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广东人的生意谋略
14886000000006

第6章 独具慧眼,敢为天下先(3)

曾宪梓长着一双又粗又大的手,但就是这双手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灵巧,一流的针线活、一条一条做工别致的领带,就是从这双伤痕累累、结满粗茧的大手中缝制出来的。这一切说来应该归功于儿时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曾宪梓,在做各种诸如细工活、打鱼、织网的劳动中,练就了一双灵巧的大手,为他的创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精力充沛的曾宪梓,浑身上下永远有使不完的干劲。他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起床,开始做裁剪布料、缝制领带的一系列工作,到了中午时分,吃完午饭之后,曾宪梓就开始出门推销领带。

外出推销的工作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曾宪梓从出门的第一天开始就备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曾宪梓一口带有浓厚客家乡音的广东话,经常被人肆意地取笑和呼来唤去地捉弄。特别是,当他诚心诚意地推销自己生产的领带的时候,不仅得不到尊重,而且还常常被人驱赶。

为了生活,曾宪梓不得不忍受种种的冷嘲热讽,忍受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们看不起他的种种举动。所以,以后每逢遇到这样的情况,曾宪梓都拼命地告诫自己:这就是生活对你曾宪梓的挑战,你如果连这种苦都吃不了,那还谈什么理想抱负呢?

生活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各种机会、各种挫折,这时候,你的目光、你的抉择、你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关系着你未来的命运。

充满自信、充满斗志的曾宪梓一如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一样,通过自己独到的眼光、非凡的毅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拼搏精神,度过了那些不堪回首的艰苦岁月,从而创造奇迹、走向成功的。

正值创业初期的曾宪梓正是在他心中梦想的驱使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创建他的宏绩伟业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曾宪梓独力制作以及外出推销领带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了。也就是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曾宪梓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功地制作和销售了超过一万条领带。能够走过这样一段艰难的历程,能够开成这样的“一人工厂”自产自销,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剪刀、自己的缝纫机等等这样普通的生产工具,一条一条地裁剪、缝制出让客户接受、让客户满意的领带,实在是很不容易的。曾宪梓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用汗水冲出来的道路,忍不住在喜悦之中,增添了一份豪迈的感慨。

当曾宪梓看到,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外国名牌领带,充斥着中国香港市场,而拥有几百家服装厂的中国香港,竟没有一家比较正规的设备像样的领带工厂。中国香港的领带产品,或由于来自简陋的私人领带作坊,或由于实实在在的质量低劣,使得中国香港的领带产品地位极为低下,自然不会被人瞧得起。因此,在根本不可能进入中国香港大百货公司的情况下,港产领带最多也只能在街边出售。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生产的领带也像那些舶来品一样,有资格在大百货公司出售。外国人可以在中国香港拥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中国人也一定能!在自己的地方、自己的百货公司、自己的消费市场上,拥有自己的牌子、自己生产的领带!

于是,胆识过人的曾宪梓暗下决心,要开创港产名牌领带的先河。然而,曾宪梓的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异想天开、是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奢望。素以崇洋观念浓厚著称的中国香港人,特别是以外国名牌货作为身份的一种标志的中国香港上流社会,怎么可能去接纳一直为他们所不屑的港产领带呢?不过,豪气逼人的曾宪梓可不怕这些,他始终认为困难总是人克服的——“外国人并不见得比中国人聪明,我一定要把中国香港的领带市场从洋人手里夺过来。”

中国人的志气、生活的压力、强烈的事业感,使得倔强的曾宪梓一定要与外国货争一日之长短,要建立自己的领带事业。一旦投入,便拿出十二分的热情。曾宪梓在日日夜夜忙于做生意的同时,仍旧不忘记苦思冥想,仍旧不忘记为他的领带事业寻求出路。他就是不相信,拥有500余万人口的中国香港,竟然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带市场,曾宪梓想到,在衣着打扮方面,男性跟女性不一样,女性有款式多样、色彩缤纷的服装,不断地为自己装饰。而男性则不同,他们除了在领带方面为自己作一些色彩和款式方面的变换之外,在外形服装方面很难有新的改观。

于是,曾宪梓开始对这些外国领带包括领带的内外用料、剪裁、缝合的方式、图案的设计、颜色的配搭、商标的设计制作等等作很深入的解剖式的研究。

曾宪梓用差不多花费全家一个月口粮的代价所换取的这四款高档名牌领带,做了一次不算小的冒险——将四款欧美名牌领带拆到不能再拆的程度,然后又对这些高档领带面料的性能、缩水程度、布料织造的纹路等等做了一番更深入的研究……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曾宪梓开始采取第二步行动计划——就是决定将这些拆得七零八落的外国领带按照它原有的缝合方式找出制作方法、恢复原状。

从学做这些名牌领带的过程中,曾宪梓深深懂得了做一条普通领带并不难,但要做好一条优质的领带却是相当的不容易。

几天以后,曾宪梓最终摸索出了剪裁和缝制这种新款的外国名牌领带的技巧。

于是,在强烈创业精神的支撑下,曾宪梓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不顾身心的疲劳,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全套买入外国进口的领带原料,着手进行生产优质领带,走高档路线。

曾宪梓以最快的速度将从德国厂商手里买回来的四种不同花色的领带原料在案头上铺开了,他按照外国领带的尺寸要求,用他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摸索出来的外国名牌领带的剪裁方法,开始了一丝不苟的模仿式制作。苦战几十个昼夜之后,曾宪梓终于做出了四打以德国高档领带布料为原料的、在领带的做工上逼真到以假乱真程度的高档领带。

于是曾宪梓带上进口领带及自己制作的领带找到了在他走街串巷推销领带中有意识认识的朋友——何经理,让他分辨领带的真伪。

多年的采购工作使得何经理成了辨别领带真伪的行家里手,而且,无须用眼睛看,只要是他用手摸摸领带的面料、作工以及款式,一般他都能够准确地说出这条领带的真伪,他是这方面的专家。然而面对现在摆在面前的这些领带,连经验丰富的何经理都分辨不出来哪些是进口领带、哪些是港产领带,可想而知,一般的用户肯定更是难以分辨了。

为了不使朋友为难,曾宪梓决定双方来一个缓冲之计,先卖货后收钱。

曾宪梓觉得只要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并且通过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判断,预测到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曾宪梓就会信心十足、并且义无返顾地去执行。

果然,不出曾宪梓的所料,不到一个星期,何经理便打电话给曾宪梓要货,曾宪梓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而且,他打入大百货公司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曾宪梓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以他经验性的做法——从不强人所难,先交朋友,后谈生意。

于是曾宪梓每瞄准一个大的百货公司,开始的时候从不刻意去推销领带,只是聊聊天,交交朋友,不很直接,不会要谁马上订货或者像其他的从事推销的人那样,海阔天空,天花乱坠地介绍他的产品,不久,曾宪梓朴实诚恳的形象给一些百货公司的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觉得曾宪梓是一个从不自夸、值得信赖的人,于是就真的和曾宪梓交上了朋友;曾宪梓的“金利来”领带自然稳稳当当地走进了一家家大的百货公司;“金利来”这个由中国人排除万难创造的牌子,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在以最惊人的速度成长着,在不知不觉之间,以她自身独特的魅力震惊着属于她的世界、征服着属于她的世界……

时至今日,曾宪梓分析他白手兴家的过程,肯定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总结出了“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这八字方针。曾宪梓认为一个人即使再贫穷,只要勤劳、节俭、自强不息,就可以由贫致富,就可以由打工仔做到经理,而待人以诚,执事以信,既可以使得自己得到无数知己,又可以使自己的企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可见,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是每个商人的必经之路。

五、劈开瓶颈,不断前行

不论是从经济的发展上看,还是从思想的解放上看,广东人都可谓是现代化实施者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很多地方所不具备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广东人讲求实际的品格历史久远。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不像内地其他地域那么根深蒂固,传统并没有成为自己的思想枷锁,因此他们做生意就相对比较灵动。

(一)打破瓶颈,探索民营教育之路

正像前面提到的,在商品经济比较非常发达的现代社会,缺乏的不是财富,而是发现财富或者说是可以变成财富的智慧眼光。而发现财富的“慧眼”之一,就是在人们没有看到的地方去发现商机,我们可称此种“慧眼”的魄力在于能够“雾里看花”。因为商机往往隐藏在人们的麻烦中。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发现许多商机。

广东是我国新兴的民办教育发展较早的地区,到了今天,民办教育已经成为广东教育事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各领风骚、独树品牌,努力书写着广东民办教育的新的历史。但是,由于办学者的办学目的、理念、方法的不同,其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并成为影响民办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同时,一些颇具眼光和管理才华的投资者,却可以劈开瓶颈,在艰难之中创造奇迹,为中国的民办教育开拓新篇章。

邱绍金出身于广东丰顺县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生活贫困,初中刚毕业的他就来到广州一家服装厂打工。1991年,他有了一些积蓄并积累了服装厂生产管理经验,便向亲友借款6万元在广州石牌村租下了300多平方米的场地,买来一批二手电动缝纫机等制衣设备,开办了奥迪斯服装厂,邱绍金就此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成为民营老板后的邱绍金却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遇到了难题。当时,作为外来创业者,邱绍金的孩子上学问题实在令他头痛,政府开办的学校是一律不接收外地户口的学生,他只好将孩子送到龙口东学校上学,每天都要到学校接送孩子,耽误了大量时间,也影响了他的生意;加上他发现一些朋友和老乡都为自己的孩子上学问题而发愁。他就决心要为外来工的子弟都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努力。

真正的商机,往往蕴藏于那些看似没有商机的地方。一个优秀的企业及企业家,善于在别人视力未及之处找到价值的所在,具有“雾里看花”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之中,“雾里看花”是发现商机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邱绍金完全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因此他成功了。

邱绍金以广东人特有的干练说到做到,1998年元月,他与天河区棠下十社村委签订20年租赁的合同,租地6300平方米自筹资金500多万元创建了第一所同仁学校。在这一年的9月1日清晨,天河区东圃镇棠下村一所专门招收外来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同仁学校正式开学了,穿着整齐校服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迎着朝阳,在外来工父母欣慰的目光中,走进属于他们自己的学校读书。

办学校是一个长期出效益的事业,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抢占民办教育的制高点,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规模求效益,打造外来工子弟教育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1998年经天河区教育局批准开办了第一所天河同仁学校后,他又相继开办了黄埔同仁学校及其分校。

天河同仁学校办学六年来,通过艰辛努力,学生在数学、文体、作文各方面共获得区级以上的奖励达233人次,并获得许多其他方面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