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邓小平军事谋略
15004900000039

第39章 奇正之变 其胜无穷(3)

一、攻克外围据点,形成围师部署

1945年8月11日,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根据******的命令,派第四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暂编第三十七师、暂编第三十八师、第六十八师、附第六十九师、第二挺进纵队以及第五行政区所属保安第五、第九团等部,共1.7万人,由浮山县东张一带出发,至8月23日,占领了上党地区的襄垣、潞城、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六城。占领后,为了控制各城,抓紧增修工事,加强守备。以暂编第三十七师、第六十八师(欠1个营)、第六十九师(欠1个营)约1.1万人守备长治;以暂编第三十八师第一团及地方团队一部守备襄垣;以暂编第三十八师(欠第一团)附保安第五团主力及第六十九师第二〇五团1个营守备壶关;以第六十八师第二〇三团1个营守备潞城。企图巩固在上党地区的控制,尽而相机向北扩张,打通白晋线,以实现占领整个晋东南的意图。

对于******的意图,******和中央军委早就识破了。8月26日,******在到重庆谈判的前两天,为中央起草了对党内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其势汹汹所吓倒。”并亲自对刘伯承、******指示说:“为了保卫抗日胜利果实,为了配合重庆谈判,必须而且一定要迅速歼灭上党的敌人。”8月28日,也就是在******赴重庆谈判的同一天,刘伯承、******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集中太行、太岳优势兵力首先歼灭阎伪进入长治部队”的指示,组织军区召开了上党战役的作战部署会。在会上,******坚定地说,我们与******斗争的焦点在于,根本问题是抗战胜利果实落到谁手里的问题。现在,******、阀锡山派兵伸手来抢了,我们决不能让他们抢走这得来不易的胜利果实。刘伯承又接着说,国民党军队沿四条铁路开进,四个爪子伸向我们了。人家的足球向我们华北解放区的大门踢过来了,我们要守住大门,保卫华北解放区,掩护东北部队进行战略展开。会上,又详细研究了作战方案。29日向中央军委报告了进行上党战役的作战部署,主要内容是:集中太行主力、太岳部队及冀南部队共2.8万人进行上党战役,坚决消灭进犯上党之敌。冀鲁豫部队留一部继续在延泽、封丘地区活动,威胁开封,破坏陇海铁路,以主力部队转向平汉线,扫清新乡以北平汉线两侧的国民党军。8月31日,军委又指示刘、邓首长:“阎部一万六千兵力占我长治周围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须坚决彻底全部消灭之。惟诸城堡坚垒密,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草率。进攻时,宜选择一两个城,各个击破,不宜六城同时攻击。如攻而不克,可围城打援。”9月4日再次指示:在进行上党战役中,阎如从太原、临汾、平遥等地来援于我有利,待其进至适当地域,给以歼灭,你们应有此独立的机动的灵活作战准备。根据军委的指示,9月初,在刘伯承和******的主持下,又一次召开了军事会议,对上党战役作了具体部署。鉴于阎锡山第19军等部孤军深入,分散守备,“重于守城”,“极不善于野战”的弱点,确定了围城打援、夺城打援和消灭突围逃窜之敌的作战指导。在具体实施上,首先采取逐个夺取长治外围各城,吸引长治援兵,力求在运动中歼其主力,尔后围攻长治这座孤城,再施虚留生路之计,逼敌弃城突围逃跑,最后予以全歼的战法。在兵力部署使用上,确定在逐个夺取外围各城时,轮流以主力兵团一部担任攻城任务,以地方兵团、游击队和民兵围困其余各城,不许外围各城守军向长治集中,而以其余主力兵团集结于便于机动的位置,做好歼灭长治援兵的准备,力求将围城打援,攻城打援,围师必阙、虚留生路,歼其逃敌等兵法战策融为一体,结合并用,以夺取上党战役的最后胜利。

9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下达了《作战字第一号命令》,第一步计划先夺取位于长治西北面的屯留,吸引长治阎军来援,争取在长(治)屯(留)公路上,消灭运动之中的援敌。具体部署是:以太行部队攻击屯留及上村据点,吸引长治之敌来援;以太岳纵队进至屯留以南的李坊村、北常村,准备在此伏击援敌。以冀南纵队进至长治西北的南岗上,协同太岳纵队攻歼援敌。另外,以太行、太岳的部分兵力监视长子之敌,并准备适时投入歼击长治援敌的作战,以地方部队和民兵监视和围困潞城、壶关守敌。9月10日凌晨2时,我太行纵队首先对屯留、上村之敌发起攻击。同时,太岳、冀南两纵队也都隐蔽地进入了伏击位置,准备歼击长治出援之敌。当太行纵队向屯留、上村发起攻击时,长治守敌派出了6000余人先后两次向屯留方向增援,但由于我个别部队过早地暴露了目标,与我略经接触即缩回了长治。12日,我攻克屯留,合歼了守敌。继之,于13日凌晨2时半,我又以太岳纵队攻击长子,以太行、冀南两个纵队准备再次打援,但长治守敌再也不敢贸然出援了,我又于16日以冀南纵队攻击潞城,18日以太行纵队攻击壶关,战至19日,长子、潞城、壶关诸点相继解放,我军取得了歼敌7000余人的胜利,20日,我太行、太岳、冀南三个纵队又乘胜扩大战果,以迅速果敢的行动,从长治的城东、城南、城西三个方向,完成了先夺关、后攻城,虚留北关的部署。

二、聚歼来援之敌,确保围师态势

******和刘伯承指挥部队连续攻克长治外围各城后,决心集中兵力乘胜夺取长治城。长治是上党地区的首府,是个重点设防的城市,城高壕深,工事坚固,国民党军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主力三个师据守。9月20日,******和刘伯承又发出了《作战字第五号命令》。命令指出:我决以勇猛速决的动作夺取长治城,最后歼灭侵入上党区之敌。决定由城东、南、西三面同时攻击,放开北关至城北角,引诱敌军外窜,而于野战中歼灭之。攻城的具体部署是:以冀南部队及潞城独立团进攻东关至南关段,入城后则消灭沿东城墙长方形内之敌军;太行部队(欠第二支队,另附石志本、于一川支队),进攻长治南关,入城后则消灭西南隅方形内之敌军;太岳部队进攻长子门至北关段,入城后则消灭西北隅方形内之敌军。命令还规定,各部队于9月23日前,首先消灭长治城外围各据点之敌,24日22时正式攻城。

9月20日,军区各参战部队开始了合围长治城的作战行动。各部队克服了连日阴雨的困难,连续不断地向长治外围据点发起猛烈的攻击,战至9月24日,我解放军占领城关据点多处。中央军委又电示刘伯承、******:“(一)阎顽之四十九师、六六师、五十师于二十二日由子洪镇南进,计二十四日可抵沁县城。该顽增援上党固守,或是救出十九军、六十一军残部出险,其企图尚不明。(二)提议仍以一部积极围攻长治,主力部署于虒亭、夏店、屯留地区,乘其在运动中首先消灭阎之增援部队,被困于长治之敌亦可消灭。”根据军委的指示,******和刘伯承命令各部队继续攻城,并不断扩大攻城的声势,给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以逼迫长治守军加紧的呼救,促其催援军迅速南下,从而创造在途经之地歼灭援军的有利条件。果然,9月27日,阎锡山部队的第八十三军的三个师约7000余人到达沁县,其先头四个团于28日进至沁县以南、虒亭以北的新店地区,并有继续南下增援长治被围之敌的征候。针对这一新的情况,为了更有把握地诱歼增援之敌和同时歼灭可能由长治突围出来之敌,******和刘伯承又反复研究,决定改变原来攻城的决心,将“攻城”为主改变为“打援”为主。具体部署是,以冀南纵队全部、太岳纵队一部及地方部队,继续以积极的行动包围和佯攻长治,吸引敌第八十三军继续向长治增援;以太岳纵队主力和太行纵队全部兵力迅速北上,加上原来就留在该地区的第十七师,预伏虒亭以南的常隆、上村地段的公路两侧地区,用于歼击增援之敌。另以第三十团为独立支队,隐蔽集结于襄垣以西的南田章、北田章地域,当援敌队尾超过夏店时,迅速由北面尾击增援之敌。任务明确以后,担任打援任务的各部队,立即冒着滂沱大雨,兼程北进,按时到达了指定地域集结待命。9月30日,敌人的援兵没有走常隆,而是沿虒亭至屯留的公路继续南下。******和刘伯承得知敌援兵改变了南下路线后,也随即改变了部署,将打援部队的主力向虒屯公路两侧转移,改以第十七师及独立支队尾击敌增援部队。10月2日,增援之敌进入我预定作战地区,我各部队随即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逐步将敌合围于榆林、老爷岭、关上村、磨盘脑地区,并切断了敌人的通信指挥联系,控制了水源、使敌人顿时处于缺粮断水、失去指挥控制的混乱困境之中。几经激战,敌被迫步步收缩,最后猬集在磨盘脑、老爷岭及关上村地区。而此时,******和刘伯承查明,被围的援敌并非是三个师7000人,而是由其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的第二十二军、第八十三军和省防军等八个师和两个炮兵团,共2万余人。鉴于这种情况,为了确有把握地全歼增援之敌,******和刘伯承又从围困长治的部队中调冀南纵队作为后续力量,投入了打援战斗。而长治方向只有地方部队来担任围困城内之敌的任务。为了防止被围的增援之敌作困兽之斗,******和刘伯承对增援之敌还是采取了“围师必阙,虚留生路”的部署,在北面故意敞开了一个口子,诱骗敌人脱离阵地,力争在运动中歼灭增援之敌。10月5日,我左翼部队攻克了老爷岭主峰,守敌于夜间向北突围,但被我军已设伏在此的部队堵住了北逃之敌。我主力部队则沿虒屯公路及两侧进行了跟踪追击与平行追击,猛烈穿插,使增援之敌溃不成军,各不相顾,夺路奔逃。战至6时,除2000余人逃跑,其余全部被歼。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被击毙,而此时的长治,仍在我严密的包围之中。

三、围师网开一面,运动中全歼逃敌

增援之敌被歼之后,长治守敌史泽波深觉待援无望,固守孤城同样逃脱不了被歼的命运。他曾组织了“敢死队”,拼命突围达17次之多,均未奏效。但我攻城部队要想顺利突破敌人坚固的城池,也不是一件易事,而且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于是,******和刘伯承研究决定,攻城部队从城东、城南、城北三面继续以积极的攻城行动给守敌施加压力,网开一面,虚留生路,诱敌突围,争取在运动中务求全歼。这一作战布势和打法果然灵验,史泽波也是急不择路,10月8日黄昏,乘着滂沱大雨,偷偷地弃城向西逃窜,企图奔回临汾。为合歼最后一股敌人,刘邓首长命令除以围城部队进行截击和跟踪追击之外,又以太岳纵队从虒亭地区向南直出马壁村、古堆村,以控制沁河,进行兜击。太岳区的人民武装也沿途进行截击和袭扰。10月10日,各追击部队先后与敌接触,至11日,敌人大部被我包围压缩于沁河以东的桃川村、董家山、将军岭地区。12日下午3时,我军发起总攻,经6个小时激战,除少数敌人漏网逃脱之外,歼敌一万余人,军长史泽波被我生俘。此时,上党战役胜利结束,我军解放了除沁县以外的全部晋东南地区,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交给的“除掉心腹之患”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有效地配合了党和******的重庆谈判。

第四节奇正相生 以奇制胜

古今战争的经验证明,战场上的争势求胜,无疑都得益于奇正变化,相互作用。所谓正,就是以常规常法之“合战”,所谓奇,就是以出敌不意之“变战”,所以,《阵记(卷二):奇正虚实》中说:“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孙子在其兵法中也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可见,战场上的兵戎相对,必须巧妙地运用奇正之变,即“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也表现在他精于谋划奇正之变,因此,在他与刘伯承元帅所共同指挥的作战中,或者是奇正互合,相得益彰;或者是以正掩奇,创造战机;或者是以奇衬正,争取主动;或者是奇正分用,构成态势,从而使其奇正之变,变幻莫测,游刃自如,战而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