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工作好口才
14908200000034

第34章 应聘面试与推销时的好口才(1)

一个人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角逐中脱颖而出,谋得一个顺心如意的工作,关键在于他会不会自我推销。著名的推销员乔·吉拉德说:“推销的要点不是推销商品,而是推销自己。”是的,推销实际上是在向对方推销你这个人,如果对方被你打动了,接受了你,那么必然会接受你推销的产品。

大胆地推销自己

推销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别人能够肯定你,接受你的理念、做事的方法、推荐的产品等。能被别人认可与配合,那么你就成功了。你的理念能被别人接受,就使得工作与沟通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在进行中又很顺利地被执行完成。做完后大家的默契增加、理念更加一致。

所以,我们今天必须丢开包袱,勇敢地推销自我。经过对自己的推销,使自己的理念、人格、做事方法被别人接受与肯定,于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成功的机会也就增大了。

推销自己,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展示自己,这和吹嘘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你的言谈举止、社交礼节、学识修养的展示不仅使别人对你的言行有一定的印象,也使你能更有效地改进自己,顺应社会。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受环境影响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相关的能力。在心理学上,影响活动效率的基本因素被称作能力。

交际能力、专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不是天生的,不是静止不动的东西,而是后天勤奋学习、实践锻炼的产物。一个人即使不具备某种能力,或某种能力比较差,但是只要不断努力,能力是可以增加的。相反,如果具备了一种能力条件,没有很好的发挥,不在实践中继续提高,原有的能力也会退化。另外,如果能力缺少正确的引导,则会出现劳而无功的现象,有的能力甚至会用到歧途中去,“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指这种现象。

同样,推销自己就是推销自己的能力,在各种各样的细节上表露自己的品行和价值。在推销自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和挫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你的推销做出的反应。而聪明的人就好比推销员能拿出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客户一样,及时调整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新包装自己,将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推销自己也就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决定自己的处世艺术。换句话说,这种处世艺术首先要被社会公众认可和接纳。但是,有一点必须首先澄清的是:推销自己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如何使自己做事得心应手,并得到成功。这才是重要的,也是对社会和自己有贡献的。如果人们倒因为果,以为推销自己是目的,于是不管结果怎样,只是一味地推销,则是得不偿失和不具有实质意义的。

面试中的“以诈取诚”

诚实固然是值得称道的美德,可是要时时刻刻地去做到,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对人对己都是一样。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必要时也可用善良的谎言去获得考官的信任,或以谎言掩盖真实(自己的短处),或以部分真实(自己的优势)来掩盖谎言,从而取得考官的信任和自我的成功。我们把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或“此地有银三百两”的计策,称为“以诈取诚”之计。

人不能没有真诚,即使是最无耻的骗子也有知心的朋友,也有说真话的时候。同样,生活从不真正禁绝谎言,谎言虽不可提倡赞扬,可你也不必对它深恶痛绝。因为谎言同人类与生俱来,哪个人敢说自己“从不撒谎”呢?这句话本身就一句漂亮的谎言。但恶意的谎言应属造谣、诽谤,不属此列。英国人文主义者阿谢姆说:“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比伤害人的真话要好得多。”可见,说谎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又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计策。

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以诈取诚”之计有三种表现形式:

1.以虚掩实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善意的谎言去掩盖真实(对你求职就业不利的地方)。当然,这里所说的“虚”和“实”都是相对而言的。为了谋得一份理想的职业,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求职。在表现你的优势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善意的谎言就是表现方式之一。

2.以实掩虚

有时需要用部分真实(也包括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来掩盖谎言,使说出去的谎言能够掩盖虚假之处,给人一种十分真实的感觉。比如,身材矮小的人容易给人一种真实感,因为身材矮小是对方当场就能看到的事实,这是一种真实,通常容易使别人产生错觉,觉得他所说的话也是真实的。有一个小个子年轻人就喜欢说:“我们矮人不说大活。”实际上他是用身材矮小的真实掩盖说话中的虚假之处。

3.虚实相间

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他人或自己的朋友,不知他说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其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说话时总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虚实相间,真假各半的。所以,“以诈取诚”之计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这就是虚实相间。要想把“以诈取诚”之计运用得恰到好处,还有两个要诀需要掌握。

要诀之一为斩钉截铁。即讲话时要语气坚决,斩钉截铁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这比语气不明确的消息更具有强烈的传达力和说服力。说话时要有一副千真万确、信心十足的样子。

要诀之二为“醉翁之意不在酒”。你要学会以仿佛要忠告对方的态度,让对方接受不利的内容。以这种方式获得对方的信任,达到你的目的,这是劝告的技巧,也是“以诈取诚”之计的具体运用。

人总是比较容易接受了解自己的烦恼和感受的人的劝告,而且容易产生一种“知我者,非你莫属”的相见恨晚的感觉。因此,你要先将自己的想法隐藏在心中不说,假装出一副若无其事而又倾听对方讲话的样子,聆听对方的不满和烦恼。在对方将自己心中的话都宣泄出来后,再以谅解的语气去说服方,使对方感到你是为他着想,让他产生开放的心理。当这种心理出现以后,纵使你提出不利于他的内容,对方也会轻易接受,这才是你的真正目的,而劝告只不过是你取得对方信任,达到目的的技巧而已,这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要忘了,“以诈取减”之计的运用永远是有限度的。只能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运用,又要有适当的手段,但为人处事仍要永远以诚为本。

面试中如何应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面试的过程是一个智力较量的过程。考方为了求得可用之才,不仅要考察应试者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其智力水平、机敏反应能力也是十分关注的,因此常常会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偏题、难题、怪题,有意“刁难”考生,借此做出判断取舍。对于应试者来说,必须敢于迎接挑战,并能针对具体题目,做到出奇回应,进而赢得考官的赞赏,成功突破面试关。面试中,有时考官可能出真真假假的“题外题”。为此,考生不要简单地作答,而是要多一个心眼,想得全面。

从实际情况看,应对说法有很多种,下面略举两种,以供参考。

1.机智反问,滴水不漏

某电视台招聘记者,小魏前去应聘。面试中,考官指出:“你说你爱好写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报考表,在自我评价栏中居然出现了三处错误,现在既没有多余的表格,也不准改,你怎么办?”小魏听罢吃了一惊,心想填表时自己是字斟句酌的,怎么会有三处错误呢?但时间不允许多想,他当机立断,回答说:“为了弥补失误,我可以在表后附一张更正说明,上面写上:‘某某地方出现了三处错误,实属填表人粗心,特此更正,并向各位致歉。’不过……”他停顿了一下说:“在发出这份更正说明之前,我想知道是哪些错误,因为我不能无故地就写这些说明,然后再把它错误地发表出来,我不愿意犯这种错误。”

他的机智应对令考官们笑了。其实他的报考表并没有错误,这不过是考官设的一个圈套,用以考察他的自信心和反应能力。从表达角度看,他的得分主要在于后半部的补充说明。这一段内容的表达十分完满,滴水不漏,印证了他机敏全面。他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品格,赢得了好评。

2.预设前提,无懈可击

考官提问有时会布设“陷阱”,巧妙伪装,诱人就范。如果你不加识别,仅就表面意义直言回答,就可能会落入圈套,自显低能,陷入被动。面对这类的考题,千万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应该思索分析,抓住要害,避开“陷阱”,跳跃而过。比如,考官问:“如果录用你,你能否长期干,不跳槽?”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如果简单回答:“我不跳槽”,那对方肯定不会录用你。

有一位应试者采取了预设前提条件的方式委婉回答,显得得体而巧妙。他说:“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流行跳槽的年代我不跳槽’。因为文章的主人公找到了自己可意的工作,在那里有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和丰厚的收入,我很赞同他的看法。就我求职的愿望而言,我想找到一份对口的满意的工作,然后我将为它献上我全部的心血。”他的回答设定了隐含前提条件,很坦诚,也很全面,无懈可击。

所以,对于可能设有“陷阱”的提问,一般情况不要直接回答。而是要想一想对方的用意是什么,“机关”在哪里,然后运用预设前提的说法跳过陷阱,予以回应。

面试中的说话禁忌

在与面试考官的交谈中,有些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的,也就是面试中的“口禁”。

1.关于商业机密

前任雇主的机密资料你不应该泄漏,否则会让面试考官认为你这个人不值得信任。可能他还会想:“既然你可以泄漏前任雇主的机密,那我们可不敢用你,否则不是花钱给自己雇了个特务吗。”

2.关于性别或种族的偏见

你或许以为面试考官与你志同道合因而大讲特讲,其实这样做就如同是自掘坟墓,要知道,职场里是不容许性别和种族歧视存在的。

3.要避免政治话题

面试考官只关心你的才能会不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好处,而不会关心你是不是可以指点江山。

4.夸奖自己子女甚至到自吹自擂的地步

即使面试考官桌上摆着自己的家庭照,你的口袋里塞满成叠的小孩照片,但谈论关于孩子的话题,也颇不符合场合。

5.为面试考官取得某物或某种特殊商品的提议

比如说,“我能为你买到批发价的电脑”,这或许是事实,换了个场景会表现出你待人的热忱,可是在面试场合则格格不入,而且会显得你在贿赂考官。

6.你如何地厌恶数学、物理、科技或其他特别学科

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乎与此职位无关,但面试考官也许正期望员工擅长数理化。

7.抱怨面试考官让你久等

你应该表现给面试考官的是你的积极面,一味抱怨只能适得其反。或许这是考官对你的忍耐力的考验。

8.老提大人物的名号以自抬身价

比如说,总是炫耀你前任老板是个著名室内设计,你曾协助他装潢某位名人的宅邸。假使你真的与某些社交名流为友,但是也要留心不要给面试的考官造成你吹嘘自己的印象。因为你不知道考官对于此事的态度到底如何。

9.漫无目的地闲谈

你回答完问题或做完一段评论后,要就此打住,等待下文。话要点到为止,喋喋不休是徒劳无益的。

10.将面试考官赞美得天花乱坠

即使你诚心佩服其人,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赞美可能会遭到误解。当然,你可以这么说:“与您面晤愉悦,谢谢您。”

11.与面试单位的某人是熟人

“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某某”,“我和某某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面试考官听了会反感。如果那人是面试考官的上司或比面试考官的职位高,他就会感觉你是在用上级来压他。这样,即使你被录用了,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的。如果面试考官与你所说的那个人关系不怎么好,甚至有矛盾,那么,你这话引起的结果就会更糟。

12.不合逻辑的话

面试考官问:“请你告诉我你的一次失败经历。”时,“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你如果这样说,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又如:“你能干些什么工作呢?”,你说“我可以胜任一切工作。”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13.本末倒置的谈话

例如:一次面试快要结束时,面试考官问应试者:“请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这位应试者欠了欠身,开始了他的发问:“请问你们的规模有多大?中外方的比例各是多少?请问你们董事会成员中外方各有几位?你们未来五年的发展规模如何?”参加求职面试,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像这位应试者,就是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应当提问的范围,使面试考官产生了反感。

14.拿腔拿调

有一位从新加坡回国求职的建筑工程师,由于在新加坡呆了两年,“新加坡腔”比新加坡人还厉害,每句话后面都长长地拖上一个“啦”字,诸如“那是肯定的啦”。半个小时面试下来,面试考官们被他“啦”得晕头转向,临别时也回敬他一句:“请回去等消息啦!”

15.过多的抱怨

千万不要在考官面前抱怨这,抱怨那,要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面试考官,他都不会喜欢一个满腹牢骚的人。

16.不恰当地反问考官

比如考官问你:“你期望你的薪金是多少呢?”这时千万不要反问考官:“你们能给我多少呢?”试想,如果你是考官,你会给这位求职者打多少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