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5003700000008

第8章 飘忽战略,诱敌出阵而歼灭之(2)

第十一师袭占了李家集、柳林车站两战两捷之后,立即形成了近逼信阳的作战态势,这使敌人大为震惊。时崔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的刘峙,急忙调兵遣将,企图以“围剿”来遏制红军的攻击势头。其具体作战部署是:以赵观涛的第六师主力集结信阳,并令该师的第三十八旅、骑兵一师、张印相的第三十一师的第九十一旅、张钫的第二十路军的第六十三旅等部,由信阳、罗山向南推进。与此同时,武汉“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也相配合,命令其新编第二旅固守广水,第三十一师主力由广水开往信阳,岳维峻的第三十四师由孝感经花园沿平汉路东侧向北推进,敌人很快就形成了南北两线夹击部署,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敌人部署得当之后,便气势汹汹地向作战地域开进而来,摆开了与红军决战的架势。在各路开进的敌人中,由于广水、信阳之敌迟迟没有出动,所以,岳维峻的第三十四师就显得最为突出冒进。岳维峻因为没有同红军交过手,“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所以,接到作战命令之后,遂即催动人马,行动在各路敌人的最先头。该师自3月4日从孝感出发,5日由小河溪偕同旅长张万信、王俊杰督率第三团、第四团、第六团向双桥镇开进,并于8日即进抵广水以西的双桥镇地区,距我第四军主力集结的三里城、大新店仅有五十里地。根据敌第三十四师所进位置及与其它各路之敌所形成的态势,徐向前与旷继勋分析,决定乘敌突出冒进的态势,给其以突然猛烈的打击,破其一路,消耗其有生力量,震撼其余。

根据这一决定,徐向前先派人对敌情实施了详细的侦察。双桥镇位于广水以东、大悟县北,九里关以南的澴水之畔。四面环山,均可瞰制镇内,易于形成合围之态势。敌第三十四师占领双桥镇后,即下令师部、两个旅部和炮兵营驻扎在双桥镇内,其第一〇〇旅的两个团分别布防在双桥镇、澴水西南的刘家湾、杨家湾、罗家城、赵家河、尖鸡岗,松岭山、田子山地区,但由于敌人的麻痹大意,占领地域后,没有构筑必要的工事,更没有完成防御部署;第一〇一旅的两个团部署在澴水东岸的刘家楼、白马石岗、小蔡山地区,也属临时防御,没有形成完备的防御部署和必要的准备。

针对敌人的防御部署及作战准备情况,徐向前认为,我们所采取的“飘忽战略”,收到了诱敌脱离据点的效果,现在敌人分几路向我扑来,正是我们所创造的有利战机出现了,应乘敌人立足未稳、情况不熟以及作战准备不充分这一有利战机,给敌以突然而猛烈的攻击,一举击破敌一路,再取“飘忽战略”之胜利。为此,徐向前和旷继勋决定,以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在三里城负责监视北面的敌人,集中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三团和罗山独立团共6个团,向南奔袭双桥镇之敌。具体部署是:以王树声、封俊指挥的第三十团和倪志亮、郑泽吾指挥的第三十一团分两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实施正面突击,以查子清、李溪石指挥的第二十九团向双桥镇两面迂回,断敌退路,以高建斗、甘良发指挥的第二十八团和周维炯、姜镜堂指挥的第三十三团位于双桥镇以北的二店湾,随时准备支援战斗,罗山县独立团向双桥镇东南方向迂回,断敌退路。

4月9日拂晓,各部队按计划到达攻击出发位置,对敌人形成了包围态势。5时,战斗打响。红军东西两岸的主攻部队发起了突然勇猛的突击,担任迂回任务的部队翻山越岭,隐蔽疾速前进,向敌后实施猛插。敌遭到突然袭击之后,仓皇组织反扑,岳维峻闻红军主力发起了攻击,顿时大惊失色,不知所措。正在敌人乱作一团,难以形成有效抵抗的时候,红军第三十团、第三十一团很快突破了外围阵地,尔后将敌分割为数块,并与敌展开了争夺制高点的激战。上午10时左右,迂回部队第二十九团占领了双桥镇西南的尖鸡岗,罗山独立团也抵占了东南的小蔡山一带,随之双桥镇四面均被红军所控制,敌第三十四师很快陷于红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双桥镇周围数十里的群众,也在地方党组织的动员和带领下,利用土枪、大刀、长矛等积极参战,呐喊助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响彻澴水两岸,整个战场群情激昂,万众一心,誓夺双桥镇的气势不可阻挡。而敌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则“狗急跳墙”,亲自组织两个团出镇反扑。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企图夺回外围已失阵地,打开缺口,向南逃窜。为此,敌我双方在城外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敌人扑上来,我军就反击下去,阵地被敌人夺过去,我军又奋力夺回来,敌我双方,反复冲杀,肉搏格斗,扭成一团,混战颇酣。红军指战员英勇骁猛,充分发挥了我近战歼敌的优势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一直激战到11时左右,旷继勋下令预备队出击。红军主力分别从澴水两岸、长岭岗与白马石岗间突入了敌人的防御阵地,指挥员们也个个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第十师师长蔡申熙胳膊负伤也不下战场,仍坚持在一线指挥战斗。各级指挥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不仅给敌人以强有力的打击,而且也给敌人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得不丢弃阵地,纷纷后退。而红军各路则密切配合,协同出击,穿插分割,直扑双桥镇内。镇内之敌见红军攻势迅猛,感到败局已定,无心再战,狼狈不堪地向南逃命。逃至罗家城附近时,遇到了红军第二十九团、第三十三团的顽强阻击。这两个团正在与逃敌激战之时,追击而来的红军第三十团和第三十一团也从后侧赶来,参战的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随之助战,很快就将岳维峻部的逃逸残部最后全歼了。师长岳维峻躲在乱军中逃跑时,被周维炯率领的第三十三团俘虏。岳维峻举起双手对押解他的红军战士说:“不要开枪,我是岳维峻,请带我去见你们的徐向前”。原来岳维峻于1925年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时,徐向前是他属下的第六混成旅的参谋、团副。

双桥镇一战,红四军毙敌1000余人,俘敌5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6000多支,山炮4门,迫击炮10多门。这是红四军第一次取得全歼敌一个师之兵力(一个师部、两个旅部、四个团、一个山炮营、两个迫击炮连)的重大胜利,使红军的声威大震。尤其是贯彻“飘忽战略”,流动作战,诱敌于运动之中预以歼灭的作战方针以来,大大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先后共歼敌15000余人,有效地减杀了敌人“围剿”我根据地的嚣张气焰和势头。与此同时,革命根据地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展,解放人口达200万,红军也发展到15000多人。这样的作战成果,充分证明了“飘忽战略”是正确的。对此,徐向前曾深刻地概括了这一作战方针的内涵。“随着红军力量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改善,战斗规模的扩大,运动战已成为我们克敌制胜的基本作战形式。无论是战略防御或战略反攻阶段,部队能够连战告捷,整团整师地歼敌,都和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形式,密切相关。我们的防御,是运动中的防御;我们的进攻,是运动中的进攻。有进有退,有攻有防,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措手不及。曾中生同志把这种战法,叫做‘飘忽战略’。所谓‘飘忽’,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运动歼敌。”“整天和敌人转着圈子打,有游有击,有进有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由此“飘往忽来”,使敌人“莫知所之”,完全处于被我调动,疲于奔波,不知所措,随处挨打的被动窘境。这也正是徐向前军事指挥谋略的精彩所在,是我游击战争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