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症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常流行于冬春两季,以学龄儿童为多见,青年也可患病,病后可获得持久或终生免疫。
方一清热消肿汤大青叶25克,板蓝根25克,连翘15克,柴胡25克,地丁15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高热者加生石膏50克。主治:用于重型。
方二银翘板蓝根汤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玄参12克,蒲公英12克,白僵蚕10克,升麻6克,柴胡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水煎2次取汁,分2~4次服。加减:①本方尚可加牛蒡子、蝉蜕、桔梗各10克;②口干者,可加天花粉、芦根各20克;③烦躁者,可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④咳嗽痰少者,可加前胡10克,瓜蒌皮15克;⑤使用本方同时,加用生大黄、青黛各等份研成细末,加蛋清或米醋调为糊状,外敷患部效果更佳。亦可用生大黄2份、芒硝1份,共为末,醋调外敷。日敷1次,轻者2~3次,重者3~4次可愈。
方三蚯蚓2~3条,洗净放入杯中,撒适量白糖,片刻即有渗出液,以此液涂于患部。每日2~3次,一般2~3天可愈。本方除对腮腺炎有特效外,对烫伤、烧伤的治疗亦有良效。
方四柴胡12克,生石膏15克,葛根、天花粉、黄芩、牛蒡子、连翘、桔梗、升麻、甘草各10克,煎服。疗效:本方治流腮重者2剂,轻者1剂即愈。
针炙疗法
只一针即首先摸到患侧下颌角,然后与耳垂划一连线,取其正中点,即为针刺点。进针时针尖稍向口角倾斜15°~30°,以达到肿胀腮腺中心处为宜。采用快速进针,刺入后捻转2~3分钟即可出针。所治100例,除5例合并其他疾病者外,余者均1次痊愈。灯火炙用灯心草或皮纸蘸香油少许,点燃对准角孙穴猛灼一下,作为第1次治疗,隔1天1次,第2次治疗分别取耳根穴(耳垂与下颌皮肤结合处)。一般1次即可痊愈。
二、百日咳
本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痉挛性、阵发性咳嗽,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及呕吐等为主要特征。传染源为患儿,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以9岁以下儿童多见。
方一橘贝汤橘红9克,川贝母6克,茯苓6克,紫苏叶5克,炒百部6克,半夏6克,沙参9克,黄芩9克,白前5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痰多者,加瓜蒌10克,竹茹12克;②痰黄稠者,选加鱼腥草1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③颜面水肿者,加葶苈子10克;④口渴者,加天花粉10克;⑤自汗者去白前,加黄芪15克,五味子10克,党参15克。功效: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二百部止咳汤百部12克,桑白皮12克,沙参12克,杏仁10克,白芥子10克,白前12克,白果10克,青黛6克,川贝母10克,紫菀10克,板蓝根12克,葶苈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泻肺,化痰止咳。
方三苇茎30克,薏苡仁12克,冬瓜仁10克,桃仁10克,百部10克,川贝母10克,橘红10克,炙枇杷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两次分服。加减:①咯血者加白茅根12克,藕节10克;②呕吐者加竹茹12克,代赭石30克;③痰多者加莱菔子10克。疗效:用本方治疗75例,疗效卓著,均服4~8剂痊愈。方四鸡胆百合散鸡胆1个焙干,百合10克,共研细末。1岁以内者分3日服,1~2岁者分2日服,3~6岁者1日服,7~10岁以上者药量加倍,1日服完,每日量分3次服完,一般用药4~10日痊愈。
方五鸡苦胆1枚,研成粉,用开水泡后,兑入适量白糖冲服,每日3次,每次1/3。另:生白萝卜汁,加些冰糖,每服3匙,1日3次,也可愈。
方六猪胆汁1个,百部18克,白砂糖适量。将前两者烘干研粉与后者合匀,分包,温开水送服。1岁以下者分18次服,1~2岁者分12次服,2岁以上者分6次服,每日服2~3次。功效:消炎止咳。疗效:总有效率为62%~97%。
方七杏仁6克,紫菀、百部、半夏各10克,橘红5克,代赭石15克(先煎),蜈蚣、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百日咳患儿20例,18例3剂而愈,2例服12剂而愈。
三、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多由肺炎球菌所致)、支气管肺炎(多由肺炎球菌或病毒所致)和间质性肺炎(多由病毒所致,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等),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症见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头痛,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及指甲青紫。患病初期咳嗽不重,晚期咳嗽重并咳铁锈色痰,重时可出现惊厥、谵妄及昏迷等中毒性脑病症状。常于气候骤变、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冬春季患病。属于中医肺闭喘咳的热病范畴。
方一麻黄9克,凤凰衣4.5克,桔梗、枳壳各9克,鱼腥草、鸭跖草各30克。淡竹沥1支冲入,浓煎灌服。加减:①痰多呼吸受阻者,加明矾6克,本方亦可加黄芩9克,以清肺热。②本方亦可减去枳壳、白矾、鸭跖草、淡竹沥,仅存四味,或以此四味加减救治本病,其效诚良。主治:麻疹合并肺炎。
方二肺炎汤大黄1.5克,槟榔6克,紫苏子3克,生石膏9克,黄芩、连翘、麻黄各3克,杏仁、桑白皮、白前、陈皮各4.5克,淡竹叶、甘草各3克,灯心草1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加味三拗汤麻黄6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黄芩12克,桑白皮12克,款冬花12克,橘红3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支气管肺炎。
方四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茅根、芦根各25克,黄芩10克,天竺黄15克,青黛5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紫苏子6克,葶苈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沙参麦冬汤沙参10克,麦冬10克,贝母10克,地骨皮10克,茯苓10克,枇杷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3次,每次10~15毫升。加减:①低热者,选加银柴胡10克,白薇10克,生地黄10克;②咳嗽重者,加白前10克,百合10克。主治:肺炎恢复期。
方六气痛丸广州中药一厂生产。半丸研细末,开水送服。1日3次,3日可愈。笔者认为本气痛丸治愈小儿肺炎,收效惊人。方七加味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赤芍、杏仁、前胡、桔梗、桑白皮、紫苏子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3次分服。加减:①热甚者,加板蓝根,生石膏;②痰多者,加紫菀,海浮石;③食少、纳呆者,加莱菔子、谷芽、山楂。主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以本方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82例,治愈42例,显效26例,无效14例。方中药量依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患儿病情轻重而定。
四、小儿夏季热
夏季热是小儿夏季特发、较为常见的一种季节性疾病。多由于脏腑娇嫩、机体调节功能不完善或衣服穿着过紧而引起。
方一麦冬、甘草各9克,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留取200毫升。把鸡蛋2个打碎去壳及蛋黄,将蛋清打成糊状,将上药汁冲入蛋清碗中,酌加白糖少许,早晚各服一半量,连服3~4天即愈。
方二青蒿4.5~6克,黄芩4.5~9克,枳壳、半夏、陈皮各4.5克,竹茹、赤茯苓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荷叶、西瓜翠衣各5克(鲜品倍量),地骨皮、生地黄各3克,大枣、五味子各2克。水煎后置冷,加白糖适量,频频饮服,每日1~2剂。
方四生地黄、生石膏、麦冬各5克,甘草、竹叶各2.4克,连翘、金银花各4.5克,水煎服,每日1剂。
[附]小儿发热简易法生大黄、厚朴、柴胡、葛根、僵蚕、钩藤各10克,水煎成药汁50毫升备用。先用0.3%软肥皂水250毫升(视年龄大小而增减用量)清洁****;大便排出后,用药汁高位保留****。每日1~2次。曾治138例,总有效率为89%。
按:上法对于大便秘结之里热证是适宜的。表证感冒发热应去大黄、厚朴,加荆芥、防风或金银花、连翘各10克,水煎服。若大便正常,则无需清洁****,可用安乃近注射液2毫升/支加生理盐水2毫升,滴鼻也有退热作用。
方五四叶饮鲜竹叶、鲜冬瓜叶、新苦瓜叶各50克,鲜荷叶1张,每日1剂。冰糖适量,煎汤代茶,给患儿频频喂饮。
方六乌梅、苦瓜叶各15克,薄荷、鲜荷蒂、木瓜各10克,梨1个,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左右,过滤去渣,加入少许白糖和匀,分3~5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2~3日可愈。
方七香薷3克,生石膏30克(先煎),大青叶10克,知母5克,忍冬藤20克,桔梗5克。
方八麻杏石甘汤加蝉蜕5克,僵蚕5克。
五、小儿高热
方一四根汤葛根8~15克,板蓝根15~20克,山豆根8~15克,紫草根3~8克,甘草6~10克。水煎服。加减:①热重者,加金银花10~15克,土茯苓8~10克;②咳嗽者,加川贝、知母各5~8克;③纳差者,加三仙各10克,陈皮、炒萝卜子各10克;④恶心、呕吐者,加藿香、佩兰各8~10克;⑤神昏者,加菊花、石菖蒲5~10克;⑥抽搐者,加蜈蚣1~2条,全蝎5~8克。
方二高热灵金银花、连翘各15克,板蓝根20克,大黄4克,桂枝8克,杏仁10克,生石膏25克,麻黄、甘草各3克。无汗加生姜10克,有汗加知母6克,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各10克。诸药煎液150毫升,加适量白糖制成糖浆为一剂量,婴儿日服1/2量,1~2岁日服2/3量,3岁以上日服全剂量。每日量均分3~4次服完。得汗或得热退者停服更方。
方三慈幼清解汤生石膏30~60克,青蒿15~30克,白薇30克,桑叶10克,赤芍3~6克,柴胡6~10克,黄连1.5~6克,荆芥9克,山楂10~15克,神曲10~15克,槟榔6~9克,天花粉9~15克,大青叶15~30克。将上药用凉水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煎。待沸后10分钟取汁,视病儿大小给药,服药后盖被,待微汗,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搽汗。日服3~4次。加减:①热动肝风者,加钩藤;②热入营血者加牡丹皮、玄参、生地黄、麦冬;③鼻出血者,加荷叶、白茅根、焦栀子;④因湿热所致者,加黄芩、滑石;⑤对小儿年龄不足周岁者,去石膏,视病情缓急配用紫雪丹。
方四鲜芦根100克,鲜竹叶60克,浓煎频服。退热作用极好,尤适用于小儿,可放心使用。
方五葛根10~15克,麻黄1~6克,桂枝5~10克,白芍6~10克,大枣3枚,甘草3克。水煎服。此为1~7岁之用量,可按年龄酌情增减。加减:兼肺咳或胃肠症辅二陈或平胃散。主治:本方适用于风寒表实证之发热。疗效:陈氏用此方治小儿发热症110例,服1剂降至正常者66例,服2剂43例,服3剂者1例。
六、小儿低热
方药青柴汤青蒿12克,银柴胡12克,牡丹皮10克,白薇10克,地骨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口干饮不止者,可加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②舌质嫩红者,可加生地黄15克,知母10克;③咳嗽少痰者,可酌加桑白皮10克,川贝母5克,杏仁5克,百部10克。疗效:本方治疗50例热性病伤阴患儿。病程多数在1~2周;气阴两虚病儿,病程较长,均在3个月以上。本方总有效率为98%。
按语:①本方证以午后热盛及夜间身热,口燥咽干,消瘦,五心发热,苔少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如病程已久,应考虑肺门结核,宜结合现代医学检查,配合特效治疗和对症治疗。
七、小儿高热惊厥
方一玄参3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白芍25克,僵蚕12克。浓煎100毫升,保留****。
方二白僵蚕10克,全蝎10克,蜈蚣3条。共研细末,每服0.5~1.0克,日服2~4次。主治:一般由外感风热,或暑热或痰热,或食滞,或惊恐引起,凡是受到惊吓,或因痰热壅盛而致抽风,可用本方。
八、小儿吐泻
方一芩芍香连复方黄芩、白芍、木香、黄连、川朴、荷叶、滑石、甘草。
根据小儿年龄、病情,确定药量,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功效:清热解暑,利湿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