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方妙用
14898600000049

第49章 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2)

六、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中医称喉喑,亦称声带小结病。症见声嘶日久,讲话费力,喉内有异物感,常作“吭喀”似清燥,胸闷,舌质暗滞,常有黏痰。多由于长期过度用声,如教师、歌唱演员、或烟酒嗜好重者,以及身体过度疲劳者。检查见声带暗滞,有小结或有息肉。

方一桔梗丹参汤桔梗、茯苓、泽泻、牛膝、海藻、山慈菇各15克,陈皮、半夏、丹参、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养阴利咽汤沙参、百合各12克,生白芍、牛蒡子各9克,天花粉10克,桔梗、射干各5克,青果5克,凤凰衣6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剂。

方三凤凰衣、蝉蜕各5克,木蝴蝶1克,胖大海9克,夏枯草9克,赤芍、茯苓、丹参各10克,蒲公英30克,甘草3克。水煎2次分服。

方四桃仁、红花、桔梗、柴胡、枳壳各6克,当归、生地黄、赤芍、玄参各9克,地骨皮、桑白皮各15克,牛膝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注意事项:

①治疗期间防止过度用声,如高声喊叫等。

②戒除烟,勿酗酒。

③食用清淡食品,禁食生冷、辛辣食物。

④防止过度疲劳。

七、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由多种变态反应原刺激而发生,包括吸入物、食物、细菌和物理刺激;无季节性,长年均可发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症见鼻塞流涕,可单侧或双侧,可为间歇性或持久性,鼻涕在急性期少而稠,高度水肿期间多而稀,继发感染期,则变为脓性。此外,喷嚏鼻痒常在早晨发生,每每打十几个喷嚏亦不休止,常发作快,消失亦快。其他诸如流泪、头闷胀、嗅觉减退或消失等。中医认为系由肺气虚加之复感风寒或风热而致病。

方一前桔杏苏汤苏叶、前胡、桔梗、杏仁各10克,蝉蜕6克,甘草5克。水煎服。体虚有汗者,去紫苏叶,加防风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

方二过敏煎加味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克,加白芷、石菖蒲、辛夷、菊花、苍耳子各10克,生地黄10克,细辛3克。遇冷空气过敏者,加桂枝、白芍各10克,生姜4片。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名中医师祝谌予,用本方治疗各种过敏疾患数十年,均获满意疗效。据《山东中医杂志》刘金渊医师报道单用过敏煎治疗32例过敏性鼻炎,均获痊愈。

方三细辛5克,白芷、辛夷、川芎各15克,漏芦20克,薄荷10克。共研细末。以10克生药末加7根约6厘米长洗净带须葱白,捣烂去粗纤维,与药末搅拌,加香油调成浆状,以能自然上滴为度,不可过稀。以此浆状药汁滴鼻,每次滴3~5滴,每日3~4次。疗效:所治10例,收效甚好。

方四加味桂枝汤桂枝、白芍各10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另用葶苈子15克,蝉蜕10克研末,分3次吞服,以上汤药送下,1日服完。加减:①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②鼻流浊涕者,加黄柏、黄芩;③鼻塞头痛者,选加藁本、川芎、白芷、僵蚕、辛夷、苍耳子;④鼻流清涕难止者,加五味子、乌梅、诃子。疗效:本方治疗20例,除2例结果不明外,其余18例全部治愈(4例复发,再用上方仍效)。最少者服2剂,最多者服14剂。

方五当归2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黄芩2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党参20克,荆芥15克,柴胡15克,大贝10克,薄荷10克,防风15克,菊花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本人应用可获立竿见影之效,胜过一般抗过敏药物。

灸法

取肺俞穴,以点燃艾条熏炙,缓慢移动而不令皮肤过烫,待患者局部感到温热为止。每次约30分钟,每日2次。

八、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鼻炎常由于伤风感冒、反复发作而引起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症见鼻塞不通,以夜间或侧卧时下部鼻腔堵塞较著,故改由口呼吸。常伴有咽喉干燥,咳嗽,流黏稠或脓性鼻涕,嗅觉减退,头胀头痛,苔白腻,脉滑数。

方一苍耳子散加味白芷10克,薄荷10克(后下),辛夷15克,苍耳子15克,黄芩10克,瓜蒌皮20克,葱白3根,茶叶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麻黄5克,葛根10克,防风5克,川椒2.5克,炙甘草5克,生姜10克,羌活7克,升麻5克,黄芪15克,白芷5克,苍术5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辛夷、菊花、牡丹皮、天冬、甘草各15克。水煎3次饭后服,每日1剂。

方四三磷腺苷(ATP)行下鼻甲注射。疗效:广州军区驻桂林181医院用本法治疗单纯性鼻炎800余例,治愈率为95.7%,总有效率达100%。

偏方

方一取井边苔藓用水漂净,外以纱布或脱脂棉包裹(大小以能纳入鼻孔为度),纳入患侧鼻孔,每6小时更换1次(间隔时间短更好),一般1~2次即可痊愈。疗效:经治6例,除1例疗效未知外,其余5例均治愈。

方二石菖蒲、皂角各等份,共研细末,用脱脂棉裹塞鼻内。主治鼻流清涕,鼻堵,遇冷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而加重者。笔者用本方经30余年临床应用,屡用屡效,无不良反应。

九、鼻窦炎

本病多发生在感冒、急性鼻炎以后,由细菌进入鼻窦而引起的炎症。症见一侧或双侧鼻塞不通,鼻流黄涕,有臭味,嗅觉减退或消失,晨起或下午头晕头痛,鼻腔及鼻窦区有压痛。急性发作时可有发热、全身酸痛、四肢无力不适、头痛等自觉症状。

方一苍耳子散加味白芷15克,薄荷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防风10克,黄芩15克,木通1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方二三花散金银花30克,野菊花30克,辛夷花10克,苍耳子20克,生薏苡仁20克,桃仁、黄芩、白芷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当归60克,金银花、生地黄、玄参各30克,苍耳子12克,辛夷、川贝母、栀子各10克,白芷、甘草各6克,柴胡、细辛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煎煮浓缩后加入防腐剂,制成合剂服。方四外治法:龙骨20克,辛夷30克,白芷20克,冰片3~5克,氯苯那敏80毫克。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治疗时,先用硼酸液洗净鼻腔,再用消毒棉签蘸药粉均匀涂鼻腔患部,每日2~3次,以愈为度。治疗期忌食辛辣等刺激品。

方五蒲公英30克,野菊花12克,鱼腥草、黄芩、败酱草、白芷、辛夷各15克,板蓝根、苍耳子、蔓荆子、赤芍、桔梗各10克,川芎、藁本、甘草各6克。水煎,分2次饭后1小时内服。疗效:治疗100例,显效7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

方六藿胆汤藿香30克,苍耳子10克,加水200~300毫升,文火煎15~20分钟,入猪胆汁搅拌均匀,早、晚2次分服。一般服3~5剂头痛止,诸证消失,后再服5~10剂以巩固疗效。

方七葛根15克,麻黄6克,桂枝6克,桔梗12克,黄芩5克。水煎服,适用于急性期。本方疏风利窍,升阳宣表,尤其在急性期兼有外感表证(感冒)时颇宜。

十、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主要是由化脓病菌经耳咽管、外耳或血行侵入中耳而引起的中耳炎症,分急性化脓和慢性化脓性两种。前者起病急骤,耳内有痒感,继而肿胀,疼痛剧烈,甚至可牵引至头、面、齿部疼痛,听力减退,耳鸣作响,直到化脓,脓汁流出疼痛才稍减轻,并常有发冷、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慢性者系由急性炎症在1个月后未愈者转变而来,症见耳内流脓或脓水,听力减退,耳鸣,平时没有耳痛,只是在急性发炎或耳内脓液被堵塞时,才有疼痛。慢性者可引起化脓性脑炎而危及生命,因此,应引起医生及病者的重视。

方一胆草10克,金银花25克,连翘20克,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薄荷5克,桔梗5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4~5剂。加减:①脓水夹血较多者,加生地黄50克,牡丹皮15克,石菖蒲10克;②湿热重者,加黄柏、苦参各15克;③疼痛明显者,加夏枯草15克,生牡蛎50克;④发冷发热者,加桑叶、防风各15克。主治:急性型。

方二金银花50克,连翘25克,淡竹叶20克,玄参20克。水煎3次,分3~6次内服。

方三取粗大蚯蚓数十条,用清水洗净并浸泡15~20分钟后,放入消毒器皿中,撒适量食盐,稍时变成金黄色地龙液(食盐应适中,使渗出液相当于生理盐水浓度),用滴管滴入患耳2~3滴,每日1~2次,滴前先拭净耳内脓液。疗效:治疗9例,分别滴药3~8次,2~5天全部痊愈。

方四取鲜猪苦胆(内含胆汁)1个,白矾末60克,绿豆50粒。共装入胆囊内封闭100天,待胆汁阴干,表面生长菌毛时,取出胆囊内药物,再将黄柏、苦参各9克,用香油炸焦,加入冰片9克,麝香0.3克,和匀细末备用。1号药加黄连3克,2号药加锦灯笼3克。用前先将耳内用脱脂棉拭净脓液,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浸泡患耳2~3分钟,拭净患耳,尔后用适量药粉吹入内耳深部,慢性中耳炎用1号药,急性中耳炎用2号药,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2~3次痊愈(如无麝香可用冰片5克代替)。

方五将核桃仁打碎压榨出油取油16毫升,加冰片3克溶解,用消毒棉签蘸油搽耳内患处,或将此油滴耳2~3滴,然后用棉球塞住外耳道,一般每日1次,5~10天可愈,每次用药前先用盐水洗净耳内,并以棉球拭干再滴核桃油。疗效:以本方治疗27例化脓性中耳炎,全部获愈。

方六枯矾研细末,用时洗净耳道,然后以枯矾粉撒入薄薄一层即可,隔天1次。疗效:兰州医学院一医师用本方治疗26例,16例治1次治愈,其他多在2~3次获愈。

方七黄连素片4~5片研细末,加香油少许调成糊状,用火柴棒缠上脱脂棉,蘸药涂入耳内,每日2次,3~5天可愈。

方八枯矾、丹参、龙骨、冰片各0.2克,麝香0.1克。共研细末。用药前先将耳内脓水用脱脂棉拭净,然后将药末吹入耳内,每天喷吹2次,2~3日即可痊愈。

偏方鸡胆汁滴耳,每日3次,每次1~2滴。

据临床报道本方治慢性中耳炎11例,治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病程最长者达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