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力学的鼻祖(英国1642~1727)
孤独的成长
1642年圣诞节,艾萨克·牛顿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农户家庭。这一年,正是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牛顿是一名遗腹子,出生前两个月他的父亲便死于肺炎,两年后,他的母亲又改嫁他人。
于是,不到3岁的小牛顿从此跟着外祖母一起生活。小牛顿小小年纪很少说话,常常陷入一个人的思考中去。
有时,在妈妈离开的那个时间,他就站在送妈妈走的地方,回忆童年的那段经历,回忆那段创伤,那件他心理和性格造成巨大影响的往事。他望着妈妈走的方向想着遥远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妈妈的“远走”和爸爸的遥不可及,才让他日后对天体这种遥远而似乎不可测知的领域发生了兴趣,并能够持之以恒地、饶有兴致地钻研下去。勿庸讳言,这个原因不可否认地有着一定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妈妈改嫁的事影响了他一生的性格。
随着日子的流逝牛顿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他长得瘦小,体质又弱,所以他不能像同年龄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去接受学校教育,于是他在仙境般的大自然中,过着无忧无虑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美好惬意的日子。
那时本来朋友就少的牛顿,尤为难找到适合在一起的朋友。但他并不在意,也许他早已习惯了孤独,他根本就不想交任何朋友。他的外祖母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了,可是他觉得他脑海里的乐趣与幻想是她不曾、也永远不会理解的东西。
即便这是有些痛苦的事,也是他成功路上必经的苦难吧,因为每个成功的人都在他的人生旅途上有过一段不同的孤独的日子。
他喜欢四处乱跑,这是他的自由,那时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一个人。他会跑到流溢着青春热情的田野,那里有着人劳动后的成就感,那里有着丰盈着人内心世界的广阔,那里还有泥土与庄稼的清香,那里有让人返璞归真的感动。四季轮回,四季的变换让小牛顿那有些单调的生活有了鲜活的色彩。
6岁的小牛顿终于背着书包上学了,他真正无拘无束的生活结束了。他被送到一所离家不远的小学去读书。
本来,牛顿还对学校抱着许多幻想,以为那一定是很有趣的地方,甚至想象老师也许会教他做风车呢。但一进学校,他的幻想就破灭了。老师不像他想象中的和蔼,每天拿着教鞭,一会儿敲敲黑板,一会儿敲敲桌子,弄得人心惊胆战。而且,老师并不教学生做风车,而是要他们扳着指头数数儿,或到黑板上写字母……
牛顿对这些功课非常厌烦,期待中的好玩事儿一样也没有,因此他对学校生活非常失望,每天都要外祖母催促着才肯去上学。
一天,上算术课时,老师突然问牛顿:
“牛顿,4加5等于多少?”
牛顿被老师这么突然一问,脑袋有些发懵,过了一小会儿,他用颤抖的声音回答说:
“9。”
“你肯定是9?”
老师故意反问他,并用教鞭用力地敲着桌子。牛顿听到教鞭的声音心里一紧张,马上改口说:
“是8。”
“到底是几?!”老师口气严厉地问。
牛顿吓得脸色惨白,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呆呆地站着。
“你这笨蛋!”
老师举起惩罚学生用的教鞭打牛顿的屁股,虽然并不怎么痛,可牛顿却忍不住哭了起来。
班上同学见牛顿只挨了两鞭子就哭,感到非常惊讶,纷纷低声嘲笑他。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本来就因为牛顿胆小、不合群而看不起他,这回更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他们还给牛顿起了个绰号,叫他“笨蛋牛顿”。
牛顿不敢招惹他们,只能低下头去,匆匆逃走。从此,他更加厌恶上学了,而他的学习成绩也总是排在倒数几名,让疼爱他的外祖母大伤脑筋。直到后来发生一件事,情况才完全改变。
牛顿虽然在学校表现不佳,可对制作的兴趣始终不减。
每天放学之后,他都钻到仓库里。经过好一阵的努力,他终于制成了一架精致的水车模型,带到学校里。同学们看到这么漂亮的模型,都纷纷围拢过来,赞叹不已。当他们知道这是牛顿自己制作的时候,对牛顿不禁刮目相看。只有班上的“小霸王”看牛顿居然抢了他的风头,大为不满,想羞辱他。他走过来看了看模型,撇撇嘴说:
“这根本不是牛顿做的。谁不知道牛顿是著名的笨蛋!”
“是我做的。”牛顿小声申辩。
“怎么,你还不服?我问你,这水车既然是你做的,那你知道它为什么能转吗?”
小牛顿一时语塞。这是一个他始料不及的问题。他回答不出,原来的那种自卑心理又重返来侵袭他。
“小霸王”抓住这个机会,上前按住水车,嘲笑地说:“这么笨的人,怎么可能做出水车来呢?”
牛顿气愤极了,那是他自己精心制作的小水车呀!他要拿回自己的东西,然后像平时一样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什么想法也不再有。
“小霸王”见他这么好欺负,就故意把小水车碰到地上。啪的一声,小水车摔碎了,把小牛顿的心都摔碎了。他禁不住大喊:“你为什么打碎我的小水车?”
小霸王是个大块头,比牛顿足足高了一头。他压根没把牛顿看在眼里,吼道:“谁把你的破水车打碎了?”说着,他还恶意地朝牛顿的肚子上踢了一脚。
他那自卑的心理达到了极限,终于爆发了。他已经失去了理智发疯地冲了过去,抡起一掌,重重打在那个“小霸王”的脸上。牛顿压住“小霸王”,对他喊道:“听着,我再也不想受你们欺负了。”
“小霸王”虽然生气,但胆量已减了大半,加上同学们的势力已倾向于牛顿,他自己已经是“孤家寡人”,自知无趣,便向小牛顿求饶。
那天,小牛顿的水车虽然摔坏了,可他却经历了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从此他的性格逐渐得到了完善——原来那种拘谨、内向、沉默、思考的内倾性格,又有了好胜的征服性外倾性格特征。
从那以后,他有了矛盾的双重性格,这种双重性格一方面显露了他矛盾的心理,显露了他内心的不安定感,另一方面也使他自信起来,不自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
他的性格已经变了一个样,他从此相信自己并不是一个弱者,他的身板挺直了,再也不低垂着头,躲在角落里。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聪明,有头脑、善于动手;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自卑不合群,学习不认真。有些本性里的东西改起来的确要费一番功夫,但学习上他也一定能赶上别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是自己从来都没有认真学习过。如果自己学习上有他做木匠活的劲头,也一定能有好的成绩,自己不是还做出了同学们做不出的水车了吗!他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为一个学习好的学生!”
经过这次的打架事件,他知道: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要事事胜过别人,不仅要在平常得到别人的尊重,也要在学业上领先其他同学。从此后,他彻底清除了沉积在心中多年的怯懦与自卑,一直沉睡着的顽强精神被唤醒了。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再也不是那个胆小怕事、备受歧视的差等生了。他不仅积极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而且发奋学习,在短短的时间内,牛顿的课业有了大幅的进步,成为外祖母的骄傲。
牛顿本来就爱动脑筋,自从对功课产生了兴趣,他把精力深深投入到了自然科学、绘画、文学等各个方面。他学习有了直接动力,又能劳逸结合,讲究学习方法,所以他的学习成绩很快赶上去了,后来竟然成了班里数一数二的学生。同学们对他的进步感到望尘莫及,不禁暗暗惊叹。当然大家都渐渐尊敬他了,因为他很多方面都是第一,无人可比,谁还敢瞧不起他?还有很多人甚至有些嫉妒他。小牛顿各科成绩都跑到了前面,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有很多同学甚至开始向他请教问题。他意识到认真学习给他带来的好处,更加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牛顿的一生有很多转折点,这一个转折点小牛顿把握好了方向,因而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成果。也许成功的人就是不断经历挫折而又不断战胜挫折的人。
小牛顿自从爱上了学习,就不像以前那样没日没夜地做手工了。他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消遣,而且他把学习排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因为牛顿自己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木匠活做得再好,将来也只是个木匠,要想成为像舅舅一样受尊敬的人,就一定要懂比本匠活多得多的知识。所以他总是把功课忙完了,才开始认认真真地做木匠活。他在自己做的小木桌上贴上了自己的座右铭——“功课第一,手工第二。”
想想小牛顿以前那么迷恋于做手工,这么小小年纪的他竟然能拿得起放得下,用顽强意志支持自己所做出的决定。这正像一个烟龄很长的人要戒烟,他该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
幸而小牛顿还不打算完全放弃做手工,当他做完功课需要休息的时候,他就会拿出他的工具箱,丁丁当当敲上一阵。他会想出很多新奇的主意,动手把它做出来。有了理论的指导,实践起来就更有意思了,有时他能把老师讲过的知识举一反三地应用到自己的创造中去。
一天,邻居的大叔来看小牛顿来了,见他正在埋头写作业,便探过头去,大叔见到他桌角上的座右铭,心想,这孩子的决心可真够大的。
小牛顿见大叔来了,说:“大叔,您先坐会儿,我一会儿就写完了。”
大叔一直等小牛顿写完作业,说:“伊萨克好长时间不去我那儿了,原来正忙学习的事儿啊。”
小伊萨克说道:“大叔,我这些天把时间都排满了,所以没能经常去看你。”
“你爱学习是件好事啊,”大叔说,“大叔可以常来看着好好学习的小牛顿吗?将来伊萨克是要念书的人,要比大叔强得多。可是伊萨克一下子有了这么大的学习劲头,真是让大叔没料到啊!”
小牛顿其实真想把这个转变的原因原原本本告诉给某个人。他的内心其实需要人来分享他的秘密、快乐和忧伤的。可是,他还改不了一种习惯式的处事方式。结果,大叔又自言自语地说道:
“有点儿奇怪,可是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小伊萨克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我早就看出来了。”
小牛顿只是笑笑,这种模模糊糊的设想就错过去了。
于是,小牛顿把这几天做的小东西拿出来给大叔瞧,大叔自然又是赞叹,赞叹之余略加指点。这一老一少沉浸在同样而又有所区别的快乐中,而这些快乐就构成了牛顿那一段少年时光。
夏日的午后,牛顿独自一人走在从学校返家的乡间小路上,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远处绿荫掩映下的农舍,有过钓鱼乐趣的小河,仿佛每一棵树阴下都能找到他记忆的影子,但如今就要离开这熟悉而美丽的环境了,因为他今天已经小学毕业了,按照母亲的安排他要去格兰瑟姆镇上去念中学,这虽然是牛顿一直希望的,但一想到将要离开这熟悉的一切,特别是要离开相依为命的外婆,他不免有些黯然神伤了。
外婆已经有些孱弱了,这是小牛顿近些日子来才有的深切感受。花白的头发,布满皱纹的脸和长着老茧的手,外婆真的是老了。牛顿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外婆,真的有种将要落泪的感觉。外婆也同样担心这个从没有离开过家的孩子,感觉他这么小就要离开家,真是一件苦事,如果可能真希望他能留下来,但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女儿对外孙的安排。是呀,祖孙二人在一起生活已有十几个年头,二人好像都对对方有了依赖,真要分开确实是件令人伤心的事。在牛顿将要动身去镇上的前夜,外婆伤心、担忧的感觉已经达到了极点,拉着小牛顿的手千叮咛、万嘱咐,从接人待物到吃饭睡觉,反正把她想到的都对牛顿做了交代。
日子过得真快,很快小牛顿已是一名12岁的中学生了。牛顿离开了外祖母寄宿到镇上的克拉克亲戚家。在这里克拉克家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从药剂师克拉克先生的试验室里发现了自己对实验的热爱,他将学校图书馆大量图书中吸取来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
一次,他把克拉克的妻弟给的木盒子做成了钟罩,它大约有4英尺高,在顶部表盘上用数字表示钟点。这个水钟是由一块木头驱动的,再做两个水槽,依据滴漏原理,木块随着水滴的节奏交替上升、下降,这样就能在刻度盘上读出时间了。
显然,小牛顿这项发明,当时在克拉克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且经过实践证明,这项发明是准确和实用的。这架水钟就摆在牛顿的房中,每天早晨牛顿都要依据这个水钟的指示时间来上学,有时克拉克家的人也偶尔来到楼上看看时间。除了水钟,牛顿制作的另一个有趣的东西是日晷。
可是这样的自由念书的日子并没持续多久。同年的一天,改嫁的母亲来信劝牛顿弃学回家,因为他的继父不幸去世了,留下了母亲和继父的两个女儿及很多田地,家里需要帮手。
母亲决心把自己继承的和经营的村里人认为是可观的家产留给牛顿,而此时最应做的是尽早把牛顿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农场主。她让他不仅继承这份家业而且把这份家业发扬光大。显然,这个一厢情愿的计划后来未能如愿。牛顿已完全被学习“迷住了”,对农活一点都没有兴趣。虽然他没有拒绝担当起家庭义务,并努力的为母亲分担家务,但是毫无疑问,精神上的追求与琐碎的农活此时已经冲突得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