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14883100000003

第3章 骨折(3)

治验:吕某,男,34岁。因车祸致伤左上肢,当地诊为”左尺骨干斜形骨折“,并用夹板固定。1周后肿胀未减轻,疼痛更甚。查患者左前臂严重肿胀,淤血青紫,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脉沉实,舌红,有瘀斑。X线显示:左尺骨干斜形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诊为:“左足骨干骨折“,辨证为: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活血化瘀汤“加柴胡6g,赤芍9g,鸡血藤15g,外用“消瘀膏”。5d后患肢肿胀明显减轻,疼痛大减,皮肤淤血明显减退;4周后拍X线片示:左尺骨干骨折,骨折处有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基本消失。

【经验心得】在骨折早期,骨折伤筋,血离经脉,凝聚成瘀,踞于经隧,瘀积不散,经络受阻,气血之道不得宣通,从而“气伤痛,形血肿”。清·陈士铎《辨证录》指出“血不活则瘀不能出,瘀不去则骨不能接“;唐容川《血证论》说:“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塞生机。”生机阻塞,筋脉不能得到气血濡养,影响筋骨损伤的修复和愈合。故在骨折初期,须以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为主。在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消肿止痛,加快软组织的损伤修复和水肿的吸收,并促进骨折的愈合。治疗组中的药物中,当归、红花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乳香、没药既能活血祛瘀,又可行气散滞;自然铜、土鳖虫续筋接骨,疗伤止痛;骨碎补活血、止血、续伤。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接骨疗伤之效,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方剂出处】刘晔.活血化瘀法治疗骨折75例.中医研究,2003;16(1):28加减阳和汤治疗下肢骨折【药物组成】熟地黄30g,丹参、生黄芪各20~30g,党参、茯苓各12~15g,鹿角胶9g,肉桂、炙麻黄、白芥子、炮姜炭、生甘草各3g,木瓜、地龙各6~9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骨科洗方(自拟):伸筋草30g,蒲公英15g,当归、红花、乳香、没药、苏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三棱、莪术各10g。水煎熏洗,温度适中,每日1剂,温热熏洗3~4次。

【功效主治】温阳散寒,益气补血,化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63例,上述病例轻者用药1~2周,重者用药3~4周,有骨吸收或骨萎缩者用药6周,平均治疗3.8周,263例显效(局部水肿消退,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复查X线摄片,骨质疏松者恢复正常,骨吸收者重新出现增生骨痂,达到可以取内固定物标准)。

【经验心得】骨折损伤后期,患者出现局部肿胀、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僵硬、肌肉萎缩、功能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甚至骨吸收或萎缩等现象。近年来,一些学者将其称之为“骨折病”。本病的发生与骨折后长期固定制动,患者缺乏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或术后粘连等因素,引起关节周围粘连、水肿,肢体失用性萎缩,局部血循环减少有关。现代医学一般采取功能锻炼及理疗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从中医学角度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主要体现在损伤后正气未复,血瘀与寒凝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而成。治宜温补气血,散寒通滞,故选用阳和汤化裁。方中重用熟地黄,益肾补血;鹿角胶性温,为血肉有情之品,生精补髓,强壮筋骨;党参、黄芪补气养血;肉桂、炮姜炭破阴和阳,温经通络;麻黄、白芥子、地龙、丹参通阳散滞,化瘀和络;木瓜、茯苓利水;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阳散寒、益气补血、化瘀通络之功。配合自拟骨科洗方,选用具有较强活血化瘀、祛风和络之品,熏洗以松解粘连的组织,促使血脉畅通,内外兼顾,使患肢肿消、脉畅、肌荣、骨壮,功能得以恢复。

【方剂出处】冯济陈.加减阳和汤治疗下肢骨折病263例.广西中医药,2004;(12):527加味金水六君煎治疗骨折迟缓愈合【药物组成】熟地黄、茯苓、炒白术各20g,炒当归、骨碎补各15g,生黄芪、续断、鸡血藤、生薏苡仁各30g,半夏、陈皮、山茱萸、地龙各10g,炙甘草5g。

【随症加减】其中上肢骨折者加桑枝15g,下肢骨折者加川牛膝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加入清水煎煮,分上、下午2次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补精生骨,利湿消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5例,经上述方法治疗4个疗程后,26例治愈(骨折愈合,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X线片示骨折已愈合),7例有效(骨折接近愈合,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功能活动明显改善,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形成),2例无效(骨折未能完全愈合,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及功能活动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3%。

治验:张某某,男,36岁。患者于3个月前因跌仆致左手疼痛难忍,即到当地医院诊治,经X线片诊断为左桡骨下端骨折,予骨科常规治疗,然至今仍未痊愈。刻诊:左腕部、手背肿胀,骨折局部压痛明显,皮色萎黄,手腕活动不利,痛苦貌,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时而头晕,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略腻,脉弦细。X线片示:骨折线清晰,骨折对位对线较好,未见连续性骨痂形成。诊断为骨折迟缓愈合,此因脾肾两虚,致骨折而难续。治以调补脾肾为主,处方:熟地黄、茯苓、炒白术各20g,炒当归、骨碎补、桑枝各15g,生黄芪、续断、鸡血藤、生薏苡仁各30g,半夏、陈皮、山茱萸、地龙各1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温服。以上方为主略做增损治疗16周后,骨折局部肿胀等消失,活动自如,X线片示骨折已愈合。

【经验心得】骨折迟缓愈合病人往往病程长,正气耗伤,脾胃虚弱,运化失健,导致气血生化不足,骨骼得不到气血充足的濡养,同时脾运失健,水湿内生,气滞血瘀,引起局部肿胀不退。又肾主精生骨,肾虚则精血不足,骨断难续。故治疗取金水六君煎调补脾肾为基础,方中二陈汤健脾燥湿,熟地黄、当归即贞元饮,可补肾活血;加白术、黄芪、薏苡仁益气补血利湿,骨碎补、续断、萸肉补肾益精续骨;鸡血藤、地龙活血通络止痛;桑枝、牛膝则为引经药。从而达到补精生骨、利湿消肿、通络止痛的目的。

【方剂出处】陈星南.加味金水六君煎治疗骨折迟缓愈合35例.浙江中医杂志,2005;(5):290接骨方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药物组成】当归10g,桃仁10g,生地黄20g,土鳖虫10g,接骨木30g,自然铜20g,续断15g,杜仲15g,血竭5g,骨碎补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4~12周。

【功效主治】续筋接骨,活络化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1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

【经验心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是四肢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受伤的部位、程度、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和复位情况、患者的体质及手术创伤的程度等因素有关,其治疗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难题。中药复方接骨方在古方的基础上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组合而成,方中以骨碎补、土鳖虫、接骨木、自然铜、续断、杜仲等活血补肾接骨;当归、桃仁、生地黄等养血活血;血竭被誉为伤科之圣药,具有较强的活血止痛作用;山药、茯苓健脾和胃;芍药、甘草取养阴敛阴之效。药理研究证实,自然铜含骨折愈合所需的钙、磷、铜、铁等无机盐离子,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促进骨痂生长,还能促进骨髓本身及周围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生,加快骨痂胶原合成,促进钙、磷沉积,而加速骨折愈合;当归等能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损伤血管修复,增加血容量;骨碎补不但能促进胶原基因的生成,而且能明显地促进钙磷的沉积,有助于成骨作用。众药合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代谢,改善组织缺血缺氧,促成钙磷沉积,促成骨痂形成及改建。

【方剂出处】王炳南,等.接骨方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21例疗效观察.中医正骨,2005;17(7):15接骨理伤汤促进骨折愈合【药物组成】大黄9g,厚朴10g,枳壳10g,桃仁10g,红花6g,苏木10g,当归10g,土鳖虫10g,骨碎补15g,自然铜10g,续断15g,龟甲10g,枸杞子15g,熟地黄15g,杜仲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内服。

【功效主治】补益肝肾,强筋接骨,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0例,痊愈2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经验心得】骨折后离经之血瘀积不散,经络受阻,从而影响骨折愈合。接骨理伤汤之大黄、枳壳泻积通腑;桃仁、苏木、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骨碎补、续断、自然铜、龟甲、枸杞子、熟地黄补益肝肾,强筋接骨。全方具有补肝肾、强筋接骨、活血止痛之功。

【方剂出处】匡建华,等.接骨理伤汤促进骨折愈合50例.湖南中医杂志,2003;19(3):19成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药物组成】炙黄芪40g,党参15g,当归15g,熟地黄30g,鹿角胶9g,何首乌20g,白芥子6g,白芍20g,川续断30g,杜仲30g,骨碎补30g,川芎15g,红花15g,三七粉6g,甘草10g。

【治疗方法】上方诸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15d 后观察无不良反应,制成水丸或者蜜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接骨续筋。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9例,治疗并随访120d 后,痊愈19例,有效7例,无效3例,其中胫骨中下段骨折2例,桡骨骨折1例,行切开植骨治疗痊愈。

【经验心得】凡骨折经过治疗,固定时间已超过同类骨折愈合所需的最长期限,而骨痂仍不能将骨折端坚强地连在一起,肢体活动时断端有明显异常活动,局部有疼痛和压痛,X线片示断端边缘不整齐,模糊甚至呈囊性改变,骨质吸收疏松,骨痂生长较少,断端间隙增宽,但无硬化及髓腔闭塞征者,诊断为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是骨科治疗的一大难题,尽管各种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治疗该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传统医学认为骨折延期愈合与气虚血瘀、肝肾亏虚关系密切。陈士铎曾说:“盖打仆跌……必有恶血留内,……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连接。”骨折愈合首先需要经脉畅通,气血精津才能充盈断肢,断端得到充足的气血精津濡养才能再续。此外祖国医学尚有“肾虚骨痿”这一病名,“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肾虚则精亏髓乏,骨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且肝肾同源,肾损必及肝,导致肝血不足,难以濡养筋骨,使断骨难续。实验证明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类中药确实具有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促进基质钙化、提高微量元素含量、加速骨痂生长和改善,提高骨痂的质量及生物力学性能的作用。本方中黄芪、党参、当归用以补气,气行则血亦行;熟地黄以温补营血为主;鹿角胶性温,为血肉有情之品,生精补髓,养阴助阳,强壮筋骨为辅;川续断、白芥子通阳散滞而消痰结,合用能使血气宣通,且又使熟地黄、鹿角胶补而不腻;骨碎补、何首乌、杜仲等补益肝肾,充养筋骨;甘草以调诸药。诸药共奏活血化瘀、接骨续筋之效。

【方剂出处】和艳红.成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29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27):67林如高跌打补骨丸治疗骨折【药物组成】当归尾60g,川芎30g,三七30g,苏木60g,酒大黄15g,酒续断90g,骨碎补90g,醋煅自然铜150g,泽泻90g,茯苓90g,枳壳60g,桔梗60g,酒防风60g,白术90g,血竭30g,广木香60g,五加皮60g,杜仲90g,白芷60g,白扁豆60g,桃仁60g,红花60g。

【治疗方法】上药共研细粉,将蜂蜜放入锅内,炼成老色为度,趁热与药粉调拌至适当度,制成药丸,每丸重9g。用法:每次1枚蜜丸,丸重9g,每日早、晚各1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理气壮筋骨。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88例,痊愈17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