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14936700000040

第40章 一条道走到底

她说她只是卖茶的,也永远是个卖茶的。

1987年,她14岁,在湖南益阳一个名叫衡龙桥的小镇卖茶,1毛钱一杯。茶水盛放在一个个透明杯子里,上面盖块方方正正的小玻璃片遮挡灰尘。镇上的农贸市场人来人往,她的茶水小摊就设在市场旁边。因为她的茶杯比别人大一号,所以卖得最欢。没人清楚1毛钱一杯的茶水一天下来她究竟能有多少收成,大家看到的,只是她总在欢欢喜喜地忙碌着。

1990年,她17岁,原来的同行要么嫌卖茶收入太低而早早鸣金收兵,要么赚点钱赶紧转行另谋出路。唯有她,还在卖茶。只是,她不再在小镇上卖了,而把摊点搬到了益阳市里;不再卖最简单的从大茶壶里倒出的茶水了,改卖当地特有的“擂茶”。擂茶制作起来很麻烦,但也卖得上价,小杯3元,大杯5元。而不管大杯小杯,她的杯子又是比旁人的都要“胖”一圈。所以,她的小生意又是忙忙碌碌。

1993年,她20岁,仍在卖茶。不过卖的地点又变了,在省城长沙,摊点也变成了小店面。屋子中央摆一根雕茶几,客人进门,必泡上热乎乎的茶请你品尝。客人尽情享受后出门时,或多或少会掏钱再拎上一两袋茶叶。

不知我们中间有几人能把一杯茶水坚持卖十年之久?何况在如今风起云涌的商界,总是不时冒出各种各样快速致富的神话。但她做到了,长达十年的光阴中,她始终在茶叶与茶水间打滚。只是,她已经拥有37家茶庄,遍布于长沙、西安、深圳、上海等地。福建安溪、浙江杭州的茶商们一提起她的名字,莫不竖起大拇指。这是1997年,她24岁,正是一个女人最美丽而成熟的年龄;事业有成又天生丽质的她,甜美的笑容在一本知名财经刊物的封面上格外灿烂地绽放,在照片下面有行文字:我的成功没有秘诀,只不过是一条道走到底。

翻开那本杂志的第一页,就能读到有关她的详细报道。在文中的最末一段,她说了本文开头那一句:“我只是个卖茶的,也永远会是卖茶的。”接着她又说,“我一定会一条道走到底。若干年以后,你会发现本来习惯于喝咖啡的国度里,也会有洋溢着茶叶清香的茶庄出现,那也许就是我开的。”

她的名字叫盂乔波,我认识她是在2003年10月16日。仔细看了她递给我的名片,我发现那上面印有香港和新加坡的茶庄地址。她果真已经把茶庄开到大陆以外去了!面对我采访时的一连串发问,她旧话重提:成功没什么秘诀,仅仅需要一条道走到底。

一条道有多远?一个人能走多远?我们常常有许多这样的朋友,他们见异思迁得陇望蜀,总是在不停地改变自己人生的路线,结果个个两手空空,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些认定了一条路就走到底的人,可能刚上路时,他们并没有领略到比别人不同的风景,但当他们渐行渐远时,新的人生洞天就豁然向他们敞开了。

远处有风景,那些走到底的人才能置身于其中。人生的路,没有一条是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