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5003700000042

第42章 兵出陕南,转移敌人视线(1)

时间:一九三五年二月

作战:陕南战役

谋略:先为不可测

古兵法《唐李问对》中讲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测,则敌乘其所之也。”其意是说,善于用兵的人,首先不让敌人弄清自己的意图,就会使它产生错误的行动了。而这些错误的行动,对我来说,就是战机,就是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所以,在充满诡诈的战场上,能否做到我之意图、我之行动,使敌人不知其所图,更不知其所为,由此导致敌人无所遵循,盲目行动,或判断错误、行动失时,这往往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

徐向前元帅在与敌斗智斗勇的战场上,经常能够灵活施计,巧妙用兵,使敌对我计不可测,谋不可知,被我调动,中我下怀。1935年1月下旬,他所指挥的陕南战役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1935年1月中旬,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的革命战争开始摆脱被动,走上了正确的轨道。1935年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发起广昭战役之后,接到了中央和军委的电报,内称:“先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计,决定我野战军(指中央红军)转入川西,拟从泸州上游渡江。若无障碍,约二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预计沿途将有许多激烈的战斗,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与你们的行动有密切关系。为使四方面军与野战军乘蒋敌尚未完全入川实施‘围剿’以前,密切的协同作战,先击破川敌起见,我们建议:你们应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师团向东线积极活动,钳制刘(湘)敌,而集中红军全力向西线进攻。因我军入川,刘湘已无对你们进攻可能,你们若进攻刘敌,亦少胜利把握,与我军配合作战距离较远,苏区发展方向亦较不利。西线则田部内讧,邓(锡侯)部将南调,杨(森)、李(家钰)、罗(泽州)兵单力弱,胜利把握较多,与我军配合较近,苏区发展亦是有利的。故你们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至兵力部署及攻击目标,宜以一部向营山之线,为辅助方向,而以苍溪、阆中、南部之线为主要方向。在主要方向宜集中主力,从敌之堡垒间隙部及薄弱部突入敌后,在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敌人,于运动中包围消灭之。若你们依战况发展,能进入西充、南充、蓬溪地带,则与我军之配合最为有力。”中央发出这个电报时,红一方面军已离开了遵义,向川黔边的赤水方向前进。形势紧迫,不容犹豫。于是,红四方面军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讨论这一牵动全局的作战方针问题。

总指挥徐向前认为:中央要求我们红四方面军集中全力西渡嘉陵江,突入敌后,运动歼敌,策应红一方面军渡江北进。这就是说,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将离开川陕根据地,向嘉陵江以西发展。中央和军委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求我们四方面军在我野战军渡江之先,向重庆方向积极行动,吸引重庆川敌之主力于自己方面,以便我野战军顺利渡江。在我野战军渡江后,则转向苍溪至南部之嘉陵江两岸反攻,密切配合我野战军与川敌进行决战,以打通横贯川西北的联系。由此不难看出,如果不是中央红军的处境相当困难,中央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而西进策应中央红军作战,是头等紧要的事,我们必须从大局发出,维护大局的利益,坚决执行中央和军委的决定。总指挥徐向前用自己的认识,统一了红四方面军各级指挥员的思想。

在研究具体行动方案时,总指挥徐向前又分析到:嘉陵江昭化以北虽然渡江较易,但渡江之后有剑门之险,向南发展会遇到很大困难。昭化以南江宽水深,有敌重兵防守,若无必要准备,难以顺利渡江作战。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此时陕南的形势非常有利于我之行动。因为徐海东等率领的第二十五军正在镇(安)柞(水)蓝(团)商(县)一带活动,陕军孙蔚如部调去3个团的兵力“围剿”,孙蔚如兵单力薄,防线又拉得过长,所以,宁强至汉中一带防守空虚,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基于此种情况,我们方面军可以考虑先实施陕南战役,以此迷惑和调动敌人,尽而创造在苍溪南北地区渡江的有利条件,并策应已进至陕南商县一带的红二十五军。总指挥徐向前对形势的分析和执行中央及军委指示的意见得到了总部的同意。会议决定:第一,暂时停止与胡宗南的角逐。第二,由三十一军和总部工兵营,火速搜集造船材料,隐蔽造船,解决渡江工具问题,并监视昭化、广元一带敌人动静。第三,适当收缩东线兵力,准备放弃城口、万源一带地区。第四,以第四军6个团、第三十军4个团、第九军2个团,共12个团的兵力出击陕南,以迷惑和调动沿江敌人北向,为在苍溪、阆中一线渡江创造战机,并接应已经进入陕南商县一带的第二十五军。另以第九军第二十五师位于转斗辅地区,保障进攻部队的左翼侧安全。

驻守陕南的是国民党第十八军的孙蔚如部,该部辖3个旅另一个独立旅,共12个团。其兵力部署为:独立第一旅刘文伯部3个团驻守宁、勉县地区;第四十九旅王劲哉部3个团,驻守南郑地区;第五十旅赵寿山部4个团,驻守西乡、镇巴、石泉、汉阴一带。过去,孙蔚如部怕胡宗南的势力人陕,侵占西北军地盘,曾与我红四方面军达成过“互不侵犯”的默契,双方一度相安无事,并有来往。但在******对我根据地实施“六路围攻”期间,曾一度屈服于******的压力,迫不得已出兵对我根据地实施过围剿,并任凭胡宗南的势力伸向川陕边,威胁我侧背,给我造成了很大的被动。所以,此次从战略上考虑,出击陕南,给孙蔚如以相应的打击和教训,以示惩戒,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陕南战役,根据敌人的驻守情况,红四方面军一鼓作气,连续发起了数次较大的战斗。首先展开的是宁羌(今宁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