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造性思维36计
14875500000048

第48章 模糊思维法(3)

人类社会分工的深化必须以社会协作能力的加强为前提,分工与协作深化是同步发展的。同样的道理,现代科学的分化与整合过程也总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地发展的。现代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的这一趋势要求人们在成为专才的同时努力成为“通才”。除了上文提到的例子外,美国对1300多名科学家的跟踪研究证实,有成就的科学家绝大多数是靠通才取胜的。通才在解决问题时不会被束缚在狭隘的直线思维当中,并能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中找到灵感,DNA分子模型的建立就是极好的证明。再比如,富有创造力的政治家往往也具有通才型的知识基础,如毛泽东、邓小平等。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有很多也是出色的社会学家、数理分析专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等等。所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在未来显得更加重要,一旦停止知识更新和接受新事物,今天的“先生”就有可能变成明天的“学生”、后天的“门外汉”。

其次,要积极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人的思维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灵感)思维三种基本形式。与直接和具体反映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不同,作为人类认识的最高形式的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从思维活动结果来看,上述三类思维活动又可以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大类。物理学界目前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有创见、有意义的思维活动,每个正常人都有这种创造性思维。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发明创造中直接导致创新方式的思维活动形式。与“再现性思维”不同,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重要的特征:思维状态的主动性、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路径的综合性和变通性、思维进程的突变性和顿悟性、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等等。

对于我们来说,培养求异的思维方式意义重大。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没有什么利害攸关的事情相逼时,很容易陷入到一种惰性思维模式之中。常识和前人的经验是这种惰性思维模式遵循的金科玉律,是它得以维持的原因。但是我们应当明白,依赖于前人的经验,不敢、不愿越雷池半步的思维方式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人类是不会飞的,但人类若永远不敢想象自己能飞在空中,则飞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在水上必然是往下沉的,但如果人类不敢求异,不敢设想让钢铁浮在水上,恐怕到今天我们也只能靠划几只木船来航行。400多年以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他并没有观察到地球在绕着太阳转,他只是觉得地心说太复杂了,有80多个圆球整天在地球的周围绕来绕去。他就假想将那些复杂的圆球统统简化掉,地球在自转着,并绕着太阳转,完全与当时的地心说相异。哥白尼的这一求异,求出了近代科学的开端。在现代社会中,求异思维更为重要。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都是从前往后,从原料到最后的产品及销售,而我国的邯郸钢铁公司就打破常规,创立了“成本倒逼法”,从后往前算,此举对企业扭亏为盈、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

要求异,还要善于联想。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无限制的联想与幻想常被当成“无稽之谈”、“荒诞之举”,被当做老师、同学及周围人的笑料,常与“不务正业”、“不安分守己”之类的词联系起来。但是,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没有丰富的联想,人类能将堆积如山的书本上的东西浓缩在手掌大小的一张薄片上吗?之所以要进行“无限制”的联想与幻想,是因为在无限制的情形下,人脑的活力将得到最大的加强,也最容易闪现出新的火花。譬如,如果我们看到一条菜青虫蜷曲身躯从斜面上滚下去,放开联想,我们会想到轮子的功能;人类可以利用一个充气囊从高处往下跳;菜青虫往下滚动同重力的关系等等。当然,联想和幻想可以无边无际,但最终都要回到正在学习的内容或正待解决的问题上来,即必须从无限制走回到实际上来。而无论我们的想象是多么的荒诞与不可理喻,如果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或产生绝妙的创意,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当爱因斯坦思考相对论时,他正在做着白日梦,幻想着自己正骑在一束光上进行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这时在出发地有一座钟,从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时间会怎样流逝呢?对我们个人来说,时常来点奇思怪想并不是什么烦心的事儿。

以上所说的联想、幻想、逆向等思维只是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理论研究及实践都证明,在创造性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思维形式有联想思维、幻想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发散式思维、收敛式思维、逆向思维等。它们都是非逻辑性思维,主要由人的右脑控制,因此,开发右脑是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没有这些非逻辑性思维就不可能有现实思维的突破,但没有严格的逻辑思维,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结论。正因为如此,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是任何高功能的计算机都无法替代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产物,而且也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弗洛伊德认为,迄今为止人类只认识了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就像冰山之一角,人脑的大部分功能就像潜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山一样,潜藏着非意识、无意识的更多功能——潜意识。因此,不断开发人脑的功能,对提高和增强我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而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对模糊的容忍度、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敢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它往往通过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以及与创造力协调配合来发挥作用。

适宜于创造的个性品质特征主要是:(1)独立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人要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自信自尊,不盲目服从,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2)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要有不服输的劲头,任何创新的过程都包含着对旧东西的“破坏”,期间必定充满着坎坷、阻碍以及各种艰辛,这就需要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能够在挫折面前坚持既定的目标,坚韧不拔、百折不回、永不低头。(3)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自己不知的、知之不多、知之不明的东西有一种旺盛的欲望,就是一定要获取它、求得它。(4)具有冒险、进取和献身的精神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是一个创造型人才应当具有的事业心,表明了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也决定着一个人在挫折面前能否保持住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人的个性品质对创造力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盖哈德·卜思帕尔教授认为:未来的高等院校应是研究密集型大学,必须精心培养学生具有富于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精神。有些创造力研究者将个性品质作为创造力研究的重要方面。认为如果把创造力看作一维的智力(认知)结构,而忽视创造力的整体性和影响因素,特别是个性特征的作用,就很难全面地、系统地把握创造力的结构,也就很难开发、培养、增强我们的创造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同创新意识一样,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同上述三方面的心理学基础密切相关外,也存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问题。从古至今,我国在培养个人的创新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可喜的是,当前我国已经在国家层次上明确界定了创造力开发的应有地位,还制订了强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具体计划,大的社会环境具备之后,关键将在于个人对有利环境的利用。这方面的话题也可以谈很多很多,但最值得一提的还应是个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新时代的个人创造力有赖于交流与合作。在现时的社会,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发展为我们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凭借因特网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信息的即时传递,地球上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交流的潜在对象。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互相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及个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增强交流与合作是大势所趋。而且,人类面临的种种共同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核危机、生态危机等,也都要求新世纪的人们具备全球意识和协作精神。借助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国际通用规则,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可以说,当代任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研究、理论探索、技术工程等都不可能再凭借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而完成。1961年,美国实施的长达10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有将近42万人参加,涉及2万余家公司、120所大学。21世纪的重大创造活动将依赖于跨国、跨地区、跨学科的人才群体的合作。在个人层面上的发展趋势也同样如此:人们事业上的成功将越来越依赖于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而合作的成效又取决于当事人的合作能力。新世纪的交往从手段、方式到目标、结果,都有别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人际交往圈突破了以前空间的限制,其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建立而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为了未来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必须熟悉电脑及网络的使用,必须尽可能地掌握互联网上的通用语言——英语。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及教育等的一体化,我们利用互联网就能不出自己的住所直接获得过去通常需要远渡重洋才能得到的信息资料,或者开展与国外同行、友人甚至陌生人的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幅提高,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