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里,恺撒在进行争取民心和拉拢上层人物等活动的同时,还参与了罗马的一些政治斗争,特别是勾心斗角的肮脏争斗,这对于那些参与者们来说并不光彩,但对恺撒来说,确经受了一定的磨练。恺撒并不是一个一开始就走运的人,虽然他出身显赫的家庭,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反复性,恺撒的家庭背景还会给他带来一些麻烦。他主要是靠自己的奋斗和智慧来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他决不是轻松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他前进的每一步都带有风险和痛苦。这一段生活经历对他今后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此时他就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可贵的特点,这就是在困难面前不泄气、不悲观。
初战告捷
公元前59年,恺撒在成功地完成出任西班牙总督使命之后,又回到罗马参加执政官的竞选。他统观全局,左右逢源,见机行事,运用自己的捭阖之术和超群的才智,巧妙地赢得了当时罗马两位最具影响的军政要人庞培、克拉苏的支持,成功地取得了公元前59年罗马执政官之职。
执政官是罗马最高官职,每年举行一次竞选,选出的执政官任期为一年,执政官手中具有无上的军事权和民政权。作为军事大权的代表者,他是罗马军队的总司令,他有权征调军队、任命手下将官和对外领导军事行动。作为民政权的代表者,执政官负责召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担任会议主席,提出议案和主张,并按照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决议去布置实施,同时他还负有领导选举官吏职责。
在罗马每年都选出两位执政官,二人职权相同,他们每个人都有对另一个人的反对权。对于一切重要的民政事务他们共同行动。但对于要求单独领导的某些行动来说,就用抽签或和平协议的办法加以解决。如果发动战争,由一人带兵到前线征战,另一人则留在城中。
执政官身边有12个侍从,在执政官执行自己职责时,他们便跟随在他的身边,手里拿着棍束,作为执政官大权的标记。在城界之外,就是作为总司令官的执政官拥有全权的地方,则在棍束中插上斧头,以代表至高无尚的权力。这种棍束的谐音便是“法西斯”,这就是延用至今的法西斯的由来。
恺撒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当执政宫,这只是他长远计划的第一步。
他首先提出了极为激进的法案,建议把人们最关心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还要依靠现有的国家实力积极扩张,拓殖广大的殖民地,从而进一步扩大罗马的版图和声望。
按理说,根据罗马的传统规矩,这些建议应由最激进的护民官提出,方才较为合适,现在恺撒以执政官的身份提出,很不适宜。但颇有计谋而又精于权术的恺撒,就是善于抓住每个最敏感、最尖端的问题,来加强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取悦于广泛的民众。
对恺撒的这种超常做法,一些因循守旧但又享有较高声望、手中还握有大权的元老们,无疑感到极度的愤慨。他们纷纷指责恺撒的这种越权行为,试图阻止恺撒提出的法案的实施。
恺撒对于元老们的反对,却大不以为然。他依旧坚持他的主张,以其艰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来施行他的计划。那些养尊处优、自命不凡的元老们又一次陷入了他的政治圈套。元老们对恺撒的种种激烈做法,无疑给恺撒留下了可供合理反击的口实。于是恺撒大声疾呼,提出强烈抗议,对事态大加渲染,以求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说他的体恤民意的正义之举如何如何受到那些元老们的干涉,说元老们的各种侮辱谩骂及刻苛的行为如何逼得他走投无路,进而最后只有去寻求最具正义感的民众的支持和帮助。他匆匆地走出元老院,急不可耐地来到群众中间,向他们讲解他如何专心致力于民众的目标与利益,藉以表现他良好的愿望和无私的勤政。
这一招果然奏效。当他向那些倍受感染的民众征询对他所提出的法案的意见时,他得到的是热烈的欢呼和赞赏。然后他又用温和,诚恳而又不乏煽动性的口吻向民众寻求援助,请求他们帮助他去对付那些声言要以刀和剑来反对他的人们。结果他如愿以偿,得到了民众的这种援助。更叫他兴奋的是,他赢得了当时拥有罗马军政大权的庞培的拥护。庞培甚至宣称他也将用他的剑和盾去对付那些人的剑和盾,以维护正义的权威、德善法律的实施,以及恺撒的生命安全。
然而恺撒对这些并不满足,尽管他现在已成为罗马城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处境。他没有卓著的战功、强大军队,没有丰厚的政治资本。
只沉溺于眼前的利益、安于现有处境,那是无能者的短见。恺撒打破了罗马的常规,运用武力修改了原来元老院为他所做的规定,即在他执政官卸任之后到一个不甚重要的行省去任职。恺撒赢得了在他执政官卸任之后担任当时罗马最为重要的高卢行省总督的权利。
公元前58年,恺撒终于如愿以偿。他带着庞培拨给他的4个军团的大军前往高卢,去实现他长期以来积压在心底的野心勃勃的宏伟征战计划。
历时10年的艰苦卓绝的征战终于开始了。
公元前50年代的高卢,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山南高卢、纳尔波高卢和山北高卢。山南高卢也叫“长袍高卢”,由于它离罗马较近,交通也比较便利,所以它几乎完全被罗马所同化,因此它的文明程度也较高。山北高卢则称为“长发高卢”或“野蛮高卢”,包括今天的法国、比利时的几乎全部领土、荷兰的一部分、瑞士的一大部分和莱茵河的左岸。
这时的高卢地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联合整体,它是由许多情况各异的部族所组成。各部族之间差异也很大,有的比较发达、富有,有的比较落后、贫穷。各部族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各种矛盾和冲突,相互的兼并撕杀笼罩着整个的高卢地区。
富饶的物产、肥沃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地域,成了罗马商人、包税人和军事冒险家炙手可热的追逐目标。
然而一切都得之不易。看似极为容易的事情,一旦付诸实施,许多困难的甚至是难以克服的因素便显现出来。因为拥有高卢地区的是一群勇猛好战的强大民族,他们那种作战方式和作战风格,即便是以善战著称的罗马人也不能不为之心惊胆寒。
此时的山南高卢和纳尔波高卢已被罗马所征服。唯有山北高卢仍在罗马高卢行省的管辖之外。这一地区的高卢人常以凶悍、强暴而闻名于周边地区,并时常搔扰归服于罗马的高卢其他地区。
当公元前58年恺撒到达高卢行省的时候,北部高卢地区正处在动荡不安之中,三个较为强大的部落正在那里进行着激烈的争权斗争。其中爱杜伊人以罗马为靠山,而另外两个较为强大的民族则以北部强大的日耳曼族为靠山,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
为了斗争的需要,谢克瓦尼人不惜采取引狼入室,借刀杀人的办法,把日耳曼人的军队引渡过莱茵河,并在长期的斗争中战胜了爱杜伊人。而谢克瓦尼人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割让给帮了它忙的日耳曼人。
随着日耳曼人的突入,厄尔维几人——居住在现在瑞士西部的一个部落也动了起来,这个民族是周边部落中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强大民族。就勇武方面而言,它要远远超过于高卢的其他民族。因为它离文明和教化较远,那些文明世界的商贩很少到达这里,也没有把那些文明世界中萎靡不振的东西带进来。另外它和日耳曼人较近,天天的作战,使他们在战争中形成了勇武好斗的性格。
这时厄尔维几人中有一个最显赫、最富有的人,叫奥尔及托列克斯。出于篡夺王位的野心,他极力劝诱本国人带着他们所有的钱财,离开自己的领土。他说因为他们的勇武超过所有的人,所以要取得整个高卢的霸权是件极为容易的事情。另外再加上周围环境的闭塞,使厄尔维几人感到自己所立足的这块土地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他们要争得新的空间,呼吸群山之外清新的空气,观赏那开阔的原野壮景和那诱人的富足生活。
于是他们决定移居伽鲁姆那河口。
他们烧毁了所有的市镇、村庄、建筑物,以及一大批带不走的储备粮食。这样便把所有回家的希望断绝干净了。他们带着足够3个月的粮食便匆匆上路了。
通往伽鲁姆那河口的共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崎岖狭窄但不经过罗马管辖地区的小路,另一条是通过受罗马控制的宽阔平坦的大道。这些自恃强大的厄尔维几人当然要选择大道,因为他们并没有把罗马人放在眼里。
厄尔维几人迁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恺撒的耳朵里。恺撒闻讯后火速赶往外高卢,到达与厄尔维几人原先居住地特别近的军事重镇——日内瓦城。
到达日内瓦城后,恺撒丝毫不加停歇,立刻派人拆除了由厄尔维几通往日内瓦城的一座极为重要的桥梁,并率领外高卢唯一的一支仅由5000多人组成的军团在日内瓦城布防,下令在高卢行省大规模地征召军队。
厄尔维几人见此情景,便立刻派一使团与恺撒媾合,请求恺撒允许他们经过由罗马管辖的普洛文奇亚地区,并保证他们在途径过程中不会对当地人有任何伤害。
机敏、果敢的恺撒当然不会答应他们的请求,他们的到来对于恺撒来说真是太及时了。恺撒要雪洗这些凶悍的蛮族以前留在罗马军队身上的奇耻大辱,他要为公元前107年死于这群蛮族部落手中的罗马执政官卡西乌斯报仇。
然而恺撒不是一介有勇无谋的武夫。他知道凭自己现在手中的5000人是无法与这群多达30多万的善战民族相抗衡的。他需要的是时间和援军,所以他以含混的办法回答了厄尔维几人的使者,说他要花几天时间考虑一下,如果他们希望得到答复,可以在4月13日再来。显而易见,恺撒在拖延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和进行开战前的准备工作。
当厄尔维几人的使者第二次走进恺撒大营的时候,恺撒已修筑了一条从列曼努斯湖到犹拉山长达19罗里、高达16罗尺的城墙和壕堑。等待他们的是恺撒坚定的回绝。
厄尔维几人试图以武力冲破这道防线,但只能是徒劳。没办法,厄尔维几人只能选择另外一条比较窄小而又难以通行的道路。
退避不等于安全,恺撒岂能就此罢休?被他瞄准的目标,休想从他那坚韧而又近于残酷无情的心中逃脱。他把自己的副帅留下来守护他修筑的工事,然后他就到山南高卢去了,并从山南高卢带回了5个军团。
这时恺撒接到爱杜依人的求援,因为他们眼下遭受厄尔维几人的侵扰、屠杀和掠夺。于是恺撒率军日夜兼程、不知疲倦地快速尾追这群进犯之敌。他以其迅猛、快速、坚决、果敢的作战风格,率领军队很快追上了敌人。
厄尔维几人万万没想到恺撒会带兵追来,更没想到他们会来得如此之快。正当他们横渡阿拉河并已渡过了3/4人数时,恺撒率大军赶到,对他们剩下的1/4人进行了奇袭。猝不及防的攻击,使这些身负重荷而未来得及渡河的人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他们大多数被杀,剩下的也都四散奔逃,狼狈不堪的躲到最近的森林里。之后他命人在阿拉河上建起了一座桥,带着军队很快渡了过去,继续追击厄尔维几人的队伍。
恺撒的出现,使厄尔维几人大为吃惊。因为他们花了20天才渡过的河流,恺撒却只花一天就过来了。厄尔维几人深深地感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这伙敌人是支不可轻视的劲旅,尽管他们的人数要比自己少得多。
此后恺撒率军继续尾随他们,下令自己的部下不准向厄尔维几人挑战或应战,只需牵制他们就行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恺撒紧追不舍,他们已远离了爱杜依人的城区。天气变得日益寒冷起来,粮草给养也日益匮乏,再加上长途的持续征战,使恺撒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艰苦的环境,并没有使恺撒退缩。他那顽强的毅力和骨子里对荣誉的向往使他仍旧焕发出极大的热情。他把他这种崇高的荣誉感、高远的志节和英勇顽强的精神融合在一起,灌输到他手下每个士兵的心田之中,使他们和他一样保持旺盛的斗志。
离例行向士兵分粮的日期仅有两天了。为了解燃眉之急,恺撒不得不改变计划,进军爱杜依邦最大、积储最富足的市镇毕布拉克德,这时恺撒的军队离该市镇仅有18罗里。就在前往该市镇的途中,恺撒军队遭到了厄尔维几人的奇袭。恺撒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他的军队迎战厄尔维几人。
当他的卫兵把马牵到他面前时,他坚定地说:“当我在这次战役中获胜的时候,我将骑着这匹马去追击敌人,但是在目前,还是让我们徒步和敌人去作战吧。”随后他命人把所有的马匹送到很远的地方。
他这样做是想激励大家和他一样同担风险,绝不存逃脱的希望。很快,他们在恺撒的率领下投入到惨烈的战斗当中。
最后,厄尔维几人在恺撒居高临下的凶猛攻势下,败退下来,逃向身后的一座小山,罗马军紧迫不舍。常言道:欲速则不达,穷寇莫追。恺撒本想一鼓作气,彻底消灭厄尔维几人。但就在他们即将追上厄尔维几人的残兵败将的时候,他们却遭到厄尔维几人后备留守军的袭击。结果恺撒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场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从早晨一直到傍晚。最后厄尔维几人终于抵不住恺撒的军队猛烈进攻,开始退向他们的大本营。这一次恺撒遇到的是更为顽强的抵抗,就是厄尔维几大本营中的妇女儿童也都英勇的投入了这场战斗。战斗直到深夜还在进行。
营垒被攻破了,他们首领的儿子和女儿以及大批士兵都成了恺撒的俘虏。厄尔维几人大约有1.3万人得以在这场战斗中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