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4913500000220

第220章 肖邦(1)

钢琴演奏艺术大师(波兰1810~1849)

华沙神童

弗里德时克·弗朗索瓦·肖邦于1810年3月1日出生在华沙西边的村庄——兹拉佐瓦·乌拉。肖邦的出生地如今建造了一所博物馆,缅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幼年时的肖邦是个敏感、极富想像力的孩子,继承了母亲的特质。肖邦的父母在他出生不久后迁移到当时比省城稍大些的华沙,年轻的肖邦在华沙长大。他的父亲尼古拉在高中教法文,后来,他们住到城中最时髦的地区,为了支付舒适而富裕的生活开支,尼古拉还兼任了其他地方法文课程的教职。

肖邦具有天生的贵族气质,他举止高雅,并有社交魅力,这得益于良好高尚的家庭环境,并有父亲敏锐的判断力和逻辑观念的影响。肖邦很小的时候便已显露对音乐的热爱。有些故事流传说,当肖邦的母亲和姐姐露易丝在平台钢琴前演奏舞曲时肖邦会因听到乐声中的纯静、美丽和精致而流泪。不久之后,肖邦开始探索琴键,并十分乐于尝试。到了7岁,肖邦优异的钢琴表现令他的父母急着为他找名师。当时61岁的奥德伯特·芮尼就成为肖邦的第一位钢琴教师。如今人们仅知这位波希米亚籍的作曲家是肖邦的第一位老师,对他的生平了解不多。

芮尼是位称职的老师,他在五年当中循序渐进地向肖邦灌输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并鼓励他尝试一些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的音乐,同时也接触一些作曲者或许不是那么有名,但较为新潮的作品,为肖邦奠定了扎实的音乐基础。

除了芮尼的教导外,肖邦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即兴演奏或创作乐曲远较弹奏音阶或指法练习更令他愉快。

随芮尼学琴不到几个月,肖邦便开始公开演奏,到1817年底,他已被亚历山大·坦斯卡形容为“莫扎特的继承者”。对于一个只有7岁的小天才来说,肖邦喜欢那种广受欢迎的感觉,但也因为年纪实在太小,所以也不懂得因此自大、自夸、自傲。1818年2月24日,继首次主要演奏会后,他参加了另一项慈善募捐演出,据说当他演奏基洛韦茨的协奏曲时,心里想的不是他的才能,而是观众喜不喜欢他当天穿的那套天鹅绒夹克和衣领。

肖邦很快受到几个波兰贵族家庭的注意,包括雷兹威尔和博多克。小小年纪的肖邦并未被众多的赞美和令人兴奋的关注而宠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肖邦的父亲确定一般教育对肖邦是不够的,所以一直到13岁前,肖邦一直在父亲的监督下在家里自学。一向十分谨慎的尼古拉斯,不希望见到年轻的肖邦遭遇到许多天才一样的命运。

随芮尼习琴的最初几个月里,肖邦也开始作曲,1817年11月,他出版了一首简短的G小调波兰舞曲。同年,还发表了一首军队进行曲,康士坦丁大公十分欣赏这首曲子,下令将该曲以乐队的编制谱曲并且演奏。

肖邦在开始作曲前已经写了一些成形的诗词献给父母作为生日礼物。

除了沉浸在音乐中,肖邦幼年时的印象还包括一些常在他父亲家中聚会的诗人、作家和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人生观,肖邦是个绝不夸耀,但也不甘平凡的孩子。此外,肖邦也是个具有幽默感的男孩,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伶俐好学,而且对平常和他在一块儿的贵族子弟感到好奇。在这以后,他离开了启蒙老师芮尼,在1823年的秋天进入华沙中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以后三年,肖邦必须把音乐放在第二。他的拉丁语和希腊语都很好,但无论怎样努力,他的拼写仍然没有进步。

在远离华沙的乡村别墅里,每当漫长的夏季来临时,都会出现肖邦和朋友们的身影。在那里,肖邦开始受到波兰农夫和他们的音乐的影响。这件事,首次在一份由肖邦和妹妹艾米丽亚自己编纂的报纸专栏中透露出来。这份《沙伐尼亚快报》是肖邦和艾米丽亚于1824年夏天,在朋友家中度假时编的。

1825年是对肖邦的未来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一年。同年5月,肖邦受邀在华沙音乐学院大厅演奏簧风琴,当天肖邦在即兴演奏和弹奏当时受欢迎的作曲家莫舍勒斯的钢琴协奏曲时,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莫舍勒斯也是早期影响肖邦音乐的作曲家之一。几天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的兄弟康土坦丁大公命令肖邦示范演奏新的簧风琴,并赐给他一只钻戒作为演出酬劳(实际上,这并不是肖邦第一次与皇族显要见面。早在1818年9月,沙皇的母亲玛丽亚·提德罗纳皇后访问华沙时,肖邦便已为她演奏过;1819年,意大利著名的女高音安洁莉卡·卡塔拉妮也因肖邦为她演奏,慷慨地送他一只题了字的金表)。

1825年6月2日,在肖邦为沙皇演奏后数天,《华沙快报》向大众公布了肖邦的第一首正式作品C小调回旋曲,并题献给他的校长夫人。这首作品加强了肖邦留给沙皇的印象,肖邦的父母在安东尼·雷兹威尔王子热烈的赞许和德国著名音乐杂志——莱比锡《大众音乐杂志》的赞许中,相信自己的儿子具有向职业音乐家发展的潜能。衡量肖邦先前的作品,当时年仅15岁的肖邦竟能谱出这样流畅的回旋曲,无疑是一项令人惊讶的成就。自从1822年离开芮尼后,肖邦课余还跟随华沙音乐学院的主任约瑟夫·爱尔斯那习乐。

高中的最后一年,肖邦专注于其他科目,父亲期望他在古典文学和数理方面有好的成绩。在学校学习期间,肖邦担任学校的管风琴手。虽然肖邦从来没有作过任何管风琴曲,管风琴却是影响肖邦音乐的重要乐器,肖邦弹奏管风琴的技巧相当高明。他经常在华沙的圣母纪念修道院中担任伴奏或即兴演奏。当时的一些听众生动描述过肖邦十分前卫大胆的演奏方式。不过,离开华沙后,肖邦便很少再碰管风琴了。

拜师学艺

埃尔斯纳和勃罗津斯基是肖邦家“文化沙龙”的核心人物。

埃尔斯纳是波兰民族歌剧的创始人之一,他是华沙著名的音乐家和教育家,1815年创办了华沙音乐促进会,1821年创建了华沙音乐学院。勃罗津斯基是个文学和美学方面的教授,他曾参加过拿破仑军队向俄国远征的运动,他还是个演说家、修辞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尼古拉在一次家里聚会时,把肖邦谱写的乐曲郑重地交给埃尔斯纳评阅,并诚恳地希望肖邦能够跟着他学习音乐。

埃尔斯纳曾多次看见过肖邦的演奏,他了解尼古拉的心情,他更了解肖邦的音乐天赋。他热情地招呼肖邦坐在他的身边,然后认真地读着肖邦的乐谱手稿。埃尔斯纳看出,肖邦的这首波兰舞曲,较偏重于外在的庄重与华丽,但音乐形象却光彩绮丽。这首乐曲情调基本是乐观向上的,但乐曲的思想深度却是有限的。

埃尔斯纳凝望曲子的作者,他在心里感叹这个少年的音乐天赋!

坐在一旁留着大胡子的、爱高谈阔论的勃罗津斯基看埃尔斯纳一直只是看着乐曲,一句话也没有说,沉不住气了:

“埃尔斯纳教授,您不会是看不懂这首曲子吧?”

“我当然是看不懂这并不合乎艺术规律的乐曲了,还是请您赐教吧!”埃尔斯纳这位音乐界精英也出语尖刻。

“如果我是从事音乐工作的,我早就收下这天才的钢琴家为自己的弟子了,”勃罗津斯基站起来激动地说,“只有打破规律,才能创新嘛,你总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吧?艺术规律是艺术实践的产物,完全可以通过新的艺术,突破以前实践总结出的规律嘛,这些我想埃尔斯纳先生比我要懂得多吧。”

屋子里的人都将目光注视到勃罗津斯基的身上,他调侃地说着这些并不着边际的话,只见他魔术般地打开了尼古拉家里的酒柜,迅速打开一瓶香槟酒说:

“我今天为肖邦能够拜到埃尔斯纳这样高水平的音乐老师而高兴,让我们喝酒祝贺吧!”

埃尔斯纳没有再和勃罗津斯基争辩什么,他紧紧地拉着肖邦的手说:

“肖邦,你的确是个才华出众的神童,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熊熊燃烧的艺术火花,你要努力,要闯出一条新的艺术道路来。”

屋子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能够和埃尔斯纳老师学习,这是肖邦一生最大的荣幸。这位音乐名家的正确指导,对肖邦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埃尔斯纳把自己创作的许多宗教作品和器乐曲,让肖邦学习。肖邦也拜读了埃尔斯纳创作的30多部歌剧。埃尔斯纳把他在艺术上许多新的观点,都毫不保留地教授给肖邦,他教育肖邦说:

“对于别的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只能学习和欣赏,却不能模仿和借鉴!”

这让肖邦明白了好的艺术作品,不是模仿产生的,而是作者天性的创造,是作者内心灵魂的再次深入发掘!

他在肖邦学习遇到困难时,又开导肖邦说:“你的确是个可塑之才,但仍需要学习,造就!”肖邦就是听着这位思想深刻、胸怀博大的老师的谆谆教诲,一步步走向艺术殿堂的!

埃尔斯纳向他传授艺术理论,他对于有着“神童”之称的肖邦,在正规教育的同时,根据肖邦外柔内刚的个性,一步步点化,逐步将肖邦音乐的灵感,引到创作的境界上去。

埃尔斯纳的藏书很多,肖邦勤奋地钻研着这些前辈艺术大师们的书籍,他的音乐视野大大地开阔了!他创作的灵感,创作的欲望,时时刻刻都在脑海里萦绕。肖邦如鱼得水,更加勤奋地练习弹琴,并开始进行创作。在夜里他常常从睡梦中爬起,快速记录下脑海里瞬间跳跃的音符。在这个时期,他创作的乐曲里充满了温柔的抒情和幽默感。

“波兰太缺乏伟大的作曲家了!”

埃尔斯纳一面接过肖邦递交的音乐曲子,一面感慨地说,他多么希望肖邦能填补这个空白啊!

1825年肖邦创作的音乐作品《g小调回旋曲》发表了,这首作品又一次引起了华沙音乐界的轰动!

《华沙信使报》又一次大篇幅介绍了肖邦,并说这是肖邦作品的第一号,他的这个乐谱卖了3个兹罗提。

这3个兹罗提的价格代表着肖邦的作品,己正式被社会认可了!代表着肖邦的乐曲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

抉择时刻

1829年春天,俄罗斯的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准备驾临华沙,举行波兰王国国王的加冕仪式。波兰人对残暴镇压12月革命的情景记忆犹新,对这件事的反应并不热烈。此时革命的浪潮不仅没有平息,反而再度涌动起来。在弗雷德里克经常与朋友聚会的咖啡馆,在布热齐卡夫人家,在“小洞穴”朗读的外国报刊,进行的政治讨论像剩余的青春活力一样搅得他激动不安。人们竞相对这次非同寻常的来访表示冷漠。连平时是那样腼腆的肖邦,也毅然决然地表明他的信念,公然蔑视那场庆典,认为它肮脏丑恶。

然而这场盛典有一条好处是不能否认的。这就是各地都举行了非同寻常的音乐会,演奏了巴赫、亨德尔、海顿和凯鲁比尼的作品!人们私下传告,说伟大的帕格尼尼这个“魔鬼小提琴家”要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

肖邦好不容易才挤进会场,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并且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一辈子都没有从记忆中抹去。这个身材单瘦,面色苍白的男子眼睛乌黑,头发蓬乱,可是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简直不可思议,令人叹为观止。弗雷德里克散场出来后仍在想着那炉火纯青的技巧,发誓也要把钢琴练到这种地步。

这个时期不止一件事让肖邦激动。在接下来的音乐会——一场亨德尔作品的演唱会——他在合唱团中发现了一个迷人的金发姑娘,她那妩媚的仪态,蓝色的眼睛,让人心动的清亮嗓音立时就把他迷住了。不久前,他在中学走廊里也曾注意过康斯丹霞·格拉多夫斯卡,只是那时他还不敢交遇她的目光。如今他觉得有力量袒露自己的感情了。激动之下,他给回到外省管理家业的蒂图斯写信说:“我衷心崇拜她!每晚梦见她!”现在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接近她,吸引她注意,表露他火一般的爱情!几天以后举行了一场祭礼。他设法谋到了管风琴师的职位,并在祭礼上弹奏了一些即兴创作的,与会场气氛极不协调的作品。曲子一弹完,他就从不满的信徒中间分出一条路,来到康斯丹霞面前作了自我介绍。然后,他赶快溜走了,以免引来众怒……可至少他得到了热烈盼望的约会。

迄今为止,肖邦一直厌恶为某个具体的重要事件作曲。现在,在爱情的鼓舞下,他竟然大胆写出了一部既忧郁又热烈的《钢琴协奏曲》,倾诉了自己的爱情烦恼。他与康斯丹霞见面越来越频繁。他挽着姑娘的手臂散步,骄傲得像只孔雀……

尽管他怀着真诚的爱情,这种外省一般的单调生活却日益使他感到无聊。很少有著名的作曲家或者演奏家来波兰京城驻留。他为何不到布拉格、维也纳或者巴黎走走呢?在那儿,碰上激动人心的比赛,他至少可以和那些大名家同进同出,在钢琴上一争高下!肖邦在本地虽然有了名气,可是他已经不满足了。他渴望旅行,渴望桂冠,渴望光荣!

他在音乐学院的导师艾尔斯纳教授是个有远见的人,也持同样的看法:让这位弟子去外国试试运气的时候到了。

于是为儿子筹集必不可少的旅费的千斤重担就落在尼古拉身上。有一天晚上,尼古拉把一个满满的钱包扔到桌上,对肖邦说:

“钱总算凑齐了。这里的只够路上开支。还有一些记名期票,你到维也纳以后可以去取。你要答应我,千万不要摆阔,花钱不要大手大脚!你从没有过节俭的意识……”

事情来得太快,肖邦盯着钱,一时之间有些犹豫。

父亲严厉地打量着他:

“怎么?你又打不定主意了?”

“那当然不会。我只是想,还有几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