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台湾,你一定要去
15058900000021

第21章 吃在美食天堂

西谚说,You are what you eat.如果把这句话牵强附会地解释为“吃什么就像什么”,那我认为台湾人既像水果,又像海鲜,还像野菜。

西谚说,You are what you eat.如果把这句话牵强附会地解释为“吃什么就像什么”,那我认为台湾当地人既像水果,又像海鲜,还像野菜。当然这是玩笑话。事实是我离开台湾以后,最怀念这三样吃食。由物及人,也非常想念我在台湾结识的朋友们,感觉他们具有水果的营养,海鲜的品味,野菜的随意自然……

置身水果王国,感受这方人情

台湾被誉为“水果王国”,绝对名副其实。每当看到荔枝、龙眼、红毛丹、山竹、杨桃、木瓜、枇杷、火龙果等大小不一的热带水果,五彩缤纷地挂满枝头,我就感觉自己仿佛幸临伊甸园。旅行过巴西、夏威夷、古巴、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热带国家,我晓得几乎没有一种热带水果的原产地是台湾,于是更感激台湾农业技术的发达,人们能改良,会培育,或是由于台湾的水土太丰美,不论任何水果,只要被引进登上了台湾岛,个头就开始变大,味道更加甘甜,口感呢,也愈发清香。

外省人很少知道“释迦”,它是世界五大热带水果之一。果形十分奇特,类似佛像的头部,所以释迦也叫佛头果,又名番荔枝,这个番指出了它的原产地为外域的拉丁美洲。外皮为绿色(也有红色的,但稀少),果肉呈奶黄色,果核是黑色。其他的水果都是酸甜有加,唯有释迦是绝对的甜,甜到什么程度,请相信我,可以让人暂时忘记身在何处,体验一下什么是灵魂出窍。

莲雾的故乡在马来半岛,英文名字是“Rose Apple(玫瑰苹果)”。独特的圆锥形状,莲雾颇像喇叭花,外表色泽深红,还带着微微的蜡质光泽。如果红得发黑了,味道便更加香甜,这个品种被雅称为“黑珍珠”,又是台湾育种专家的功劳。莲雾吃起来方便,因为它没有果核也不用削皮。摘一颗成熟的果子,刀锋过处,露出晶莹透明的果肉,闻着淡淡的清香,一口咬下去,既脆又嫩,口齿留香。

台湾不仅盛产热带水果。桃子、李子、杏儿、樱桃、苹果和鸭梨等温带水果,遍布在台湾中部的山坡上,沐浴在云雾之中。这要仰仗于台湾特殊的地理环境,从海平面到玉山主峰,高度落差为4000米,于是她的植被景观成为北半球的缩影。我惊奇台湾的桃、梨和苹果,个头硕大,鲜艳诱人,询问价钱,吓人一跳。台湾本地人解释,因为温带水果生长在山上,是以干预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方式种植,数量和种类都不易增多,所以果农们选择的,是最优秀的品种。

柠檬、柚子、柑橘、无花果、石榴、酪梨等亚热带水果,更因着台湾横跨北回归线的好处,遍布于小院人家的庭前屋后。环岛旅行后,我发现台湾的水果种植,很有地域性。比如我们居住的台南县,芒果在玉井乡,龙眼在东乡,杨桃在楠西乡,椪柑在南寮,凤梨(菠萝)在关庙,文旦(柚子)在麻豆镇……各村各庄,似乎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由此生出水果文化,引出水果节日。我们在不同水果采摘的季节,去不同的村镇,参加庆祝丰收的农贸集市,在与乡亲们的交往中,特别是亲临其境的品尝后,体验到一方水果,能代表一方人情。

海鲜,岛民代代相传的美味

写水果意犹未尽,但我不得不停下来,转而谈海产。我看到台湾家庭的餐桌上可以没有肉,但顿顿有海鲜,这是岛民代代相传的佳肴美味,不可取代。由于台湾有众多的鱼虾贝类养殖场,再加上出海捕获,更有从全世界各国进口,整个海岛不仅海鲜供应充足,而且价钱非常公道。当海鲜被制作成各种悠久闻名的台湾小吃,它便融入了台湾的历史和文化。

介绍几种台湾最普及的海鲜小吃:蚵仔煎,蚵(牡蛎)的新鲜饱满绝对是关键,与鸡蛋青菜相煎而成。虱目鱼粥,美味细致的虱目鱼料理,以鱼肚、鱼皮、鱼汤、鱼头等精华呈现。虾仁肉圆,外皮滑嫩爽口,淋上特制的沾酱则更受欢迎。鳝鱼意面,已经闷熟的意面,加上现炒的鳝鱼,二者配成一道绝佳的美食。土托鱼羹,土托鱼又名白北鱼,产于台湾北部沿海,肉嫩皮香,裹粉酥炸后,再浇上熬煮软烂的白菜羹汤,让人吃了大呼过瘾。

乡土野菜,回归自然

最后赞野菜。近年来台湾民众崇尚回归自然,坊间流行乡土野菜。烹煮涮炒,野菜是滋养人的绿色仙草。人们钟爱的山林蕨类,有凤尾蕨、山苏蕨、铁角蕨、过沟菜蕨等多种。平地野菜更易采摘种植,以龙葵、乌苋(xiàn)、黄麻、月桃等最受欢迎。金莲花、野百合、秋海棠、萱草梗、甘蔗笋等,是餐厅中常备的菜蔬。水生野菜更是倍受关注,在我居住的台湾亚蔬中心,就特别建立了“水生野菜园区”,由当地政府拨款以科学方法系统从事研究和推广。野莲、水芹、鸭舌草、水金凰、豆瓣菜、红梗空心菜……这些野菜收成后,研究人员会进行营养分析,再制作烹调食谱,向大众传播野菜的保健价值。

没有人能写全所有台湾的吃,只此三种,便唤我归心似箭。衷心地盼望,能够早日重返宝岛,再次享受美食美物。

知识链接:说说台湾小吃

台湾小吃,是台湾生活与街头文化特色食物的总称。台湾小吃的特色是就地取材,因为台湾四面环海且渔产丰富,因此海鲜是街头常见的料理之一。

要对台湾小吃下一个准确性的定义并不那么容易,或许可以尝试作以下区分:狭义而言,仅指发源于台湾的小吃,如:珍珠奶茶;而由于小吃的变化性极大,易于随地域、时间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广义的来说,亦可以包括那些于台湾兴盛、创新,而于台湾随处可见甚至发扬光大的庶民美食,如:生煎包、蚵仔煎、肉粽、担仔面、卤肉饭、炸鸡排等;至于最广义的定义,甚至可以包括任何在台湾十分普及的小吃或甜品,像是葱油饼、臭豆腐等。

台湾小吃之所以这么兴盛,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自清代雍正年间起,汉族人移民来台湾开垦山林,非常耗费劳力,小吃生意者便以挑夫姿态,挑各种冷热小吃到田边、山边供应开垦者食用。

有些小吃因地域区别的关系会以地域名称加上食物名称的形式命名,如万峦猪脚中的万峦两字,就是地名;然而,台湾也有一些以地域命名的小吃纯粹只是噱头,不代表起源地,例如:蒙古烤肉并非出自蒙古,温州大馄饨不是来自温州,天津葱抓饼不是出自天津,四川牛肉面并非源自四川(在大陆出名的是兰州拉面、台湾牛肉面),有时候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专有名词使用。尚未成名的街头小吃经常都是没有店面的,而仅有一个摊位,不少店家使用免洗餐具、塑料袋,而且不会开发票给消费者,大多数小吃的单价都相当低廉。

除了卖早点类的小吃摊可能限于早上营业外,夜市小吃集中在夜市里,由于都市化程度较高,民众活动时间相对较长的关系,许多小吃摊会经营到相当晚,以配合台北“不夜城”的特点,因此超过午夜12点甚至彻夜经营也是常有的事情。这类摊贩小吃因机动化之故多以免洗餐具为容器。

至于历史较久的老店小吃则集中于发展较早的台北西区一带,如艋舺(今万华)与建成圆环周围,与台湾多数发展较早的古城一样,这些老店多集中于寺庙周围,又因多数店面方便餐具清洁,故餐具的使用上以非免洗餐具为特征。

台湾最早开发的台南市是全岛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文化重镇,小吃与历史古迹搭配的主题旅游已成该市重要的观光资源。台南市的著名小吃除了种类众多、物美价廉以外,通常不会集中于夜市,而是在具有历史发展渊源的庙口庙埕(chéng),或是日治时期因卫生或都市计划迁徙集中的市集(如石精臼或沙卡里巴),这些市集虽可能因为都市发展而消失或没落,但四散的摊贩为了注明自己的来源出身,有些会在所卖的产品前加注来历,如“石精臼海产粥”或“大菜市意面”等。

台湾的小吃业者往往是家族经营,一般而言,入门虽不困难,然而想要积极创业的人亦有先做学徒的情况。近年来,在台湾也发展起小吃培训班,让想要经营小吃摊的人可以一起上课,并学习特殊酱味等制作方法。此外,不少食品制造商也研发出一些速食小吃包,例如:在台湾各大超市都买得到羊肉炉的调理包,某些地方也买得到速溶烧仙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