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14946200000033

第33章 幸福是一份简单快乐(1)

心灵

意志,作为一种主导力量,主要在于顺着愿望,追求较远的目标,即使涉及的行动要引起痛苦,并且受到不合适的但较近的愿望与冲动的诱惑。

——罗素《生长的原理》

如果你生活的酒杯里盛满了躁动的成分,那么,你就不能再为任何事情、任何人留有余地,你便不会欣赏到生活中的许多微妙而美好的部分。

人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越来越复杂,但生活其实十分简单。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响而痛苦抉择,便会懂得生命的简单快乐。可是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抉择。人生的抉择是最困难的,也是最简单的,困难在于你总是把抉择当做抉择;简单在于你别去考虑抉择问题,而应该遵循生命自然的方式。

大凡简洁而执着的人常有充实的人生。一个人若时常追求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苦难则没有尽头,不仅贪欲无度、烦恼缠身,而且日夜不宁、心无快乐。因为复杂往往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为奢侈极有可能断送美好的人生。

人的心灵就如同一片荒地一样,只有种上了庄稼才会有金灿灿的收获。修剪好自己的心灵,时时给我们的心灵后花园浇水施肥,让人生在任何风暴挫折之下,都能展示美丽的图景。

阳春三月,弟子们坐在智者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但智者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旷野的野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智者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智者听完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智者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杂草!”智者脸上还是那样的微微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智者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了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的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只有在杂草地里种庄稼这种方法获得了成功。他们围着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智者却已经仙逝了,那是智者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弟子无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智者用自己的行动向弟子证明要想去除杂草,就要给杂草生长的地方种上庄稼。而这个简单的道理让这些弟子明白:“当自己的心灵上长满杂草时,也需要给心灵种上庄稼。”

每每忙碌一天之后静下心来,对着自己的心灵时,常常会突然觉得自己很空虚、寂寞,不知道自己每天的争名夺利是为了什么,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很多很简单的问题都让我们都无法回答,我们的整颗心都充斥着本来对我们来说应当算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或许就像智者说的那样已经荒草丛生了,而此时的我们却往往在一觉醒来之后又将它忘得一干二净,又继续着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的争名夺利,从来没有给自己解答这些疑问,于是这些问题就像荒草一样,越长越高,直到长满了整颗心灵,于是我们没有了自己,空虚至极。

心灵的荒芜可以让一个人的意志变得不堪一击,因为没有真正可以让心灵可以支撑的东西,比如爱,比如真理。人的心灵是一片纯净的土壤,给它不断地施肥,增加养分,它就会越来越丰裕。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

德山禅师在尚未得道之时曾跟着龙潭大师学习,日复一日的诵经苦读让德山有些忍耐不住,一天,他跑来问师父:“我就是师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鸡,真希望师父能从外面尽快地啄破蛋壳,让我早日破壳而出啊!”

龙潭笑着说:“被别人啄破蛋壳而出的小鸡,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母鸡的羽翼只能提供让小鸡成熟和有破壳力的环境,你突破不了自我,最后只能胎死腹中。不要指望师父能给你什么帮助。”

德山听后,满脸迷惑,还想开口说些什么,龙潭说:“天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休息了。”德山撩开门帘走出去时,看到外面非常黑,就说:“师父,天太黑了。”龙潭便给了他一支点燃的蜡烛,他刚接过来,龙潭就把蜡烛熄灭,并对德山说:“如果你心头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其照亮啊!即使我不把蜡烛吹灭,说不定哪阵风也要将其吹灭啊!只有点亮心灯一盏,天地自然成了一片光明。”

德山听后,如醍醐灌顶,后来果然青出于蓝,成了一代大师。

每一个人在世俗社会中熏染得久了,就会越来越世故。心灵的泉水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干涸。因此,那些能够保持自己本真天性的人往往会拥有别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雨果说:“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中的每一次沧海桑田,每一次悲欢离合,都需要我们用心慢慢地去体会、去感悟。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在自己眼前出现的一切都是灿烂的阳光、晶莹的露珠、五彩缤纷的落英和随风飘散的白云,一切都那么惬意和甜美。无论生活有多么的清苦和艰辛,都能感受到天堂般的快乐。心若冷了,眼中充斥的是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絮般的凄凉,再炽热的烈火也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的温暖。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生命的节奏就像奔涌的河流一般,有急有缓,既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舒缓从容,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烈紧迫。一张一弛,生活之道也。哪能一味地急迫,一味地悠忽?一味地急迫,生命就显得狭窄了;一味地悠忽,生命就显得虚无了。急缓相当,张弛有度,这原本就是大自然真正的面目。

《周易》第六十四卦“未济卦”中说:“濡其尾,亦不知极也。”这里讲的是有个小狐狸渡河,快要到达彼岸的时候,湿了尾巴。这不是一次完美的渡河,就如难有完美的人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道理虽然浅显,可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时,却又总感到懊恼、烦躁。

这是北方的农家小院,缺水。几个淘气的孩子把院子里一缸水搅得浑浑浊浊的,那是接的雨水,用来洗衣服的。她也是个孩子,当她听到声音跑出来时,那几个淘气包早跑得没踪影了,气得她直跺脚。

奶奶看她被几缸水弄得心神不宁,就安慰她:“你的心怎么比水缸的水还容易混乱?那些恶作剧的孩子,你越在乎,他们就越高兴,如果不理他们,时间一长,他们就觉得没什么好玩了。不要管水,水,最后会变清的。”

她听了奶奶的话,不再理会恶作剧的孩子。他们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水,也自然地澄清了。

心若静下来了,世间的一切烦恼与无奈也都会烟消云散。一切顺其自然,生活反而会很惬意。太在意一些东西只能徒增烦恼。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反倒使人清醒、催人奋进,这是好事。没有皱纹的祖母最可怕,没有遗憾的过去无法链接人生。

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渴望,因此人类一直在追求中进步。其实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人生。正如清朝诗人顾嗣协所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面对这个世界,我们一开始总想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世界,让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存在、发展,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远非人力所能达到的事情,可我们还可以适应这个世界,顺其自然,不也照样能让自己感受到生存的快乐吗?

艰难险阻是人生对我们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我们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秋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坚持反问自己,是不是做事太过于执着和勉强了,然后以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来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将不再疲惫。

强扭的瓜是不会甜的,顺自然之性才能获得幸福。

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都能拥有平常心,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就如孔子所赞美的,不是个圣人,也是个贤人。只要我们努力,是能够以平常心去对待纷杂的世事和漫长的人生的,至少也能够做到以平常心跨越人生的障碍。与其说平常心是一种心态,不如说是一种静美的人生哲学。一切大智慧、一切摆脱烦恼的途径原本不在大风大浪中,也不在沧桑变迁中,只在日常生活里。

人往往在人群中容易迷失自己,太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认不清自己,古有“画地为牢”,以示惩戒,然而,今人每每画地为牢,捆锁的不是别人,往往就是自己。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内心死死地囚禁,为金钱、为权势、为爱情,不断地用欲求的枷锁捆绑着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快乐的权利尽数消磨。只有学会放下才能快乐和自在,但这又谈何容易。世上的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名缰利锁缠绕着我们的身心,使我们陷入世俗红尘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从前,卫国有一群演戏的艺人,因为遇上年岁饥荒,便到他乡卖艺求生。

他们在路上经过一座山,据说这座山里有许多恶鬼,还有吃人的罗刹。夜里山中风大天冷,大家燃起火,在火旁边睡了。半夜里,有一个人实在感觉寒冷,就起来穿上演戏用的罗刹服,对着火坐着。

同伴中的一个人从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旁边坐着一个罗刹,顾不上仔细看清楚,爬起来就跑。这一下惊动了所有的伙伴,大家一起亡命奔逃起来。那位穿着罗刹服的人一惊,也跟着大家狂奔,前面逃跑的人以为罗刹要来害人,更加恐惧惊慌。大伙不顾一切拼命逃生,有的跳进河里沟里,有的摔伤胳膊跌伤腿,疲惫至极。

到了天亮,大伙才看清楚后面追的原来是同伴。

名利是绳,欲望是牢,我们团团转,转来转去结果沾惹了一身的烦恼,这如何才能自在呢?恐怕唯有斩断才能自在。

想想我们自己,其实也是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像老牛一样围着树干团团转,总解脱不了。我们的处境又比老牛好到哪儿去呢?

有时候,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并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名利、欲望、奢求就如同“罗刹”一般,始终诱引着人去想它。为了钱、为了权、为了欲、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东西南北团团转。明知道它是可怕的,却又忍不住去注意它。当你惹它注意时,你已经无法摆脱它了。

有些人目前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目标,自己总是在生活中追寻着什么,而没有落实到生活本身,把人生的道理想得越复杂,生活反而会越复杂,心牢便一重又一重的不能开解。如此,不免常常感到内心空虚得发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建立“务实不务虚”的生活态度,“活在当下”,不如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地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得功名利禄便得,不得也无所谓,必要的时候放下,这才是最现实且可行的办法。

何必为途中的磕磕绊绊耿耿于怀,放下过重的期望,凡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其自然地享受征途中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平实实地处世,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的人不会被自己的心绪所困,却也在平平淡淡中体味了生活的意义。

每天早上醒来时我们可以问自己:“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这样,我们会让自己选择心情愉快。试着让自己快快乐乐地活着。当有坏事发生时,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当有人跑到我面前诉苦或抱怨,我们可以选择接受他们的抱怨,也可以选择指出事情的正面。

人生就是选择的过程。每一种处境面临一个选择,你选择如何面对各种处境,你选择别人的态度如何影响你的情绪,你选择心情舒畅还是糟糕透顶,归根结底,你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黄彦曾被确诊患上中期乳腺癌,需要尽快做手术。手术前期,她依然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她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起床,做做关节活动,上午收拾房间,中午照常喝着午茶——那种加奶的红茶,傍晚插插花,睡前认真写日志。所不同的就是,每天下午三点半的时候要接受医院规定的检查。对于来检查的医生,她总是微笑接待,让他们感到轻松无比,尽管检查的时候,她感觉十分不舒服。

直到手术麻醉之前,她仍然对主治医师说:“王大夫,别忘了明天要请我吃炸酱面的,你可别赖账啊!”直叫王医生哭笑不得。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两个月后的一天,朋友来探望她,她竟然马上忘记疼痛,要让朋友看她新养的一盆花。

等到她出院时,她与医科室一半的人都交上了朋友,包括那些病友。现实中,大部分终日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受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心态存在着某种缺陷,对生活的认识有偏差。

古代,一位官员被革职遣返,他心中苦闷无处排解,便来到一位智者的住所。

智者静静地听完了官员的倾诉,将他带入自己的房中。智者看着房中桌上放着一瓶水,微笑着对官员说:“你看这瓶水,它已经放置在这里许久了,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何故吗?”

官员思索了良久,仿佛要将水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地说道:“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

智者点了点头,说道:“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挥之不去,那就索性记住它好了。就像瓶中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

官员恍然大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观水自照,可知自身得失。人生在世,若能时刻自省,还有什么痛苦烦恼是不能排遣、摆脱的呢?水性是至洁的,表面藏垢纳污,实质却水净沙明,至净至刚,不为外物所染。若能时常自省,使心如水,那么,品德便会如川流般不息,普及一切生物,流几百丈山涧而不惧。

观水学做人,若现在的我们时常自省,便能和光同尘,愈深邃愈安静;便能至柔而有骨,执着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时常自省,便能激浊扬清,义无反顾;时常自省,便能灵活处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因机而动,生机无限;时常自省,便能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时常自省,便能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说的正是自省啊!没有自省的态度,即使铜镜、史镜、人镜摆在面前,也是视而不见,视若无睹,何谈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