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邓小平军事谋略
15004900000005

第5章 国之大事 建立武装(4)

二、加强右江苏区党的建设,增强红七军战斗力

百色起义胜利之后,针对武装斗争的发展,红七军的扩建及根据地的建设问题,党中央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在政治方面,要为武装保卫苏联和反军阀战争这两大党的任务服务,同时要加紧对红军政治纲领的宣传,建立经工农兵群众大会选举的苏维埃政权,深入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会农会。在军事上,明确前委是军中党的最高机关,要开展士兵运动和扩大红军,红七军兵力应相对集中,龙州亦应与百色兵力会合,以与广东、福建朱毛红军相呼应而达到会合的前途。这些指示,总结了红七军前一阶段在工作中的优缺点,也是对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这是其重要而珍贵的。尔后又指明了红七军今后的工作路线,即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扩大游击战争,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建立在广大群众信任之上的苏维埃政权,红七军的发展前途在于向湘粤边、广东的中心推进,与朱毛红军以及北江地方暴动取得联络。中共中央的指示还批准了红七军前委名单,指定由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李谦、韦拔群、雷经天、何世昌等七人组成,邓小平为书记。张云逸为军长、邓小平为政委。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结合红七军和右江苏区建设的实际,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红七军前委第二号通告颁发了《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指示。通告分析了右江苏区的形势和党组织的状况,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对于红军与根据地的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指示各级党组织要以最大的力量来注意党的建设。《通告》规定了党的组织系统、支部生活和党内民主的具体原则,指示红七军前委是军队和地方党部的最高领导机关,各级党组织必须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遵守党的纪律。《通告》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开办各种训练班等,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通告》对指导右江苏区党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红七军重回右江苏区之后,邓小平亲自领导前委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他在《红军第七军前委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通告》中强调指出:“党能否加强对红军之领导,并在工农群众中建立巩固的基础,则与红军的前途及右江各县群众工作均有莫大的关系。”为提高党员素质,他指导编印了大量的《党员须知》,并在平马、百色、东兰等地开办了训练班,对党员进行基本理论训练。另外,右江各地党组织也开办了短期训练班。对党员进行党性、政策、党纪教育。邓小平还亲自编写党内教材,印成小册子供学员学习。邓小平还指导红七军前委颁发了《前委通告》,更明确地提出了右江“党的任务是发展组织,加强党的领导力量,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以及“正确的执行深入土地革命,改造苏维埃、赤卫军”等。

经过4个月的工作,右江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右江特委建立了独立工作系统,东兰、凤山、恩隆、奉议、思林、向都、百色等县都成立了县委,果德、凌云两县也建立了特支,整个地区党员达1000余人。同时,红七军也健全了纵队党委、营党委、连党支部、班排党小组,全军党员已达800余人。在部队建设上为了利于民主管理,红七军的各连还建立了士兵委员会,一般由7人组成,由连队召开军人大会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是士兵群众民主管理连队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当时由于党组织处于秘密状态,因此由士兵委员会负责贯彻党的决议,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建立正确的官兵关系,废除军阀主义,维护部队纪律,管理部队物质生活,贯彻官兵平等的原则,同时对驻地群众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对于教育群众、团结群众,武装群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提高战斗力,邓小平还在平马举办了一期为时三个月的教导队,以培养连排基层干部。教导队共培养了100多名学员。邓小平亲自主持开学典礼,亲自作了形势报告,还亲自给学员讲课。邓小平几乎每隔几天就给学员上一次政治课,讲授的内容有工农民主政权问题、土地革命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帝国主义问题等。邓小平的讲课,善于照顾到学员的不同文化程度,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密切联系中国革命和右江斗争的具体实际。比如,他讲到土地革命问题时,明确地指出,当前农村的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而广大贫苦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的土地,这是农民一切痛苦的根源。所以,目前革命的重要内容就是深入土地革命,把革命与农民的利益联系起来,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就可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根据地,就可以迅速地壮大我们革命的力量。邓小平的政治课,深深地教育了红七军和右江的一大批军政干部,为我们党搞好根据地建设,为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培养了一批宝贵的军政人才。

三、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巩固根据地建设

根据地建设的关键,一是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支持程度,二是取决于经济基础。而根据邓小平关于根据地建设的思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按照邓小平的指导,红七军还确定了“暂在右江各县实行分兵游击以深入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策略,先后颁布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右江苏维埃政府通令》、《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等指导性文件,出版了《土地革命》一书,明确提出右江已到了没收土地,建立苏维埃的阶段,还具体规定了“没收土地与分配土地”的10条原则。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还及时纠正了红七军前委忽视发动右江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结果必然会影响巩固右江苏维埃政权的错误,介绍了红四军在江西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经验。明确指示红七军前委要在东兰、凤山、凌云等县部分地区,开展土地革命试点。为此,邓小平还亲自深入到东里、板勉、旧州等村屯调查研究。随后,他又根据中共中央通过广东省委转给红七军前委的指导信的精神,领导右江特委的同志在旧州开办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有100多名党政干部参加的训练班。在训练班上,邓小平亲自讲授了《土地革命的政策与口号》、《苏维埃的组织和任务》、《党的问题》等课程。至此,训练班又为右江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培养了一批干部。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还指导右江苏维埃政府分别颁布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为右江的土地革命运动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其中,《土地法暂行条例》贯穿了实事求是和创造精神,具有许多独到之处:一是科学分析了农村的各阶级成分,对地主、豪绅、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工人等不同成分作了具体说明。二是吸收了《兴国土地法》的正确部分,增加了符合右江农村实际的新内容。三是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分配土地的原则,创造性地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这些从实际出发确定的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对右江苏区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右江地区的土地革命开展得扎实有效,使广大的贫苦农民欢欣鼓舞,热情高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农民踊跃参军,使红七军部队的成分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整训结束,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也基本胜利完成。广大贫苦农民不仅在政治上当家做主了,而且在经济上也得到了翻身,因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许多翻身农民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和赤卫队,有几千农民报名参加了红军,这就使红军队伍由三个纵队扩大为四个纵队,全军发展到八千人。这时红军兵强马壮,跃跃欲试,为迎接新的战斗,开辟新的局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四节避强乘弱 保存军力

我党在广西领导起义的胜利,不仅开辟了一方根据地,而且还建立了自己领导的军队。但是,在反动势力重重包围之中,要把这支宝贵的武装力量保存下来,则需要正确的战略决策和灵活果断的指挥。邓小平为了保存红七军这支他亲手创建的部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顶住了来自内部的错误决策的干扰,摆脱了来自外部的围追堵截的扼杀,避强乘弱,辗转游击,历时10个月的卓绝奋战,终于与中央红军会合,成为后来进行革命战争的重要力量。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在领导武装力量与强敌斗争中,善于权衡态势,明察利弊,把握战机,避强乘弱的军事洞察力和指挥谋略,也体现了邓小平在错综复杂,云谲波诡的局面中所具有的政治敏锐力和斗争的坚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