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14946200000010

第10章 幸福是一生适度追求(2)

其二,家庭的重要性。说句真话,你永远不可能完全弄清楚你应该对亲人尤其是你的父母尽多少义务,或许只有忘恩负义、不忠不孝的痛苦才会对你有所启发。你不可能知道——除非当你也为人父母时——你的亲人们对你是多么的牵肠挂肚。但如果你现在还对此没有半点概念的话,你就不配做父亲或母亲。

其三,你行事的动机还和你的生活环境、社交圈子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你能够塑造一个非常高尚的品格。我知道你们这个年龄的人很难察觉到,如果你们愿意,在你们的能力范围内,能够给你周围的人带来多少快乐?

这里,我再提醒你们注意老年朋友们给与你们的建议和指导。

其四,你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你生在这个国家,活在这个时代。

亲爱的朋友们,现在是你们决定能否肩负起这个艰巨任务的时候了。我们的国家拥有最伟大的民族,它能不能成为最美好的国家就看你们的了。每个国家都是由个人组成的,你们也在其中;其实你们每天都应该鼓励自己:“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创造一个称职的政府,使得全体人民满意,我们应该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使人民身心健康,衣食不愁,然后努力发掘人的主观力量,让全国人民都精力充沛、奋发向上、无忧无虑。”

在行事的动机中还应该有一条,那就是集中精力在一段时期内干好某一件事情。做事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你注定要成为这个国家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你被赋予了超人的本领去得到快乐,你是父母和子女间、兄弟姐妹间以及亲朋好友间、左邻右舍间愉快的纽带。

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在寻找幸福道路上终究免不了要犯错误的,如果不遵照规则就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些规则将引导人们走向光明,如果年轻人不最大限度地严格按照这些规则行事,而是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即使他们以前受到过老天爷的恩赐,也是十分错误的。

有很多青年以为快乐来自于财富,所以财富是他们昼夜学习和做事的目标。

他们倒不是以为钱财本身有什么内在的价值,钱财只是一种手段,用来保证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快乐。然而为了快乐而追求金钱,久而久之,特别是当他们志得意满时,他们就会忘了自己的初衷,变成为了金钱而追求金钱,拥有家财万贯成了他们做事的首要目的。

所以,这就演变成了一种对世俗的快乐和名利的追求,陷得越深,我们原有的个性失掉的就越多,对所追求的东西就越是迷恋,再也不会为了其他目的而振奋。

青年朋友们,如果你的人生目标不仅是追求个人幸福,而要使你的父母、朋友和邻居以及周围的人都得到幸福的话,你会成就很多事情,这一点不会错,你会得到很多。

但是设想如果一个年轻人真的如上所述的那样,在追求个人幸福时也为别人带来幸福,那么,他要首先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更加高贵的人,怎样使自己人性的尊严得到提升,怎样使自己脱颖而出,超凡脱俗?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一个人才可以谈纯洁高尚的理想,去追求自己的学业、事业、幸福和愉悦。当我们把为人类造福当成自己追求的目标时,我们便达到了人性的最高境界。

因此,做事一定要有目的,理想一定要高远一些,这一点比预想的还要重要。

寺院住持定一方丈不摆资格不讲身份,经常和小和尚们一起四处奔波,念斋化缘。有一天,一个新来不久的小和尚不解地问定一法师:“师父劳苦功高,又年迈体弱,为什么还要与我们同甘共苦,一样劳作呢?”

“因为我有一个夙愿还没实现,”定一法师微笑着说,“从我当上方丈的那一天起,我就立志,在有生之年,把咱们的寺院扩大一倍的规模。现在这一心愿还没有完全实现,我哪能懈怠半分呢?”

两年之后,寺院的规模真的扩大了一倍,定一法师也更加苍老了,已近垂暮之年。可是,他每天青灯长卷,深夜不眠,忙着翻译一部泊来的经文。有几个徒弟看不下去了,担心方丈的身体,一同向老法师请愿,请求他保重贵体,注意休息。

感动欣慰之余,定一法师语气凝重地对徒儿们说:“我尚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部经文详尽翻译、付印发行,以荫泽后人,弘扬我法。生命有限,心愿无垠啊!”徒弟们听后,对师父的关切里,又平添几分钦佩。

不知挺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定一法师的译着终于完成了。刊行面世的那天,老法师在自己的禅房里含笑圆寂。

其实,人生就应该这样。无论你是谁,身在何处,有什么样的信念、追求和热望,都应该像老方丈那样,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梦想找到落脚的地方。

其实,人生就应该这样。无论你是谁,身在何处,有什么样的信念、追求和热望,都应该像老方丈那样,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梦想找到落脚的地方。

如果我们每天发一个下面这样的、小小的誓言,我们的思想就会更加健康,我们的心灵就会更加快乐。

多一些笑脸,少一些愁苦,不要让坏的心情和糟糕的事件影响我们的一天。

多一些爱,少一些恨,因为爱意味着生命,恨则是毒死心灵的慢性毒药。

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尊敬,少一些憎恶。

让我们的头脑更多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不要让它被偏见所蒙蔽。

用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必须完成的工作,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少一些满足感。

如果必须放弃,我们应该用一种更为愉快的心态去放弃;对自己所做的善事,少期待一些别人的表扬。

对与我们交往的人,少发一些脾气,多一些理解。

让自己的身体多一些活力,不要因为忽视和放纵毁坏自己的身体。

对别人所犯下的错误多一些原谅,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少一些原谅。

对自己的心灵多一些诚实,少一些愚弄自我的虚伪。

对邻人的志趣和事情敞开自己的心灵,少一些关注个人的事情。

少一些堕落,少走一些老路,多给自己一些惊喜。

更加严肃地对待我们的信仰,把它看成一种生活方式,不要把它看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忠诚,向着我们的理想每天前进一小步。

崇高、远大的理想,是人生强大的精神支柱,有了这样的理想,茫茫人生路,才会有光明的前途,人生之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扬帆远航。

——网易网友倾听雨落

当下

只注视着未来,认为今天的全部意义只在于它将产生的结果,这是一种有害的习惯。没有局部性的价值,也就没有所谓的整体性的价值。

——罗素《幸福之路》

有人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走向死亡,其实,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悲观,“走向”是一个生命的经历,最起码我们没有立即死亡。我们从出生到死亡,要过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旅程,如何去把握这段旅程,在即将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没有后悔,那就没有虚度,那就不枉到这世上走一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们拥有过律动的生命,见过彩虹,经历过风雨,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去惧怕死亡。

一位中年人和一位年轻人都不幸身患绝症,他们住在同一间病房。中年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年轻人则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年轻人对自己即将终结的生命感到很沮丧,同时也不断抱怨老天对他的不公平。尽管他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几乎倾家荡产,累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但他还是对父母充满了怨恨、指责,抱怨他们没有给他好的身体,也没有挣很多的钱给他治病。每次来探望他的时候,他的父母听到的都是对他们的愤恨,老人家只能默默流泪。

而另一位中年人则表现得很平静,每次对前来探望他的家人、朋友都非常平和,经常还谈笑风生,非常幽默,根本看不出一丝悲凉。一次,年轻人的父母在受完儿子的责骂走后,中年人终于忍不住地对年轻人说:“你死了,不仅是对你父母的解脱,也是对你自己的解脱。”年轻人很愤恨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中年人平静地解释道:“你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丝毫没有怜惜你的父母,他们是在承受着你的折磨;而你自己在折磨他人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了,你却还是没有看到美好的东西,难道你这就是在珍惜生命吗?”

托马斯曼说:“死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用几个贫乏的、煞有介事的字说出来的……死亡是一种幸福,是非常深邃的幸福……是在痛苦不堪的徘徊踟蹰后踏上归途,是严重错误的纠正,是从难以忍受的枷锁桎梏中得到解放。”

有生便有死,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自己恐吓自己,自己折磨自己,意志消沉,笑对人生,笑对死亡,这才是我们珍惜生命的重要法则。

学僧道岫眼看同参中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既不幽默,又不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实在没有资格学禅,便决定做个行脚的苦行僧。临走时道岫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禅师说:“师父!弟子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领悟都没有,实在辜负您的慈悲。看来我不是学禅的材料,今天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他乡。”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去别的地方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说:“同参的道友一个个都已回归根源,而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但就是因缘不合。现在,在我的内心深处已生出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说:“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说:“师父!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类似小麻雀看见大鹏鸟时那样的羞愧之情。”

广圄禅师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样的算大?怎么样的算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能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那它能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大鹏鸟虽然一展翅就能飞越几百里,但它却无法飞越生死;而一个人却可以借助思考和反省,参透生死之道,并获得解脱。

生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去认识生命,参悟生命,珍惜生命,便能放下生死。弗洛伊德说:“我们当然有着思想准备,把死亡看做是生命的必然归宿,从而同意这样的说法:每个人都欠大自然一笔账,人人都得还清账——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的,无法避免的。”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死以何惧呢?

莫泊桑谈道:“生活就像一个山坡。眼望着坡顶往上爬,心里会觉得很高兴,但登上峰顶,马上就会发现,下坡路就在眼前,路走完了,死亡也就来了。

上坡很慢,但下坡却很快。”或许生命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我们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珍惜每一寸光阴,不要去担心死亡,凡事平常心待之,我们能生活得更加充实而快乐。

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人要懂得感恩,也要懂得知足,生死便能泰然处之。

生命说长也长,说短也短,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个人能来这世上走一遭不容易,光阴在眨眼间流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可以说,百年的时间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时间珍贵,生命无常,人生在世要以安身立命为本,好好活着,让生命有价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吟得好,但安身乃长久之事,立命乃生活之本,我们应该知晓这生活的真谛,着眼当下,把握现在,生命便可以充满流光溢彩。

宋代汾阳有善昭禅师,得佛法奥义,修行真挚涅盘,他曾自我揶揄:“我不过是一个混日子的粥饭僧。传佛心宗,并非我的职责。”当时许多僧众、官员前后八请,求他出来讲法开示,他都坚卧草庵,不肯出山。

那时得道高僧皆喜游历,四处看繁华事态,寻觅优雅风景,但善昭禅师却很少出行,时人批评他缺少禅者的潇洒与韵味。善昭禅师却严肃地说:“自古以来,祖师大德行脚云游,是因为圣心未通,道业未成,所以驱驰丛林,以求抉择,而不是为了游览山水,观风望景。”

在善昭禅师看来,自己的几尺草庵便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什么繁华事态,什么优雅风景,只要自己过得悠然自在,静心修道,足不出户,照样能够参悟天地之理。即使是游历,也不是为了游览山水,观望风景,而是以大自然为安身所在,参悟道之所在啊!这种佳人不睦繁华之心,如泥中青莲,清新人脾,真是令人折服。

世间一切繁华的真相其实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有繁荣必然有颓废,有真必有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欲望是无限膨胀的,要懂得去控制,有得必有失,有来必有回,有好必有坏,生活中似乎有太多的俗事困扰着我们,但是,安身立命,知足便是福。让我们放松心情,你便会发现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中,还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去放飞烦恼,享有安静的心灵的天空。

一个人要懂得如何去调节自己的心态,而不是等着世界来给你一片静心的天地,这是一种探索生活的积极态度。自己不过是浮游一粒罢了,世界那么大,不可能凡事都将就自己,学着如何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有意义,那是需要自己去积极寻求答案的——无论自己处于什么地位,过哪种生活,只要内心清净、安谧就可以过得幸福。

百年不过就是一场大梦,时光荏苒,怎么经得住我们去蹉跎?放眼当下,人更应该珍惜现在,排除烦恼,放松自己,学会让自己的身心呼吸新鲜空气。别去想那些“未来要挣多少钱”、“将来要多奢侈的生活”,记住金钱虽然是生命的次级需求,但无奈不是生命本身的需求,金钱不是自己的立命之地,被金钱多毁灭的生命是无数的。

孔子说过“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的说辞,同样,我们现在不至于住不好或吃不饱,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思考自己要如何立命,这才是人生之价值,快乐之源泉。谁知道将来是什么情况呢?人甚至连下一秒钟要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知道,那我们还去空想什么呢?现在过得好,活出了真正的自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何必强迫自己非要把未来建设得如何辉煌呢?认真享受人生沿路的风景,这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瞿秋白说:“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人生总是那么短暂,有时候心怀梦想,想要按照计划去实行,可是似乎计划还没有定完,一段青春岁月悄然而逝了,不知不觉,人生已经到了暮年,走向了人生的尽头。生命易逝,这世界上最宝贵的莫过于时间,你无法拿金钱去衡量和买卖,是只损失而不增加的东西,我们无法左右时间的前进与倒退,我们要利用好每一天的分分秒秒,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每天,都有无数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消失在茫茫夜空当中。我们是应该哀叹、漠视,还是反思、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