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
14962600000002

第2章 学习影响人一生的命运(1)

知识使生命绚丽绽放

一个人的生命想要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就要看他的知识面有多宽,对自身资源的开发有多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光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用知识武装的头脑就称得上是有准备的头脑。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即使机遇降临,你也只能与它擦肩而过。

奥利勒在成为堪斯亚建筑工程公司的执行副经理之前,只是这里的一名送水工,他进来以后并不像其他的送水工那样经常抱怨工资太少,把水桶搬进来之后就躲在墙角抽烟,而是主动给每一位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并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让他们讲解有关建筑方面的各项工作。不久,这个勤奋好学的送水工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

两星期后,奥利勒当了一名计时员。尽管自己职位提升,奥利勒对待工作仍然勤勤恳恳,早上,他总是第一个来,晚上,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平常总是向技术工人请教,因此,他对所有的建筑工作都非常熟悉,当建筑队的负责人不在时,工人们也总喜欢向他请教。如今他已经成了公司的执行副经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依然很专注于建筑专业的学习与积累。他时常鼓励大家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还经常拟计划、画草图,向大家提出各种好的建议。只要拥有足够的时间,他就把客户希望的事做到最好。

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最终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建筑大师。

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推动力。奥利勒原本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才华,一切只因他的持之以恒、勤奋刻苦,不断地积累知识,让他从一个普通送水工摇身变为一名建筑大师。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只要你勤奋刻苦,注重知识的积累,你就能改变命运。

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年轻时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一名小小的图书管理员,可他十分珍惜并利用这个机会,挑灯苦读,博览群书,广泛地吸取知识的营养,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正是他的这种勤奋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成为中国近代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于一身的一代伟人。

多么令人叹服的人生,多么令人敬佩的命运,试想,假如林肯从小不努力学习,他会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美国总统,从而改变自己及全美国人民的命运吗?假如张海迪不努力学习知识,不用知识武装自己,她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从一个弱女子成为轮椅上的强者吗?假如李阳不努力学习英语,他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从一个碌碌无为的学生成为一位国际语言大师吗?答案通通为“不能!”知识的力量就是这么伟大,可以说,知识是引导人们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塔。

在当今的社会,拥有足够的知识就等于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使你最终走出默默无闻、平平凡凡的境地;相反,那些知识一穷二白的人,最终将无所作为。

知识比财富更重要

一般来说,人们在学校所接受的只是最基础的教育,要想真正学到人生最有用的知识,就要自己去感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与灵感。

我们一切可能的成功,主要靠我们自己今天的学习态度和效率,取决于我们今天对于知识的积累。一些人喜欢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运气不好,或者怀才不遇,却不知道其实自己正置身于可以求得知识、积累经验的社会大学堂里。今天的知识积累就是明天的财富。

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生处在平庸的职位上,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不思进取。而不思进取的突出表现是不读书、不学习。宁可把业余时间消磨在娱乐场所或闲聊中,也不愿意看书。他们往往对自己目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已经感到满意了,意识不到新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忽视了对自己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心甘情愿陷于颓废的境地,尚未做任何努力就承认了人生的失败。这种心态下,他们肯定是不会有大的作为的。

一个人在成功之前,必须积蓄足够的力量。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个人难以在工作和事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也难以向更高的地位发展。

受到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参天大树的启发,托马斯·金感言:“在它的身体里蕴藏着积蓄力量的精神,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崇山峻岭赐予它丰富的养料,山丘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天空给它带来充足的雨水,而无数次的四季轮回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围积累了丰富的养分,所有这些都为它的成长提供了能量。”

事实无不证明: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

有位商界的杰出人物这样说:“我的所有职员都从最基层做起。俗话说:‘对工作有利的,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开始工作时如果能记住这句话,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各种机会中随时学习,不断地吸取养分,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就会对自己的一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要随时随地学习本行业的知识,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彻,绝对不能疏忽大意、不求甚解。有些事情看来微不足道,但也要仔细观察;有些事情虽然有困难险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扫除自己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我们知识储备得越多,就预示着我们今后的发展潜力越大。无论目前职位低微高尚,汲取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将对我们的以后人生和事业大有裨益。

有一个年轻人出门时间比在家时间还要多得多,但无论到什么地方,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书籍,随时阅读。一般人轻易浪费的零碎时间,他都用来学习。结果,他对于历史、文学和科学,都有相当见地。他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相信他的付出定会有回报的。

一个随时随地都注意磨炼自己工作能力的人,任何事情都想比别人做得更好。对于一切接触到的事物,他都细心地观察、研究,对重要的东西务必弄得一清二楚。他也随时随地把握机会来学习,珍惜与自己前途有关的一切学习机会,对他来说,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重要。他随时随地注意学习做事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技巧,有些极小的事情,也认为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做事的方法都仔细揣摩、探求其中的诀窍。如果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学会了,他所获得的内在财富要比有限的薪水高出无数倍。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那就必须认识到,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你的知识和经验。

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习惯,随时通过各种途径汲取知识,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加广博、深刻,使自己的胸襟更加开阔,使自己能够从容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工作中积累的学识是我们将来成功的基础,也是我们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给脑袋“投资”更重要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占一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那点知识而企望它管用一生。

因此,我们应该随时学习,让知识占领我们的头脑。

在任何一项投资中,没有比给你的脑袋“投资”更使你受益的了。

当你月收入上千元的时候,你就可想办法把自己所赚的10%的钱都拿去学习。你收入不够,就表示你懂得不够,表示你学得不够,表示你行动的次数还不够。当你收入增加的时候,你就应该继续把这些收入的一部分做再次的投资,所以你下一次可以赚更多的钱。

很多人愿意花几千元买一套衣服,愿意花好几百元去唱KTV,愿意去吃大餐。然而,做这些事情会增加你的收入吗?不会。有时候也许你要休闲,也许你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是让自己感觉到很帅或很漂亮,这些都不错,但如果你要给自己“投资”,那世界上最佳的“投资”之处,就是你自己的脑袋。

那些让我们羡慕的成功人士不是因为比我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通常会不断给自己的头脑进行一些“投资”,来帮助自己继续成功,而且效果非常好,速度非常快。

学习能不断改进自身

学习在于增长知识和能力;体验就是实践;改进则是根据实践改正知识和能力的欠缺。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周恩来总理又加了一句“改造到老”。学有真学、假学之分,学到嘴上的人很多,但真正能运用的人就少了。因此,不断修正自身的不足,才是进取的根本所在。

知识是通往智慧的最佳入口,可以使人眼界开阔、心胸豁达。不要轻视知识、忽略学习,应该让有限的资源用在学习和能力的成长上。

人们这样分析过三代成功者:第一代人成功于1978年以后,他们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勇于冲破各种束缚,他们大富大贵也大起大落;第二代人成功于1992年之后,大多是一些归国留学生、下海官员等,他们有着高深的知识、广博的人脉;第三代人是成功于21世纪的网络弄潮儿,他们年轻有朝气、才智过人,但缺乏社会经验,不善管理。

第一代人中的大部分人知识水平并不高,小学毕业者大有人在,但他们借助于历史机遇获得了空前成功。我们在尊敬之余应该清楚地明白:历史不可能总是重复某个阶段,特殊时期永远是短暂的,仅凭眼光好、胆量大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年代已经过去。今日世界已经成为第二代成功者的天下,而第一代成功者大多已经退居幕后,知识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我们必须重视知识,认真学习,不断进取。

体验更是重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所具备的技能、环境所要求的技能三者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体验就是实践,只有经过实践的洗礼,知识才能长期存在大脑中,能力才会成为基因融入到身体内。

实践中人们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控,从而达到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尽管我们学习的知识很丰富,各种能力测验成绩也很高,但实践中遇到失败的情况还是会有,有些人可能还会更多。失败一定有原因,找到并弥补它就会完善自己,从而超越过去的自我。将这种超越过程梳理成方法就会使我们成功,就会造就工作和人生的成功。

实践中遇到失败自然会心情沮丧,但沮丧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更加烦恼。只有拥有进取之心,重拾自我的豪气、检阅过去的经历、梳理失败的原因、展望未来的前程、制订未来的计划、马上采取行动,才能获取人生的成功。下面以一位职业经理人张强的亲身经历为例,阐释什么是进取之心以及如何打造进取之心。

1990年大学毕业后,张强去了机电部的一个电子厂。第一份工作是下车间当员工,这离他当老板的梦想相距甚远。上天在给他考验的同时也给了他机会,在车间的三年,培养了张强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坚强意志,也让他明白了如何为人处世。

三年里,他从员工做起,先后做过主任、部门经理、总经理助理,在这期间又学习了企业管理知识,结识了金融、工商、税务等方方面面的朋友,积累了各类资源。

1993年,他决定下海经商,准备开办一个生产集成电路的电子工厂。虽然有技术也懂管理但缺钱,身上1万元人民币与开工厂的最低资金额800万还有“一点儿”距离。通过种种努力,最终采用了资产抵押的方式借到了800万。

有了工厂,成为老板,张强便开始有点飘飘然了,特别是当钱来得太容易时就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买车——一个月就买了三辆车:尼桑、丰田大霸王、原装进口奥迪A6。因为雇用了职业经理人,他的心思就没有放在管理工厂上,开始肆意挥霍,最终导致生意惨败。

1995年年底,在亏损240万的情况下,只好把工厂变卖,他又从一个拥有200人的公司总经理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但那时张强也没有觉得沮丧反而有些庆幸,毕竟损失不太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己还年轻,一切可以重新再来。其后几年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做过群众演员、节目主持人……一步步地重新振作起来。

2001年,张强又从北京赶到深圳淘金。虽然当时身上仅有两元钱,肚子饥饿难忍,但做的第一件事情却是找工作。后来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按理说已经不错了。但对比自身经历之后,他又觉得自己应该再进一步。首先,他进行了自我分析:经验丰富、口才好,授课应该更适合。因此,他便进入了讲师行业,再次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为80多万人进行过培训。

现在让他想起来,没有当老板的梦想,没有经历过那些失败,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总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拥有进取心就可以将它克服。

努力学习才能打开知识宝库

“囊萤映雪”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这个成语说的具体是怎样的两个故事呢?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自古以来,无数成功者的案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一世。正如大文学家韩愈所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们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精神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成果,即汲取知识的力量!

其实,不光中国古代有很多艰苦环境下自学成才的例子,国外也有很多名人是依靠自己不断自学而走向成功的,萨尔诺夫就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