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57

第57章 杨振宁:《神秘的宇宙》让他梦想成真

杨振宁(1922—),安徽合肥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上课的时候,杨振宁喜欢看点课外书籍。有一次他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里面讲的是物理学的一些新现象和新理论,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他看得津津有味。回家以后就跟父母开玩笑说,物理学真有意思,我将来要拿诺贝尔奖。杨振宁自己也没想到,这个玩笑多年后竟然成真了。

杨振宁不满周岁的时候,父亲就去美国留学了,母亲悉心教育儿子,到6岁时,小振宁已经认识3000个字了。这时候,父亲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到厦门大学当数学教授,一家人随父亲到了厦门。在这以前,小振宁没有机会接触新式教育,父亲给他用大球、小球讲解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关系,教他英文字母ABCDE……还教一些算术问题。这些新奇的知识让他很兴奋。

一年多以后,父亲当了清华大学的教授,他们又住进了清华园,一住就是8年,这段生活是杨振宁记忆中最美丽、最幸福的时光。当时清华园里只有800多名学生,漂亮的清华园是同学们的天堂。

放学以后,他和小朋友在园里到处游玩,捉迷藏,做游戏。他们爬过园里的每一棵树,几乎研究过每一棵草。要是放学的路上碰到蝴蝶在前面飞、蚂蚁在地面搬家的重要事件,少不了又要好好研究一番。

杨振宁常和一群伙伴骑着自行车在清华园到处跑。为了显示各自的勇敢和车技,他们常常从气象台的坡顶上骑车冲下来,在一段没有栏杆、只用两片木板搭成的小桥上疾驰而过,风在耳边发出呼啸声,十分过瘾。

他7岁就进了小学三年级。一般孩子觉得念书是苦事,他则恰恰相反,他生来就有极强的好奇心,念书对他一点儿也不费劲。上课的时候,杨振宁喜欢看点课外书籍。有一次他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里面讲的是物理学的一些新现象和新理论,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他看得津津有味。回家以后就跟父母开玩笑说,物理学真有意思,我将来要拿诺贝尔奖。

杨振宁是家中的老大,他学习太棒了,是弟妹们崇拜的偶像。16岁那年,他随父母迁往昆明。后考入西南联大。进了大学以后,他开始读英文小说,如《悲惨世界》。他常常一面看,一面翻译出来,讲给弟妹们听。弟妹们听得聚精会神,而且上了瘾,每天吃完晚饭就吵着要他说书。可惜他有一个大毛病,他看得太快,这一段还没有讲完,他就跳到几页以后了。

1945年,杨振宁考上公费留美生赴美。23岁的杨振宁刚刚到达纽约,就去了哥伦比亚大学,但物理系的秘书竟然没有听说过他要寻找的那位导师。原来,那位享有盛誉的导师此时正因为参与制造原子弹而被美国政府藏了起来。杨振宁又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结果同样令他失望。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室里找到了仰慕已久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从此,著名的费米教授成了杨振宁的老师。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此时的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一心要打开神秘的宇宙,揭示更多深奥的物理现象。此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对于他来说已不再是玩笑,而是鞭策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其中在粒子物理学方面贡献最大。

杨振宁终于成功了,他赢得了世人的尊重。1957年,杨振宁梦想成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非常感谢那本《神秘的宇宙》,正是因为对那本书印象深刻,他才萌发了当科学家的念头。

成功密码:

小时候的杨振宁说要拿诺贝尔奖,这显然是一个玩笑,但这并不否认他对物理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杨振宁正是在兴趣加勤奋的基础上,才将童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