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向前进
1499700000081

第81章 |我的青春集结号(4)

我只能说,他的总结,恰如其分。

《集结号》在香港试映的时候,有很多人认为影片后半段谷子地找部队的戏和前面战争部分风格不符,这一点,在讨论剧本和拍摄的过程中,我们也曾经提到过。但在冯小刚看来,后半段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后半段和平时期谷子地的苦苦寻找,这部电影就无法达到他所要的升华--说到底,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关于人是否应该认真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肉体和精神的故事。

冯小刚说,人本身一定是脆弱的,因为"人的脆弱实际上是肉体的脆弱,肉体很容易被消灭,很容易像蚂蚁一样被开动起来的战争机器所碾碎,成百上千的人会在一次轰炸中死去,毫无反抗的能力。"

但是,他同时认为,人的勇敢来自人精神的升腾,这能够弥补人肉体的脆弱。他认为,后半段的故事,是谷子地的自我救赎。

必须要强调的是,《集结号》不是一部反战电影。冯小刚说,他不想表达什么反战、对历史的思考这些与政治有关的东西。他只是想关注主人公谷子地个人的命运,表达一个平凡人所焕发出的人性的光辉。

对于这种人性的光辉如何表现,冯小刚第一个摒弃的就是传统战争片的表现手法。一遇到上前线,所有的战士都举手说,连长,我上!不让上还闹意见。他觉得,那样的人大家不信,所以他第一要做的是让大家相信。

"我要表达出人对战争的恐惧。"冯小刚说。他认为,必须要这样做,才能让大家相信,战争中的人,不是亡命徒,而是实实在在的人。

指导员王金存是这个想法的载体。他厌恶战争,见了血就吓得发抖。"王金存是战争中的另一类人,他是比较普遍的,他那种一开始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胆怯,他到谷子地这个连队之前所遭受到的挫折,更能体现人在战争当中那种内心的恐惧,我仍然认为人在战争面前表现出的恐惧和懦弱都是可以原谅的,而且是一种常态。正因为这部电影里表现了这些,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非常真实和有质感的。"编剧刘恒说。

王金存畏战。中国的战争电影里能出现这样的人,是个进步。因为战争中一定会有大批的这样的人,然而我们过去的电影回避反映这样的问题。

冯小刚说:"集结号到底响没响?有一笔是很多人听见,但其实没响过集结号。这其实就是他们的矛盾。一个人面临死亡的危险,正常人肯定有恐惧。必须要承认这点。"

关于怎样表现敌人,冯小刚也有自己的看法。"你可以从这个电影里看出敌人是很厉害,很难打的,在这个电影里你看不到敌人抽大烟,没有敌人在那儿打麻将,没有敌人歪戴着帽子,枪也不会打,冲天上打枪,没有,就是瞄准我们的胸口打,说炸你腿折你腿就折,敌人没有抽大烟的时间,比我们还狠。"张涵予说。

我记得,新影联的总经理高军看《集结号》,认为冯小刚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让英雄受了委屈:"谷子地在战地医院的经历,体现出《集结号》与以往战争片的不同。战争胜利后,谷子地却被置于一个战俘的位置,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没有人有能力甄别一个老兵的真实身份。把英雄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里,让英雄受了委屈,这是冯小刚导演的精彩一笔。" 这一笔把谷子地为什么非要寻找部队的动机落到了实处。事实上,战争与和平两部分,也许和平这段才是冯小刚最想要的。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人性往往会在最艰难的环境下闪光。战争时期人们在生死关头做出的看上去很自然的事,在和平时期,却往往不被他人理解。所以,我喜欢和平这部分,因为有了和平时期人们对谷子地委屈的误解,才有反差。有了反差,谷子地的固执、认真和牺牲精神,才会像黑丝绒底子上的钻石一样闪光。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特别认真地在讨论,谷子地要不要死。有很多人,包括编剧刘恒,当时都认谷子地要死,他会死在他挖的那座煤山上。但最后,我们都选择了,谷子地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