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市牛虻:擦亮投资者眼睛
14998400000048

第48章 资本市场开放并非单向度(10)

当然,有香港分析员指出,从国内券商的几个获利点分析,承销业务必然是内地券商进入香港初始阶段运作的重点。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内券商在海外的信任度很低,运作其他项目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可见,国内券商可能更多地想在经纪业务上做文章,事实告诉我们,香港市场的佣金水平与国内的市场不相上下,如果在国内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那么试图在香港市场大赚一把那可能是一厢情愿了。就投资咨询业务而言,这一领域应该是内地券商着力培育的业务增长点,并通过投资咨询业务来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比如股票质押贷款业务,这将是国内券商进入香港市场要大力发展的业务,而启动的QDII和QFII则极有可能成为国内券商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最佳途径。但是,这些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政府政策的实施永远是一个未知数。

总之,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券商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香港资本市场,但是它们除了了解国内企业的优势外,要想从香港资本市场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不过,这或许是国内券商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最好方式。

(2002年5月)

仙股事件不可政治化

近一个星期来,“仙股事件”已经把香港闹得沸沸扬扬了。政府、社会及民众无不对此十分关注,其事件之余波好像也无限延伸,向政治化方面走了。其实,这次仙股事件尽管对香港股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决不可低估,对此事件也应该有人出来承担责任。但是不知香港人是否想过,面对长时间的低迷经济,香港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如何才能重整经济的竞争力,如何才能重建以往经济的辉煌,最为重要的一招就是对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进行改革。如果不改革,香港只能死水一潭,根本无法走出困境。也就是说,不改革,香港经济只好等死。只有改革,才是香港未来经济改革之方向。但是任何改革都是社会利益的大调整,它不仅要花费成本,也会触及不少既得利益集团之利益。在现实的社会,不花费成本,不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是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可以说,这次港交所和证监会对股市的改革,出台了除牌咨询建议,是完善香港市场机制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一个市场没有优胜劣汰的选择,还有什么市场机制可言。问题是出台除牌咨询建议的时间和方式可能不合适。因此,追查仙股事件的责任,并从中吸取教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建立香港的问责文化的开始。但是应该明确改革的大方向,不要因为此事而挫伤改革者的积极性。

但是,这个纯粹经济方面的问题却有政治化的倾向。一个除牌咨询建议文件为何会引起市场如此激烈的反应?是市场反应过度,还是有既得利益集团在操纵股市。按照香港证监会主席的说法,即使是仙股除牌机制的推出,也只不过有20多家退市的。但是市场反应会如此激烈,可能或是文件规定得不清楚造成了市场的真正误解,或是有人真的在操纵股市。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民众可得十分警惕了,不要为他人所利用了。

还有,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交易所虽收回除牌建议,但仙股事件却走向另一面了。继72家上市公司罕见地发表声明,矛头直指港交所行政总裁邝其志后,有上市公司正计划将不满的声音送达北京,向******面诉苦况,甚至扬言要放弃公司的香港上市地位。这就把事件完全政治化了。

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其运作规则,都要不断地完善其运作规则,而且无论什么时候,规则的推出都是不完全的,只不过在运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之。有些上市公司不是从自身来检讨,为什么会面临着除牌的危险?其公司的股价为什么会那样低?而是希望借助于政治权力来让自己在市场上延续下来,按理说国内政府不应该管此事。假如国内政府不明事理(其实从香港回归5年来的作为,国内政府是相当明智的,我坚信他们是不会涉及此事的)要管此事,那么最后受到伤害的只能是香港股市及投资者,而且国内股市的“政策市”也就蔓延到香港了。如果香港是这样的市场,不把国际投资者吓跑才怪呢,那香港如何才能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呢?

因此,对于仙股事件既要查清楚,其中包括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便厘清各责任人所要承担的责任,但也要明辨其性质,否则今后没有人敢改革了;也要对当时市场的真相追查清楚,不要让人来操纵股市,更不可把此事件政治化,这是香港市场发展的大忌!

(2002年8月)

美国资本市场失效了吗

近期以来,美国不少大公司的欺诈行为一个又一个地被披露出来,美国的不少中介公司作假造假行为被曝光,美国公司诚信丧失而股价暴跌。人们必然会问,为何以股权为主的美国证券市场的公司欺诈事件会如此泛滥、市场震荡会如此之大,而以债权为主的欧洲证券市场则能够风平浪静?这也就是说,以往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国资本市场模式真的失败了吗?特别是看着今天兵败如山倒的美国股市,不禁让人想起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这两个时代的相似之处并不在于经济的萧条程度,而是内幕交易丛生、监管缺失以及投资者信心崩溃的情形,而是假公济私导致上万亿美元的投资被错误配置。特别是“无形的市场之手”是否能够打开通往经济繁荣和发展之路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对美国资本市场自由发展之路也引起了质疑。

为了将信心受挫的美国投资者逐步地吸引回到市场,令人瞩目的美国公司改革法案终于在国会达成协议,改革法案规定了对审计人员的监督和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措施。按照该法案,限制会计师向被审计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以防止出现大型会计师行间的利益冲突;规定了对参与财务诈骗的经理人员实行严厉的刑事制裁,它要求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负直接责任;法案同时设立一项新的罪名为证券诈骗罪,最长刑期可达20年,其他白领犯罪的监禁期也将翻倍;建立一个独立的委员会,由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定,来监控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并有权对出具不当财务审计报告的会计行进行调查和惩处等。有评论指出,美国公司改革法案的出台,不仅在于政府加强了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也表明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结束,意味着新资本主义的美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出现了严重障碍。也就是说,美国资本市场真的失效了吗?

毫无疑问,不管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造假作假如何猖獗,美国股市如何震荡不安,这些并没有动摇美国既有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首先,从资本市场本身而言,市场灵敏地反映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的信息都能够有效地在股价上反映。看看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的股价走势,有关公司的种种信息都能够有效地集中在该公司的股价上。不仅个股如此,大盘也是这样。可以说,最近美国股市的暴跌,不仅在于接连不断的大公司“假账”丑闻的披露,民众对美国股市信心的丧失,而且在于股市价格的回归,在于美国股市过去大牛市吹起的泡沫被戳穿。如果假账丑闻的披露、股市泡沫的戳穿,股市的价格仍屹然不动,这样才是该市场机制真正出问题了。如果像中国的股市中的ST股、PT股可以炒得鸡犬升天那样,那么美国的资本市场真正的失效了。

其次,美国资本市场纠错机制反应灵敏。安然事件披露出来后,到现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不仅相应的证券监管方面对这些事件有迅速的反应,美国总统布什对该事件亲力亲为,而且参众两院十分关注,司法部门积极介入,严厉打击违法的企业改革方案也迅速出台。而中国与此相比真是望尘莫及。亿安科技、银广夏事件已经一年多了,不要说迅速修订制度,就是查处这些事件的进展也十分缓慢。现在国人有一个误区,看到美国资本市场问题重重,作假造假泛滥,就说什么,“还想学习什么美国,其实美国的资本市场比中国还要烂;还想让美国的会计行做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美国的会计行比中国会计行更没有诚信”。其实,不要看美国资本市场其他方面的优势,就纠错机制来说都相去甚远,更不用说其他制度方面了。可以说,美国资本市场是有一些问题,但是市场的有效性更加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