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认为,每一个现实的决策行为人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理性人,他们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自身固有的认知偏差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理性的有限性,在决策判断过程中,决策者的启发式思维、心理框定和锚定效应往往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在决策选择过程中,对问题的编辑性选择、参考点、风险厌恶和小概率效应也会产生关键性影响。
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研究集中在决策领域,并主要分为两类研究对象:判断和选择。判断是研究人们估计某一事件发生概率时整个决策过程如何进行;选择是人们面对多个可选事物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筛选。Loewenstein(1999)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归纳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①识别传统经济学理论所运用的假设、模型。
②识别反常规现象。如找出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导致的、与传统经济模型假设相违背的情况,并努力排除他因。
③改造原有模型,使之普适性更强。例如,增加一个变量使模型在原有基础上也能解释特定的反常现象。
④检验新的行为经济模型。寻找该模型的新推论,并论证其对与否。这是行为经济学所特有的研究过程。
2)行为金融的概念
行为金融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行为金融理论是从80年代后期才逐渐形成,90年代之后才逐渐兴盛起来,是一只比较新兴的金融理论,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德本特(2002)认为行为金融研究现实世界中,家庭、组织及市场的金融决策是如何进行的。显然,该定义没有严格区分行为金融与传统经典理论的区别;饶育蕾(2003)认为行为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态度的心里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李诗林(2005)则定义行为金融为应用心理学及决策科学研究成果研究金融问题的学科,它研究人类的认知缺陷如何系统的影响投资决策,从而引起投资行为偏离理性决策,分析投资者投资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虽然他们描述的侧重点有些不同,但行为金融一般有如下的假设:
(1)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
(2)认知、心理及情绪等因素影响投资决策;
(3)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共同存在于市场中,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而非无足轻重的价格接受者。
3.3.2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结构
虽然传统经典金融理论有时在现实研究中,放宽了单一理性经济人假设,也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划分为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但认为市场的主体是由理性投资者组成的,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弗里德曼认为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中更多的是在同理性投资者进行交易,理性投资者会利用非理性交易者的错误定价进行套利交易,使股票很快回归其内在价值,即股票未来预期股利现值,从而非理性投资者缺乏足够的生存空间。并且在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中,一般地非理性投资者更多的是高买低卖,不断遭受损失,最终被理性投资者驱逐出市场。因此,从长期的结果看,理性投资者的有效套利活动使非理性投资者的扰动交易所带来的短暂有限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资本市场总体上是理性有效的。
但在现实中,资本市场中的股票价格往往表现为过度的波动性,而且这种现象长久的重复出现。显然,传统金融理论对此现象的解释力不够。1979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实验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前景理论,对传统完全理性预期观点提出质疑。他们根据实验得出结论,许多人存在认知偏差,这样在风险条件下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同理性预期理论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并不能在问题分析中忽略,相反会对市场中的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前景理论的提出构成了行为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础,此后席勒、泰勒及德隆等学者的研究对这种观点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丰富了行为金融理论基础,其中德隆1990年几乎同时提出的噪音交易者模型及正反馈交易模型对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交易的行为进行了解释。
3.3.3噪音交易者模型及正反馈交易模型
1)噪音交易者模型
噪音交易者模型假定资本市场中存在两类交易者,理性投资者和噪音交易者。理性投资者基于真实信息准确预知风险资产(股票)的收益分布,并依据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自身风险资产的需要量;噪音交易者依据噪音信息及自身的认知偏差对风险资产的价格产生错误估计,并同样根据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风险资产的需要量,只是其信息基础相对于真实信息是存在偏差的。噪音交易者的信念偏差是随机的,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偏差,相应的他们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风险资产的持有量,从而引起资产价格的波动。
噪音交易者模型虽然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分析了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但其假定噪音交易者的决策依据仍然是预期效用最大化,即理性决策方法,只是其信息基础是错误的,其结果是风险资产价格的偏离是有限的。显然,这也无法充分解释资本市场中偏离资产内在价值的过度投机泡沫。
2)正反馈交易模型
经验说明,资本市场中更常观察到的是另外一类非理性交易者,即正反馈交易者。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仍然属于噪音交易者,只不过他们并不注重市场中的基本信息,或者缺乏获得信息的渠道。他们更对短期价格变动敏感,并表现出正反馈交易行为,这里反馈一词借用了自然科学中的概念。正反馈交易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价格上涨会引起更多的买入,而价格下跌会带来更多的卖出。据此,德隆又提出了正反馈交易模型,认为正是正反馈交易者仅仅依据价格信息所作的盲目交易行为,加剧了资产价格的波动,并促成了资产价格的非理性泡沫。
第四节异质正反馈交易模型
相比较其它模型,正反馈交易模型对现实情况的解释力更强一些。但模型中德隆所定义的正反馈交易者只是对股票前期的价格变化产生反馈交易行为,交易中在理性投机者的诱导下,股票价格偏离实际价值产生价格泡沫,最终所有的正反馈交易者必然在价格的价值回归中遭受损失。这仍然与实际状况存在一些差距,因为这样的模型结果实际表明,正反馈交易者整体总是必然遭受损失,是不可能在市场中长期存在下去的。但现实资本市场中,并不缺乏正反馈交易者,并且总有一部分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成为其它正反馈交易者的范例。
正是基于此缺陷,本文在这一部分重新构造正反馈交易模型,以使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现实中的非理性泡沫。与原有模型的不同点在于本文假定正反馈交易者是有差异的,即将他们区分为分析正反馈交易者和迟滞正反馈交易者,从而得到一些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因此,这里也将修正后的模型定义为异质正反馈交易模型。再者,德隆模型的另一点假设也存在一定缺陷。模型中理性投机交易者提前获得的内部信息被区分为确定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并分别讨论。显然对于不确定性信息(有关红利的信息),实际上会增加证券期末收益的方差,并影响理性投机交易者以风险为基础的效用函数,进而改变初始需求函数,但模型中并没有考虑这样的偏差,从而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因此,本文仅讨论确定性的信息冲击,并且与该模型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本文假定理性投机交易者除期初、期末外的需求函数是保持不变的。
3.4.1正反馈交易行为形成的基础
正反馈交易行为的产生有复杂的心理学原因,是多种心理感受和认知偏差共同作用形成的,总结前人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因素:
(1)后悔厌恶
后悔是人们由于没有做出正确决策时的心理体验,是认为自己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获得更好的结果却没有这样做而感到后悔。后悔有时比受到损失更使人痛苦,因为人们认为要为此承担责任。后悔厌恶是指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为了避免后悔人们往往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资本市场中则表现为仅根据极为有限的信息做出决策。与后悔厌恶相关的一类心理情绪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当人们持有一定的信念后,常常会拒绝接受新的信息或提出歪曲的理念以继续维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设。这种认知失调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因后悔厌恶而实施的非理性行为。
(2)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经常表现出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交易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其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周围人的评论、分析而不依据自身独立思考的行为。羊群行为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许多次金融危机中都能够观察到羊群行为的产生。羊群行为并非仅在缺乏信息渠道时产生,即不仅个体投资者因缺乏信息会表现出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如基金也会产生羊群行为,之所以这样往往在于不同基金横向比较而实事形成了它们之间的竞赛,因为他们之间更少信息不对称,为避免自身的业绩落后于其它基金,他们往往模仿和追随其它基金的投资行为,形成羊群效应。
(3)趋势预期
趋势预期是人们根据过去已发生的经济或事件的实现路径去预测下一阶段经济、事件的走向,是经济分析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预测、分析方法。在不确定环境条件下,建立在趋势预期基础上的决策不可避免的会诱发正反馈交易行为。资本市场中的技术分析是典型的趋势预期方法,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由于信息渠道的限制,技术分析是他们获得信息成本最小的方式,因而成为他们较为倚重的一种投资分析工具。安德生与克劳斯的实验也证明了,当有足够多的过去的交易数据时,人们更多的会根据趋势分析判断未来事物走向,并据此做出他们的投资决策。
(4)财富效应
资本市场中的财富效应是指随着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人们的财富也得到不断的增加,这时人们会将财富增值的一部分拿出来进行消费。财富效应也会引起正反馈交易行为。财富效应所导致的消费增长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企业利润随之增加,则又会引起企业股票价格的进一步提高和投资者财富的进一步增长,形成一定时期的循环,提高投资者的未来预期,强化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行为。我国股市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正逐步实现上市公司股份的全流通,也使许多上市公司持有的股份获得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值,通过资本市场中的抛售行为,它们的利润也相应的爆发性增长,这是现实我国许多公司股票非理性上涨的重要原因。
3.4.2异质正反馈交易模型的构筑
1)模型经济环境设定及假设前提
不同于同质理性投资者环境,模型假定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是异质的。
假设一
市场中存在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即正反馈交易者,他们的数量分别设定为1。理性交易者区分为具有内部信息的理性投机交易者(a),数量为u,他们按照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股票的需求;消极理性投资者(b),他们在任何时候对股票的需求只决定于股票相对于其基础价值的价格,其数量为1——u,两类理性交易者均具有CARA效用函数。正反馈交易者区分为分析正反馈交易者(c)和迟滞正反馈交易者(d),分析正反馈交易者的数量为r,他们的价格分析能力较强,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在价格变化的即期加入交易;迟滞正反馈交易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存在一定时间迟滞,他们根据上期的价格变化决定本期交易行为,数量为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