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方妙用
14898600000014

第14章 证候辨证施治(3)

(四)脾虚腹泻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食欲不振,食后胀闷不适,面色萎黄,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缓沉细无力。治宜补脾健胃,和中止泻。

方一参苓白术散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炒白扁豆10克,莲肉10克,砂仁10克,薏苡仁15克,桔梗5克。水煎服,日服1剂。

方二桂附理中汤党参2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炙甘草10克,肉桂5克,附子10克。水煎服,日服1剂。治久泻不愈,腹痛肠鸣,腹泻清水,手足不温者。

(五)肾虚腹泻

症见黎明之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腹部畏寒,有时作胀,下肢觉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

方药四神丸加味补骨脂20克,五味子10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10克,诃子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水煎服,日服1剂。

(六)肝郁腹泻

症见每情绪激动,或抑郁,或恼怒,或紧张时就腹泻,就加重,且见胸胁痞满,食少嗳气,泛酸,舌淡红无苔,脉弦,此谓肝郁脾虚。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止泻。

方一三白桔梗汤白芷1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桔梗6克。水煎服,日服2次。

方二痛泻要方加味白芍20克,白术20克,陈皮15克,防风10克,香附10克,砂仁5克。水煎服,日服1剂。

(七)验方治腹泻

方一苹果2个,烤熟去皮,蘸红糖少许吃。每次2个,每日2次(苹果用湿纸包裹多层,放炭火中煨熟)。主治慢性腹泻。

方二生山药粉煮粥常食,或加白术、麦芽煮粥食(将后两味包煮),治小儿腹泻或一般脾虚腹泻,往往收效甚捷。

方三车前子30克(微炒包煎),艾叶10克。水煎去渣,入姜汁,再稍煎,热服。治剧烈腹泻非常有效。

方四核桃(带壳)放火上烧透研细,用温开水冲服。1天2次,成年人每次3个核桃;7~14岁每次2个核桃;3~6岁每次1个核桃;3岁以下每次半个核桃。疗效:据临床报道,治疗38例,治愈35例,有效3例,无任何不良反应。

方五取细食盐适量,放脐中(神阙穴)凸出脐表0.5~1.0厘米,盐上放1个直径约4厘米的铁瓶盖(姜片、蒜片亦可),盖上放艾团(艾卷亦可),每次灸3~7壮(或5~10分钟,每日2~3次使局部感热为宜。本法只适用于单纯性或寒性水泻,如伴高热,便有脓血者则非所宜。灸2~3日无效者改用其他疗法。疗效:用本法治疗748例,痊愈680例,占91%;显效40例,占5.3%;无效28例,占3.8%。一般灸1~3次大便次数减少,灸过2~3日或以后多可治愈。

方六艾灸“腹泻特效穴“本穴位于足外踝下,赤白肉际(粗、细皮肤交界处)处,手持艾条,对准穴位距离一寸左右,以病人感到温热而又能忍受为度,左右穴每次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2~3次。疗效:笔者治疗各种小儿腹泻120例,治愈118例,好转2例,绝大部分均在1~2天治愈(109例)。

方七薏苡仁、饭锅巴(以焦黄黑色为佳)各60克。加水适量放锅内同煮,待薏苡仁煮熟即成稀粥,每日3次,连服食1~2天,用量可按患者食量大小而增减,服药后禁荤腥、油腻和黏食1个月。

本方治疗五更泻(亦称晨泻或鸡鸣泻)有效。

方八马齿苋250~500克,煎汤,加白糖调味,频频饮服。1天服光,连服2~3天。或马齿苋洗净焙干研末,每服3克,每日3次,治小儿单纯腹泻。

方九白胡椒2~3粒,研粉填脐中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所治婴幼儿腹泻209例,治愈139例,好转31例,无效39例。

六、腹胀

腹胀是胃肠道内存在过量气体,常涉及临床各科疾病,其原因不外吞入空气过多,或消化不良的过度发酵及胃肠道通行受阻、吸收不良引起排泄障碍,对于腹胀的治疗应根据腹胀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区别选用各种方法,一般腹胀选用如下治疗方法。

方一川楝子30克,冬瓜仁30克,小茴香30克,大腹皮30克,大黄6克,芒硝6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主治气胀,功效在于疏肝理气,通腑消满,服用本方后可有少腹微痛,但便后自然缓解。轻者3剂,重者7剂,或间断服用亦可。

方二大腹皮3克,莱菔子30克,水煎2次分服,术后腹胀者,加厚朴15克,枳壳15克。

方三排气饮陈皮5克,木香5克(后下),藿香5克,香附10克,枳壳5克,泽泻5克,乌药5克,厚朴5克,水煎服,2次分服。加减:①气逆甚者,加白芥子,槟榔、沉香;②食滞者,加山楂,麦芽;③火邪热郁者,加栀子、黄芩。

方四新斯的明1毫升,抽入安有7号针头的消毒注射器,局部消毒长强穴及其周围(长强穴位于后正中线尾骨端下5分处),沿尾骨与直肠壁间以20°斜刺进针2.5~3.0厘米(勿刺穿肠壁),待患者有酸胀感时将药液全部注入,患者即感酸胀剧烈,并有向****传导之感。本方治疗术后重度肠胀气。疗效:本方一般在注射后半小时左右即有排便排气,腹胀随之消失。用此法治疗26例,注射1次后,22例痊愈,4例好转。

七、便秘

便秘,就是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肠壁吸收过多,经常三五日或六七日不行,造成粪质干燥而坚硬,排便困难,病人十分痛苦。由于便秘可产生头痛、腹胀腹痛、口苦、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更严重的是能引起痔疮、肛裂,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诱发结肠癌,特别是老年人患高血压、冠心病者容易导致脑出血和心肌梗死而造成猝死。因此,便秘不可小视,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少吃荤多吃素,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养成每日一次的排便习惯。须知大便正常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方一熊氏通秘饮肉苁蓉15克,石决明20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老年性习惯性便秘,高血压病,肝脏病及产后或术后便秘,应用本方疗效较好。

方二调脾通结汤白术30克,苍术30克,枳壳10克,肉苁蓉20克。文火水煎2次,每煎约1小时,取汁分2次服。服药后宜多饮开水。加减:①对年老体虚者,可加黄芪20克;②对合并痔疮者,可加生地黄30克,小儿用量可酌减。主治:各种体虚便秘均可应用。但对各种热性病引起的阳明腑实性便秘,则非本方所宜。

方三温脾汤大黄9克,党参15克,甘草3克,干姜6克,附子9克,厚朴10克,麦冬20克,枳实10克。水煎服,日服2次。主治:因脾阳不足,寒从内生,积滞内停之习惯性便秘。

方四芦荟6克,研细末装入胶囊,成年人每次温水吞服2~3粒,每日2次;小儿每服1粒,每日2次。如无胶囊,可用白糖温开水送服芦荟末2~3克,小儿每服1克。主治:习惯性便秘和热结便秘。但阳虚气弱者忌用。

方五新鲜猪胆汁经高压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10分钟,冷藏备用。成年人60~100毫升,儿童30~40毫升,加温至37℃左右做保留****。疗效:据临床报道,本方试用于手术后及产后便秘、手术后胀气、麻痹性肠梗阻病人,计394例。多数病人经治疗半小时左右即可排便,少数延长至2小时,便量多而自感舒适者382例(占97%),6例肠梗阻病人应用胆汁****后,梗阻在短时间内解除。

方六芦赭润肠丸取代赭石30克,芦荟30克,共研细末,加适量白面及白酒打糊,混合均匀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或酌情增减,每日1~2次,白开水送服。本丸泻下作用缓和,对老年性血虚津少之便秘最为适宜,应用于500余例患者的治疗,均获满意效果。

方七大黄5克,藿香12克,紫苏子10克。水煎温服。主治:便秘腹胀。

方八桃仁10克,柏子仁12克,松子仁12克。水煎早晚分服。主治:产后便秘。

方九蜂蜜100克,黑芝麻100克。先将黑芝麻蒸熟捣如泥,搅入蜂蜜,用热开水冲化。1日2次分服。主治:高血压病之慢性便秘,尤适宜于老年习惯性便秘。

方十将咸萝卜或咸芥菜切成条状,长6厘米,宽2厘米,小儿可酌情减少,用时将咸菜条表面涂植物油以起润滑作用,然后慢慢插入肛门,存留1分钟左右。疗效:对500例便秘患者的治疗观察,塞肛2~3分钟排便者450例,4~5分钟者50例,全部成功。用肥皂条观察30例,排便均在8分钟以上,成功率为98%。

方十一取洋葱3个切成细丝,先用素油炒,再加水煮,或软或硬根据自己口味而定,每天或隔天1次。因洋葱可软化大便,促进肠蠕动,故能通便。

八、膈肌痉挛

膈肌痉挛又称呃逆,是胃气不降而上逆,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而又不能自制为特征的一种症状。有不同疾病而偶然发作的,大多轻微,可不治而愈;有因某种疾病而持续发作的;也可为某种严重疾病发生前的一种征兆。一般多与饮食、情志、寒热等因素有关。其中以肝气上逆、胃气上逆最为常见,对于此种呃逆多采用疏肝降逆法治之每收速效。

方一柴胡6克,白芍15克,紫苏梗12克,降香5克,沉香6克,茯苓10克,干姜3克,莱菔子12克。水煎服,3剂可愈。

方二柴胡3克,陈皮6克,降香10克,香附12克,荜茇3克,高良姜3克,红蔻2枚,干姜2片,藿香15克,佩兰12克。水煎服,3剂可愈。本方适用于因胃寒所致的呃逆,故治用温胃降逆之法。

方三旋覆花10克,代赭石30克,柿蒂30枚,香附10克,半夏10克,石决明30克。水煎服,日服1剂。加减:①痰多者,加陈皮25克,竹茹25克,茯苓10克;②气郁者,加木香3克,乌药40克,丁香10克;③胃热甚者,加生石膏30克,钩藤30克(后下)。本方无论病日多久,服用3~6剂,病可获愈。但应中病即止。

方四鲜韭菜60克,洗净,捣烂榨汁,炖热1次内服,可获良效。本方治一般健康人偶患呃逆者。

方五将剪下的指甲2~3条插入香烟中点燃,待指甲燃烧后,嘱患者深吸几口烟,将烟雾吸入气管内即愈。疗效:共治疗23例均迅速生效,其中3例顽固性者亦收效验。

方六用鼻子闻一下胡椒粉,打个喷嚏,呃逆即止。

方七喝1大口食醋,呃逆可消失。

方八五味子5粒,放入口中慢慢咀嚼,3分钟左右可停止。

方九右手拇、示(食)指紧压右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后持续半分钟,呃逆便停。

方十吞食一匙砂糖,然后饮水缓慢送下,呃逆可止。

九、贫血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血细胞比容均低于正常的下限的病理状态。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伴有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三大类。中医称血虚、血劳等,症见皮肤苍白,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急,失眠多梦,手足麻木,口淡无味,口唇黏膜及睑结膜色白少血。舌淡白,脉细弱。

方一养血汤炒党参12克,枸杞子12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补骨脂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15克,煅磁石各15克,炒陈皮6克,炙甘草5克。水煎分服,每日1剂。主治:缺血性贫血,慢性再生不良性贫血。

方二双效丸党参28克,茯苓28克,白术28克,当归28克,白芍28克,丹参28克,神曲28克,附子12克,鹿角28克,熟地黄38克,肉苁蓉38克,黄芪100克,砂仁14克,川芎14克,生鳖甲28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6克。6岁以上每日2~3次,每次1丸,6岁以下酌减。主治:小儿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方三生血增白汤人参10~15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何首乌20克,淫羊藿20克,菟丝子20克,肉桂3~6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20克,赤芍30克。人参另煎兑服,余药以水900毫升浸泡2小时,用中小火煎40分钟倒出,二煎以水700毫升煎30分钟倒出,早晚空腹温服。主治: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

方四血虚眩晕汤当归20克,五味子10克,山药20克,枣仁12克,龙眼肉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五两仪膏熟地黄5000克,党参2500克,共浓煎成膏。每日2服,每服15克(约一羹匙)。

方六升血合剂何首乌20克,山茱萸12克,女贞子12克,淫羊藿、丹参、厚朴各10克,穿山甲15克,鸡血藤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症见眩晕,四肢乏力,头发枯槁稀疏,面色萎黄,神疲纳呆,舌质淡而舌边有瘀点、瘀斑;脉细弱。加减: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者,加红参15克(炖服),白术10~15克。疗效:用本方治疗11例肿瘤病人化疗中见白细胞减少患者,治疗结果,服药后第3天白细胞即开始上升,其中6例恢复到正常范围。平均用药6.2天,5例在继续化疗的同时服用升血合剂,白细胞平均保持在4.5×109/L,比用药前平均增高1.5×109/L。

方七胎盘粉,每服5~10克,每日2次。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方八牛骨髓、生山药各400克,胎盘粉50克,蜂蜜400克。

共捣匀,入瓷罐中,放锅内蒸熟,每服2汤匙,每日2次。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