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先天就要有一种对善和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歌颂和对造物者的佩服。拥有善良的灵魂,就是对造物者的至高的敬意。
善良的根须和根源,在于建设,在于创造,在于确立美。善良的品格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
记录孩子所做的好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父亲在培养我的善行上,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从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给我讲自古到今有关行善的各种故事。只要我做了好事,他就马上表扬我:“好!做得好!”有时还在母亲和亲友面前表扬说:“卡尔今天做的这一件事很不错。”当然,他对我的表扬并不会做得太过分,以防止我产生自大情绪。他也不把这些事到处张扬,只是对少数了解我的人提及。
在我稍大一些以后,父亲就开始教我背诵各种道德诗。父亲认为,德国有很多讴歌仁爱、友情、亲切、有度量、勇气、牺牲等方面的诗篇,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品德和善行的宝贵财富。他一直让我多接触这些美好的东西,在我刚刚3岁时就能很熟练地将这些诗篇背诵下来。
为了鼓励我多做好事,他为我做了一个“善行簿”,将我做的好事记到上面,留做永久的纪念。由于这样的鼓励,幼小的我就立志要一辈子多做好事。在我的孩提时代,总会为自己的好事上了“善行簿”而兴奋,并且时常翻看它们。每当这时,我总会在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就像培养我其他方面的好习惯一样,在培养我行善方面,父亲从不强迫我去做我不愿做的事,而是将功夫下在让我以此作为一种乐趣上,让我享受做了好事和克制自己时的喜悦。当然,让孩子理解和记住这些喜悦的趣味确实很难,但也决非不可能。我相信,只要耐心教育,孩子就能学到并尝到做了善行和克制自己的乐趣。
父亲下大力气培养我的善行,是为了使我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为此,他常向我讲述有关做坏事的人遭到报应的故事,并对这些人的恶行加以严厉的批判。他用这些反面的典型作为劝诫我从善的手段。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之时都会碰到一大堆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说谎?”“我的孩子为什么任性?”“为什么他这么小就那么残忍地对待小动物?”很多父母在这些问题面前都显得束手无策,只能很痛苦地说:“唉,早知今日,真不如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搞得他们既困惑,又狼狈,他们常常难以相信自己会教育好这个小机灵,更不知如何对待孩子身上那些知错却不易改的坏行为。也有的父母抱怨说我几乎倾尽全力教他,却不知如何改变他没有道德的行为,他一点也不善良,一点也不懂得体贴人,还有那么多不听劝、不悔改的坏行为。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孩子是会被教育得很好的。
我认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要受社会规范的约束。社会规范不是玄妙的观念,也并非是很空洞的一种说教,它是一种行为法则,包括我们每个人形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于孩子而言,最初的约束来源于身边最亲近的人,只要身边这个人善良、公正和有责任感,他就会把这一美德传授下去,孩子是可以和能够被教育好的。作为父母不应仅仅教他如何享受好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关怀他的成长,让他真正表里如一地成长。
希望培养出善良、有责任感的孩子,仍是绝大多数父母最根本的要求和愿望。关于美善与公正的个人标准构成等,对孩子在未来的人生成长中能否成为公正和善良的人非常重要。只要我们在这方面稍加松懈,不良习性就会乘虚而入。一个没有或不讲良知的孩子,会成长为社会罪人,他伤天害理,冷漠,没有任何同情心。他不会感到有什么愧疚地去伤害他人,扰乱社会,是多么令人心痛!在揭露他罪行的同时,人们会感叹,这原本也是一棵可以成材的小树,却不知在哪个季节浸染了病毒!很多父母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一边痛心疾首,一边捶胸自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是这样呢?
我认为,单纯依靠对孩子的奖惩,无法使他学会分辨是非。很多父母采用这样的办法:孩子某件事情做好了,做成功了,就给他奖励;如果做得不好,就横加罚戒。这种简单的方式,是父母一种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的表现,也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如果孩子一旦发现了这种规则,就很快掌握了父母的衡量尺度,他也会采取一些对付的办法。这样,孩子心目中只有这种惩罚或交换的关系。作为父母,如果不做认真的分析和教育,不考虑孩子的内心世界,由此而引出的痛苦与慌乱,无论如何也不能上升到明辨是非的程度,当奖赏有所改变,孩子便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坚守先前的规则。
我认为,惩罚只是一种短期、表面有用的东西,对于真正教育孩子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他并不能由此明辨是非过错,是非概念在孩子的心中只是这样认为:这样做了有奖,那样做了有惩罚。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总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让他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让他真正感到行善之中的快乐,而不是简单的奖励或惩罚。
我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只重视他的身体,孩子将成为四肢发达而大脑简单的可悲的愚人、恶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然而,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病夫、无用之人。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
教育孩子不仅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及善行。我认为,如同智力的培养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一样,孩子优秀的品德也必须从摇篮时期开始熏陶,否则是没有希望的。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越早,效果也就越明显。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得到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在孩子品德的教育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也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我父亲始终认为,由于社会上没有专门培养孩子品德的机构,这个任务就落在了父母的身上。那些不注重培养孩子品德的父母,是没有尽到责任的父母。母亲爱虚荣,那么女儿必然是这样的。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好喝酒;父亲管不住自己的嘴,儿子也会这样。父母如果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就会为他们的美好前程创造条件。这样的父母是令人尊敬的。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从父亲那学到的任何东西,都是从父亲所做榜样中获得的。为了培养我的品德,父亲知道他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我的表率。
父亲在对我的教育中,特别注意培养我从小养成勤恳的习惯。他认为,勤恳是一个人最主要的品德,是幸福的源泉,而怠惰则是万恶之源。一个孩子的精力不用到有益的方面,就会成为破坏力量,那是很不幸的。
父亲无数次地对我提到柏拉图曾说过的那句话:“任何坏人也不是出于本人意愿成为坏人的”,以此来教育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切的行为都要以行善为宗旨。人之所以成为坏人,大多是父母教育不良的结果。
我告诫所有的父母,应从小使孩子养成勤恳的习惯,使恶魔无机可乘。父母应教育孩子从小就爱劳动,好学深思,关心和同情他人,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幸福的人。
父亲时常教育我一定要成为勇敢的人,因为勇敢是人的一种重要品德。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受了一点委屈就过分地安慰他,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痛苦,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过分地谈这件事,应该把孩子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以帮助他忘记痛苦。有的人专门靠别人的怜悯生活,再也没有比这种毫无骨气的人的生活更加悲惨了。但是,勇敢的人并不是无情的人。父亲常常告诉我,应该做一个既勇敢又有同情心的人。
父亲告诉我,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报答。我认为让孩子懂得这一道理非常重要,也按照这一原则教育我的儿子。
父亲告诉我:“学习为我们带来现世的幸福,善行则给我们带来上帝的嘉奖。”
2
用钱来奖励的理由在我的教育过程中,父亲对我的奖励,往往把用钱奖励和写入“善行簿”两者兼顾施用。
如果我学习好,他就每天给我一个戈比作为报酬。但如果我学习很好,可是行为有过错,那我就领不到这一个戈比的报酬了。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我犯错误时,我会主动地说:“爸爸,因为今天我犯了错误,所以不要钱了。”父亲后来告诉我听到这话时他的想法:“我由于激动甚至想给你两倍的报酬。但是为了你着想,我不得不抑制住激动的泪花,克制住自己的情感说:‘是吗?爸爸不知道。那么明天做好事吧。’实际上这时我内心里是难受的,为了表达我对你的爱,这时我常常是不由自主地亲吻你。”
在我很小、还不懂得用钱的时候,父亲采用其他的办法。如果我做了好事,第二天起床时,我就能在枕头旁边发现好吃的点心。他会告诉我,“这是由于你昨天做了好事,仙女奖赏给你的。”假若我做了坏事,第二天早上起来就看不见这些东西。这时,他就告诉我,“因为你昨天做了不好的事情,仙女没有来。”
如果我脱下衣服,自己不收拾时,就让它一直放到第二天,他们也不收拾,并且决不拿出新衣服给我穿。
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我从小就明白好行为有好报的道理。
很多人问过我,你父亲为了鼓励你的学习,为什么用钱来作为奖励呢?那是父亲为了让我懂得“学习能带来现世幸福”的含义而采取的一种比较实际的方式。这样做是为了让我切身体会到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的艰难。
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极为重要。
我反对那些给孩子过多金钱的做法,让孩子轻易地得到想要的东西尤其是金钱,会让他产生依赖别人的习性。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那里很轻易地得到金钱方面的奖赏,那种后果是极为可怕的。一方面,他会毫不珍惜地将钱随便花光,不会把钱用到应该用的地方,甚至错误地使用这些钱;另一方面,孩子由于轻易地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他就会产生挣钱很容易的错误想法,以至长大以后不会去为自己的生存奋斗,甚至会变得懦弱和堕落。
我有一位富有的邻居,由于他过分溺爱孩子,时常给孩子太多的钱。他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富有,就应该让儿子也过上豪华的生活。这个孩子名叫布莱特,他的零用钱几乎是其他孩子的10倍。
由于得到父母丰厚的零用钱,又没有得到正确教导,布莱特在花钱方面极为“阔气”,在同伴面前始终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他并没有用这些钱来购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也没有用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由于“富有”,布莱特很快就成了那些坏孩子追逐的对象。他们讨好他,奉承他,经常向他说一些动听的恭维话。布莱特时常在这种良好感觉之中飘飘然,于是,他就把从父母那里得来的钱随意请他们吃喝,有时还给他们钱。如果那些孩子得到这些钱能做一些好事的话,那还说得过去,但我想他们不会那样的。
布莱特的大方得到了那些孩子的“尊重”,很快他就成了他们的头儿。他们听他指使,对他惟命是从。在这种情况下,布莱特还以为是自己有独特的魅力才会得到他们的喜欢,他并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在和那些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布莱特渐渐发现了金钱的力量,于是当有的孩子不听他的指令或和他有矛盾时,他就花钱买通别的孩子去打他。时间一长,布莱特变得蛮横无礼,心地凶残。有一次,一个农夫因不小心在路上撞了布莱特一下,他就命令自己的手下对那个农夫进行报复。那些孩子在路上将农夫团团围住,用石头打得他头破血流,并且还威胁他不能把这件事张扬出去。
布莱特不知道,成天跟随他的那些孩子并不是真的对他好,而只是想从他那里得到好处罢了。他们引诱布莱特参与赌博,并用事先想好的计谋让他输,用各种卑鄙的手法骗他的钱。可是他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还为他们能给他提供新的“游戏”而感到高兴呢。对于输钱他也无所谓,因为他的父亲会不停地再供给他用。
可想而知,布莱特在这种“风光”的童年中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成绩。他的乐趣都用在吃好吃的东西、打架和赌博上。学习对他来说只是给父母装装样子!他没有尝到学习的快乐,也没有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喜悦。他认为知识是没有用的东西,因为每当看书时他就会觉得头痛,而和那些孩子在一起胡闹时他才会感到自在欢快。
不用说布莱特会有什么样的将来,他的放纵很快就让他尝到了苦头。渐渐的,他的恶劣行为传到了他父亲的耳朵里,那位被他打的农夫向他父亲告了一状。布莱特父亲气愤之极,将他痛打了一顿,并且停止了他所有的零用钱。
顷刻之间,布莱特成了一个“穷人”。
在一次赌博中,布莱特把剩下的钱都输光了。当他向其他的孩子借钱作赌本的时候,那些孩子翻脸了。他们告诉他,“你现在没有钱了,就不要再玩下去。”“我们都听说了,你的父亲再也不会给你钱,你用什么来还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