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59

第59章 邓稼先:《万有文库》给了他一个全新的世界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试验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6岁上了小学,他喜欢的是数学等自然学科。家里的大量藏书给他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条件。他最爱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了,这套几百本的百科全书,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放了学就一头钻进书房。从这套书里,他学会了许多知识,并立志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邓稼先出生在书香门第,他从小就活泼好动。他滑冰滑得飞快,棋也下得好。他玩得最绝的是“抖空竹”,可以把空竹抖得像蝴蝶一样上下翻飞。

邓家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裕,但邓稼先没有什么少爷脾气,跟保姆和黄包车夫的关系很好。有一次,他把家里的香烟拿出来送给车夫老岳抽,求他陪自己下棋。老岳说:“我可以陪你玩一两盘,但你不能随便拿家里的东西,养成坏习惯可不行。”劳动人民的朴实品质在邓稼先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邓稼先5岁时,父亲给他请了私塾先生,教他背诵《诗经》《论语》,可是他对这些实在没有兴趣。6岁上了小学,他喜欢的是数学等自然学科。家里的大量藏书给他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条件。他最爱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了,这套几百本的百科全书,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放了学就一头钻进书房。从这套书里,他学会了许多知识,并立志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他十几岁的时候,正赶上日本兵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他的家乡也经常遭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有的人被炸死了,很多人被迫离开家乡,四处逃难。邓稼先一家也都在惶惶不安中过日子。看到祖国饱受凌辱,年幼的邓稼先有着一腔忧国之心。一次飞机轰炸后,他看着满地狼藉,对母亲说:

“妈妈,这些飞机真可恶,为什么不打他们呢?”

母亲叹口气说:“孩子,我们国家贫穷落后,没有人家强大呀。”

邓稼先坚定地说:“我长大了一定要为国家出力,也让中国强大起来。”

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孩子,那你就好好地学习吧,学好了才能报效祖国。”

日本人在中国的侵略暴行,激起邓稼先的强烈愤恨。当时日本宪兵队驻扎在府右街,中国人路过那里就得向日本人鞠躬。邓稼先气坏了,他上学放学宁愿绕很远的路,也不给日本人行礼。有一次,日本人召开大会,给每个学生发了一面小太阳旗,让同学摇旗欢呼。邓稼先悄悄把旗撕了扔掉,不料被一个日伪警察看见,告到了学校。校方本来对日本人就反感,就说没有这回事,搪塞过去了。

考大学时,邓稼先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物理系。当有人问他为何选这个专业时,邓稼先说:“我们国家被人欺辱,都是因为科学不发达,如果科学上去了,国家就会强大起来,到那时再也没有人敢欺辱我们了。”

抱着科学救国的想法,他进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于早年接触的《万有文库》,他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同时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因为那都是前人的成果,后人只有不断超越,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样一想,他感到重任在肩。

1948年毕业后,年仅24岁的邓嫁先赴美留学,在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攻读物理学,进入刚刚起步的原子弹研究领域。他26岁获得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当时,有位朋友劝他说:

“你毕业后就留在美国吧,这里试验条件好,对你的事业非常有利。”

邓稼先却说:“虽然这里对个人的发展有利,但是我们的国家更需要人才啊。”

于是,邓稼先谢绝了朋友为他安排好的工作。就在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冲破美国政府设置的重重阻碍回到了祖国。

1958年8月,钱三强推荐邓稼先去参加原子弹的研制,邓稼先十分高兴。这是一项非常保密的工作,甚至不能告诉家里人真实的情况。邓稼先自觉地遵守保密纪律,他回到家里后对妻子说:“以后,家里的事,我可能无法帮助你管了。”

“怎么了?”正在做饭的妻子有些吃惊。

“我要调动工作,去干一件大事,”邓稼先拉着妻子的手说,“这是值得我投入一生的精力去干的一件事,干好它,这一生就没有白活,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妻子看着他一脸郑重的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也就不再多问了。当时出于保密的需要,参加研制工作的人不能再公开露面,不能再发表文章,从此他就告别了国内外一切社交活动,来到大西北,默默无闻地投入到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中。

原子弹理论设计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成败。邓稼先带领大家进行理论设计,当时没有先进的计算机,他们常常夜以继日地计算,算出结果来,又反复验算了8次,还不放心,再请著名的科学家论证,证明数据完全可信,他才放下心来。当时正值全国************时期,大家都吃不饱,而邓稼先和同事们常要夜里加班,那就更是饿得难受了,肚子咕咕作响,胃有时都会痉挛得难以忍受。于是邓稼先想出个办法鼓励大家说:

“我们冲一杯酱油开水喝吧。这可是生命的添加剂啊。”

大家都被邓稼先的乐观所鼓舞了,又振作起来。就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们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紧接着,邓稼先又接到了开始研制氢弹的新任务。而此时,“**********”的风暴已经席卷了全国,邓稼先所在的那个封闭的科研世界也透进了****的气息,一位同事停下了手中的活有些担忧地说:“现在处处人心惶惶的,我们怎么办呢?”

邓稼先坚定地说:“不管外面怎样,我们现在一定要争分夺秒,要抢先。”

在他的鼓励下,他们加班加点,有时在机房里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困了就睡在机房的地板上。1967年7月,也就是在原子弹爆炸两年零八个月之后,中国第一颗氢弹又试爆成功了。国外的专家对中国闪电般的进步,感到震惊不已。因为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爆炸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而美国足足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

1971年,邓稼先的一位老朋友回国访问。他们过去曾一起读书一起留学。见面后老朋友拉着邓稼先的手惋惜地说:“以你的才华,如果当时留在国外,现在早已扬名世界了。”

邓稼先拍拍老朋友的肩膀说:“我不后悔,虽然我只能默默无闻地从事艰苦的工作,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邓稼先的一生与我国核事业紧密相连,在我国已经进行的32次核实验中,由他现场指挥的就有15次。每一次重大的实验,每一次里程碑式的实验成功,都有他的参与。他牺牲了个人的利益,为我国的核弹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邓稼先生前,一直保存着那套《万有文库》,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套书很有纪念价值。

成功密码:

一本书给一个人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万有文库》不仅让邓稼先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邓稼先萌发了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念头。所以说,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