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14914300000028

第28章 心理教育——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2)

5.父爱对孩子心理成长至关重要

作父亲的常常认为抚育孩子是妈妈的事,而忽略了自己做父亲的责任,他们把辅导孩子作业、参加孩子学校的家长会、以及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等都推给母亲,自己则忙于工作,对孩子的许多情况都不了解。曾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女孩子缺乏父爱则数学不好,而男孩子缺乏父爱会产生情感障碍。当然这种说法也许有些极端,但是,也从一方面反映了父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些作父亲的不明白:我整天忙于工作,挣钱供他吃喝玩,还要怎么爱他呢?其实,父爱并不只是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地是体现在精神上和行动上。

小伟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忙于经商,把他交给了小保姆看养,小保姆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结果孩子到了两岁还不会说话,这下把大人都急坏了。父亲心里特别烦躁,就埋怨母亲对孩子不尽心,母亲为此流了许多眼泪,经常整夜睡不着觉。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夫妻都有责任,当出现了问题,作父亲的不要急于把责任都推到母亲身上,而是应该和母亲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对夫妻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亲自带孩子出去玩,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结果孩子很快就开口说话了。

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切忌简单粗暴。许多父亲在与孩子相处时并不够耐心,尤其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例如:学习成绩差、写作业磨蹭等问题,心里就起急,忍不住就要打骂孩子。所以,许多孩子都反映:怕爸爸。孩子在这样的高压管制下,不仅缺点没有改掉,反而变得没有自信心,性格退缩,或者脾气逆反暴躁,不好管了。所以,父亲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孩子。

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一些单亲家庭中,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她们认为再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就为了孩子而不再选择婚姻,或是害怕结婚。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父亲的影响作用,男孩容易变得女性化,女孩容易依恋年长男性,或惧怕、不信任男性。还有的离婚母亲会不自主地把对丈夫的埋怨、仇恨灌输给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在他们长大后就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择偶观念和婚姻生活。

在一些健全家庭里,父亲也并不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例如,孩子在六七岁后,父亲应该多带孩子玩,对于男孩子,这样可以让儿子逐渐模仿和学习男性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推给母亲,甚至儿子要和母亲一起睡觉也不管。有一位父亲是做推销工作的,特别忙,周末也不休息,平时也是很晚才回家,他的儿子很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结果在孩子12岁时老师觉得他说话、打扮、行动都特别像个女孩子,父母还以为是基因出了问题,其实是父爱不足造成的心理上的偏差。对于女孩子,父亲不要打她们,也不要过分亲昵,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爱。

父爱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父亲们都应学会怎样爱孩子。

6.胆量需要锻炼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胆子特别小,令家长着急、担心,怕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1)孩子胆小的主要表现

孩子胆小的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大气不出,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

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也难于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

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总说害怕,怕什么也说不清楚;

不敢一个人上街办点儿事情,像买张晚报、取瓶牛奶、发封信件这些事情也依赖大人,自己不敢单独去做;

不敢在晚上出屋门,即使很短的时间,很短的路,也很害怕;

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

这些表现,的确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胆小,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2)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

造成胆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长保护过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

2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讲了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孩子……这些经历,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

3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

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3)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

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孩子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包括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胆小是可以转变的,并树立转变孩子胆小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

2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孩子胆小,总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级里讲话,要告诉孩子,只要想好了说什么、怎么说,大胆去说,任何人都是会被欢迎的。别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准备地迈出第一步后给予及时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容易迈出了。

为了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给他得到锻炼的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总之,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就是不难解决了。

7.家庭心理教育的误区

(1)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孩子设计人生

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人兴趣,硬性塑造。小到一言一行、穿衣吃饭,大到职业、婚姻,都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不给孩子一点自由,也不考虑孩子的意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一个假期让孩子上几个学习班,孩子没有时间玩耍。不给孩子身心放松一下的机会。而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体,具有自我成长的天性和潜能,他不是一团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尽管父母们为孩子的前程费尽心计,但多数孩子并没有成为他们所期望的“龙”,也没有按他们的设计行走人生之路,会带给孩子的只有心灵上的重压甚至伤害。有一些孩子由于父母平时要求过于严格,期望过高,一到重大考试就如临大敌,紧张焦虑,平时的水平发挥不出来。

(2)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证明,在影响人成功的因素中,心理素质起了决定作用。—个人心理素质好不好,医学上讲有遗传影响,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然而一些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知识,只关注孩子考试的成绩,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素质则知之甚少,考虑甚少。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棍棒教育的家庭不多了,但心理虐待明显增多。如一些父母动不动就给孩子加上各种帽子:“你真笨,你没治了,你让妈妈跟你丢人……”;有的限制或跟踪孩子和同学交往。岂知孩子虽小,但心灵和成人是相通的。而且,由于心理还很脆弱,缺乏对自我的认同,因此更需要父母的尊重、理解和称赞!

心理学家提醒人们,心理虐待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大于身体惩罚,有的甚至成为心理疾病的根源,影响孩子一生。

(3)忽视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影响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行动比语言更有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说的多,做的少;说的好,做的差,给孩子带来很大困惑。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由于接触社会增多,自我意识增强,开始以批评的眼光重新看待父母。因此稍不注意,便容易引起孩子的厌恶甚至憎恨,损害了父母在孩子中的形象和尊严。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说学习多么重要,而自己整天打麻将。

自己动不动就顶撞老人,而要求孩子顺从。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些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的家庭,因害怕伤害孩子而勉强维持着,父母的虚伪往往令孩子十分反感。

(4)教育方式严重分歧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这就需要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上基本保持一致,使孩子在一定的约束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是非观,并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家庭教育态度和方式严重分歧,一方严格,一方溺爱;一方让孩子出去了解世界,增长才干,一方把孩子锁在家里为考个好分数熬夜……特别是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抚育第三代中承担着主要角色,他们往往不加分析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私、专横、自控力差,且没有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很难有所作为。

(5)忽视孩子科学的性教育

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然而,一些父母常常把性教育与成年人的性行为等同起来,认为是不能公开的隐私;还有一些父母担心性教育会诱发孩子的性过错,当儿童向父母询问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时,多数父母不是训斥孩子,就是糊弄孩子。殊不知这正是向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的很好时机。他们不懂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也更珍视与异性的友谊,同时在与异性交往中迅速成熟起来。

(6)逃避父母应尽的教育责任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不可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一些父母忙于工作,或忙于挣钱,而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到了一边。有的认为“树大自然直”,让孩子放任自流;也有的借口自己文化水平低,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心理学认为,孩子早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长大以后很难改掉。还有一些父母,因为孩子偶尔出现过失,或进步没有自己想像的快,便认为孩子不可救药,而放弃对孩子的管教,重要的是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并鼓励乃至帮助孩子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要取得理想的效果,确是一门高超的学问。引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与天下父母共勉:“发现你的小孩,了解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变成一个小孩”。

8.家庭心理教育“八戒”

(1)戒过分保护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孩子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的过程。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出现,上下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任何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这样就会使孩子失去正常、积极、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使孩子懦弱、依赖、无能,甚至连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没有。

(2)戒过多干涉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父母对子女的言行,可管可不管的就不要去管,该管的也应注意方法和策略。如果过分干涉,不让孩子独立处理自己能够处理的事务,就会使孩子不敢超越长辈的认识,其结果造成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不强。

(3)戒期望过高

各个家庭的子女先天条件、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是千差万别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因此,父母管教子女应采取适合自己孩子实际的措施,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孩子本来没有某一方面的天资或特长,却硬要孩子往某一目标努力,这样,往往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定会失去学习的乐趣,甚至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4)戒放任自流

父母对子女有着伦理道义的法律的教育责任,如果父母只忙于自己的事业、挣钱,或者成天沉迷于打牌赌博、吃喝玩乐,而对子女的成长不闻不问,疏于对孩子的监护,这就极容易使孩子成为脱缰之马,浪迹社会与渣滓合群,甚至跌入犯罪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