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5003700000055

第55章 这是一个理想的设伏地(1)

时间:一九三八年三月

作战:响堂铺伏击战

谋略:善用兵者,致人于无可逸

《兵法百言·法篇·发》中讲到:“制人于危难,扼人于深绝,诱人于伏内,张机设阱,必度其不可脱而后发。益早发敌逸,犹迟发失时。故善用兵者,致人于无可逸”。其意是说,制服敌人于危难的时候,控扼敌人于险要的地形,诱使敌人进入我伏击圈内,安设机关,布置陷阱,一定要判断敌人已经到了无法脱逃的地步而后才发动攻击。因为打早了会使敌人跑掉,如同打迟了会丧失时机一样。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将敌人诱人无法逃脱的境地而后才歼灭它。可见,要想确有把握地消灭敌人,重要的是选择一个“致人于无可逸”的战场。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即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正确地判断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将帅的职责。懂得这些道理去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并用于指导作战的,就必然失败。《百战奇略》中也强调,“凡与敌战,必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此吉虽知彼知己,而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能全胜。法日:‘天时不如地利’。”其意是,对敌作战,必须控制有利地形,就能以少数兵力抗击多数敌人,以弱小军队战胜强大敌人。所谓了解敌人有可被打败的条件,了解我军士卒具备了打胜仗的条件,而不了解地形的有利条件,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兵法说:只掌握天气季节的条件,还不如控制有利的地形更为可靠。由此可见,选择战场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尤其是要根据不同的作战类型和不同的作战行动,选择不同的战场环境和不同的地形条件。比如,防御战斗,就要根据防御作战的具体目的,或是为了控制要点,以空间换取时间;或依托有利地形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或是为了以积极的阻击行动掩护主力的其它战斗行动等,所以说,防御战斗,应尽量选择易守难攻的地形;再比如,伏击战斗,就要按照既能够给敌以突然打击,不便于敌人还击和逃脱的作战要求,选择便于隐蔽攻击,又不便于敌人机动、展开和依托防守的地形。因此说,战场上的两军对抗,是不能不讲求地形这个条件的。大凡能征善战的将帅,不仅是摆兵布阵、施谋用计的行家,而且也是设计战场,选择地形的高手。徐向前在1938年3月指挥响堂铺伏击战时,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1938年3月上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南下邯(郸)长(治)大道以北的襄垣、武乡地区,寻机打击邯长大道上的敌人,破坏其交通线。

邯长大道,东起平汉线上的邯郸,西至山西的长治,中经武安、涉县、其间黎城、潞城等地,横贯太行山脉,与临屯公路相连。黎城东阳关内外的一段公路,是日军一0八师团重兵侵犯上党的后方交通线,黎城是重要的补给站。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指示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相机袭取黎城、潞城,占领东阳关,打击增援队”。根据总部这一指示,副师长徐向前决定在这段公路上以伏击战的手段,积极打击日军运输增援队,破坏敌后勤补给线,狠狠地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为此,徐向前派出便衣侦察,对作战地城的敌情进行反复连续的侦察。由此发现黎、涉这条公路线上,每日有敌军的汽车来往,运送兵员和军用物资。根据这种情况,进而查明敌在近期将有180辆军车从黎城开往涉县。

查明了敌情,摸准了去向、时间和掩护兵力以后,徐向前亲自到沿途去选择伏击地域。从黎城到涉县,经东阳关、王后岭、上下弯、响堂铺、河头村、椿树岭、河南店等地。其中,响堂铺附近的公路是沿河而行,路南陡,路北缓到河底的地势。徐向前同旅、团指挥员陈赓、陈锡联等经过一番现地勘察,认为响堂铺南面是高山多悬崖、北面是起伏地。鉴于伏击的目的是大量歼灭敌人,伏击的对象是敌人的汽车运输队。如果在这种蜿蜒于山间谷地,直到小河底狭窄的汽车路上组织伏击,我们居高临下,进退自如,而敌人则处于既无回旋余地,又无依托招架的地形,徐向前说:“这是一个理想的伏击地,在路北设伏,便于隐蔽,又便于出击;而敌人退无后路,守无凭藉,且此居中,是东阳关和涉县两个敌人据点增援的最远距离”。所以,在这种地形上,我们可以从南北两侧依托高地摆兵布阵,以南北两侧的夹击钳住敌车队长龙,东西两头拦堵住敌车队的头尾,180辆汽车,就能让他一兵一车都无法通过。伏击地形选择好后,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的战斗,定于3月31日。这时,又传来了刘伯承师长在神头岭指挥陈赓旅和第七六九团歼灭日军1000多人的胜利消息,这对参加伏击战的部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3月26日,徐向前和******率刚从神头岭打了胜仗转移回来的陈赓旅从下良出发向伏击地域机动。这时虽然连日小雨,山路还有雪,道路泥泞,春寒逼人,但是战士们知道要伏击日军的运输车队,要给骄横狂妄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所以,部队情绪高涨,斗志昂扬。

30日晚,部队从秋树垣、马家峪、庙上村隐蔽地向响堂铺地域开进。徐向前命令各团:31日拂晓前进入阵地;严密封锁消息,搞好隐蔽、伪装和防空;由干部组织良好的观察;以电话和确实的徒步通信保证联络畅通;机关有关部门准备好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和收容伤员。

按照徐向前的命令,31日凌晨,部队进入伏击地域。徐向前的指挥所设在响堂铺路北的后狄村山坡上。第七六九团在响堂铺以东,位于杨家山、江家庄一线,并派出小分队到公路以南隐蔽待机;第七七一团在响堂铺正面,位于宽漳、后宽漳一线,也派出小部队在公路以南埋伏,协同第七六九团派出的小部队;第七七二团位于师指挥所右后方的马家拐,并派出部队向东阳关附近和东北的苏家蛟游击警戒,准备阻击可能由黎城、东阳关来援之敌,掩护伏击部队右后方的安全。陈赓的旅指挥所在七七一团的阵地后面。第七六九团还抽出4个连的兵力前出到棒树岭、河南店之间,准备阻击可能由涉县来援之敌:另一个连进至杨家山以东的王堡,保障本团的左后方安全。整个设伏阵地,多是背阴面,坑坑洼洼里积雪刚刚融化,但夜间又结冻了一层冰,战士们忍受着寒冷,一动不动地隐蔽着。徐向前守着电话机,准备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