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故事枕边书Ⅰ:打开孩子眼界的128个动物进化故事
14916500000022

第22章 消失的王者(5)

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之一。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有时,它也会开一次“斋”,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大熊猫没用固定巢穴,它们通常是边走边吃。喜欢单独活动,四处悠荡,走累了就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视觉较差,行动缓慢,但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并能泅渡湍急的河溪。

大熊猫长期生活在中国西部的高山深谷稠密的竹林丛中,过着神秘的“隐士”生活,而且还常常做一些令人捧腹的傻事——喝水喝到醉倒。原来,大熊猫在喝水的时候,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还以为又来了一个同伴跟它抢水喝,于是就拼命地喝起来。喝着喝着,自己就被胀得昏昏沉沉的,就像喝醉酒一样,是不是傻的可爱呢?

尽管大熊猫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但是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为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害生畏。

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尽管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它目前已处于一种濒危状态。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当然,大熊猫要继续生存下去,还必须有人类的真诚爱护和精心管理。

剑齿虎:一百万年霸主的灭绝

清晨,森林很安静,阳光轻柔地透过枝叶洒入林中,动物们大部分都刚从睡梦中醒来,一切显得那样平和。但这平静随着一阵巨大的啸声而被打破,森林渐渐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动物们都停止了脚步,大家都知道这啸声的来源凶猛无比,力大无穷。保护自己的惟一方法就是逃走,于是,大家聚到一起拼命地奔逃。它,巨大啸声的发出者,就是世界上极为凶猛的食肉动物——剑齿虎。

剑齿虎经常被误认为是长着獠牙的狮子,其实两者大不相同。剑齿虎的体重是现代狮子的两倍。它的后腿和尾巴非常短小,更像是一只体格健壮的灰熊。

剑齿虎笨重身躯表明,它是个孤独的伏击杀手。剑齿虎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的一对獠牙,它是如何利用它们捕杀猎物的,对此,人们却知之甚少。

一百多万年来,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剑齿虎却突然不得不面对灭绝的危险。拉布里亚沥青坑的化石显示,那场灾难威胁到了许多物种。许多动物都和剑齿虎一样遭到了灭顶之灾。

在冰河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森林,而且气候比现在还要寒冷、潮湿。当时索诺拉沙漠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被松树、桧树和橡树覆盖的森林。那时,松树林和橡树林正逐渐消失,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所以,从那时候起,美国西南部以及加州南部就变得越来越热,气候也越来越干燥,原来的植被逐渐被沙漠植被所取代。

气候变化后,北美羚羊、野牛为什么能够留下来?植物的变化是否与剑齿虎等食肉动物的灭绝有关呢?

在北美,虽然这里的长毛象、乳齿象还有马都消失了。但是其他动物,例如北美羚羊、野牛等许许多多动物都活了下来,而且不断地繁殖、扩张,非常适应新环境。

500年前,直到西班牙征服者的到来,北美才又出现了马群。科学家们通过观察马的粪便,发现它们里面的植物纤维粗了许多。这说明,与马这些只有一个胃的动物相比,反刍动物,例如水牛,能从植物中吸收更多的养分。随着植物种类和营养价值的改变,反刍动物在演化过程中似乎确立了先天优势。

当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时,很可能会引发某种危机。于是,那些像野牛一样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的动物就活了下来,而那些能力稍差的动物就只有死路一条,例如马。

野牛数量增加了,而以野牛为食的剑齿虎为什么却灭绝了?

对剑齿虎来说,野牛数量的增加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好运。尽管剑齿虎生来就是伏击高手,但在干燥空旷的大地上,可供隐蔽的地方不多,剑齿虎空有一身伏击技巧却很难有用武之地。它必须追捕猎物,但速度又跟不上。

对剑齿虎而言,大型野牛群的增加进一步削减了它们的生存几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剑齿虎的许多猎物都消失了,很难再找到独居的攻击目标。大部分动物,例如野牛都会成群生活,寻求保护。

所以,尽管眼前有许多猎物,对于伏击猎手,想得到这些美味却是困难重重。就这样,天生的突袭和捕杀高手陷入了困境,不得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亚马逊精神的象征——美洲虎

这是一个祥和的夜晚,大自然也在沉睡。猎人用力吹着葫芦,那圆润、震颤的乐声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在亚马逊河流域,膜拜仪式在当地“卡布罗拉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仪式中的它们,虽然吃掉了人们饲养的许多牲畜,但出于对它们的智慧和力量的崇拜,它们还是成为人们信仰的支柱,也占据了文化和传说的核心。21世纪的巴西人对神兽仍念念不忘,许多城市仍像从前一样祭拜它,它就是美洲虎。

那时候的美洲虎就隐没在这茫茫的亚马逊丛林中。它们饥饿时就仰面躺倒,搜寻猎物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果断。捕吃活鱼也许更有利于健康,同时,捕鱼也充满了乐趣。美洲虎有时会连续在水中玩耍几个小时,在雨中或水塘深处的玩耍确实是十分动人的场面。

小美洲虎刚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游泳了。它的姐姐想跳到水里,但又有些犹豫。小虎两岁以前都会和妈妈在一起。它们玩起来就像顽皮的小猫,又像是体表有斑点的美人鱼。除了玩耍,它们还要觅食。它们用爪子拍水,这样鱼儿就会受到惊吓,从而慌不择路,最终成了美洲虎的美餐。

夜晚,美洲虎的视力是人的六倍。在热带丛林的中央,它们总是静悄悄地、小心翼翼地靠近目标。美洲虎的牙齿和狮子一样,但它们的咬合力却大得惊人,甚至比堪称“非洲丛林之王”的狮子还要大。它会直接用牙齿咬穿动物的头骨而将猎物置于死地,强大的杀伤力使它在美洲猫科动物中出尽风头。

美洲虎是凶猛的动物,虽然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曾与人类有过冲突,但却被亚马逊地区的人们所接纳。它们已不仅仅是猫科动物,还是人们的亲密朋友,成为人类生命的一部分。这些人类的朋友虽然危险,但却被公认是智慧的化身。

巴西是美洲虎的故乡,亚马逊像是一座生物的宝库和自然的天堂。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这里,时间和美洲虎共同演绎的自然界的美丽早已被打破。

美洲虎在地球上生存已有200万年,无论在哪里,它们总是选择靠近水源的地区生活。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大片森林被毁,狩猎活动使美洲虎的物种不断下降。现在,亚马逊河流域的美洲虎数目已极少,甚至已经绝迹。

梦幻之狼终成梦幻

狼起源于新大陆,距今约五百万年。在人类兴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野生动物。过去世界上有30多种狼。它们的皮毛多为茶色和暗灰色,只有一种是白色的,又被称为梦幻中的狼,生活在人烟稀少的纽芬兰岛的荒山上。

白狼全身都是白色的,只有头和脚呈浅象牙色。在大雪中这无疑是最完美的保护色。有人把白狼美丽的白和柔美的身段加以诗意的想像,称它为“梦幻之狼”。白狼是狼中体型较大的一种,长得和藏獒很相像,有一颗巨大的头颅和细而柔美的身体。

狼到底是天然的居民还是凶恶的魔鬼?大多数人都会认同后者。因为在更多人的心目中,狼凶残、狡诈,是恶毒的形象。在大自然中,狼扮演了捕食者,而鹿、兔等一类动物则成了它的征服对象。因此,为了保护弱小的鹿,人们就对狼实施大捕杀。由于人们对狼的偏见,不仅使狼蒙受不白之冤,而且给包括鹿和人类在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狼凶猛,但很自律,是曾经的天然居民。纽芬兰白狼也是如此。白狼雌雄成双成对地生活,相亲相爱厮守终生。他们常常多个家族在一起生活。每个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级制,每个成员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因此相互之间,很少有仇恨和打架的行为。相反的,在围捕猎物和共同抚幼方面,还表现出一种友爱与合作的精神。从历史资料看来,它与生活在纽芬兰的加拿大土著贝奥图克人之间和谐相处。白狼与贝奥图克人和谐地生活在同一块地盘上由来已久,互无敌视,互不干预。这真让人类大跌眼镜!

1800年,英国用“现代文明”的枪炮征服了纽芬兰,消灭了贝奥图克人,继而开始了对白狼的毒手。这是外来文明献给“魔鬼”的礼物!

白狼生活在加拿大土著人贝尔托克的领地内。英国政府曾悬赏贝尔托克的人头,到了1800年,贝尔托克族终于被消灭了。英国人下一个目标是白狼,因为白狼总是袭击他们的家畜。1842年,英国政府又悬赏打狼。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白狼被追赶得走投无路,再加上白狼分布范围广,与人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这样人们更加憎恨白狼,一只只白狼被枪杀。人们还用投毒的方式一次害死了上百只白狼。人们在鹿的尸体中注入马荀子茧,放在白狼可能经过的地方,这样无论是公狼母狼还是狼仔都无法逃脱厄运。这种投毒方式不仅害死了白狼,别的野生动物往往也不能幸免于难。不久,白狼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911年,世界上最后一只白狼被枪杀。

世界上的人们都害怕讨厌狼。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热爱家庭,成群结队互相帮助,生活在一起。20世纪初北美地区还有20种狼,可是现在只剩下7种了,但愿剩下的狼能通过保护运动摆脱白狼的厄运!

大地树獭——游走在冰川期的怪兽

2002年,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制作的故事片《冰川时代》在全球上映获得可观的票房收入。影片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冰川的蛮荒时代,因为一名突如其来的人类弃婴,让三只性格迥异的动物不得不凑在一起,尖酸刻薄的长毛象、粗野无礼的大地树獭以及诡计多端的剑虎,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

大地树獭又称巨型树獭,是一种习惯在陆地生活的树獭科动物,一般栖息在美洲中南部的热带地区。它们身躯高大,行动缓慢,能直立行走。由于大地树獭离开人类已经300万年,故有关它的详细记录非常有限。

大地树獭小脑袋、小耳朵,短尾巴像是有些退化,不能直立行走。大地树獭依靠在树干上,或者倒挂在树枝上,绝少下到地面上来。

1831年,达尔文随英国“贝格尔”号军舰到南美洲进行一次不寻常的环海考察。1835年9月15日,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登陆。这是一座以动物命名的群岛,意为“巨龟”。达尔文对这个无人居住的群岛的最初反应是令人沮丧的。可“贝格尔”号围绕着群岛航行了一个月,在一个又一个岛屿上作了停留。达尔文对自己所见到的一切日益入迷,群岛孕育着许多神秘的事物使他感到做一个博物学家的乐趣和迷惘。

大地树獭的神秘消失也使达尔文感到迷茫。尽管大地树獭在冰川期末期的灭绝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解释它的消失却是个难题。许多科学家怀疑是人类的到来使这些动物陷入绝境,因为像树獭这种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的动物面对超级肉食者——人类来说,很少有幸存的可能。但是包括达尔文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事件可能不会那么简单,在辽阔的美洲草原,人和自然的力量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在19世纪,有关大洪水的解释普遍流传。根据《圣经》所述,由上帝降赐的这场洪水是为了惩罚邪恶的世界。在洪水中,世界上大部分生灵都在诺亚方舟中得到拯救,而大地树獭和其他一些动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们被洪水吞噬,这些物种也就灭绝了。

耐热的阿拉伯大羚羊

沙漠和酷热结成了联盟,大风在令人窒息的空气中吹起了漫天的尘土。随着干旱季节的来临,水源逐渐地减少,水塘已经干涸了。阿拉伯大羚羊就像列队般地行进在白色耀眼的沙地上。它们一只在往北走,向阿拉伯沙漠周围的硬地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