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抱怨:在公司里如何辛苦,如何待遇不公,老板只看到你做错事的时候,看不到你取得成绩的时候,如何受委屈等。其实如果我们从正面思考的角度想,把这些磨炼当做前进的动力,我们辛勤地工作并不全为了薪水,从工作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也是另一种回报。
正面思考使我们在最坏的时候,能往好处想。一个进行正面思考的人,在他遇到挫折和挑战时,他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找出方法迎接正面的挑战。
反之,负面思考的人一遇到挫折,就会被负面情绪打败,而责怪自己、环境,最后选择退缩、放弃。
格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困难的出现,都有它的原因,同样也一定有它的结果。活人是不会被问题难死的,就像通往罗马的路一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去思考它、研究它,找到多种解决困难的办法。
一列火车在快速前行,车上有两位乘客在对弈,另一位中年人立在一旁观战。对弈的一方是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就在他正要认输时,站在过道的中年人说,还有一步棋可走。年轻人请这个人接着下,中年人接替了年轻人的位置后,他走出了一手高招,结果便改变了这盘棋的整个局势。很快他赢了这盘棋,而那个年轻人早在几分钟前便已认了输。
中年人下完棋后说:“虽说在下棋中并非总是还有一步可走,但是,在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而我的愿望仍然似乎可望而不可及时,我心中总是有种还是有一步棋可走的意念。”正是这种“还有一步可走”的积极思考,救了败局。
这个故事让人很振奋,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勇敢是力量,思考出转机。
正面思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个懂得正面思考的人,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总能保持愉悦的心情,甚至能化险为夷,为自己带来好运气。常常做正面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赢得生活和事业的成功。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活着就意味着思考。”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人生时时离不开思考,选择、判断、决策,都需要思考。思考让人成长,让人智慧,使人成功。
为什么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却碌碌无为?成功的机会无处不在,只是成功更青睐于善于思考的人。别人成功了,我们却没有,并不是别人运气好,而是他们善于思考,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观察,对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份思考。
卢瑟福是最早完成原子弹核裂变实验的英国物理学家。有一天晚上,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一名学生依然伏在实验台上,于是就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干什么呢?”学生回答:“也在工作。”卢瑟福接着问:“那么你早上也工作?”学生答:“是的,教授。”于是,卢瑟福批评道:“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不错,我们一直推崇勤奋学习、认真工作,但仅有学习与工作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巴尔扎克说:“一个会思考的人,才真是力量无边的人。”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存在能力强弱、成就大小等差别,主要就在于善不善于动脑筋思考。
故而不难理解,同样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别人看不出什么,而牛顿看了之后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样是炉子上的壶水开了,别人见不到什么,而瓦特见了之后就发明了蒸汽机。
牛顿曾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是由我的辛苦耐久的思考所致。”这话可以说明两点:一是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辛苦耐久的;二是只有辛苦耐久的思考,才能让人创造出非凡价值。所以思考应当需要专注,需要执着,需要持之以恒,应当成为一种习惯。
有些人认为,平时实在太忙,哪有时间思考?不可否认,有些人确实很忙,总是整天辛苦忙碌。但正因为忙得没有时间思考,所以常常忙而无效、忙而无功,造成不应有的辛苦、不必要的忙碌。
搜狐总裁张朝阳说:“会思考的人,总能掌握住问题并能够解决它,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思考,能发现机会,找到方法,减少失误。常思考,我们就会常有收获、常有进步。
1999年,盖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他作为微软公司的总裁,再也没有编写软件的时间了。但是无论多么忙,他每周总会抽两天时间,到一个宁静的地方待一待。
为什么呢?他说,面对繁重的工作和激烈竞争的IT市场,他作为管理者,他必须在专门的时间去思考,以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有些人之所以失败,就败在缺乏思考。他们对事情的考虑总是不成熟,只求做得快,成事快,结果却败事也快。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
其实,人与人之间,谁比谁聪明、谁比谁幸运并不是最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在于谁思考得多、思考得深、思考得对。灵光一闪的顿悟是一种思考,坐在那里默默沉思是一种思考。勤于思考下去,必有大的进步。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多思考。无论看到什么,都要多问为什么,把思考变成自己的习惯。把思考当成一种习惯,就会碰到任何一件事都要想一想。一件事情做好了,要想想有什么经验;做失败了,要想想为什么没做好?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有什么收获、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你若能习惯于思考,你就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眼前。
我们平时要敏于行,善于思。越是勤于思考,越会变得聪明,思维会更加准确、周密。当思考成为习惯,成功将随之而至。
人,常常会不自觉的陷入困惑、迷茫,不知道往哪儿走。很多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从来未有过的迷茫!
有人渴望智者的当头棒喝,有人渴望佛教的醍醐灌顶,有人渴望脱胎换骨,破茧重生。这些都不能够实现,人生需要不断的思考和觉醒!
英国19世纪着名史学家、文坛怪杰托马斯·卡莱尔说:“思想一旦觉悟,就不会再瞌睡。”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是意识的觉醒。一个人如果醒悟太迟,那么他所获得的不是成功而是悔恨。
我们该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吗?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东西,以及多少空有的口号?
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在一直过着颓废的生活?有多少人在空虚与无聊中苟且偷生?又有多少人走到了颓废的边缘,快要成为其中一员?
人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我们不能忍受无所事事,一旦无所事事,就会觉得空虚无聊,陷入可怕的死亡和虚无之中。生命太短暂,我们应当珍惜。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从他的觉醒开始的。一个人如果不能觉醒,他就不能称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觉醒带来改变,改变带来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活得很风光,很有尊严,有些人却平庸卑微,颜面不保,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切都取决于意识觉醒的程度。每个人都是一头“狮子”。只不过大多数人都在酣睡之中。
人类社会的进步无一不是在思考中诞生的,思考是人类灵魂觉醒的唯一途径,不善思考的人必定是没有前途的人。觉醒者的思想是从他思考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改变了。我们要在思考中修炼,在修炼中觉醒,在觉醒中成长。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活着为什么。像萧伯纳《英国佬的另一个岛》里“他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就是这样,感觉这样的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活着而不是活着以外的理由活着,然后顺其自然地死亡,我觉得真正意义上人生不该是这样的。
人活着,就得不断地思考,有思考才能有觉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即便是做错了,也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生之为何,才不会枉度人生。
很多时候,当我们反思过去,总会非常懊恼,自悔不该当初。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每一部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与价值。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或者每一次放弃每一个错过,都有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不曾用心经历便无所谓觉悟。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而不只在于生存。”对生命的价值,每个人的边际曲线都是一样的,只有不断地去思考与觉悟,才能增加生命的总价值。
不断地思考和觉醒,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活力;不断地跨越和成长,会让我们的思想充满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地觉醒和成长,是我们心智改善、思想成熟的一个永恒主题。
一个拥有觉悟的人,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生命本能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是可以后天培养造就的。这种力量是一笔精神财富,是可以有效利用的工具,是我们不断向前的助跑器。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之下,你一定需要思考自己的处境,调动你的所有觉悟,让它们把你带到更前方。一个人能从蒙昧的状态觉醒,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
——腾讯网友舍我其谁
攀比
当任何快乐的事情发生时,都应该去尽情地享受,不要停下来想:同别人可能会碰到的事情比较起来,自己的事情并不怎么叫人快乐。
——罗素《幸福之路》
有位求治的心理病患者,是国家公务员,本来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有一天,他接到高中同学的聚会电话。十多年未见,他带着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
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聚会结束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此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他想:当初那位同学考试总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我的薪水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车。他的同事安慰他说:“我们是坐办公室的,有钱咱也不买车。”但他却终日郁郁寡欢。在进行心理治疗之前,居然因为心病而卧床不起。
客观地说,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既然不平等,人与人的差距在攀比之间就显而易见了。看看别人,比比自己,往往就这样比出了怨恨,比出了愁闷,失去了自己本应有的好心情。
攀比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暂时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比较才有进步,有目标才会有努力,攀比是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奋发向上,这样的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但问题是,往往自己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之后,并不是开始好好学习和努力,而是不断地埋怨自己,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有的人会因此而造成情绪障碍,牢骚满腹,从而丧失了公平感,并且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也有的人因盲目攀比而使自己处于做白日梦的幻想状态,最终一事无成,从而产生挫败感。
攀比常常是物质上的,但它影响的却是人的身心健康。在现实当中,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存在攀比心理。那么,当盲目攀比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时该怎样做呢?
首先,不要总是将自己与物质条件更好的人做比较,也不要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而过高要求自己,凡事要量力而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存在着各种差别,而物质上的差别则直接打开了人们攀比的空间。攀比心理和行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本身并无过错,问题在于攀比的指导思想、出发点和内容都是些什么。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也有令自己缺憾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重要的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盲目的攀比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用自己的弱势对比别人的强项,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其次,要对自己的理想进行调整,降低期望值,并且了解自己的弱点。这样对自己的付出能换来什么样的享受就能做到心理平衡了。面对现实通过努力能实现的决不气馁,没有条件的要等待时机,这样遇到挫折也就能保持平衡的心态。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发展兴趣,放松身心,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或在极度疲劳时给自己放个长假,或者干脆换一个工作。同时,还要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学会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
当感到巨大心理压力和出现悲伤、愤怒、怨恨等情绪时,要勇于向亲朋好友倾诉,以消除不良情绪。除此之外,如果压力已经相当大,出现了神经衰弱或焦虑症的症状,如持续的睡眠障碍、情绪紧张、心悸等,而且感觉自我无法进行调节时,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目前的社会文化中,父母溺爱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现象比较严重,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地满足。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父母也能够为孩子提供了攀比的物质基础。儿童的这种攀比心理如果伴随着成长滋生下去,便会引发孩子的自卑感、虚荣心等多种不良心理出现,既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又会影响学习。对于幼儿和中小学生的不良攀比行为,家长和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纠正,从小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可以说,在今天我们生活的中小学校园里,青少年之间的盲目攀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青少年,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攀比已经深深地渗透于我们青少年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学业和行为,攀比将直接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其实,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应该知道父母的艰辛,也应该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对“超前消费”式的盲目攀比坚决说“不”,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掌握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
当然,攀比有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盲目与高标准相比的不良一面,也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的与他人比较的良性一面。如果青少年能够养成良性的攀比心理,就能让自己奋发,就会出现与同学互相竞争、你追我赶、不甘示弱的局面,这将构成校园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比如,在学习上,我们敢于同“尖子生”比,为了能够赶超他人,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脚踏实地付诸行动;在品德上,我们把标兵、模范作为自己做人的楷模,比做人的’本领、比对集体的奉献、比各自的理想,在与同学的良性攀比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根本上讲,这种攀比体现了现代人所追求的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积极进取心态。
青少年朋友,良性攀比心理是我们积极成长的催化剂,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正因为如此,有专家指出,青少年攀比心理既需要养成、激发,也需要消解和控制,从而把攀比引向积极向上、追求内在精神的正确轨道上去。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这样做。
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并不少,而仅仅因为欲望太多就使得自己不满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一切。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而盲目攀比却让我们的心灵失去平衡。
——新浪网友巴黎铁塔
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