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印度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独立后,为了加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独立印度的领导者们决心使印度走上“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发展道路,为此,在经济领域,印度在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公营经济,从而实行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但是却对私营经济的发展施加诸多限制。印度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形成庞大的公营科技部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了印度高科技的发展,使印度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穷国,印度在高科技发展进程中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资金短缺与研发之间的矛盾、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之间的关系、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的关系、军事科研与民用科技之间的关系、人才培养和高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等。同时,印度科技发展中还存在着政府科研经费投入严重失衡、私营部门科技投入低、科研与生产,科研与经济,科研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及科技管理体制比较僵化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印度高科技的发展。印度连续发生导弹和卫星发射失败的重大事件,就是印度高科技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具体反映。印度高科技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反映印度政府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研发机构运转中存在问题,也反映出印度在处理传统科技和高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及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也存在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节 政府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
独立后,为了促进高科技发展,历届印度政府的主要领导人都十分重视高科技发展工作,直接抓高科技的发展与管理工作,甚至直接兼任高科技部门的负责人,形成以政府总理为首的一元化高科技领导体制,从而加强对高科技发展的支持和管理。除政府科技部全面负责国家科技发展工作外,印度还有原子能局、宇航局、电子局、国防研发局、海洋开发局、通讯与信息技术部等中央政府部门,也分别负责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与管理工作。印度还成立许多半官方半学术性的组织机构,如国家科技委员会、原子能委员会、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印度医学委员会、印度宇航研究委员会、印度电子研究委员会等,负责某些专门科技领域的研发工作。内阁科学顾问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主要负责国家中长期科技战略决策,政府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近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因此,在印度,政府是科技发展的管理者,也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对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实行严格的控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高科技发展,但是也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科技管理体制的问题
在印度,高科技研发机构主要是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建立起来的,它们属于公营部门,其所需科研经费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解决的,甚至其领导人和机构人员的编制等也是由政府确定的,因此,其必须执行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规定和科研计划,其研发人员类似于政府的雇员,研发人员的薪金也是由国家统一拨付并按规定的标准发放的,因此,印度科技研发机构类似政府机构,政府对研发机构及其人员的控制也非常严格。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但是却难以充分发挥各类研发机构及其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也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印度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
1.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干预太多
为推动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独立六十多年来,印度政府是高科技发展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政府直接投资高科技发展,在各高科技领域建立了诸多研发机构,也是高科技发展活动的管理者,制定和执行国家的宏观及长远科技发展战略、高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高科技发展政策,提出高科技发展的研发项目并管理和监督这些项目的执行,印度政府还是高科技发展的支持者和服务者,选择优先发展的高科技领域,评估承担各类高科技发展项目研发机构的工作,帮助其研发成果的推广等。虽然印度政府对高科技发展实行集中领导、分散管理的方式,但是却对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控制过于严格、干预也太多。政府要控制高新科技研发机构能否设立,设在何处,及由谁作为其负责人,还要承担对这些研发机构的拨款资助,控制其各类人员的编制,甚至还要规定其从事的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和研究项目等,从而致使作为印度高科技发展的基础单位的研发机构,几乎就如政府部门的相关机构一样,缺乏从事科技研发所必要的自主权。如印度中央政府科技部下的科技局,通过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管理的研发活动就涉及微电子、冶金、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植物学、光学、数学、机器制造等诸多科技领域。该委员会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还进行开发研究,向工业部门及其他用户提供相关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其中一些科技研发机构还提供专业化试验、分析和标准化设备,这些科技研发机构成为印度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中心。其还要负责发起和实施诸多重大的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研发计划。由此可见,印度政府对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发展的干预实在太多。
2.政府对科技发展的管理太死
为加强对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发展的管理,印度政府还设立专门负责某些高新科技发展的专业管理部门,如原子能局、空间局、电子局、生物技术局、海洋开发局、国防研发局等。这些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高新科技领域的科技政策和科技规划,还直接管理一些下属高新科技研发机构。如印度空间局就具体负责印度政府空间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等,该局是一个兼有政府和科技管理职能的部门。同时,它也是印度空间科技研发机构即空间研究组织的总部。其主要职能是:发展空间科技及其应用研究;计划和实施可行的空间项目;建立完善的国家空间系统和通讯卫星系统;提供电视广播和气候服务;开发卫星及发射系统;为通讯、气象、资源勘测、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基于空间技术的服务。印度政府对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发展的干预太多,管理太死。仅以各类科技研发机构的用人权来说,实际上它们是没有这方面权力的。因为在独立后,为了保护职工利益,印度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严格的用工制度,规定任何单位解雇职工必须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但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继续延续某个政党的执政地位,独立后,印度历届政府部门一般都不会批准某单位解雇职工。即使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为了维持社会政治稳定,印度历届政府也不敢触及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造成各科技研发单位对职工去留问题的自主权很小。印度科技研发机构普遍存在着新人进不来、能人留不住、不称职的人员却辞不掉、人浮于事的现象。以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现有职工1100人,其中研究人员400人,行政和服务人员700人,每年预算经费的80%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剩余只有20%用于搞科研。在印度科技界,类似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的单位不算少数,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3.政府干预严重影响科技发展
印度政府对高新科技发展实行严格控制的管理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新科技研发工作的持续开展,但是由于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使这种过度控制的科技管理体制极大地挫伤了印度科技人员的研究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因此也严重地影响了印度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如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的研究人员过去发表的两万份报告中,被引证100次以上的报告仅3份。而国际平均为每250份就有一份报告被引证100次以上。同时,这种僵化的科技管理体制还使印度高新科技研发机构滋生出了越来越多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这种问题已经引起印度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科学决策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为了加速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尽快将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印度历届政府往往都制定了十分宏伟的高科技发展目标。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和发展中穷国,印度政府需要办的事情太多,因此,印度政府长期存在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迫使印度政府在实践中不得不调整高科技发展的进程,尽管印度高科技发展的长远目标没有变,然而经常调整高科技发展进程必然使印度政府对高科技发展的决策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1.科技发展目标过于远大
为了加速高科技发展,特别是为了彰显某个政党在高科技发展领域的决心和成绩,独立后,印度历届政府甚至不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基础,都制定了十分宏伟的高科技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如瓦杰帕伊政府曾经提出,2008年印度要成为世界软件超级大国,2020年印度要成为发达国家。实际上,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穷国,至今印度还有数亿人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并且还有数千万人完全失业,印度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还非常多,根本拿不出太多的资金来加速高科技发展,因此,2008年印度根本不可能成为世界软件超级大国,2020年印度也根本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近年来,印度政府又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载人航天计划等。这样宏伟的科技发展计划能否如期实现,即使不存在资金问题,然而在技术方面也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实现国家科技发展的远大目标,印度科技界也提出一些非常远大的具体发展目标,如印度基础科学研究先遣小组就提议,在未来10年里将博士学位数目增加5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十分远大的。先遣小组还提议,未来5年里在全国各所大学里引进1000名研究科学家。该先遣小组准备报告过程中,仅仅只和一位杰出科学家和一名政府官员进行过直接讨论。绝大多数科学界人士只能通过书面形式或部门报告的形式提出建议,甚至也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正式讨论,因此,科技发展目标实际上是几个人在政治驱动下提出来的,难免造成科技发展目标过于远大。
2.科技发展目标脱离实际
在印度,为了显示政府在加速高科技发展方面的决心,历届政府都制定了高科技发展的宏伟目标,但是这些宏伟目标由于主要出于政治需要而往往脱离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基础的实际,因此,从实际上讲,这些目标往往是难以实现的。印度政府制订的许多科技发展规划甚至科技发展项目往往也是脱离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如为了给印度科技界打气,在2000年1月召开的印度第87届科学大会上,瓦杰帕伊总理代表政府承诺,要在五年内把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当时0.8%提高到2%,使印度科技研发投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作为一个存在数亿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政府急需做的事情实在太多,而作为一个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国家,政府不可能不顾选票而在短期内将太多资金花在高新科技研发上。实际上,目前,印度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没有超过1%。政府提出将科技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的承诺,完全是政治需要,根本不可能实现。又如要在未来十年内将博士学位数目增加5倍,如不在大学生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进行更多投资,就难以保证有更多合格的硕士研究生来攻读博士学位课程。对于未来五年里在全国各所大学里引进1000名研究科学家,这对于印度来说并非不合理,但在正常情况下,即使增加几名高素质的科学家,通常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在短期内突然增加科学家的数目,给人以拔苗助长的感觉。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学家的整体素质和人们对科学家的尊重。
3.科技发展决策缺乏连贯性
正是由于高科技发展目标过于远大,严重脱离印度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造成印度诸多高科技发展目标难以如期实现,使印度政府的科技决策常常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如2005年上半年,印度政府及其科学顾问委员会针对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提出一系列公告和建议。最初,财政部长宣布在预算中将特殊款项(约0.229亿美元)拨给印度科学研究院,以帮助其发展成世界级的研究所,此外,还有近0.5亿美元特殊预算基金用于发展印度的纳米技术产业。印度总理科学顾问委员会和内阁科学顾问委员会也提出一系列建议,将原定按照印度技术研究院模式发展的五所国家科学研究院减为两所(分别位于加尔各达和浦里),而后来政府组织的先遣小组在各所高校内寻求建立十个额外的研究“中心”。对于在上一届政府和这届政府中负责科学决策的科学家们来说,这些不断变化的数字的确令人困惑不已。上届政府的提议并未引起科学界的公众批评,因此,这些变化的数目并不是由于批评和指责造成的。实际上,印度科学决策过程还是停留在一个渺小而狭窄的基础之上,对于绝大部分科学家来说仅会带来极小的利益。印度科技决策人员包括杰出的科学家、主要科技部门的秘书长、大型科学研究院的负责人和其他科学机构的成员。因此印度科学决策界中不会有系统性、连续性观点。印度数学科学研究院高能物理理论学家T?贾亚拉曼就认为,印度科技政策缺乏协作战略,科学决策中科学界参与太少,建议印度科学界应以更积极的态度评定国家的科学政策。
三、研发机构管理机制僵化
由于高科技研发机构都是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建立的,其基本上也是按照政府机构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的,因此,印度研发机构的管理机制比较僵化,也存在严重阻碍高科技发展的问题。
1.研发机构的管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