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5003700000050

第50章 积小胜为大胜,决不可死打硬拼(1)

时间:抗日战争期间

事件: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作战

谋略:积小胜为大胜

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开展游击战争,我军必须量力而行,多打小仗,多打胜仗,积小胜为大胜,这是徐向前在指挥游击作战中的一个重要谋略思想。他认为,这是在游击战争中,以弱胜强,以小胜大,以劣胜优的“关键”。因为在敌人很强大的时候,我们去与敌人死打硬拼,不仅难以取胜,而且会增大自身的消耗,甚至会打败仗,这也正是敌人所希望我们能与其死打硬拼,尽而消灭革命力量,达成其“围剿”、“会剿”、“扫荡”的目的。相反,只有从战场实际情况出发,因敌而战,量力而行,虽然是小打小胜,但却能够一点一点地、一部分一部分地消耗敌人,同时还可以一步一步地武装和发展自己,使部队和群众逐步地树立起以弱胜强,以小胜大,以劣胜优的信心。这样,小的胜仗积累多了,就可以变成大的战果,并最终转变战场态势,转变敌我力量对比。这是战争指导上的辩证法,也是军事谋略中的以弱克强法,以劣胜优术。

早在鄂豫边时期,徐向前就运用这一谋略,有效地指导游击战,不仅大量地消灭了敌人,而且还有效地保存和发展了自己。他反复强调:“游击战零敲碎打,几乎天天发生,不是敌人打我们,就是我们打敌人。敌人多是国民党杂牌部队、地主民团、反动枪会等,战斗力不很强。我们今天在这里打一家伙,明天又到那里打一家伙,不断打胜仗,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自己。”

这一战争指导上的辩证法,也是******、朱德、刘伯承等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共识。在抗战初期晋察冀豫根据地的形成中,徐向前和刘伯承、******一起,成功地运用这一谋略,不断地消耗敌人、不断地扩大根据地、不断地发动群众、不断地增强必胜的信心,在根据地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以后,华北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的气焰更加嚣张,一面分兵控制其已经占领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积极推行其“以华制华”的反动政策,巩固其占领区,一面抽调其主力沿津浦路南犯山东。对此,党中央在分析全国的形势时认为,上海、太原失陷说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11月13日,******在给****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各师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八路军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不靠别人,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促进全面抗战的实现。根据******的这一思想,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确定当前的中心任务应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撑华北抗战,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并决定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主力由正太路南下,依托太行、大岳山脉,创建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

此时,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地区,在日军继续沿同浦、平汉路南犯,占领平遥、汾阳、安阳、新乡等地后,已经处在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了。一二九师迅速分兵以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政权。尔后,从1937年冬至1938年春,广泛展开游击战,连续发动攻势行动,主动出击,寻机歼敌,不断取得胜利,从而有力地打击了侵犯华北的日军,改善了华北局势,推动了全国抗战的蓬勃兴起。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徐向前率第一二九师第七六九团南下昔阳,打击和牵制娘子关方向进犯之敌。徐向前所采取的步骤是,先站稳脚跟,然后再展开战斗。于是,他要求部队进入作战地区之后,不着急,日后有的是仗打。先“占山为王”,像鄂豫皖初期那样,发动群众,搞游击战。到了山区,你们要放开手脚自己干,独立自主嘛!这是毛主席的主意,要珍惜力量,注意研究日军的战术特点,积小胜为大胜,决不可死打硬拼。遵照徐向前的指示,八路军第七六九团积极捕捉战机,在南滹沱河南岸的苏龙口、刘家庄地区开展游击活动。这期间,他们发现敌机不断地由滹沱河北岸起飞,去轰炸忻口、太原。经反复侦察,查明在阳明堡西南有一个日军机场,又从机场逃出的民工口中得知,机场有警卫队200多人,主要兵力配置在机场北端;敌机集中停放在警卫队的东南侧,防御工事仅有一些简单的掩体和掩蔽部,戒备不严。于是,根据徐向前的指示,第七六九团首长决心利用夜暗袭击敌机场,在地面击毁敌机,挫败敌人的空中攻势,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根据敌情,部队组织了作战部署后,向预定地区开进。担任突击队的七六九团三营偷渡滹沱河后,确定以第十连由机场西北面攻击,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警卫部队;第十一连由机场东西实施主要突击,以打炸手段击毁地面敌机;第十二连为营的预备队。营长随第十一连行动。第十一连悄悄潜入机场,一直摸到距敌机30多米的地方,敌人仍然一无所知,第十连向敌人警卫部队接近时被敌警戒发现,第十连立即展开,先敌开火,将敌警戒部队压制在掩蔽部内无法反击。此时,第十一连迅速勇猛地冲向敌机,消灭了敌哨兵后,以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等对敌机展开了爆炸,敌机随着爆炸声燃烧起来,火光冲天,映红了整个机场。等到阳明堡的敌人出动增援时,我军已经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及时撤出了战斗。此时仅用了一个小时,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击毁敌机24架,毙伤敌100多人的胜利,消灭了日军在晋北地区的一支空中突击力量。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攻势,也使得日军不得不以相当的兵力来加强其后方守备。从而大大地牵制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另外,这一夜袭的胜利,也使我军总结了一条游击战的成功经验,即以小部队利用夜暗灵活机动地袭击、袭扰敌人,不仅可以给敌以一定的杀伤,还可以有效地破坏敌人的整体作战部署,甚至能够改变战区的态势。从此,徐向前更加注重以小部队,灵活机动,神出鬼没,捕捉战机,积极地打击敌人,破坏敌人的战斗部署,减杀敌人的嚣张气焰,增大敌人的后顾之忧,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

1937年12月上旬,正太路沿线的日军调动频繁,有向我晋东南地区进犯的企图。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决定,派陈赓率七七二团向正太路寿阳以南游击,寻找战机伏击进犯之敌。果然不出所料,12月下旬,日军第二十师团分六路向晋冀豫根据地北部大举进攻。这是日军战略方向转变的具体行动之一。八路军在山西战略支点的形成和游击战争的开展对日军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日军占领太原之后,便开始分路向我八路军占领区实施围攻。敌人的围攻于12月22日开始,首先从松塔打响。具体部署是:从寿阳出动的日军2500多人,并有3架飞机,平射炮、曲射炮10门的配合下,向部署在松塔的八路军第七七二团展开了进攻:平定方向有500多日军向部署在西寨的八路军第七六九团展开了进攻:阳泉方向有300多日军经上龙泉、广阳向马坊进攻;由榆次、长凝方向出动200多日军,经阔郊向马坊进攻;由太谷出动600多日军,经范村折向水晶坡;另一路由昔阳出动700多日军,经关帝庙出击和顺。

徐向前和刘伯承指挥部队开始反击敌人的六路围攻。松塔方向战斗最为激烈。八路军第七七二团在团长王近山的指挥下,激战两日,毙敌100多人后,分别向南北军城转移,准备侧击敌人。但在半路又遇上了另两路敌人,激战竟日,不得不撤出战斗,又向榆树湾一带转移,战场形势告急。刘伯承一面令外线的汪乃贵支队、“秦赖”支队积极游击敌人,牵制和迷惑敌人,一面派徐向前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徐向前采取避实击虚的办法,与敌周旋,抓住小股敌人就狠狠地打一仗。而日军针对我游击战的特点,采取“粘网式”的诱歼战术,有意暴露侧翼,诱骗我攻击,缠住一部,然后以其主力突然扑向外翼。然而,徐向前不为敌所制,以主力军与游击队相配合,内线与外线相配合,避敌正面,击敌弱点,伏击运动之敌,以局部小胜的积累,求得全局歼敌。部队按照徐向前的部署,第七七二团和平定游击队在内线,先以小股部队诱敌主力,然后以主力绕到敌人屁股后面,猛攻其背,打得日军首尾不能相顾。在龙泉、沾尚两次用此种战法,连连奏效。歼敌400多人。八路军第七六九团、汪乃贵支队、“秦赖”支队在外线,也积极配合作战,广泛出击,毙敌200多人。时值隆冬,日军长途奔袭,夜宿无屋,日食缺粮,地形又不熟,本想寻我主力,速战速决,但却被徐向前的游击战缠住了,战至第五天,没有占到一点便宜,便不得不向正太路沿线退去。日军的六路围攻在徐向前的游击战法面前大败而退,此次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坚持游击战争的信心。

进入1938年,一二九师认真总结了晋冀豫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和游击战争的经验。徐向前重点讲了反六路围攻的经验和游击队的建设。他强调指出:“游击队领导要坚强,纪律要严格”。他以反六路围攻为例说:“平定游击队作战顽强,是因为领导好,作风严;相反,有的游击队一听到枪声就跑散了,清点人数只剩几个人。这种情况不能担负起配合主力作战的任务。在游击战形势下,游击队要像正规部队一样,加强教育,严格训练”。与此同时,一二九师决定主力向平汉路东发展,首先进击昔阳之敌,尔后乘胜向东突进,在平汉路两侧建立新的游击区。2月16日,八路军第七七一团向正定、昔阳之间开进时,昔阳守敌出动了400多人,企图阻止八路军行动。徐向前见敌人出城,便令第七七一团以小部兵力与敌接触,主力迅速在凤凰山地区隐蔽待机,以伏击战法歼灭该敌,此法果然奏效。敌被我小股部队诱至凤凰山附近,伏击部队突然开火,打敌措手不及,伤亡100多人,余敌逃回昔阳。

1938年初,徐向前(穿大衣者)在察看地形。

2月下旬,国民党第二战区决定反攻太原,按照《反攻太原计划》,以第十八集团军为主力,配属国民党若干正规军,统由朱德指挥。我一二九师的任务是与我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协同,截断正太路。徐向前和刘伯承接到朱德电令后,即改变了在正太路担负阻击石家庄方面援敌的任务,决定向正太路东段井径进击,以第七六九团袭击日军重要据点旧关,以及引井径之敌西出增援,尔后以第七七一团、第七七二团伏于旧关至井径之间的长生口地区,围歼援敌。

22日凌晨,第七六九团三营袭击旧关。当部队冲入城内时,发现日军已有准备,占据着后山工事,居高临下顽抗。第七六九团处于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占领了街内的一座小庙,歼敌10余人,为减少损失,天亮前撤出旧关。准备向长生口方向设伏的八路军第七七一团和第七七二团,其先头部队刚进至设伏地域,就与井径的出援之敌遭遇,遂即改变伏击计划,实施运动歼敌,我先后将增援的三股日军约400余人击溃,一直追到井径城下。这次战斗、共毙俘日军警备部队队长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多人,击毁汽车5辆,少有缴获,我两个团也伤亡近百人。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和徐向前一起及时总结了战斗经验,刘伯承指出,长生口战斗,战果是不小的,但是我们自己付出的代价也大了一些,是不怎么合算的,以后我们打伏击,要尽量减少伤亡。枪要打在敌人的头上,刺刀插在敌人的肚子上,手榴弹抛在敌人的屁股上。赚钱的生意我们做,不赚钱的生意我们不做。

就在刘伯承、徐向前部署和实施长生口战斗时,晋东南的日军又占领了长治,企图进攻临汾。第二战区反击太原计划也停止实施,朱德令刘伯承、徐向前急速率部南移,参加晋东南对敌作战,牵制晋东日军向黄河一线进攻,配合第一一五师主力和晋西北的第一二0师作战。

3月上旬。部队向襄垣一带展开,拟在邯(郸)长(治)公路线上,继续捕捉战机歼敌,破坏敌人的交通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