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15009900000060

第60章 21世纪中美博弈的收益下(1)

三、中对美非合作型博弈应对的代价和长期利益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自己的利益,必然有利益的博弈。国际社会中,这种每个国家和民族利益之间的差异,甚至冲突,是用合作型博弈的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合作型博弈的方式来解决,其形成双方博弈的成本和后果是大不一样的。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体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国家,一个经济、科技,包括军事正在成长着的国家。在21世纪的百年,特别是21世纪的前半叶,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的国家利益,必然有所相互影响和交汇。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成长和崛起,如何处理中国崛起过程中的美国国家利益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关系。在21世纪的20年代中,美国实际上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仍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美国基于非合作型博弈取向所制定的战略,那么,虽然处于被动地位,中国也只能制定非合作型战略来加以应对。

(一)中国经济打击美国实力的可能性

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非合作型的博弈,则中国较为有利的战略是,军事上积极防御,从经济方面主动出击,打击美国货币和经济体系,美国陷入武力战争和对其进行经济打击,消耗和拖垮美国的国力。

1.青年中国对中老年美国的非合作博弈

在2020年的前8年中,中美双方博弈,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诸方面都占有优势。从理论上讲,除非特大人口规模国家,一般国家都遵循“低发展—发展中—工业化—后工业化”的发展规律,即国家有一个起步、发展、强盛、老化的客观轨迹。因此,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是一个后工业化社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成熟,从壮年步入老年经济社会的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没有成熟,从少年向青年经济社会迈进的国家。从体力上讲,一个要从壮年迈向老年社会的国家,与一个从少年迈进青年的国家开战,一个人口只有3.1亿规模的国家,向有着13.54亿人口的国家发动战争,由于消灭一个人的生命个体甚至一个家庭有可能性,而消灭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民族的可能性极小,最终损失较大的还是从壮年向老年迈进的,人口相对数量较少的国家。

除了国家成长规律外,人口规模大小长远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及以经济为基础的科技和军事实力。虽然目前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占优势,但是,中国是一个成长着的人口特大规模国家,从长期看,由于经济规模决定军事实力,中国逐步将与美国持平,甚至超过美国,处于积极防御的位势;经济方面,中国则处于优势地位,可以主动出击,在军事冲突中积极防御的同时,辅助以经济手段,打击美国。

许多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国在19世纪时,经济总量曾经达到世界GDP规模的1/3,而在世界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不堪一击,现在的中国与当时有什么区别呢?我想清朝民国时的格局与目前中国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从中国内部看,当时农民李自成及西北等地农民起义,加上旱灾,农业歉收,基本消耗了清朝的国力;而现在的中国,社会基本稳定,农业丰收,物资充裕,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一,财政收入增长,国力充实。从产业结构和科技进步看,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基本上是一个极为落后的农业经济社会,与西方列强及日本等诸工业国家无法相比,而清朝政府的愚昧,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则更是无法与先进的帝国主义列强相比;而现在的中国,基本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到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并且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工业制造国家,而在科技进步方面,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一些领域,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持平,甚至领先。而从开放来看,满清和民国时期,中国几乎是封闭的,国外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逼迫中国向世界开放;而现在的中国,已经主动向世界开放了30多年,2011年中国的贸易额已经排世界第二位,与美国的贸易规模几乎相近;国内吸收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向世界其他国家的对外投资规模也在增加,由于是成长着的世界规模较大的经济体系,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以现在经济、产业、科技和军事实力来衡量的中华民族和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可以任任何列强随意动武欺凌的民族和国家了。

2.对美经济战一定要与军事积极防御战主动配合

有一种说法,似乎在国际关系中,政治与经济应当分离。当然,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我们反对强加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助等。但是,政治交往不能与经济交往相分离,政治关系一定与经济关系密切相连。从中日关系中看,日本多年,经济方面与中国的投资贸易关系中获得利益,而在政治上却依靠美国,成为美国亚太围堵中国战略的马前卒。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讲政治与经济分离,任日本在经济发展上从中国获益,而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中国作对。这显然是极不明智的国际关系战略。

美国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对中国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围堵,从军事方面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如中国在捍卫******及南海主权时,美国参与战争,中国还得做好对美积极防御作战的准备。然而,在美对中军事冲突启动和开始时,中国先可以启动经济战遏制美国的军事攻击;而在美对中军事战争中,中国可以主动运用经济战在经济侧打击美国。具体方法前面已有讨论,这里不再重复。

在美国对中国发动军事战争时,中国对美国实施经济战报复的可能性极大。一是美国在军事实力上处于优势地位,如果美国对中国发动军事战争,中国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寻求自己的长处,逼使其用自己的经济位势与美国抗衡;二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自己的金融工作,以及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运作货币和其他金融工具的,能在国际领域开展金融战争的智囊和操作人才;三是中国可学习、借鉴和吸收美国对古巴、伊拉克、利比亚和伊朗等经济制裁的方式方法和经验,利用中国自身投资和贸易规模较大的优势,对战争对手国进行各方面的经济制裁;四是虽然中国在经济制度上,在和平时代,还是要进行保护产权和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但是,如果发生战争,中国不得不用战时管制,包括将对方资产收归国有的措施,来应对战争。由于中国过去传统上实行的是国有经济制度,战时对敌对国资产实行国有化,更是轻车熟路。

(二)中应对美战争的成本和后果

战争是残酷的,美国对中国发动战争,无论是闪战和短期战争,还是中长期战争,都会导致中方人员伤亡,都需要消耗中国的财力,并且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形成不同的影响。

1.抗日战争中中国的人员死失和成本

我们先来看历史。近代以来,中国战时人员和财产损失最大的,是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

1937年7月到抗战胜利,根据当时国民政府发布数据,军队的死亡和失踪人员规模如下。国民党军队方面,陆军阵亡1319950人,失踪130126人;空军阵亡4321人。共产党军队方面,阵亡160603人,失踪87208人。加上受伤人员,为380万。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提出,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2100万以上。有的学者分类,中国军人伤亡人数380万,平民伤亡在1800万以上。

对于经济损失和战争的成本,有各种各样的计算。台湾政界和学界,从350亿美元到1835亿美元,有6种不同的数据。如周一行等人认为战争损失在1300亿美元左右,“八年抗战期间,日本空袭125921次。计有敌机62906架,投弹241304枚,燃烧弹19844枚;中国抗战初期有战斗机305架,八年抗战中消耗教练机711架,运输机55l架,驱逐机1229架,轰炸机473架。资产损失、军费开支99542531137美元,民间损失31330136000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91年11月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中提出,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的直接损失为620亿美元,间接损失则高达5000亿美元,总计5620亿美元。

2.中防御美对中战争的代价

美国对中国发动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损失,一是军人和平民的伤亡,二是战争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三是对经济和社会形成的影响。

(1)中方防御美对中战争死失和伤亡估计。

由于是美国对中国的领海和本土发动战争,加上美国军事科技水平较高,战争中,中方死亡和失踪的人数,要比美国多。

从中美双方的人口、劳动力成本、生育政策等因素看,美对中发动战争,死亡和失踪人数要比中国少,士兵死亡后造成的无子女家庭要比中国少,战后对死亡士兵家属福利水平要比中国高;但是,其劳动力成本较高,也反映在士兵死亡的直接补偿成本要比中国高,包括战后福利成本也要比中国高,而且美国对中战争,是大国与大国的战争,死亡人数堪比二战后最大规模,因此,由此而形成的民众反战情绪会激烈。因此,不排除美国采取雇佣军的方式,形成军源。

而中国在对美防御战争中,有人口规模较大,兵源充裕的优势,并且劳动力成本较低,战争人员损失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要比美国低;但是,如果开战,视战争时间的长短不同,中长期战争死亡和失踪人数,将为中国抗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而且,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一代人正好在战争兵源年龄阶段,需要上战场,战争死亡和失踪将形成大量的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造成严重的失独、养老等社会问题。同时,由于担心独生子女死亡和失踪,将严重影响部队的兵源和士兵的战斗能力。

美国对中国发动战争,除了军人在战争中的死亡和失踪外,也将带来平民伤亡,在8万到120万人,视现代战争惨烈程度的不同,甚至可能达到数千万之多。从抗日战争时期看,军人伤亡与平民伤亡的比例达1∶5。一方面考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实行较为残忍地对待中国平民的暴行,以及现代战争尽量不伤及平民的国际原则;然而,另一方面,大规模战争,以及军事设施与民用设施的混杂,不可能不伤及平民,加上平民防护经验、设施和措施都较为缺乏,中国境内农村和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军事人员伤亡与平民伤亡比例可能达到1∶4左右。在战争中平民伤亡的规模按闪战和短中长期,分别为8万、20万、60万和120万人。当然,如果极端情况出现,发生核战争,以及毁及特大型水库等设施时,死亡人数规模可能在数千万人之多。

(2)中方防御美对中战争的成本和代价估计。

美国对中国发动战争,从中国战争成本和代价上讲,有直接为应对战争发生的费用,包括A.武器装备,运输和部队移动费用,弹药,后勤服务费用;B.有人员死亡和失踪的人力资本成本,即国家补偿支付;C.还有美国对中战争,造成的基础设施、工业体系、城市及平民伤亡等损失。我们将A+B定义为战争成本,将A+B+C定义为战争总代价。则一般来看,闪战中,A+B与C的比率为1∶5,短期战争A+B与C的比率为1∶4,中长期战争A+B与C的比率分别为1∶3。

由于中国人均GDP和劳动力成本为美国的1/10到1/8,加上在中国本土作战,运输和部队移动成本也要比美国低,因此,后四栏战争的直接和人员死亡及失踪成本,按照美国的1/10计算。但是,由于美国在中国领海和陆地作战,对于基础设施、工厂、城市及平民区等轰炸造成的损失,是为非直接军事成本,加上这部分,其要比战争成本高,应当视为战争总的代价。假设从2013年开战。数据来源:购买力平价调整后GDP及人口数据来自美国宾州大学的Penn World Tables 7.1;其中中国采用第一版本数据,1950年数据缺失使用1952年代替。赤字数据和负债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财政部网站。其中1953年负债是由于当时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02亿元;随后则是在1954—1958年间累计发行3546亿元公债,直到1968年内外债全部还清;其中外债主要来自苏联,规模折合人民币52.9亿元,且其中相当部分是以矿石等实物方式还清,因此仅将国内债务按照年度平均折算到1961年当时水平计算负债率。根据2011年中国财政决算数字,赤字率1.86%,负债率15.7%;2012预算赤字8000亿元,负债余额限额82708.35亿元,GDP预计增长按7.5%计。********十年年增长率保守按6%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