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斯大林
15009000000107

第107章 附录(4)

五、主编《革命英烈》加强民族脊梁

1980年秋组织上调我去筹办《革命英烈》刊。我带人到延安采访时,发现在**********中,******一伙对“四八烈士”造谣污蔑,说什么“叶挺是军阀”、“王若飞是叛徒”,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十分关注党对这些英烈怎么看。所以,我和延安丁工写了《不朽的丰碑——延安人民缅怀四八烈士纪实》,在《革命英烈》创刊号上发表。《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市广播电台广播,引起了全党、全国的关注和好评。

《革命英烈》于1981年4月创刊,是全国第一家褒扬革命英烈的刊物。我主编《革命英烈》杂志10年,出版发行47期,连同革命英烈丛书11部,约近500万字,褒扬了陕西和全国著名烈士约3000名。我力主《革命英烈》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办成一流刊物。每一期刊物都要求要有新的人物、新的思想、新的意境,新的面貌。必须做到五真,即:人真、事真、情真、言真、形象真。立足真实,文采飞扬。我强调:真实是《革命英烈》的生命;文采是《革命英烈》的翅膀。文史结合,展翅高飞,感染千百万人民群众,努力加强新中国的脊梁。

《革命英烈》受到了****中央和****陕西省委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好评。****、彭真、李先念、王震、习****、薄一波、姚依林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亲笔为该刊写稿。李维汉、王首道、何长工、马文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著文表扬该刊办得好。今年是新中国六十华诞,全国评选的200名对新中国有突出贡献的英烈、模范人物中,就有93位是《革命英烈》调查研究、整理发表、褒扬过的英烈、模范。

六、《******与斯大林》出版

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我患上了动脉硬化、冠心病,经常发生心绞痛。两次含冤挨整,又使病情加重。在《革命英烈》编辑部主持开会时,我两次因冠心病发作,当场昏倒,不省人事,后经多方治疗才有好转。1989年经受了长期苦战反对****与“反对****受处分、冤枉卫党卫国人”的沉冤之后,我的心脏病更严重了。医生让我住院。可是想起了桦树皮上的誓言,我住了几天,又把正在撰写的《******与斯大林》书稿带到病房,边治疗边撰写。上午治疗、打吊针的时候,闭目沉思,构思情节、人物、故事;下午,又趴在病床上写书稿,晚上还要加班。

理想、学习加坚持奋斗,铺就成功之路。1993年是******诞辰一百周年。这年1月,我写的大型领袖传记文学《******与斯大林》,555千字,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广州日报》、《福建日报》、《陕西日报》、《沈阳日报》、《黑龙江日报》等17家报刊连载转载,并被翻译成日文出版。《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将此书与电影《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相提并论,说它是“颇具影响的作品”之一,连续6次重印,发行10多万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荣获“优秀科研、学术成果特等奖”。

为写好此书,我奋斗了数十年,调查、访问过3000多人,记了几十本笔记,四易其稿,前后写了近200万字,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和周末,熬过了无数的不眠之夜,闯过了一个个急流险滩,才获出版。

七、《******和谢子长》上央视

电影、电视是现代化的传媒手段。我想,******与斯大林、******、******等人的伟大形象和业绩,如再能插上电影、电视的金翅膀,必将武装千百万人,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因此,在《******与斯大林》书稿完成后,我又开始考虑电影、电视剧的创作。

1993年春,我和延安作家丁工,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刘斌等同志商定,抓紧筹备,创作摄制多集电视连续剧《******和谢子长》。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在延安召开了十天编导人员座谈会,谈设想,定规划。我系统地讲述了创作《刘子丹和谢子长》电视连续剧的构思,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会议决定由我和丁工、白黎、王志厚等人组成编剧组,民主选举,剧组任命我为编剧组长。

座谈会后,查阅了大量史料,进行艺术构思,我写成了两万多字的《******和谢子长人物及剧情》的设计方案和数千字的剧情简介。征得了导演和领导的同意后,打印成册,分别寄给剧组领导罗士杰同志和其他四位编剧分头编写。初稿完成后,剧组领导要我统稿。由于时间紧,任务大,我往往每天干到夜里12点,凌晨3、4点又起来写,一直干了数十天,到1993年“五一”节前,才将多集电视连续剧本《******和谢子长》统一稿完成,打印成册。

1995年5月,中央电视台在第一套节目和第三套节目中,先后两次向全国播映了12集电视连续《******和谢子长》,得到广泛好评,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提名奖”。

我十分高兴!《******和谢子长》能上中央电视台播映,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

八、帮张宝兰巧遇克林顿总统

香港回归,洗雪国耻是国家大事,我想为此尽心出力。

西安民间手工艺人张宝兰想为1997香港回归献礼,但不会艺术构思。我给她构思了《二龙戏珠迎回归》,题写了对联;并让爱人王爱珍给她画成了蓝图,让她制作。张宝兰制成了彩绣壁挂,被评为全国一等奖,荣获“艺术大师”等称号。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到西安访问,在西安城墙上观看了张宝兰的棉絮画艺术表演,收了她赠送的手工艺品,连连叫道:“OK!OK!”并亲笔题词:“Thank you for fine gifts.”(感谢你赠送的精美礼物),并与夫人希拉里各自签下了名字。

张宝兰说:“这里边也有你老刘的功劳。如果没有你老刘的精心指导、帮助,没有你的艺术构思,没有《二龙戏珠迎回归》,我得不上一等奖,当不上艺术大师,摆不到第一个摊位,也许就不会有见克林顿的机会哩!”

我又将此事写成了《张宝兰“巧遇”克林顿总统》一文,附三张有克林顿的真实彩照,受到了社会重视。

九、《龙腾黄陵》提交人大

黄陵县有轩辕黄帝的陵寝,又有巍峨的桥山,蜿蜒的沮水,真是有山有水,有“仙”有“龙”;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前后,海内外有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前来寻根祭祖,但缺乏内涵展示。如果以黄帝陵为龙头,以沮河川为龙形,在桥山脚下、沮河两岸建造一系列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题材的浓缩景观,将中华巨龙腾飞的形象、伟业、中华文明的英雄豪杰、精华场景展现给世人,不仅将使炎黄子孙能看到自己祖先的光辉历史,使世界了解中国;也将使中国走向世界,对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促进陕西,乃至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硕果仅存的、没有中断的、保存最完整、最感人的文明之一,需集中展示。为此,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艺术构思,我写成了《龙腾黄陵——关于在黄陵建设中华龙城的策划书》,发表在《中国百科优秀作品(论文)获奖精品集》和《各界导报》等书报上,被评为一等奖。

全国人大代表、延安市市长陈强同志重视此事。根据此《策划书》,他和十几位人大代表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二、三次会议上,曾先后三次提出在黄陵建设中华龙城的建议,主要内容有三:(一),建议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建立“黄帝功德园”。根据每年公祭黄帝陵仪式十分隆重、急需内涵展示的情况,建议国家投资十亿元,在黄帝庙和龙首乡之间的沮河川,建“黄帝功德园”,作为黄帝陵建设的第三期工程。(二),建议在黄陵南塬上下,建设“万姓先祖光耀中华纪念园”。

(三),建议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重整沮河川。具体办法是引用洛河、葫芦河水济黄陵,彻底解决黄陵缺水问题,在绿山、清水、万花丛中,展现炎黄文化和中华文明,把黄陵县建设成“中华龙城”。

十、理想是人心中的灯塔

通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深深感到,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有理想的人生才闪光。在党的领导下心怀祖国,学习创造,工作奋斗,是奔向理想的动力,如鸟之双翅,船之双桨,目标愈准,动力愈大,持之以恒,必会成功。

为了给建国五十周年献礼,1995年5月,我写成了多集电视连续剧本《******与斯大林》和电影剧本《东方日出》。

著名作家、全国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魏巍同志看了《东方日出》后说:“我认为很好,不仅题材好,主题好,而且把******和斯大林这两个人物写活了,个性鲜明,真实生动。”外交部组织五位专家审读后,正式批示“对剧中有关中苏关系部分的表述无不同意见。”《中流》杂志连载发表,被评为“东方红最高荣誉奖”,由原国家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同志颁奖。

长篇电视连续剧本《******与斯大林》陕西电视台正在筹拍。我又将其改写成纪实文学《******与斯大林会晤纪实》,270千字。1997年3月,****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流》杂志连载,社会反应很好,2005年9月又第二次印刷一万册。

长篇纪实文学《******与斯大林交往纪实》130多万字,人民出版社正在编审,准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