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炼快乐
14923100000002

第2章 修炼态度——责任的快乐(1)

人生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

——贝尔纳多·科尔顿

态度是人们在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基本评价和行为取向。

态度决定一切,小到一件事情的做好与做坏,大到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待自我、家庭、工作、社会等所有的态度中,最根本的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如何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们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也是我们“自我认同”的确认形式。而“自我认同”一旦确立就意味着对“实现自我”的责任的承负,如果把人生看成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那么它也就是一个自我责任的实现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必须融入到社会关系中才有可能,而与自我实现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就构成了人生的责任链条,工作、家庭是这个责任链中最基本的责任内容。而其中工作责任的实现状况又决定着家庭责任的实现状况和自我成就的状况,因而,工作责任是我们人生价值的基石,也是我们修炼快乐的出发点。

修炼快乐不是追求一时一事的愉悦,而是要使我们的一生都生活在快乐之中。因而,修炼快乐,首先要修炼我们的态度,让我们认识、追求、实现、享受到责任与工作的快乐。

第一节责任由何而来

我是谁?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问、都曾问过的问题。当这个问题开始在脑海浮现时,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开始探寻身处人海中的“我”与芸芸众生有何区别?开始思索“我”该怎么做“我”?开始探寻“我”该去往何方?开始思考“我”应该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或职业?开始思考“我”在这个社会中可能有的地位和作用。当这些问题在我们心中有了基本答案时,我们也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而随着我们的追求而产生的一切行为及其后果,都源于我们自己的决定,我们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好处和坏处,于是责任随之而生。

我们的一生会有很多方面和层次的追求,而其中事业的追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事业要靠工作来实现,因此,工作责任成为了我们的基本责任,工作责任的实现状况制约着我们生活其他方面责任的实现状况。

一、“我是谁?”——一个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说:“自我认同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别人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认可的内在自信。”简单来说,自我认同就是对“我是谁”的回答,它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确立的与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是与自我相融合的需要、能力及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也就是说,自我认同是一个人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和与之相符的情感和行为取向,它清楚地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和特质,它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内在生活方式。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它是个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内在依据。

那么,自我认同是怎样产生的呢?人进入青年时代后,从童年不自觉的生活状态中逐渐挣脱出来,走向独立生活,开始追求在社会中独立并确定自我的地位,开始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会不断地考问“我是谁”这个简单而复杂的人生难题,开始思考“我该如何生活”,开始审视自己走过的道路。自己一直以来是如何生活的?自己的人生有哪些特征?应该从事怎样的事业或职业?这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将来的人生道路应该如何走?怎样的生活方式符合自己的个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每一个人都会经过的成长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我们可能通过读书或实际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其中有些东西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也会有些东西难以理解或令人反感。我们会对其反复抉择,不断摸索,其间我们会经历很多失败,当然也会有很多收获。就这样,我们在各种工作、生活方式、价值观中不断进行取舍,在头脑中组合和构想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逐渐产生了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的清晰描述,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我”,于是,我们的自我认同感也就建立起来了。

自我认同感一旦确立,就会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为我们的行动指明方向。自我认同感会一直引导着我们对生活、学习、工作等事物的态度和情绪,决定着我们对待自我、家庭、单位、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

修炼:

1.描绘一下自己不同年龄段(30岁以前、30~40岁、40~50岁、60岁以后)的生活愿景,你可以从经济收入、工作成就、社会地位、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写出具体的目标。

2.描述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与自己周围的人有着什么样的不同。

3.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取向上与周围的人有什么样的不同。

4.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着较为成熟的价值观,尝试描述出自己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5.你可以试着按“我是……的人”的格式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省略号中填的答案越多,你对自我的认识可能越全面。

6.你的为人处世和在生活、工作上的追求是否得到了家人、同事、领导、朋友等大多数人的赞同和鼓励?

二、你选择什么样的自我认同感

作为独立的自我个体,每一个人都必须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也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审视和评判,因而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就其社会价值而论,会有正面的自我认同感、负面的自我认同感和对抗型的自我认同感之分。

正面的自我认同感是指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自我认同感。它会使人采用受人赞许的生活方式,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社会服务,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创造被社会认可的价值,这对他本人来说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负面的自我认同感是指不被社会认可的,与主流价值观不相容的自我认同感。具有负面认同感的人企图过一种不被大众接受的,甚至是妨碍大众的生活,从事一些被社会所摒弃,对社会来说毫无意义的事情。在这些人群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有罪犯、酒精依赖者、精神病患者、问题青少年等,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对社会具有负面影响的事来。

第三种自我认同感我们称之为“对抗型的自我认同”。这种自我认同感不承认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当性,主张权力体制和一般大众都是错误的,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是正确的。持有对抗型自我认同感的人会与多数群体对抗,提倡一种新的价值观。他们一般是以宗教、政治、艺术的激进变革为目标的理想主义者和创造者,以及社会改革者。他们给自己少数派、非主流派的身份赋予积极、正面的价值,坚持自己的正当性和创造性,与社会多数派和权力体制进行激烈的对抗。

持有对抗型自我认同感的人与自己所属的集体、社会格格不入,无法适应主流价值观,并饱受这种不协调的矛盾冲突的心理折磨。当他们把这种不协调和矛盾冲突转换为一种能够坚持的自我信念、不被主流价值观同化的自豪感,他们就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当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精神支柱。

坚持对抗型自我认同感的人其行动力来源于对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权威的对抗心理,他们在与强大势力的抗衡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并从心理上的紧张感中获得了生活的激情,这一切都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原动力。

因此,当社会主流或权力当局对下施加压力时,持有正面自我认同感的人一般会顺从地接受,持有负面认同感的人也会勉强服从,而持有对抗型自我认同感的人则会进行强有力的抵制,他们从与强权对抗的紧张感中获得了生存的价值。

选择了什么样的自我认同感,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什么样的自我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因所受的正常教育和与主流社会相符的成长环境,会选择正面的自我认同感。

修炼:

1.检讨你在生活、工作、事业上追求的目标与你的父母和老师、同学、同事、领导、朋友、爱人等关系密切的人对你的期望的符合状况,与这些人一致的期望相符合的有多少?不符合的地方有多少?分析一下不符合地方的形成原因。

2.分析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都有什么特征?你的价值观与之相符的有多少?

3.分析为什么只有获得社会认可才能使自我价值得到真正的实现?

三、正面的自我认同感——责任由此而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我认同感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规范着我们的日常行为,使我们能保有自己的个性。同时,由于自我认同感对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的制约,它也决定着我们的社会角色,标示着我们的社会价值。

当我们不停探寻“我是谁”时,实际上是在寻找支持自身生活方式的精神支柱。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取向总是朝秦暮楚、游移不定就意味着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自我认同感。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生活就是希望能坚持和贯彻自我认同感,不被周围同化,也就是希望实现自我的独特价值,在社会中确立属于自己的特定位置。生活中,我们对这种“自我”非常执着,一旦确立了自我认同感,就很难做出背离自我认同感的行为,有时即使知道采取背离自我认同感的行为会更有利于自己,但我们仍然还是会选择那种更艰难的、与自我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为方式。这就是自我认同感的力量,也是每一个独立的自我独特的社会价值所在。

对于那些持有负面自我认同感的人,如果你想举出种种理由,譬如他们的行为不道德、对社会毫无意义等等,来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一定难以取得好的结果,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为社会和道德活着。“我是个被社会淘汰的人”——这是他们生活的支点,那些“不道德、对社会毫无意义”的说辞反倒成为了他们自我生活方式的支撑点。

对于那些持有对抗型自我认同感的人来说,他们的生存意义存在于与多数人群、社会权力持有者抗衡的过程中。因此,对他们来说,这种抗衡的对象是不可缺少的。一旦他们的主张得到承认,获得权力时,他们就会面临重大的心理危机,因为其自我存在的价值已不复存在。对他们来说,那些社会主流赞许的目光就预示着他们自我认同感的崩塌。

而持有正面自我认同感的人,他们永远是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规范下选择自我,他们追求的自我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与整个社会具有一致性。其自我价值的意义在于其符合社会主流利益的价值实现,他们所追求的是在主流社会中做得更好、更优秀。尽管每一个人都具有鲜明的自我个性与特质,但其自我认同感的根本价值是与社会的大方向一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一旦选择了正面的自我认同感,也就意味着责任的产生。因为正面的自我认同感本身就意味着对“自我”的认可与承负,这就是责任,自己对自己承负的责任。而要真正地承负起自我的责任,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与社会的法律、道德、价值观相符,主流社会所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正面的自我认同感天生地要求“自我”必须承负和完成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同时也是“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自我认同感的实现过程。人只有承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证明自我的存在价值,这是任何人在实现自我价值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责任,由此而来。

修炼:

1.确定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

2.分析比别人更优秀是不是自己追求的目标。

3.分析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还是迫于周围各种各样的压力确定的?每当想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和在实际中每日为此付出的辛劳自己的情绪是否愉悦?

4.分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要付出努力的程度及为此要承担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时是否会有心理压力?自己是否可以承受这些压力?

四、工作——践行责任的出发点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责任主要是通过工作来实现的。一般来说,当今社会的人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工作获得报酬,从而能够养家糊口,为赡养老人、子女教育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实现自己的家庭责任;通过工作实现自我认同的价值观,实现自我理想和抱负,完成自我实现的责任。毋庸置疑,工作是人们践行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

被林肯总统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的思想家爱默生认为:“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著名作家贝尔纳多·科尔顿也曾说:“人生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把握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是每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人都企望做到的。而掌控自己的人生,其本身就表现为责任,即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做出独立的,并会由此带来各种可能性后果的决定和行为,而这种由自身决定和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我们必须接受和承担的,这就是责任。对自我责任的认同感,我们可以称之为责任心或责任感。责任感的强弱体现在我们接受自我责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强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