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
14962600000019

第19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R.史密斯认为竞争使人进步最快。竞争带来的压力,通常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越来越多的白领、专业人士和大学生们意识到竞争对手带来的强大压力,促使自己不断“充电”来补充各种新知识,熟悉并驾驭生存环境,以使自己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立足。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与机遇的时代,如何看待身边的压力,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是走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善于与他人主动交流

真正的优等生是不会自己一个人钻研,不闻不顾别人和外界的,优等生应擅长与他人交流,获得自己所没有的新思路、新想法。在交流学习中反思,提高自我。

我们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多看多听多想,并细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抓住机会,并多与同学交流,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彼此的交流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比照自己,寻找差距。人的成长,不可能脱离集体孤立地进行。因此,学会与人沟通,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是我们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技能。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弟弟戴维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10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里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杨天下。

那场婚礼给库斯特印象最深的一幕是:

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了这一纰漏,于是提醒他们改正过来。

这时,库斯特嘀咕了一句:“为什么非要戴在左手,不能戴在右手上呢?”没想到,旁边一位朋友回答道:“右手已经够完美的了,所以我们要用美丽的戒指来装扮左手。”

正是这句无心之语,让库斯特茅塞顿开。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同样,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于是,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西勒·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一千多家报刊转载,并且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重新刊载一次。

有时候,你需要别人帮你打开思路。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是非在交流中得以明辨,新思维在交流中得以萌发。

当然,交流中难免会发生争论,争论的目的也是把道理弄清楚,而不是相互指责,更不应该相互攻击。对每个参与争论的人来说,最有价值的争论不是说服了对方,而是自己能从争论中获益,获得对方好的思路和想法为自己所用。真正有益的交流或争论应该是:讲逻辑、讲事实、讲道理,用事实和证据来反驳对方提出的事实和证据。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争个水落石出,才能使争论者彼此有益。有益的争论是各方积极参与、彼此互动的结果。

托尔斯泰在其《智慧历书》中写道:“还有什么比每天与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士沟通更加珍贵?”“与世界最好、最有智慧的思想家沟通,让我一直处于精神与道德的高峰。”“我无法了解何以有人能够不与世上最聪明的人沟通而活着?”托尔斯泰之所以反复论证和说明与有智慧的人沟通的重要意义,很显然,不但他自己想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还想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做个有智慧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告诉了人们,一个想要成为有智慧的人必须与有智慧的人沟通的道理,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一个人。

那么,一个平凡的普通的人,如何能够做到经常地与有智慧的人沟通呢?其方法,并不仅仅是要直接找有智慧的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沟通,而是要多读有智慧的人的书,这是最有效的也是最佳的方法。这样多找有智慧的人沟通,就可以不受环境地理条件、远近距离、种族语言、职务大小、有无时间、古今中外跨度太大等问题的限制了。也就是说,多读有智慧的人的书,就是一种最便捷最有益的沟通。

其实,古今中外,凡有智慧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心胸宽广的人,他们对待知识问题的态度,从来都是对外开放的,都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所以,他们才不辞辛苦,勤奋写作,用书这种特有的文字语言方式与别人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心灵上的交流。因此,你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与有智慧的人沟通。

比如,你要想了解我国自古以来的人生智慧,想与古代名人交流沟通的话,那你就反复读《论语》。别以为这本书过时了,它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至今依然不断点燃和启迪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前进,能够给人增添强大的精神动力。就在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时,还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也许,在与2000年前古人的智慧交流的过程中,你会茅塞顿开。

具体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你至少需要进行两个层面的交流沟通:

一是与长辈的交流。勇于主动向长辈或老师阐明自己的理念和对个人成长的思考,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二是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探讨与合作,不仅可以加深相互间理解,获得心理支持,也可以在合作中产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得出新思路,想出新办法,并汲取集体的力量,更深入地认识和反思自己的学习。

从前人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从人际关系上说,交流是一种黏合剂,它能使朋友间的关系融洽,更使人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投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提高效率;从学习本身来说,交流又像是一道催化剂,它能汇聚集体的智慧,让我们在思考中少走弯路,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学习工作的质量;从我们自身说,交流就是一台减负机,学习繁重而辛苦,通过交流合作,就可以使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脱。

主动与他人交流思想,不论是周围的同学还是书中的智慧,都可以让你获取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往往蕴藏着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最大的好处就是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当然,它还有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获得多种思路。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与他人沟通,主动与他人交流。

善于扬长避短

有一天,大象和蚂蚁发生了一场争论,他俩都认为自己的力气比对方大。大象指着一棵大树对蚂蚁说:“你能拔起这棵树吗?”蚂蚁无能为力,大象就用鼻子把树连根拔起。蚂蚁走到一片草叶前,对大象说:“你能搬动这片草叶吗?”大象无论如何也不能用鼻子卷起地上的草叶,而蚂蚁却能背起草叶轻松自如地走动。最后,它们请天神来评判。天神听了它们各自诉说的理由,也无法判断谁的力气大。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大家各有所长,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

在你的人生路上,“扬长避短”要在做事的过程中贯彻始终。事业需要的是“出类拔萃”“独领风骚”,唯有其“长”,才能做到。20世纪50年代,爱因斯坦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理,他拒绝了。他说:我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对待别人的能力。爱因斯坦是明智的。他的“长”在于物理的研究,因而才在物理领域里奠定了他的崇高地位。我们不敢说爱因斯坦就一定不能当一个好总理,但至少不会像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样伟大。

古时候,一家有五个儿子,他们个性不同,有的还有残疾。一个个都快长大了,父母开始考虑儿子们该学点技艺,以便将来能自立。

老大从小就憨厚,能吃苦耐劳,父母就让他学种地,培养他当农民;老二从小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精明能干,父母让他学习经商,将来当个商人;老三是个盲人,两眼看不见,家长就让他学算卦,算卦不用眼睛;老四从小身体不好,而且驼背,父母就教他学织布,驼背不影响干活儿;老五是个残疾人,腿瘸,父母就教他学纺线,腿脚不便,可以坐着干活儿。

五个儿子每人都学会了一种谋生的技艺,从事不同的职业,具备了生存的能力,父母放心了。

在我们看来,这些孩子可真够让人操心的。然而,这家的父母针对每个儿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扬长避短,化消极为积极。

假如这家的父母盲目按照同一个规格去培养、塑造儿子,恐怕其中有的儿子就会在将来的生活中,学习不到生活的能力。这样,不但孩子痛苦,父母“期望”的目标没有实现,也会非常痛苦。

故事中,这对父母的做法是明智的,值得我们多学习。

当然,对于“短”,要区分其对“长”的影响程度之后再来决定如何处理。无关痛痒,无碍大局的“短”就让他短着去吧。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爱因斯坦从来不修边幅,丘吉尔烟不离嘴。这些都不影响他们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政治家、军事家。这样的“短”就不需要追究,但那些“短”能毁己之“长”的情况,当然要避之。因吸毒而离开球场的马拉多纳,因刚愎自用而自刎乌江的项羽,因多疑而丧失良机的司马懿等等,为短所毁的他们,让人扼腕,也给人警醒。

但是仅仅扬长避短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取长补短。再来看一个寓言: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三个王子整天无事可做,互相挑剔,争吵不休,不管走到哪里,他们总是以己之长,道别人之短,最后,国王一怒之下,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国家,对他们说:“只要你们不改正自己错误,就永远不要回来见我!”

三个王子离开了王国。一路上,仍然争吵不休,每个人都说自己对,别人不对,最后,三个人只好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过了许多天,恰巧三个兄弟又在他们分手的地方相遇了。每个人胸前背后都挂着个袋子,见面之后,他们都询问对方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大王子说:“我背后的袋子装的是亲戚朋友的优点,胸前的袋子装的是别人的缺点,我从来不看背后的袋子,所以不知道亲戚朋友们的长处是什么?”

二王子说:“我把自己的优点装在一个袋子里挂在胸前,这样我可以时刻看到它们,而且也容易让别人看到。我把别人说我的缺点装在另一个袋子里,背在身后,我从来不看,也不想让别人看到,只希望他们看到我的优点。”

最小的王子说道:“我胸前的袋子装的是别人的优点和对我的恩德,我可以时时看到它们,当我看到别人的缺点时,都把它们放在背后的袋子里,而且我还在这个袋子的底部开了个小洞,以便把装在里面的缺点都一一扔掉。因此,我只带着别人的优点走路,觉得十分轻松愉快。”

大王子和二王子越走越觉得负担过重。他们想:三弟要比我们轻松得多,我们被一些无用的东西压得直不起腰来,难受极了!于是,他们也把袋子里装着别人的缺点都扔掉了,果然觉得异常的轻松。

三兄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去找国王请求原谅。看到自己的儿子转变了,国王十分高兴,他说:“太好了!我的孩子们,对别人要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对自己要多看缺点,并努力克服它,这样一来才能不断进步!”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总以为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多找出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少看别人的缺点,取长补短,学为己用。

“取长补短”这个原则可以用于合作、做人。“貌不惊人,才不压众”的人,社会上比比皆是。做人时可以取己之长,补己之短,也就是“一俊遮百丑”。比如用责任弥补能力的不足,“没有功劳有苦劳”。用正直弥补脾气之坏,用孝心弥补粗鲁之嫌等等。但更多时候则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的人往往有智者的风范。

歌德与席勒的友情是足以照彻欧洲文学史半边天空的传奇。年长成熟的歌德给了席勒安定的呵护,而年轻激越的席勒给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于是《浮士德》跃出水面,它的光焰穿过历史的黑暗点亮了今天的天空。倘若没有魏玛城中的相遇、相知、相辅相成,歌德也许仍限于琐杂的政务中,而席勒也许已在困窘的生活面前湮没无闻。无法想象,没有他们,19世纪的文化星空将会黯淡到何种地步。

微软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两个人的兴趣、个性相差迥异。与善于捕捉市场、为人高调的盖茨不同,艾伦更热衷于技术,十分低调。就这样一个“攻城略地”,一个“保障有力”,两个人珠联璧合,共同铸就了微软帝国的辉煌。

在你学习过程中,既要懂得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的道理,也要向别人学习,学会取长补短。就拿常见的偏科现象来说,偏科是热爱的标志,而热爱是使一个人出类拔萃的真正动力,所以偏科不见得是坏事。你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这一学科或这些学科成为你的优势科目,这是“扬长”。但你毕竟还要面临选拔性的考试,如果偏科非常严重,有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升学,那么进行适当的调整还是必要的。这时候你可以向同学学习,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大家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共同进步,以此“补短”。

总而言之,人贵自知,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长处,同时尽量避免短处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