务是站稳脚跟。而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从服务质量和内部经营上下工夫,周云光知道这才是银行生命的源泉。

善于观察的周云光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外资银行和钱庄注重吸纳大户存款,而对小额存款颇为轻视。所以,他就以此为突破口,特别看重小额存款,把它作为上海银行能否成功的关键。他十分强调“服务社会”,主张“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厌细微,我宁繁琐”的经营方针。

上海银行由于登门服务,手续简便,态度热情,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周云光正是因为审时度势,抓住改变事态的时机才使上海银行站稳脚跟。要想有掌握机遇的能力,没有审时度势的本领是不行的,我们不论干何事,都要审时度势,择时而行。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注意分析情况,对症下药。没有别人的支持和呼应,没有客观的需求,一个人的努力很可能就像没有方向的箭,无法击中目标。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很强的目的性。

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于他们知道社会需要什么,还在于满足这种需要的才能往往是特殊的。只有培养“人无我有”的才能,才可以先声夺人,领先别人。归纳起来,其经验可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达,即:

特殊才能+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社会

这两个因素对一个人更好地生存是缺一不可的,仔细分析起来就会发现,两者有着某种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特殊才能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指向,而满足社会需求又要以特殊才能作为基础。

要抓住社会需求,就要首先学会去观察社会,不仅要看电视、听新闻、读报纸,还要经常出去走走。许多人往往把自己关在屋里,埋头读书毫不理会窗外事。那么,你的知识只能成为摆设。

光有观察还不够,还要学会独自去思考各种问题,面对社会的种种现象与现状,我们到底怎样想: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该学习?哪些应该摒弃?等等。即便我们的想法与思考错了也不要紧,只要我们学会了思考,就意味着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另外还要有改变惯性行为的思想和行动。

每天不管有多少例行公事,至少都得抽出一点时间,改变一下平常千篇一律的步调,这样不但能转变自己的情绪,也能得到新的收获。

千篇一律的行为,会使人的智力定型,不能自由运用思考力。所以适当的改变一下生活的习惯有利于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

毕竟时代在不断发展,仅靠小聪明,死守老一套的习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有的人习惯于遵循老传统,恪守老经验,宁愿平平淡淡做事,安安稳稳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别人为他们安排的重复性劳动,他们的生活毫无波澜,更无创造。这种人思想守旧,循规蹈矩,心不敢乱想,脚不敢乱走,手不敢乱动,凡事小心翼翼,中规中矩,虽然办事稳妥,但一般不会有多大出息。

我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的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争取的。

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创造机遇,才能达到成功。

12.超越他人的视线

中国首富、盛大网络公司的总裁陈天桥曾经说:机会就像一扇快速旋转着的旋转门,想要成功的人要看准机会快速的挤进去。

因为机会在他们面前总是新鲜的,是别人所没有抢占过的,所以成功者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看见了新机会!”

在计算机硬件方面,迈克尔·戴尔通过无人敢做的直销和组装电脑这样的新模式抓准了机会取得了成功。现在市场上的个人计算机,实际只有两种,一种是IBM兼容机,一种是苹果机。当年,在所有人都认为IBM和苹果穷尽了PC产销形式的全部可能时,迈克尔·戴尔开辟了他自己的模式,在这个小厂商难以分羹的市场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直销裂口,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超级富豪之一。

20世纪70年代,当戴尔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产生了兴趣。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即使没有任何人相信它是机会,那也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

从16岁开始,戴尔获得了一份卖报纸的业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迪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在奥斯汀一间93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创办了戴尔计算机公司,开始了他的财富之旅。

如果说戴尔创业的成本很低,他的风险相对也较低的话,那么中国的李晓华则是以超人的勇气做出选择,获得成功的。

李晓华曾以第一个拥有法拉利跑车的中国人而闻名遐迩,他精于在风险中操控机遇。1989年香港楼价下跌,不少人对前景感到迷茫,而李晓华却大量低价收购楼花,不少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但半年之后,香港楼价一路攀升,李晓华瞄准时机,尽数抛出,买卖之间,跻身亿万富豪之列。当时李晓华把全部的资金投在这个房地产上,这需要何等的胆识!不久,李晓华又出人意料地把自己的所有资产3800万美金倾囊而出投注在马来西亚的一条高速公路上,其理由是了解到马来西亚在高速公路的附近发现了一个油田,一旦公布它的蕴藏量,这条公路就会大大增值。但如果到期不公布它的蕴藏量,所抵押的全部资产和投入的现金就会全归银行,李晓华就会从富豪变成一个穷光蛋。然而,李晓华凭借超凡的胆略和魄力,赢得了这次“豪赌”。更惊险的是,如果消息晚14天公布,他同样将血本无归。很显然,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别人认为有风险的事,恰恰是李晓华成功的基础。

与李晓华相似的成功者还有日本的渡边正雄。渡边正雄曾经只是日本的一个小商人,每月辛苦所得仅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改变这种状况,他立志在房地产方面有所作为。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先是到一家大的房地产公司,主动提出不要薪水,使公司接受了他这个既无房地产经验,又无相关社会关系的人当了业务员。在这里,由于他的努力,掌握了大量的业务知识,积累了很多经验,关键是结识了很多人。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

通过找亲朋好友借钱、向银行借钱等途径,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大都房地产公司。这时,有人来向渡边推销土地,这是一块有几百万平方米的高原,价格非常便宜,算起来,每平方米只售60日元——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低价。

可是这么便宜的地却是大家都不想买的。渡边在以前那家房地产公司打工时,那公司就知道有这么块地,却不愿买,因为那家公司的董事长认为,这块地实在太偏僻了,又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甚至没有直接通到那里的道路。对于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尽管价格便宜,但仍是赔本买卖,所以不同意购买。其他很多房地产公司都知道关于这块地的信息,但基于同样的理由,大家也都不愿购买。

渡边的看法却与这些人不太一样。他认为,这块地现在看起来确实不值钱,但它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因为,正是在那块荒芜的高原上,曾建有日本天皇的别墅,既然天皇都看中了这块地,普通老百姓会不理它吗?他要让时间来做出证明。

基于这样的信念,就在大家都对这块“荒地”不感兴趣时,他不仅动用了自己的全部家当,而且采取了分期贴息付款的方式,买下了它。他明白,正是因为大家都对这块地不感兴趣,自己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没过两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日本人在有了余钱之后,开始厌倦嘈杂、污染的城市生活,向往清新的乡村生活,对乡村别墅的需求应运而生。渡边正等着这股风的到来,他把那几百万平方米的土地很好地规划了一下,然后,把其中的80%分作道路、建筑用地、农艺园、公园等,分别向不同的用户推销。这时,人们都已注意到郊区化的潮流,渡边并没有费太大功夫,就把这些功能分划很好的地卖了出去,这使他不仅还了贷款,而且有了盈余。

这样,渡边开始在剩下的20%的土地上好好下工夫,既然各种公共设施已经开始有发展商兴建,他就把剩下的这些地全部建成别墅。三年后,在别的发展商和渡边的共同建设下,那块原本荒凉的高原地,成了一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别墅区。再加上渡边以强大的广告攻势向人们宣传,这些别墅与天皇的别墅相邻,使得它们的身价更高了,购买的人们蜂拥而至,渡边由此赚了几百亿日元,他的大都房地产公司成了日本著名的大企业。

类似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抓住机遇,所以,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生存境界中的上层人。只有那些超越了别人的视线并勇敢、积极行动的人,才能求得他们理想中的生存状态。13.找最好的方式抓住机会机会之神对所有遇见他的人都是平等的,遇到他的人会获得什么全看自己的表现。有的人随便跟他打了个招呼,就错过了成功;有的人和他握一握手,便达到了目标;有的人给了他一个拥抱,结果获得了意外之喜!

机遇对于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但它不会像天气预报一样,会有提前的通知,它常常悄悄潜入我们身边,就像个童话中的精灵,很难一亲其芳泽。

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抓不住;有些人发现了,有些人茫然无知;有些人在不断创造机会,有些人在苦苦等待机会。无疑,前者更让人欣赏。

你想让梦想成真,达成自己的目标,首先必须给成功一个实现的机会!你不努力尝试,那怎么可能成功?你不敢战斗,又怎么可能获胜?

国内的燃气大王王玉锁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离家做各种各样的小生意,但一直没赚到什么大钱。有一次在河北任丘遇到一个能弄到燃气的朋友,他觉得是个大机会。还没等对方弄到气,他就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先将设备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铺一放,贴了个告示:就这个东西,谁买,你先交12罐气的钱,10块钱一罐,是120块。王玉锁后来回忆说:“我这个东西一套是120块,加上气一次共交240块钱,我记得很清楚。实际我这个气是一次交一次钱,这样我不就多一些资金了吗?另外,再加上利润呢,那时一套挣40多块钱。”做饭烧燃气,那时候即使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也是有门路的象征,何况是在河北廊房。王的告示贴出来,顾客立刻蜂拥而至,当时就登记了七八套,几天时间就卖出去40多套,净赚1000多元。以后王玉锁常跑任丘,瞅准燃气,不断做大,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中国有名的“燃气大王”和大富豪。王玉锁掘出第一桶金的过程很简单,但他的做法却是大胆而有谋略的,他抓住了当时燃气供应紧缺的机会,以打广告让人预订的方式来提前收回资金,既为自己赚到了启动资金,也使供货方更容易信任他。这一做法在当时商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十分可贵。

无独有偶,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握了电器销售的黄金时机,并且创下了全新的零售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电器帝国。1991年的时候,国内电器行业还停留在卖方市场阶段,当时商场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提高价格和利润。而黄光裕则第一个想到利用报纸中缝打起广告刊登电器的价格,以此快速占领市场。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因此他的广告没有竞争对手。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一时间北京人都知道“买电器,到国美”,他的电器店生意越做越火。后来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给国美一些样品做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这几招让国美一举占据了北京电器销售渠道的制高点,那些老牌国营商场再也没办法与之一决高下了。

王玉锁和黄光裕的成功实例验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以最适当的方法抓住机会,并将其以最好的方式加以运用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都是以开创性的方法抓住了机会。但如果你是个有心人,通过模式的套用也可以抓住机会,比如:

美国实业界鼎鼎大名的爱克尔先生,一开始的时候经营咸肉生意。他不但善于发现机会,而且善于抓住机会,使自己的生意一举成功。一天,他在纽约街上散步,忽然看见一家小店门前有很多人在排队购货。他走近一看,原来也是卖咸肉的,只是这家老板方便顾客,将咸肉切成薄片,装在两磅装的纸盒里出售,所以很受欢迎。爱克尔想:这个主意真是太好了,只可惜两磅装的咸肉片还是太多了些,如果改成1磅装的,生意肯定还会兴隆。于是,他回去后便对自己的生意进行了改进:把肉片切得更薄,更均匀,以1磅装送到市场,并配上精美的山毛榉食品公司商标。果然,购买者踊跃,该公司加工的食品很快闻名全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推广至全世界。

机会常常是一种看时有、寻时无的东西,需要突发的灵感加以把握。你可以用独创的方式去抓住它,也可以用借鉴和模仿的方式抓住它。总之,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利用它产生最大的效益是最主要的。那些成功人士都是善用他们的方式抓住机会的人。

14.做好文凭之外的事

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不是那些只有文凭的人,而是那些有知识更有能力的人。光有镀金的文凭是不够的,你必须能够拿出比文凭更能证明你自己的本领来。社会需要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学历,学历能够证明的只有你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真正的才能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实践能力是最主要的生存能力。

前几年,社会上流行“考证热潮”。想找个好工作?好办!你先拿出你的学位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以及各种资格证书,证书越多就代表你越有才干。报纸上登了这样一件事:某名牌大学的一名高材生,在学校里是个“十项全能”的风云人物,当然各种证书也拿了不少。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毕业前夕,一把意外之火却烧掉了他全部家当。他自信能力过人,也就没急着补办证书,只是请老师开了个证明。没想到招聘会一开始就吃了大亏。各家企业对他才情并茂的自荐信不屑一顾,却一再追问他有什么证书,尽管有学校的证明,但各家企业都很客气地请他走人。眼看同学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只有自己毫无着落,他心急如焚,这真是“企业大门朝南开,有才无证莫进来”!最后,此君还是拿到补办的各种证书后,才找到了个工作。

现在各企事业单位就理智多了。因为,先前他们招聘到的优秀大学生,有许多都是眼高手低,只挑高管职位,却没有实干能力,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所以,现在的企事业单位已开始越来越重视能力了,“拥有哈佛的学位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混得好”,不少现在或将来想去哈佛求学镀金的人都这样认为。那么哈佛到底有多神?哈佛学子真是个个成功?哈佛的理念真能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非也。仅有哈佛的一张文凭却没有能力的人,绝对担不起重任,难以出人头地。手里拿着哈佛的毕业证书,有时却连工作也难找到,这在哈佛毕业生中并不少见。

汉斯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财务、会计等课程门门优秀,投资银行很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他也希望参加几家投资银行的面试,但他却接连失败了。在学校,他确实是位屈指可数的优等生,但不知怎么偏偏在面试时怯场,哈佛的口才培养看来没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就连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录用的二流企业,也没有录用他。最后在他准备的面试公司名单上,只剩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于连续的挫折,汉斯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他想,自己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这个城市的近郊度过的,回到这里不是也很好吗?

面试开始后汉斯感受这次面试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好气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轻人,而且毕业于与母校有密切关系的大学,所以谈起来非常融洽:他想,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这时考官发问了:“你想来我们公司的动机是什么?”

说实话,他本来就没想到会到这最后一家候选公司面试,所以准备很不充分,对该公司的内部情况一无所知。慌乱之中他只能把自己有关投资银行的知识拿出来应付场面,这样他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席话说完,考官默默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做出一个请走人的手势:“对不起,我们公司可不是投资银行,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打算成为投资银行。不过你的发言还真让我吃了一惊。迄今为止把我们与投资银行搞混的人你还是第一个。请记住,我们公司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么从哈佛毕业的。”走出面试房间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位考官的话还在汉斯耳边回荡。

类似汉斯的遭遇的哈佛毕业生不少,他们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绝对不是如人们想象的是凭了哈佛的毕业证书,而是他们自身的能力出色。

实力是你惟一的通行证,也是你最可靠和有效的通行证。

不要以为文凭可以代表一切。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论站在哪个地方开始出发、都应该让自己有一种归零心态,踏实走好每一步。这正是通往高标生存境界之门的正确心态,而且也只有这种心态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

15.训练自己的竞争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生存不会时时受到威胁,就要注意训练自己:

(1)在工作中磨练自己。“不进步,就退步。”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磨练,都可以做如是观。商人在工作上所受到的磨练往往是多方面的,所以他们经验的丰富,远非一般从事专门工作者可比。如今一般毕业生,多半投入商业,虽然用非所学,他们却在工作中得到磨练。

(2)适时抓住机会。经营商业,在100年以前,被认为是不高尚的事,但时至今日,跟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各国的商业都已呈突飞猛进之势,其地位之重要,已占全部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要从事商业,一个知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远比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容易获得机会。当然,在事业经营之前,能够准备得越充足越好,经验积蓄得越多越好。一个初入社会的人,当他的地位逐渐升迁时,他一定有不少机会,可以从各方面学得一件事情的精髓。如果他能抓住这些宝贵的机会,他迟早必会获得成功。有位先辈说:“我的职员,没有一个不是从最基层依次升迁的。俗语说:‘有益于职务,就是有益于自己。’任何人,如能在开始服务时就记住这句话,他的前途一定充满希望。凡经我们考试及格而任用的人,只要自己肯上进,都不难逐步获得良好位置。”

(3)不能浅尝辄止。一个熟悉世情、经验丰富的人,在各行业里,无处不可立足。那些企业家随时都在向各处访求勤勉刻苦、敏捷伶俐、意志坚强的青年。因为这种人,一旦到手,必千方百计地求得完美、求得发展、求得成功。

一个初出茅庐的人,进入社会,必须随时体察,处处注意,必须研究得十分透彻才好。千万不可粗忽疏失、学得一知半解就罢手。须知虽小至微尘,也应仔细观察,虽千辛万苦,也应努力经营,这样一来,一切中途的障碍,都可以一扫而尽。

(4)要有不畏险的勇气。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许多人,做起事来,都喜欢避繁就简,对于其中麻烦、困难、乏味的部分,随意趋避,不愿接触。好像那些打算占领敌人阵地的士兵,却不愿麻烦手脚去破坏敌人的炮台,结果,必然被敌人轰得东躲西窜、无处安身。所以一个希望成功获胜的人,必须不分巨细,悉数决心征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去做才行。

这里有一句很好的格言,可以写在无数可怜的失败者的墓碑上:“只因没有好好地准备,所以糊里糊涂地失败。”有些人,虽然很努力,但因他们事先没有准备妥当,因此,不得不大兜圈子,以致一生都走不到目的地,达不到成功的境界。

(5)做事要用心。有不少人,对于眼前的事物,往往不知不觉。即使有人在一家商店里已经服务多年,对于经商营业仍是一个门外汉,原因是他们做事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留心任何与他接触的事物。但那些精明干练的青年只做上两三个月,对于店中大小事物就了如指掌了。

(6)不断充实自己。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随时都在磨练,任何事他都要做得高人一筹;他总是睁大眼睛望着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务必观察思考得完全明白才罢休。他无时无刻不抓住机会学习、磨练、研究。他对有关自己前途的学习机会,看得非常重要,远在财富之上。

他随时都学习工作的方法和待人的技巧。一件极小的事情,在他眼里,总觉得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方法,他都要详细研究考虑,探求成功的奥秘。当他把这许多事情都一一学会之后,他所获得的,比起有限的薪金,真不知要可贵多少。他的工作兴趣,完全系于学习与磨练上。

那些才智卓越的人,一定会利用晚上的闲暇时间,把白天所见闻所思考的工作方法与应对、技巧从头研究一番。这样一来,他所获得的益处,真比白天工作所得的薪金多多了。他很明白,这些学识是他将来成功的基础,是人生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