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方妙用
14898600000052

第52章 肿瘤的中医治疗(2)

方八紫皮大蒜头240克,食醋250毫升以醋煮蒜,煮熟食之。本方对阴虚火旺者忌用,肝热目疾者戒之,如服之吐出大量黏膜,吐后再用韭菜汁半小碗服下即可。

方九赭仙汤代赭石、仙鹤草、人参各30克,红花、蜂蜜各60克,前四味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加蜂蜜搅匀,频频饮服1~2天服完。服1剂后分泌物减少,3剂后梗阻好转。能进流质食物。

七、胃癌

胃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症见上腹疼痛,早期常不明显,可稍有上腹不适、腹胀或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日加重,且无规律性,晚期呈持续性剧痛。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进行性贫血和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梗阻症状,有时上腹可扪及质地坚硬的包块,且有压痛等症状。

方一白蛇六味丸白英12克,蛇莓12克,龙葵15克,丹参30克,当归20克,郁金15克。水煎分2次内服。

另外加用蟾蜍皮注射液,一般用药20~40毫升,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内,并加维生素C3000毫克,静脉滴注,连用7天,休息3天,为一小周期。共用6个周期为1个疗程,停药2个月后重复治疗。加减:①本方治早、中期胃癌,则去当归,加七叶一枝花根20克,穿破石15克;②本方可选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疗效:本方治疗5例晚期胃癌患者,服药后多数病人症状改善,体重增加,精神好转,疼痛减轻。5例中4例生存10个月以上,1例生存6个月以上。

方二三棱莪术活血汤三棱、莪术、旋覆花各9克,赤芍9克,海藻、昆布、鳖甲、代赭石各15克、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各60克,白茅根30克。加水2500毫升,煎取1000毫升,过滤去渣,加蜂蜜60克,每剂服2~3日,分10次服完。

方三马蜗蜂散马钱子0.5克,活蜗牛0.5克,蜈蚣1.5克,乳香0.1克,带子露蜂房0.5克,全蝎0.5克,山豆根0.5克。上药总量为4.1克,按此比例配方。马钱子在开水中浸泡10天,每天换1次水,再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去毒,再用麻纸去油,将药研细末,与全蝎、蜈蚣、露蜂房、山豆根均炒黄研末,蜗牛捣烂晒干研末,诸药末和乳香调和成散剂,装入12个胶囊。每天服2次,每次服3粒,隔3天服1剂。

方四蜈蚣6只,金银花90克,水蛭24克,海藻、昆布各15克,三棱、莪术、枳实各12克,浓缩制成糖浆剂。日服3次,每次30~50毫升,初服时有恶心、胃痛、饱满等反应。本方亦治腹腔其他癌肿。

方五三棱、莪术、炮穿山甲、郁金、桃仁、延胡索各9克,炙乳香、炙没药各3克,炙鳖甲、石燕、马鞭草各15克,土鳖虫7只,红花4.5克。水煎服,参三七3克,分吞内服。

方六姜半夏、姜竹茹各10克,黄连3克,煅瓦楞30克,鸡肉金6克,公丁香10克,沉香13克,木香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3克,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等份)13克,砂仁、蔻仁各3克,大小蓟各13克,生大黄13克(后下),太子参13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2日1剂。疗效:治愈1例。

方七向日葵秆剥去外皮,取其白心作药,每日10克煎成汤,当茶喝。疗效:1例已广泛转移,服药1年治愈,6年未复发。

方八四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鸡内金、砂仁、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配合硇砂、生半夏、生天南星。硇砂宜研极细末,每次冲服1克。功能祛痰、磨积、消瘤。对食入复出者,可用猪肚纳胡椒,砂仁炖浓汁调服,可收健脾安胃之功,治验病例颇多(硇砂主要成分为氯化铵)。选自《名中医治病绝招》

八、肝癌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属中医的癥瘕的范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50岁的男性为多,其发生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菌毒素、化学毒物、营养不良和遗传因素等有关。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可见肝区肿块刺痛,面色萎黄,黄疸,神疲乏力,肝脏呈进行性增大,触之质地坚硬有明显结节。舌质红绛或暗紫,脉弦滑细数。

方一肝癌饮黄芪、党参、丹参各30克,白术、穿山甲各12克,茯苓、牡蛎各20克,桃仁、苏木、柴胡各10克,重楼10克,鼠妇10克。加减:①本方可酌加白芍30克,甘草5克,或牡丹皮10克,生地黄15克,以弥补滋阴不足;②症见阴虚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可选加牡丹皮、地骨皮、鳖甲、麦冬各10克;③胸胁胀痛者,加郁金、枳实或青皮各10克;④舌见瘀斑、瘀点,脉涩者,加土鳖、莪术各10克,三七末5克(冲服);⑤苔黄腻秽浊者,加败酱草、蒲公英、茵陈各15克,或黄芩、木通各10克。疗效:本方治疗60例原发性肝癌,存活半年以上者26例,1~2年者12例,2年以上者4例,总有效率为70%。

方二化瘤丸人参18克,桂枝6克,麝香6克,姜黄6克,丁香18克,虻虫6克,苏木、桃仁各18克,紫苏子、五灵脂、降香、香附、延胡索、水蛭、阿魏、艾叶、川芎各6克,大黄24克,益母草24克,鳖甲60克,米醋250克,当归12克,吴茱萸2克,没药6克。上述诸药共为细末,加米醋浓煎,晒干;再加醋熬,如此3次,晒干,然后再将益母草、鳖甲、大黄三味粉剂与之调匀。在无菌条件下装胶囊,每粒0.3克,每日服4次,每次服5粒,黄酒1杯为引,开水送服。

说明:①本方具有化瘤消痞、化癥散结之功,对治疗癥瘕积聚如癥结久不消散、血痹、右胁痛、痛经、外伤跌扑、肝硬化、肝脾大、肝癌等,均有一定的疗效,特别对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有确切疗效。

②在制作化瘤丸时,必须遵守操作程序,其诀窍在于加醋时的火候和浓度,否则效果不大。

方三清热活血散结汤茵陈、车前子、白花蛇舌草、铁树叶、海藻、海带、牡蛎、延胡索各30克,漏芦、郁金、丹参、黄芪、党参、北沙参、石斛、当归各15克,赤芍、白芍、夏枯草、甘草各12克,川楝子9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四肝癌方

(1)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鳖甲、预知子、丹参、薏仁、茯苓、陈皮、当归。水煎服,每日1剂。

(2)党参、黄芪、茯苓、橘红、半夏、预知子、三棱、莪术、鳖甲、半枝莲。水煎服,日1剂。

加减:①肝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香附;②腹胀者,加大腹皮、川朴、枳壳;③腹水者,加大腹皮、猪苓、茯苓、车前子;④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郁金、车前子;⑤消化道出血者,加仙鹤草、地榆炭、败酱草炭,同时与放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治疗肝癌63例,生存均在1年以上,有的已生存4年,良好。

方五黄芪、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玳瑁、虎杖、白石英。患者如由乙型肝炎转化为肝癌者,则在上方基础上加乙肝汤,其主要药物是半枝莲、柴胡、龙葵、斑蝥、蜂房等。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攻毒。疗效:治疗10例肝癌病人,除3例极晚期生命延长2~5个月死亡外,另7例经单纯中药治疗后效果较为满意。

九、结肠癌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其发生与高脂肪、少纤维饮食有关,其病变主要分布于直肠及直肠乙状结肠曲,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临床症见腹泻、便秘、排便困难或便秘便溏交替等排便习惯,并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乏力,体重减轻,营养缺乏,晚期右下腹可触及固定性包块及大便带血、便血,便条变细、表面有凹陷等。

方一清肠消肿汤预知子、红藤、苦参、凤尾草各15克,白花蛇舌草、菝葜、野葡萄藤、薏苡仁、半枝莲、瓜蒌仁、白毛藤、贯仲炭各30克,丹参15克,壁虎4.5克(研细分3次服),木香、土鳖虫、乌梅肉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并将本方煎剂的1/3(约200毫升)行保留****,每日1~2次(白毛藤即白石英)。加减:①症见脓血便者,加地榆12克,槐花炭、血余炭各10克;②可扪及包块者,选加夏枯草10克,昆布10克,海藻12克,牡蛎20克,制土鳖子5克。疗效:以本方治疗50例结肠癌患者,生存率1年者20例,占40%;生存率达3年者16例,占32%;生存率达5年者10例,占20%;生存率达10年者4例,占8%。

方二复方半枝莲汤半枝莲60克,石见穿、地榆(生)、薏苡仁、忍冬藤、昆布、山豆根各30克;槐角、胡麻仁各15克,白重楼12克,枳壳、厚朴各9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疗效:治疗结肠癌20余例,全部有效。

十、胰腺癌

胰腺癌约80%发生在胰头部,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以40~60岁的男性多见,其恶性程度较高,发展较快。症见上腹部疼痛,以夜间为甚,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持续性黄疸(胰头癌多见),B超显示胰腺呈不规则肿大及胆囊肿大等。

方一黄芪40克,党参30克,三棱、莪术各15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鳖虫10克,三七3克(冲服),虎杖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蜈蚣2~3条(研末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人工牛黄12克,紫金锭6克,青黛12克,野菊花60克。共为末,每服5克,日服3次。疗效:治疗胰头癌多例,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